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校点方法举例

2020-03-04 03:47陈波先
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异文句读尔雅

陈波先

(豫章师范学院 文化与旅游学院,江西 南昌 330103)

我国古籍浩如烟海,内容丰富,不仅有经史子集所括的儒家经典著作、史书、诸子著作及文学总集,还有农学、医学、天文学、数学等著作。继承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及科学技术,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和科技发展的重要内容。但由于古代典籍没有标点,不利于它们在当代传播,故有许多学者致力于古籍的校点,为的是流传、弘扬古代优秀的文化和科技。我国古籍内容繁杂且词义古今有异,校点并非易事,有时难免会出现一些讹误。笔者将针对古籍校点中出现的引文失误、标点误用及文字讹误等,以《埤雅》校点本和《尔雅翼》校点本为例,提出八种校点方法,以期为今后的古籍校点提供参考。

一、引文查证法

引文查证法是指查找所校点古籍引文来源的方法。秦之后的古籍,时有引用先贤的著作;特别是自唐宋以来的典籍,引用先贤之论就更频繁了,故查明引文的来源,区分引文与原文是校点古籍的重要内容。在校点古籍时,未查证引文来源,会导致“当为引文内容而未引”及“不为引文内容而误引”两种情况。兹举例分析如下:

(1)《埤雅》校点本《释草·葵》:《左传》曰:“鲍庄子之知不及葵。”葵犹能卫其足,今葵心随日光所转,辄低覆其根似知。[1]169

按:此例是未查证《左传》的引文,以致于当为引文内容而未引。《左传·成公十七年》:“仲尼曰:‘鲍庄子之知不如葵,葵犹能卫其足。’”[2]据此可知“葵犹能卫其足”亦为《左传》原文,宜移入校点本引号之内。

按:郭璞《注》云:“按《尔雅》以‘蜺’为‘寒蜩’,《月令》亦曰‘寒蜩鸣’,知寒蜩非瘖者也。此诸蝉名通出《尔雅》而多驳杂,未可详据也。”[3]由于校点本未查证郭璞《方言注》的原文,以致于把“寒蜩即今哑蝉。哑蝉初瘖,及得寒露冷风乃鸣,故《蒭荛论》云:‘秋风至而寒蝉吟。’正谓此也”句当成引文内容而误引。此句不是引文内容,当移出引文之外。

(3)《尔雅翼》校点本《释草六·藷藇》:《异苑》曰:“若欲掘取,嘿然则获,唱名便不可得。”人有植之者,随所种之物而象之。[4]76

按: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二载:“薯蓣,一名山芋,根既可入药,又复可食。野人谓之土藷。若欲掘取,默然则获,唱名者便不可得。人有植者,随所种之物而像之也。”[5]显然,“人有植之者,随所种之物而象之”亦《异苑》原文,校点本宜移入引号之内。故此例是当为引文内容而未引。

存世文献的引文查证较便利,但还有一些亡佚文献的引文则不易校核。对此,可以借助佚文辑录或同一条佚文在不同古籍的引用来查证。例如:

(4)《埤雅》校点本《释虫·蝼蛄》:孙炎《尔雅正义》以为:“,是雄者喜鸣善飞,雌者腹大羽小,不能飞翔。食风与土,要以前甚涩,要以后甚利。”[1]110

(5)《尔雅翼》校点本《释草三·燕支》:燕支,本非中国所有,盖出西方。染粉为妇人色,谓为燕支粉。习凿齿《与谢侍中书》曰:“此有红蓝,北人采取其花作煙支,妇人妆时作颊色,用如豆许,按令偏颊,殊觉鲜明。”匈奴名妻阏氏,言可爱如燕支也。故匈奴有煙支山。……崔豹《古今注》曰:“今人以重绛为煙支,非燕支花所染也。燕支花自为红蓝尔。”旧说赤白之间为红,即今所谓红蓝也。[4]42

按:此段两处引文都是当为引文内容而未引。一是清代严可均辑之《全晋文》卷一百三十四载《与谢侍中书》:“此有红蓝,足下行知之否?北人采取其花染绯黄,按其上英鲜者作烟支,妇人妆时作颊色。作此法大用如小豆许,案令偏颊,殊觉鲜明,可爱。吾小时再三遇邮燕支,今日始红蓝耳,后当为足下致其种。匈奴名妻阏氏,言可爱如烟支也。阏字音烟,氏字音支,想足下先亦作此读《汉书》也。”[9]据严可均的辑文可知罗愿引用时,不忠于原文,但“匈奴名妻阏氏,言可爱如燕支也”句宜移入校点本引号之内。二是《古今注·草木第六》载:“今人以重绛为燕支,非燕支花所染也。燕支花所染,自为红蓝尔。旧谓赤白之间为红,即今所谓红蓝也。”[10]由此观之,“旧说赤白之间为红,即今所谓红蓝也”亦《古今注》原文,校点本亦宜移入引号之内。

古籍校点使用“引文查证法”辨析亡佚且未辑录的文献引文时,应该找到此亡佚引文的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古籍同时引用,避免孤证论断。

二、异文互校法

异文互校法是指利用不同的文字记载同一事物来校点古籍的方法。由于我国古代典籍丰富,可资利用的异文很多,故此方法对古籍校点十分有益。例如:

(6)《埤雅》校点本《释兽·豺》:豺似狗而长,尾白,颊高前广后,其色黄。[1]24

按:对“豺”的描述,《吕氏春秋·季秋》“豺则祭兽戮禽”高诱注:“豺,兽也,似狗而长尾,其色黄。”[11]2170又《尔雅翼·释兽·豺》:“豺似狗,牙如锥,足前矮后高而长尾。其色黄,瘦健。”[4]235又《逸周书·时训》“豺乃祭兽”朱右曾集训校释:“豺似狗,高前广后,黄色,群行,其牙如锥。”[11]2170以上异文表明,校点本应断作“豺似狗而长尾,白颊,高前广后,其色黄”为妥。

按:《尔雅翼·释鸟·脊令》:“脊令,水鸟。大如鷃雀,长脚长尾,尖喙。背上青灰色,腹下白,颈下黑如连钱,故杜阳人谓之连钱。”[4]209据此异文,校点本“尾”当上读,与“脚”并列,均受“长”修饰。

(8)《尔雅翼》校点本《释兽三·麢》:麢,大羊,似羊而大,角圆锐。好在山崖间夜宿,以角挂木,不着地。[4]247

按:《埤雅·释兽·羚羊》有云:“羚羊似羊而大,角有圆绕蹙文,夜则悬角木上以防患,语曰‘羚羊挂角’,此之谓也。”[1]43此异文表明,校点本“夜宿”当下读,作“以角挂木”的时间状语。

(9)《尔雅翼》校点本《释木一·并闾》:张辑解《上林赋》曰:“并闾,椶也。木高一二丈,傍更无枝叶,大而圆,有如车轮,皆萃于木杪。”[4]122

按:对“栟榈”描述的古籍甚多,《广韵·鱼韵》:“榈,栟榈,木名,有叶无枝。”[11]1160《集韵·东韵》:“椶,椶榈,木名,叶似车轮。”[11]1131又《山海经·西山经》“其木多椶柟”郭璞注:“椶,树高三丈许,无枝条,叶大而宽。”[11]1131比对以上异文可知,“叶”字当下读,是“大而圆,有如车轮,皆萃于木杪”的主语。

古籍校点使用“异文互校法”可较准确地判定所校点古籍的句读,但在选择古籍异文时,当择取比对性强的可互校的异文进行辨析。

三、上下文意呼应法

上下文意呼应法是指所校点的古籍文意是前后呼应的,下文文意顺承上文文意而述,故根据下文文意可推上文句读的方法。例如:

(10)《埤雅》校点本《释草·瓠》:《尔雅》曰:“瓠,棲瓣。”《诗》曰:“齿如瓠犀。”犀,瓠瓣也。相法齿瓣白如瓠犀、青如榴子者贵,故《诗》主言之。[1]158

按:下文之两“瓠犀”即《尔雅》之“瓠棲”,又“(齿)瓣白如瓠犀”即《尔雅》“瓠棲,瓣”义。故据下文文意可上推《尔雅》“瓠棲,瓣”的句读。

(11)《尔雅翼》校点本《释草四·蘩》:皤蒿,盖今之白蒿也。……此物非唯生蚕,又曰兔食之而仙,……《本草》又称“茵蔯蒿,白兔食之仙”,盖茵蔯似青蒿而背白,故说者误以白蒿说之。[4]53

按:依下文“盖茵蔯似青蒿而背白,故说者误以白蒿说之”可知,上文《本草》“白兔食之仙”之“白”字宜上读,修饰“蒿”为是,不应修饰“兔”。又细品上文“皤蒿,盖今之白蒿也”“又曰兔食之而仙”亦可知,“白”当上读。该句的“仙”字是名词用作动词,宜与“兔食之”断开,故校点本可断为“茵蔯蒿白,兔食之,仙”。

(12)《尔雅翼》校点本《释木一·檿》:《弓人》:“取幹之道,七柘为上,檍次之,檿桑次之,橘次之,木瓜次之,荆次之,竹为下。”[4]114

按:下文之“檍次之”“竹为下”等应与“柘为上”句式相同,但唯“七柘为上”有“七”字,故此句句读有误。“七”字宜上读,“取幹之道七”之“七”总括“柘、檍、檿桑、橘、木瓜、荆、竹”七物。

使用“上下文意呼应法”虽不用查阅其他文献,但校点者要细细品读上下文的文意,贯通理解全文旨意,就应辨析所校点古籍中的异形词、通假字及句法结构等,如例(10)“瓠犀”与“瓠棲”就是一对异形词。

四、辞书词义法

辞书词义法是指根据大中型语文辞书所收词语及所释词义去分析古籍校点时,把一个双音节词分断成两个单音节词或误解词义的方法。例如:

(13)《埤雅》校点本《释木·槐》:莲华有白、有青、有赤,其所表示则白,净也;青,善也;赤,觉也。能随众缘应时开、敷悦可众心而非实也,然实亦因此,是之谓“妙莲华”。[1]129

按:“开”“敷”是一词,《汉语大词典》收“开敷”,释为“(花朵)开放;繁荣”[12],不应断开。莲华“能随众缘应时开敷”,即应时开放。

按:“宿草”是一词,《汉语大语典》已收,其义项一释为“隔年的草”,举有晋陶潜《悲从弟仲德》诗“流尘集虚坐,宿草旅前庭”等为例[13]。观《埤雅》此段文字的文意,“宿草”是为“隔年的草”。故据《汉语大词典》的释义,校点本宜把“宿”字下读,作“宿草尽死”;“中”字宜上读,表“砖缝”的方位。

(15)《尔雅翼》校点本《释虫二·蜉蝣》:又许叔重注《淮南子》,言朝菌者,朝生暮死之虫也。生水上,状似蚕蛾,一名孳母,海南谓之虫邪?则亦蜉蝣之类。[4]302

按:《汉语大词典》收“虫邪”一词,释为“朝菌的別名”[14]。校点本于“邪”字后用问号,盖是把“邪”理解成一疑问词,而未知辞书已收“虫邪”一词。据《汉语大词典》的释义,“邪”字后应加句号。

从以上三例可知,古籍校点使用“辞书词义法”不仅有利于判定所校点古籍的句读,还能正确标点。但遇到多义词时,则需校点者从上下文的内容判断该词的具体词义,如例(14)的“宿草”。

五、逻辑推理法

逻辑推理法是指根据认知规律及自然规律去判定古籍校点所断句的内容不合常理的方法。例如:

(16)《埤雅》校点本《释兽·貘》:貘兽似熊,象鼻犀目,师首豺发,小头庳脚,黑白驳,能舐食铜铁及竹锐,鬐骨实,无髓。[1]38

按:《说文新附·髟部》:“鬐,马鬣也。”[15]引申有毛发义,故“鬐骨实”不合认知规律,句读误。《尔雅翼·释兽·貘》载“貘,白豹。似熊,小头,一云锐鬌。庳脚,黑白駮,能舐食铜铁及竹。骨节强直,中实少髓,皮辟湿”可为参证[4]218,校点本该句宜断作“能舐食铜铁及竹,锐鬐,骨实无髓”为妥。

骆 义(1977—),男,广西桂林人,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水运系统规划与设计、内河船型标准化。E-mail: luoy@wti.ac.cn

(17)《尔雅翼》校点本《释兽二·豹》:豹,似虎圜文,有数种。[4]231

按:显然,虎无圜文,而豹有圜文,只不过豹的样子像虎而已。故“似虎”“圜文”中间宜用逗号隔开。

(18)《尔雅翼》校点本《释兽五·驼》:驼,外国之奇兽。……《邺中记》:“铜驼如马,形长,高一丈,足如牛尾,长二尺,脊如马鞍。在中阳门外,夹道相向。”[4]276

按:“铜驼如马,形长,高一丈,足如牛尾,长二尺”句的句读不合常理。骆驼形体不甚长,而是形状像马,但长高大致相等,故校点本“形”字当上读,“长”字当下读。《太平御览》卷九百一引此句作“二铜驼如马形,长一丈,高一丈”[16]可为参证。又“(铜驼)足如牛尾,长二尺”描述不切合驼足的实际,校点本“尾”字当下读,做“长二尺”的主语,足如牛足也。

古籍校点使用“逻辑推理法”时只要系联认知规律及自然规律进行辨析即可,但由于古籍涵盖的内容广博,则需校点者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及其他学科的知识。

六、版本校对法

版本校对法是指根据所校点古籍的不同版本去辨别校点本文字讹误的方法。例如:

(19)《埤雅》校点本《释鸟·桑扈》:贾達、樊光以为春扈趣民耕种;夏扈趣民耘耔;秋扈趣民收敛;冬扈趣民盖藏。……说者非之,以为入林为果驱鸟,入室为蚕驱雀,昼驱鸟、夜驱兽,穷日通宵常在田野,非先王所以建官之意。则亦以误矣。盖九扈,农桑候鸟,扈民无淫者也,故先生名官以主农桑之事,取其意云尔,非谓依此诸扈使之动作也。[1]86

按:《埤雅》校点本的《凡例》第四条有言:“仅《五雅本》或仅《珍本》与《四库本》(底本)不同,在注释中说明。”[1]1换言之,未加脚注说明,意味着这三个版本相同。比对《埤雅》的参校本,发现此段文字有两字讹:一是“達”,一为“生”。中华书局1985年版的《埤雅》是“据五雅全书本影印”的,是《埤雅》的参校本之一,即五雅本。此版本的“桑扈”条作“逵”“王”[17]。又查校点底本《四库全书·经部》收录的《埤雅》“桑扈”此条,亦作“逵”[18]150“王”[18]151。

(20)《尔雅翼》校点本《释木二·柿》:又有红柿,皮深红而多水。又有稗,似柿而青黑,生江淮南,所谓“梁侯乌椑之柿”是也。[4]133

按:校点者在《前言》中关于校点《尔雅翼》的工作,有几点说明以下:“(一)宋元刊本,今已稀见。此次校点,以《丛书集成》本为工作底本,而校以《五雅》本与《学津讨原》本。”[4]12中华书局1985年版的《尔雅翼》是“据学津讨原本排印”的,是《尔雅翼》的参校本之一,即学津本。此版本的“柿”条作“又有椑”[19]118,《四库全书·经部》收入的《尔雅翼》“柿”条亦作“又有椑”[20]214。故校点本 “稗”字当讹,应为“椑”字。

(21)《尔雅翼》校点本《释鸟三·鹬》:《异物志》曰:“翠鸟形如燕,赤而雄曰翡,青而雄曰翠。”[4]181

按:“青而雄曰翠”之“雄”字讹,当为“雌”。学津本“鹬”条作“青而雌曰翠”[19]162,《四库》本“鹬”条亦作“青而雌曰翠”[20]279。又“赤而雄曰翡”与“青而雌曰翠”相对而言。

古籍校点使用“版本校对法”能准确指明所校点古籍文字的错讹,但在使用此方法时必须细品校点《凡例》,找全所校点古籍的底本及参校本,逐一辨析校对。

七、注疏断句法

注疏断句法是指所校点的古籍原文或引文有注或疏,据此注疏标明句读的方法。例如:

(22)《埤雅》校点本《释鱼·鯋》:《释鱼》云:“鯋,鮀。”今吹沙。小鱼,常张口吹沙,故曰“吹沙”也。[1]5

按:《尔雅·释鱼》“鲨,鮀”郭璞注:“今吹沙小鱼,体员而有文点。”邢昺疏:“故郭氏云:‘今吹沙小鱼也。’”[21]294据此,校点本“今吹沙”与“小鱼”不宜断开,应为一句读。

(24)《尔雅翼》校点本《释木三·槐》:槐者,虚星之精,其叶尤可玩。……《释木》曰:“櫰,槐。大叶而黑,守宫槐,叶昼聂宵炕。”郭璞以为昼日聂合而夜炕布者,名为守宫槐。[4]140

按:《尔雅·释木》“櫰,槐大叶而黑”郭璞注:“槐树叶大色黑者名为櫰。”[21]275据郭注,校点本“槐”当下读,作“大叶而黑”的主语。

从上可知,对所校点古籍中引用的有注疏的文献,可使用此方法。但对有争议的注疏,不仅要着眼于所校点古籍上下文的内容,还要结合古人对此注疏的学术辨析进行综合判断。

八、文句重现法

文句重现法是指同一文句在所校点古籍的不同章节中重复出现,可据正确的句读校对错误句读的方法。例如:

按:《西京杂记》此段引文又见于校本点《释草·刍》所载:《西京杂记》曰:“夫人无幽显,道在则为尊。……五丝为,倍为升,倍升为緎,倍緎为纪,倍纪为緵,倍緵为襚,此自少之多,从微至著也。士之立功勋、效名节,亦复如之。勿以小善不足修而不为也。故赠君素丝一襚。”[1]186据此,“此乃自少之多,自微至著也”句当移入引号之内。

(26)《尔雅翼》校点本《释鱼一·鳟》:鳟鱼,目中赤色一道横贯瞳,鱼之美者。……食螺蚌多,秪独行,亦有两三头同行者。[4]334-335

按:鳟鱼“食螺蚌”又见于校点本《释鱼一·鱮》“今鲩惟食草,鳟食螺蚌,鱮乃食鲩矢,则宜其味之不美尔”[4]333。可见“食螺蚌”为一句读,故“食螺蚌多”之“多”宜下读,作“独行”的状语。

“文句重现法”与“上下文意呼应法”有同有异。同为两者都着眼于所校点古籍文本,异为“文句重现法”从全书的系统性、整体性以辨析校点,这需要校点者有全局观。“上下文意呼应法”是以某个段落上下文语义的连贯性以辨析校点,这需要校点者有语境观。

猜你喜欢
异文句读尔雅
谈《红楼梦》第三十四回的一处异文——读红零札
安大简《诗经·召南·小星》异文考辨
周春《尔雅补注》《尔雅广疏》考辨*
短句(主语+谓语)
《尔雅注疏》点校零识
“咬文嚼字”三篇
丁子峻温文俊士尔雅男神
作家尔雅《同尘》研讨会顺利举行
李白诗歌异文浅谈
罗定《龙龛道场铭》碑异文考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