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浓度过氧苯甲酰凝胶治疗寻常型痤疮临床疗效对比

2020-03-04 13:14王爱红
皮肤病与性病 2020年1期
关键词:痤疮皮损凝胶

王爱红

(鲁山县人民医院皮肤科,河南 平顶山 467300)

寻常型痤疮是一种多发于青少年的自限性、慢性皮肤炎症,患者临床症状以毛囊粉刺为主。寻常型痤疮发病原因极为复杂,与内分泌失调、皮脂分泌旺盛、痤疮丙酸杆菌过度增殖均存在密切联系[1]。过氧苯甲酰凝胶是目前临床治疗寻常型痤疮的常用药物[2],但关于药物浓度目前仍无明确定论,此次研究以140 例寻常型痤疮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5%和2.5%的过氧苯甲酰凝胶治疗的疗效差异。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征得院伦理委员会许可后,使用随 机 数 表 法 将2018 年6 月至2018 年12 月在我院就诊的140 例寻常型痤疮患者分为两组(n=70)。A 组 男37 例,女33 例,年 龄(15 ~35) 岁,平均(22.41±4.08) 岁;B 组 男38 例,女32 例,年 龄(16 ~35)岁,平均(22.53±4.21)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纳入标准:① 符合《中国临床皮肤病学》中关于寻常型痤疮的诊断标准;② 病程>6 周;③ 皮损数>10 个;④ Pillsbury 分级:Ⅰ级~Ⅲ级;⑤ 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 重要脏器功能不全;②妊娠期、哺乳期、备孕期女性;③ 伴有其他类型面部皮肤病;④ 入组前4 周内接受过其他抗痤疮药物治疗;⑤ 药物过敏;⑥ 精神障碍;⑦ 恶性肿瘤。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过氧苯甲酰凝胶治疗(福建省三明天泰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83203),A 组药物浓度为2.5%,B 组药物浓度为5%,1 次/d,晚上点涂于患处。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12 周。

1.5 观察指标 ① 统计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炎性皮损总数、非炎性皮损总数和总皮损数。② 使用痤疮综合分级系统(GAGS)评估临床治疗效果,治愈:GAGS 评分下降≥90%;显效:60%≤GAGS评分下降<90%;有效:20%≤GAGS 评分下降<60%;无效:GAGS 评分下降<20%或病情加重。统计治疗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1.6 统计学方法 使用Excel 和SPSS 22.0,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皮损情况比较 B 组治疗后炎性皮损、非炎性皮损和总皮损数均低于A 组(P <0.05), 见表1。

2.2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A 组治愈20 例,显效25 例,有效16 例,无效9 例,总有效率87.14(61/70);B 组治愈32 例,显效28 例,有效9 例,无效1 例,总有效率98.57%(69/70);B 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92,P <0.01)。

2.3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B 组出现刺痛3 例、红斑3 例、瘙痒2 例、皮肤鳞屑1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86%(9/70);A 组出现瘙痒3 例、红斑3 例、刺痛2例、皮肤鳞屑2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9%(10/7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1,P=0.8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皮损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皮损情况比较(±s)

组别 n 炎性皮损 t P 非炎性皮损 t P 总皮损 t P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A 组 70 (22.57±2.63)(7.63±1.03)44.255 0.000 (19.17±2.23)(7.22±1.08)40.351 0.000 (41.74±3.46)(14.85±1.32)60.752 0.000 B 组 70 (22.71±2.48)(4.67±0.85)55.573 0.000 (19.05±2.11)(5.11±0.94)50.491 0.000 (41.76±3.10)(9.78±1.21) 80.403 0.000 t 0.324 18.545 0.327 12.33 0.036 23.689 P 0.746 0.000 0.744 0.000 0.971 0.000

3 讨论

寻常型痤疮是青少年常见病、多发病,超过50%的青少年长期受到该病的困扰,多累及面、肩、胸、背等多个区域,随着病情发展还可出现结节和囊肿,若处理不当还可形成瘢痕,严重影响患者面部美观。寻常型痤疮患者尽早给予一定药物干预即可取得较好的效果,目前临床治疗主要以局部外用药物为主,但常用药物中维A 酸刺激性较大,且需要避光用药,限制性较大,而随着近些年抗生素的大量使用,抗生素类药物的抗菌作用在不断下降[3]。

过氧苯甲酰是目前临床治疗寻常型痤疮的常用药物,其药物实质是一种有机过氧化物,可作为自由基聚合反应的引发剂,外用后可缓慢释放新生态氧,进而渗入皮脂滤泡,通过过氧化作用杀灭痤疮丙酸杆菌[4]。过氧苯甲酰还可溶解游离脂肪酸,从而加快粉刺溶解。目前关于过氧苯甲酰的临床用药浓度尚无明确定论,2.5%和5%均有相关报告,但关于不同浓度之间的差异性仍无大规模的数据对比。此次研究以我院收治的140 例寻常型痤疮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2.5%和5%过氧苯甲酰凝胶治疗寻常型痤疮临床疗效的差异性。研究结果显示采用5%过氧苯甲酰凝胶治疗的B 组患者治疗12 周后炎性皮损、非炎性皮损和总皮损数均低于接受2.5%过氧苯甲酰凝胶治疗的A 组,且B 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这表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过氧苯甲酰凝胶浓度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表明5%的过氧苯甲酰凝胶与2.5%的药物安全性无明显差异,但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超过10%,患者用药后需密切关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如有必要可调整药物浓度或更改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5%的过氧苯甲酰凝胶治疗寻常型痤疮临床疗效优于2.5%的过氧苯甲酰凝胶,可作为临床治疗首选。

猜你喜欢
痤疮皮损凝胶
30%浓过氧化氢溶液外涂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半边皮损自身对照临床观察和机制研究
红蓝光祛痘仪联合复合酸焕肤凝露治疗痤疮的临床效果
清痘颗粒治疗痤疮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129例湿疹患者皮损部位细菌培养及耐药性分析
纤维素气凝胶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
超轻航天材料——气凝胶
消夏凝胶弹机
新型避孕凝胶,涂在肩膀上就可以避孕?
银屑病的冬季护理
为什么有些人会得严重痤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