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龄级秦岭箭竹地上部分生物量比较

2020-03-04 01:11程高佑熊永荣杨伯锋
陕西林业科技 2020年5期
关键词:主茎分枝秦岭

程高佑,熊永荣,杨伯锋

(陕西省楼观台国有生态实验林场,陕西 周至 710402)

秦岭箭竹(Fargesiaqinlingensisensis)为禾本科箭竹属植物,分布于秦岭海拔1 000~3 170 m的范围。秦岭箭竹是大熊猫(Ailuropodamelanoleuca)主食竹之一[1],也是大熊猫种群生存繁衍的物质基础。了解和掌握竹龄与生物量的关系,便于制定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策略和措施。秦岭山区竹类的研究主要集中资源调查、分类与分布、生物生态特性等方面[2-7]。秦岭箭竹为合轴丛生竹类,丛内密度及丛间密度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下差别很大。如当年生竿上的箨鞘多为紫绿色,而2龄级以上的竿上宿存的多变为淡黄色[3]。不同林分类型和海拔高度箭竹的种群具有不同的分布格局[4]。竹类生物量的调查主要集中在地上部分[5-7]。秦岭太白山不同生境条件下林分组分差别较大,其土壤肥力亦不同[6-10]。秦岭箭竹的生长状况直接决定了秦岭大熊猫的生存情况[10]。研究植物种群空间格局有助于认识其生态过程以及它们与生境的相互关系[7],而克隆植物种群分布格局反映了无性系分株在水平空间的结构,它主要由克隆种群生物学特性、种间关系和环境条件下的综合影响所决定[8]。陕西省楼观台国有生态实验林场是中国野生大熊猫驯化放生基地之一,其区域内分布有众多的秦岭箭竹种群。种群的年龄结构是反映种群内不同年龄组成员的数量配置情况,对了解种群历史,分析、预测种群动态,合理经营利用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1 调查区概况

调查区位于陕西省楼观台实验林场(E108°11′50″~E108°27′29″、N33°47′31″~N34°04′06″)。属暖温带南缘的内陆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干燥,降水偏少;夏季气候炎热湿润;春季气候多变,四季分明。海拔501~2 996 m山地落叶阔叶林带,其间主要有落叶阔叶栎林和桦林带。

2 调查方法

选择秦岭箭竹分布集中、生长良好的锐齿栎林、桦木林、落叶松林、巴山冷杉林设置20 m×20 m样地8个,每块样地分别沿对角线设置3个5 m×5 m的灌木样方和3个1 m×1 m的草本样方。调查样地的海拔、坡向、坡位、坡度、土壤、林内光照、温度、湿度等生境因子以及群落组成,乔木树种的坐标值、高度、胸径等,灌木和草本植物的高度、盖度等。各样地环境因子见表1。在各样地内,选择生长良好的秦岭箭竹进行调查,每样方面积2~4 m2。以无性系为单位,调查其竿的数量、年龄,分枝数量,叶片数量,根状茎的长度、直径,芽的数量,根的数量以及各构件的生物量等。

表1 秦岭箭竹种群所在不同样地的环境因子

3 结果与讨论

3.1 秦岭箭竹个体年龄的判断

秦岭箭竹个体地下茎随年龄的变化会有一定的规律变化。秦岭箭竹随年龄的增长,秦岭箭竹地下茎直径和长度都呈增长趋势,在11龄级时达最大(此地下茎的节点生长1龄级的竹竿)。并且年龄最长的地下茎节点上生长着年龄最小的竹竿。

从图1可以初步发现秦岭箭竹地下茎一年长一节,地下茎的分枝方式有两种:总状分枝,二叉分枝或假二叉分枝,并且每个节点的分枝最多分两个。

图1 秦岭箭竹地下茎结构示意图

判断秦岭箭竹年龄的方法有三个:根据地下茎分枝中最长一枝的节数判断地下茎总的年龄;种子萌发的当年或第二年形成的地下茎较细较短,根据这一规律来找到种子萌发的起点,同时也可判断龄级为1的地下茎的位置;根据地下茎的年龄判断地上竹竿的年龄(1 a生地下茎的节点上长的是年龄最长的竹竿)。

由表2可知,秦岭箭竹1、2、3、4龄级总生物量和主茎生物量均高;1龄级主茎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94.50%,竹竿数高达18;2、3、4、5龄级主茎生物量和竹竿数低于1龄级,叶的生物量和一级分枝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百分数明显高1龄级。说明1龄级生物量主要萌生竹竿,2、3、4、5龄级生物量则主要萌生竹竿、一级分枝和叶。6、7、8、9龄级总生物量和主茎生物量次之,竹竿数也较低,叶生物量占总生物量也不高。说明6、7、8、9龄级秦岭箭竹生长明显减缓。10龄级以上秦岭箭竹总生物量和主茎生物量明显降低,生长极为缓慢。

表2 秦岭箭竹地上部分生物量分布

4 结论

秦岭箭竹1龄级生物量主要萌生竹竿,2、3、4、5龄级生物量则为主要萌生竹竿、一级分枝和叶,6、7、8、9龄级总生物量和主茎生物量不高,竹竿数较少,叶生物量占总生物量也不高,生长速度明显减缓,10龄级以上秦岭箭竹生长速率极为缓慢。

猜你喜欢
主茎分枝秦岭
分枝大苗建园苹果树当年如何修剪
不同来源小麦品种主要产量性状的比较分析
金荞麦收集系株型相关性状遗传变异分析
基于地基激光雷达的栾树分形特征分析
暑期秦岭游
洞穿秦岭
一株吊兰
甘蓝型油菜双主茎YD 4899的选育及表型性状比较分析
油菜新品种评比试验总结
种植密度对烟草主茎中化学成分运输与储存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