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宁县草畜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2020-03-03 20:05杨建红李康康张小彦
甘肃畜牧兽医 2020年1期
关键词:养牛饲草肉牛

杨建红,李康康,张小彦*

(静宁县畜牧兽医中心,甘肃 静宁 743400)

1 全县草畜产业发展基本现状及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全县紧紧围绕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县脱贫摘帽”这一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牛、果、劳”脱贫主导产业布局,确立了“远抓苹果近抓牛,当年脱贫抓劳务”的工作思路,在持续推进苹果适宜区全覆盖、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的基础上,为全县均衡南北经济发展,充分发挥西北部乡村土地面积宽广、玉米秸秆资源丰富的优势,决心把养牛产业作为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助推脱贫攻坚的区域性首位产业,制定出台了“补助建棚、贷款养牛、母牛补贴、新增奖补”扶持措施,积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全县牛产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规模养殖加快发展,良繁体系不断健全,综合效益明显提升,脱贫进程有效加快。目前,全县肉牛饲养量达到了12.8万头,出栏3.9万头,牛产业增加值达到了2.8亿元,其中西北部乡镇养牛9万头,占全县牛饲养总量的70%以上,贫困户户均养牛3.5头,养牛纯收入2100元。

1.1 抓肉牛繁殖,饲养规模持续扩张

为做好基础母牛扩群饲养和滚动发展,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牛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的若干政策措施意见,安排草畜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整合扶贫专项、产业贷款及对口帮扶资金1.9亿元,累计扶持建成贫困户标准化肉牛养殖暖棚5 670座,完成基础母牛保护补贴4万头次,近两年累计扶持新增肉牛2.52万头,基础母牛饲养量达4.5万头;对未脱贫发展养牛5 506户贫困户每户配股产业扶贫资金1万元,折股量化到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农户自养和托管代养合作养牛。同时,积极落实养殖保险补贴资金,有效降低了农户的养殖风险,全县肉牛饲养规模不断扩张。

1.2 抓饲草供应,种养循环初具规模

坚持走“以草促畜,草畜共抓”的路子,大力推广旱作农业集成技术,种植全膜玉米面积达到40万亩,推广种植饲用玉米8万亩,紫花苜蓿等优质饲草6万亩,年秸秆产量120万吨,并对种植饲草的农户给予每亩50元的籽种物化补助,玉米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秸秆产量稳步提高。同时,招商引进甘肃陇上草牧草有限公司、原安开宁和灵芝凯东等饲草加工企业3家,充分发挥典型的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为以规模养殖场(小区)为重点,以散养户为补充,大力推广玉米秸秆青贮新技术、新方法,全县年玉米秸秆青贮达32万吨,秸秆饲料转化率达到71%。截止目前,完成秸秆青贮25.6万吨。

1.3 抓市场流通,产业链条有效延伸

为实现“种-养-销”一体化发展,彻底解决农户卖牛难、牛贩子压价问题,做到优质优价销售,全县建成了界石铺供港活牛养殖基地和灵芝乡牛产业集散交易中心,不断扩大收购和销售以平凉红牛为主的优质肉牛,搭建了从农户到基地、从基地到出口的平凉红牛高端销售市场,有效拓展了销售渠道,延伸了牛产业发展链条。同时,通过招商引进甘肃陇上草牧草有限公司等3家饲草生产加工企业,与农户建立了饲草订单种植经营模式,既能将农户秸秆商品化,带动农户脱贫增收,又能为牛产业发展提供了优质饲草保障,草畜产业链条得以有效延伸。

1.4 抓科技创新,质量效益明显提升

实施科技兴牧战略,坚持引进与改良结合、推广与示范结合,全面落实“五良”配套养殖技术,切实加强科技服务与指导,提升肉牛良种化率和科学养牛技术全覆盖,增强产业发展动力。邀请省市相关专家、行业部门、重点龙头企业代表召开全县牛产业研讨会,组织相关负责人外出考察学习,成立服务专业队深入贫困村、贫困户,采取集中培训、场地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系统培训养殖农户,引导群众转变传统观念,发展科学养牛。依托已建成的40个村级肉牛冻配改良点,全面推广秦川、红安格斯、西门塔尔等优良品种,年冻配改良达3万头,全县肉牛良种化率达到了56%。

1.5 抓安全保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加强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健全完善县乡村三级畜牧兽医技术网络,切实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和兽药饲料监察等工作,构建了“以养殖者为防疫责任主体、强化政府部门监管职能”的管理模式,集中时间和人力,完成春秋两季集中免疫注射和消毒灭源工作;推行“乡镇站检疫员+村级协检员”工作模式,严格落实检疫申报制度,开展兽药饲料专项整治活动,进一步完善了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强化了经营者的肉食品安全意识,有效净化了兽药饲料市场秩序,保障了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1.6 抓社会化服务,服务体系不断优化

针对全县牛产业发展组织化程度不高的问题,结合农村“三变”改革,坚持走龙头带动、合作社领办的路子,探索推广了“国有平台公司+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等产业化发展模式,推行“五统一分”饲养管理模式,形成了政府主导、公司化运作、合作社组织生产、贫困群众入社分红的产业扶贫新机制。通过一体化经营,有效利用养殖企业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组织有关科技、信息、供销等机构,对一体化内各个组成部分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信息、技术、管理的全程服务,促进各种要素直接、紧密、有效地结合。

2 存在的问题

通过扶持发展,全县肉牛产业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省市的要求和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的任务相比,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

2.1 农户养牛的积极性还有待提高

由于农村人口外出打工,在家务农的人口文化程度低,观念落后,且劳动力水平低,对养牛的认识不足,认为饲养牛收益小、成本高、周期长、见效慢,在牛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没有尝到“甜头”,同时农户对秸秆青贮特别是带棒青贮认识还不到位,自觉参与青贮的积极性不高,科学饲喂不够,没有实现养殖效益的最大化。

2.2 产业化生产体系还不够健全

从养殖规模分析,年出栏肉牛10头以下的小规模养殖比重大,规模化、集约化的肉牛养殖所占的比重小,集中连片、科学化、现代化的生产育肥基地还没有普及推广,肉牛生产基本上还是以农户分散饲养和集贸市场销售占主导的方式,规模化的肉牛生产体系尚未形成。

2.3 发展养牛业融资渠道十分有限

发展规模养牛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但农户和养牛企业自筹资金的能力十分有限,致使部分养牛场(小区)经营困难甚至出现长期空置的现象,建成的小区没有真正发挥内联农户、外联市场、引导生产、带动农户的应有作用。养殖企业流动资金短缺、融资难的问题仍然是牛产业发展最主要的制约瓶颈。

3 发展建议

牛产业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助推脱贫攻坚的六大特色产业之一,市委、市政府把“平凉红牛”作为全市产业扶贫的首位主导产业。下一步,为进一步强化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工作体制机制,继续把牛产业作为稳定脱贫、持久脱贫的基础性工程,着力推动全县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按照全县脱贫攻坚工作的目标任务,建议争取并做好下列扶持政策:

一是继续实施基础母牛保护补贴和新增畜禽奖励补助等扶持措施,以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为重点对象,全面落实扶持政策激发内生动力,变“要我养”为“我要养”,增强农户养牛积极性。

二是建设好优质饲草料生产加工基地,依托全县已建成的饲草加工企业,通过订单或流转贫困户土地,收购贫困户种植的饲草,与贫困户签订秸秆收购协议,增加贫困户种植收入,同时为养牛农户提供优质饲草供给保障。

三是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支持平凉红牛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若干政策措施,结合全县工作实际,积极争取国、省和市上项目扶持,积极推进“粮改饲”供给侧结构改革、实施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建设项目、加快平凉红牛良种繁育扩群等项目,支持平凉红牛产业助推脱贫攻坚。

四是扶持壮大一批全县已经建成但经营还较困难的养牛企业。对目前投入运营、初步发挥作用的企业,采取多种措施,促其尽快发展壮大。对往年已建成的养殖小区,盘活空置的养殖场地,尽快恢复经营,尽量避免重复建设小区或浪费资源。

五是巩固提升已建成的养牛企业或小区,进一步探索和健全专业合作社跟贫困户保底分红与收益分红的帮贫带贫机制,建议对全县涌现出的养牛致富带头人进行表彰奖励,形成比养牛、养好牛的良好氛围。

六是需要着力解决养殖企业流动资金短缺、融资难的问题,希望通过各类资金扶持建设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养牛企业或小区。通过养牛企业或小区示范带动,不断提高贫困户的组织化水平和规范化科学饲养能力,全面提高养殖效益。

猜你喜欢
养牛饲草肉牛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冬春如何提高肉牛采食量
秋季养牛羊 注意防治片形吸虫病
肉牛口炎咋防治
夏季养牛提高利润有办法
杨伟军:养牛脱贫谋致富 “牛劲十足”奔小康
三法喂牛可省粗饲料
青贮饲料在肉牛养殖中的使用
藏北牧区圈窝饲草种植及应用前景
关于西藏饲草种植模式探讨——以拉萨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