新时期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研究探讨

2020-03-03 19:31■李
经济管理文摘 2020年5期
关键词:国有资产国有企业改革

■李 芳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成为新时代背景下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战略任务。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国有企业必须全力进行深化改革,提高自身生产经营效率,增强自身经营活力。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进一步明确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定位,实现部分国有资产的重组,继续大力推进混合所有制的改革,在国有企业领域进一步对现代企业制度进行完善。总得来看,改革任务重、复杂程度高,进一步探索国有企业改革的机制与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国有企业改革已取得的重要进展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各部门对国有企业改革进行了艰苦而富有成效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2015年9月13日,《指导意见》及一系列相应文件的下发标志着国有企业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框架已初步搭建完成,改革正《指导意见》的积极引导下稳步推进。

1.1 在政策层面,指导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明确规定了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明确了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的紧要任务。实施这些改革举措面临着重大挑战,因此在实施改革前进行自上到下的组织领导进而总结归纳出具体的制度依据是十分必要的。经过历时三年多之久的不懈探索,系统性地形成了以《指导意见》为核心、一系列配套政策文件为辅助的完善政策直到体系。至此,新时期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艰巨任务有了值得依赖、值得信任的制度框架[1]。

1.2 在实践层面,不同行业国有企业全面开展探索

首先,国有企业功能职责与类别甄别得到进一步明确。有关部门与各地方政府出台一系列指导意见与实施方案。例如,上海通过出台一揽子政策,在改革进行科学详细的分类后,进一步大力推进将考核、选人用人和监督分类并将政策落到实处;广东以当前国有企业改革总体分类为指导,将统计、考核以及资金等进行分类。并且,在有些国企内部,已经展开对下属企业如何进行管理分类进行了初步摸索。其次,目前央企的调结构与重组活动也已启动。在国资委的指导下,通过调数量、调结构,央企改革已经初见成效,不仅体现在央企数量的减少,管理层级也逐步压缩,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再次,国有资产改革监管体制的步伐稳步向前。国务院通过颁布《关于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若干意见》,对国有资产的监管机构职能进行转变、国有资产资源的配置进一步优化及改革配套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并且,将一些国有资产为主体的企业变为试点单位,在这些试点单位推动企业战略、企业管控和业务自主权等方面的有益摸索。然后,国有企业领域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得到了稳步推进。央企及其下属企业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比例稳步提升,涉及到国家重要生产部门各个领域均进行了有力探索。最后,国有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面得到显著成效。一方面,在国有企业大力进行党的建设,央企层面全部将党的建设进入其企业章程。另一方面,对于存在规范董事会的国有企业,决策权、企业内部经理人员选聘权、职工业绩考核等事关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权利已由国有资产监管部门下放至国有企业。

2 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以往国有企业改革已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了一批各个层面的成果,但是,在进一步推进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道路上,仍然存在一批重点与难点问题尚待解决,改革动力仍需进一步加强,全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仍处于深水区。

2.1 政企不分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企业在市场中的主体地位仍需巩固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在多个时期都采取多批重大措施以期早日实现政企分开。然而,由于我国一直以来存在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落后且不健全问题的存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常见的市场准入标准、对外贸易经营权、企业兼并重组和企业投融资等方面常常受到国家行政措施的强制干预。国有企业凭借其特殊性质,经常受到各级政府重点关照,如目前我国在大力实施创新发展战略时,企业创新活动需要大量创新资金的支撑,不同性质企业在进行融资活动时,民营企业时常受到所有制歧视,而国有企业获取创新资金时便更为容易、付出的代价更小。更为严重的是,在国有企业经营过程中,过度的政府干预容易产生利益输送等违法行为,严重影响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因此,在新时期必须下定决心继续深化改革,促使我国国有企业早日真正与一般企业一样成为具备自主经营权利、承担经营风险的市场竞争主体[2]。

2.2 产权改革过程中矛盾突出,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任务艰巨

我国对国有企业进行产权改革的最终目的是确保在国有企业股权结构中实现股权的相对分散且多元化,只有这样才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特征。虽然在过往改革中国有企业资本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多元化,但是,困扰国企改革已久的股权集中现象仍普遍存在。在国有企业中,股权大部分集中在一家的现象仍十分常见,这使得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欠缺相互制衡、相互约束的机制。因此,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仍任重道远。

2.3 国有企业监管能力不足,约束能力尚待提高

长期以来,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一直是国有企业研究领域的重点问题,我国在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在此方面虽取得一定成果,但是国有企业监管约束机制仍需加强,尤其是在当今日益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下国有企业监管模式也需要大力创新,提升对国有资产的约束能力。而目前,在国有企业中董事会及股东大会的管理、监督职能无法实现,无法发挥应有作用。企业资产的监督权利不明确,缺乏应有的强制约束力,最终使得某些国有企业时常做出缺乏科学性及规范性的决策行为。

2.4 国有企业效率较低,缺乏激励机制

我国虽已经进行了长时间的国有企业改革,但是,部分国有企业内部人员冗余、资本运行效率地下等现象仍普遍存在,这与我国国有企业产权主体长期模糊不清是有直接关系的。并且,在委托代理机制下,企业中存在的不完全委托等生产经营方式,无形中为企业带来了更多的监督管理费用。而国有企业管理者经常由上级部门直接进行任命,管理者的报酬与其控制的企业规模不存在相关关系,使得管理者缺乏长期发展追求,不愿承担改革风险,对于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重视程度也不够。

3 新时期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措施

3.1 大力进行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构建多元化投资结构

对有企业进行产权制度的改革,构建国有企业多元化的投资结构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一大重要方向。在国有企业分类明确的情况下,摸索适应不同类别国有企业的混合经济发展模式。发挥国有企业内部员工对企业存在较强归属感、认同感的优势,推进员工持股的内部型股权多元化改革;发挥民营企业活力强、创新意识浓的特点,对于涉及国家国计民生的大型国有企业,可以逐步实现国有控股民营参股的模式;对于中小型国有企业,则要进一步扩大改革步伐,允许民营企业控股。

3.2 推动政企分离,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国有企业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政企不分、产权模糊、权责划分不明确及日常管理不科学是其最大阻碍。因此,要逐步取消企业管理层人员的行政级别、不断深入进行股权改革、优化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及在人力资本市场中选聘有能力的管理人才,最大程度的从多个方面助力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3.3 加强不同类别国有企业的监管

不同类别性质的国有企业拥有不同的特点,因此改革过程中要做到根据企业特点分类监管。梳理国有企业类型可大致分为三类:第一,此类国有企业肩负国计民生重任,为国民提供基础服务;第二,此类国有企业与国家战略的推进密切相关;第三,此类国有企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因此,针对不同类别企业,要根据具体经营情况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

综上所述,新时期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国家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任务。国企改革必须充分认识到目前存在的各项尖锐问题,面对问题,打破旧有思维定式,抓住改革中核心矛盾,理清下一步改革方向,最终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增强动力。

猜你喜欢
国有资产国有企业改革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关于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改革之路
浅析新形势下的国有资产管理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关于国有资产资本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