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室内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工匠精神”培育研究

2020-03-04 01:16
绿色环保建材 2020年6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室内设计工匠

马 月

青岛恒星科技学院

1 前言

“工匠精神”最初的概念是指工匠们长期从事专业实践,所具备的精湛的技能,高超的技艺,细致严谨、敬业负责的工作作风,精雕细琢、追求卓越的工作理念,同时对职业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从首次把“工匠精神”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再到“十三五”规划和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工匠精神”的多次强调,“工匠精神”已被逐步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成为社会各界所追求奉行的职业信念。在新时期的文化语境中,“工匠精神”已经成为重要的思想源泉和强大的精神力量。为了更好地弘扬和传承室内设计专业工匠精神,亟需将“工匠精神”融入到人才培养目标中,既培养学生完善的知识体系,提升其艺术素养,同时也需在日常教学设计实践中得以贯穿,以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为社会提供室内设计领域应用型专业人才。

2 室内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工匠精神”培养的必要性

2.1 重形式轻内在,敬畏专注不够

当今社会“以财富论英雄”的思维模式已在部分大学生心中根深蒂固,使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形成“急功近利”的职业观念,有些学生只注重对艺术和设计形式的追求,而忽略了内在的精神,对于专业的学习比较片面,无法扎实的掌握专业技能,在一定程度上缺少脚踏实地、刻苦学习的精神,进而导致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钻研度和专注度不够。其主要原因是当下大学生缺乏对“工匠精神”核心内涵的理解,包括敬畏专注的职业理念和职业追求,以及精湛的技艺、勤勉钻研和一丝不苟的专业态度,导致无法树立严谨和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不能将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专业课程学习中。

2.2 片面追求个性,严谨耐心不足

室内设计专业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人才培养方向有很大的不同。一方面,由于学习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普遍思维比较活跃,大部分学生具备特立独行的个性,在学习过程中由于急功近利严谨耐心不足,导致学生片面侧重于对个性和创新的追求,从而忽略了艺术教育本身的实践性,常常会出现一些浮躁现象;另一方面,由于教师往往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训练,着重提高学生自身的审美意识、艺术素养和专业操作技能,却忽视了对未来所学专业的职业素养教育,这使得学生难以形成积极的职业价值观。

2.3 理想信念薄弱,细致专一缺乏

大学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理想和信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很多学生对所学的室内设计专业尚未形成良好的职业定位和职业计划,缺乏工匠精神细致专一的职业信念。因此,学校和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专业技能培养,树立专业的设计理念、崇高的设计信念、正确的人生目标和理想,从而使学生充满强烈的使命感。

3 室内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工匠精神”培养的重要性

3.1“工匠精神”是室内设计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室内设计专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当前市场上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不仅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先进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还要求学生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较高的文化素养、艺术素养和职业素养。总而言之,室内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广博的知识面、出色的设计表现能力。因此,高校更应充分发挥“工匠精神”人才培养的技能导向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将素质教育与技能培训循序渐进地结合起来,注重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执行能力,突出学生在室内设计专业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创新发展型、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引导学生把工匠精神作为自身发展的驱动力和目标。

3.2“工匠精神”是室内设计专业学生不可或缺的职业精神

“工匠精神”的魅力在于追求卓越、精益求精,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独立创作的精神,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设计思维,这是室内设计专业学生不可或缺的职业精神。在培养室内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完善的知识体系,提高其艺术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专门技能的精艺性,使得学生获得较高的综合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卓越的创新精神,让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工匠精神”的积极价值和意义,从而树立起更加坚定的职业精神,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效益。

3.3“工匠精神”有利于室内设计专业学生树立正确职业观

室内设计专业的“工匠精神”在于对施工工艺细节严苛的追求,对设计作品高质量的要求和对“匠心”精神的传承,以树立师生正确的职业观。学校作为室内设计行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来源地,以学生长远发展和实践能力的综合发展为培养出发点,制定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细致、勤奋务实的态度去认真对待未来工作,也有助于学生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和崇高的使命感,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

4 优化高职室内设计专业“工匠精神”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

4.1 构建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工匠精神”培养模式

在新的市场环境下,企业迫切需要引入新的生产模式、经营方式和创意性设计,以此来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因此,在室内设计专业中融入“工匠精神”,构建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是提高我国设计专业人才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设计大国的基本要素。针对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改变课程建设。不仅要开设室内设计相关专业课程,也应注重将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素养教育和创新创业等课程有机融合,鼓励学生依据自身成长目标和实际需求挖掘潜能,同时也可以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以实现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创新思维的培养和知识储备的扩展;第二,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室内设计专业教育应秉持个性化发展的方向,提倡以人为本,因材施教,采用“一对一”小班式个性化的专业课程辅导方式,并把素质教育与技能培训相互结合,形成“教、学、做”的统一,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实现对每位学生实践技能的全面指导;第三,改变教学手段。教师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树立“工匠精神”专业意识,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组织体验室内设计实际项目的观摩学习,逐步提高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理解和认可。

4.2 着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立“工匠精神”培训基地

学校应结合用人单位实际需求,建立校企合作培训基地,充分利用学校、企业和科研院所等教学环境优势,实现“校内实训+校外实习”相结合的一站式教学,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良性互动培养模式,为室内设计专业人才提供实践锻炼的育人环境。通过带领学生到项目现场观摩设计实践,包括从不同功能的家居空间到不同类别的公共空间,从最初的图纸设计到项目施工,不仅包括视觉环境问题,也包含工程技术问题,还包括声、光、热等物理环境,以及室内氛围、意境等心理环境的营造和文化内涵的彰显等多方面内容,使学生能够深切感受到“工匠精神”的设计过程和设计成果,并有意识的培养自身的“工匠精神”,从而打造出具有专业特色的创新应用型工匠人才。

4.3 树立工匠榜样获职业认同,激励“工匠精神”职业动力

职业认同是指学习者在理解基础知识的过程中获得学科知识,并建立情感上的认可。学校也应重视职业认同教育,学生只有对自己所学专业真正得到认可和认同,才能主动地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因此,在新时期对于现代室内设计专业的学习,我们应该树立工匠榜样的引领示范作用,通过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深入了解,引导学生获得专业认同,找到自身优势与专业之间的契合点并提升自信心,努力成为社会所需要的“通才”和“专才”,做到“博”与“专”的统一,德与才的统一,以楷模驱动的方式激励学生全面发展并提高对自身职业崇高的使命感,朝着高品质的设计目标笃定迈进。

5 结论与展望

新时期,对于室内设计专业而言,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是通往未来社会的一把金钥匙。我们应积极创新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行之有效地将“工匠精神”渗透到日常教学和学生管理中,既要重视专业技能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培养,还要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念,使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培养出具有良好专业技能和艺术理念的创新应用型人才。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室内设计工匠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DOE深业上城店室内设计
工匠神形
王菲室内设计作品
衣.恋专卖店室内设计
工匠赞
姜喜龙室内设计作品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