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地区民间剪纸产业化发展研究

2020-03-04 01:57
关键词:淮北地区阜阳剪纸

乔 国 锋

(淮北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近年来,在安徽省有关部门的指导与政策支持下,淮北地区文化产业规模和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明显的提高与改善。然而,受地理条件及经济条件制约,该地区民俗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相对滞后,尤其是阜阳、宿州、淮北、蚌埠等地的剪纸产业发展较为缓慢。所以,如何在文化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抓住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机遇,以地方民间剪纸为导向,充分开发当地民间剪纸文化资源,打造民俗文化品牌与城市名片,并使其转化为产业资本,促进经济发展,是目前淮北地区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从现有资料来看,目前理论界对淮北地区民间剪纸的传承与产业化发展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对该地区民间剪纸的社会环境、地理条件也缺乏有效调研。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阜阳剪纸和亳州剪纸的研究上,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探讨阜阳、亳州剪纸艺术特色、文化内涵以及在设计领域的应用;另一类是对阜阳、亳州民间剪纸的传承方式及发展提出相关建议等。胡飞对淮北地区剪纸流行的历史原因、题材类型、文化寓意等方面展开论述,认为“纸质价格低廉、容易获取是该地区剪纸艺术能够广泛流行的必要前提”[1]。罗晓雪、于文善从皖南、皖北民间剪纸的历史、文化特点、创作风格、发展现状及对策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阐明安徽剪纸文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提出安徽剪纸文化发展策略应:“保留原有剪纸文化的精华,保持独有地方特色;加强剪纸艺人培育工作,鼓励老一辈剪纸艺人,积极培育新一代剪纸传人;紧跟时代步伐,创新剪纸题材、内容、形式等。”[2]王宜川、周玉婷结合阜阳剪纸的特点、现状、资源分布等情况,提出阜阳剪纸在网络科技背景下的推广及剪纸开发策略,如利用“微博、微信等多媒体交流平台、建立淘宝旗舰店、体感式线下活动、剪纸艺术动画片”等[3]。除此之外,多数文献主要是对淮北地区民间剪纸的历史渊源、加工工艺、艺术特色、应用价值、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分析,缺少调研及实际数据的支持。而对淮北地区民间剪纸产业化发展的研究相对薄弱,对该地区民间剪纸产业化发展的政策法规、相关案例、存在的问题、具体措施等少有提及,对民间剪纸产业化发展的实际意义没有论述。为此,笔者在对淮北地区民间剪纸发展状况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对淮北地区民间剪纸产业化发展的必要性、所具备的主客观条件、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建议等进行阐述,以丰富淮北地区民间剪纸的理论研究内容。对淮北地区民间剪纸的研究是区域文化发展的现实需要,对于当地民间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个重要的补充,既顺应了安徽省文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局,又能推动区域旅游市场发展,传承发展了地方民间文化,最终有效促进当地的经济增长。

一、淮北地区民间剪纸产业化发展的必要性分析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文化发展的相关政策,把文化自信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民族传统文化的自信是文化自信的重要内涵。民间剪纸作为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承载着劳动人民的人生观、社会观以及审美观,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正如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所说:“研究孔子、研究儒学,是认识中国人的民族特性、认识当今中国人精神世界历史来由的一个重要途径……这些思想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这些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4]淮北地区的民间剪纸是当地区域文化的独特标识,倡导其产业化的发展理念是推动文化自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淮北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落后,尤其是民俗文化资源方面的开发与利用没有形成一定规模及产业链,周边地域的民俗文化资源同样也没有引起重视。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该地区民俗文化资源不能有效转化为现实的经济发展力。因此,只有大力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资源,鼓励民间传统艺术品的规模化生产与开发,才能激发区域文化的活力,促进经济增长。

淮北地区民间传统艺术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应充分发掘淮北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发挥地域文化优势,在大力发展灵璧奇石、钟馗画、凤阳凤画、淮北泥塑以及汉画像石等工艺品的前提下,进一步打造淮北地区民间剪纸的文化产业链,强化地域特色,树立品牌意识,使各个小作坊及剪纸机构向规模化方向发展,最终走向市场化经营。

《安徽省“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深入挖掘皖北文化资源……逐步把淮河流域建成文化资源特色鲜明、文化基础设施先进、文化产业发达、文化实力和辐射力较强的文化产业特色区。”[5]这些方针、政策对淮北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从国内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来看,以地方民间艺术资源为切入点,打造地方特色民俗文化,并使其向产业化、集中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已成为趋势。淮北地区目前除凤阳凤画、灵璧石、淮北泥塑、萧县书画等有一定影响力外,其他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较为滞后。因此,结合淮北地区区域优势文化资源,通过展示地方民俗文化资源,结合多种途径的宣传与推广,将当地民间剪纸打造为文化符号,形成文化产业链,并进一步使其转化为资本市场,有效促进淮北地区区域经济增长。

合理开发淮北地区民俗文化资源,扩大当地民间剪纸的影响力,符合区域文化发展及美丽乡村文化建设的现实需要。“而文化建设作为美丽乡村建设中的‘软实力’,是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建设安徽省美丽乡村,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需要的有效途径”[6]。因此,推动淮北地区民间剪纸产业化发展战略,加强淮北地区区域文化建设,已成为必须重视的时代课题。

二、淮北地区民间剪纸产业化发展所具备的主客观条件

淮北地区民间剪纸历史悠久,如阜阳、亳州、淮北、蚌埠、宿州等地都有着各自的剪纸传统,尤其是阜阳剪纸享誉全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阜阳剪纸有了较快发展。早在20世纪60年代,阜阳地区就出版了《安徽阜阳剪纸集》。到1976年,阜阳民间剪纸艺人已过千人,涌现出如吕凤毛、陈之仁、王家和、程建礼等知名剪纸艺人;1978年,阜阳剪纸得到《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多家媒体的大力宣传;1981年,阜阳成立了全国首个剪纸研究会——阜阳剪纸研究会;1987年、1996年举办的全国剪纸艺术研究会在阜阳召开;2000年,阜阳市界首市被誉为“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2008年,阜阳剪纸入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今,淮北地区民间剪纸发展迅速,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及产业链,出现了阜阳开源剪纸艺术有限公司、阜阳顺昌剪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亳州炳华剪纸工作室、蚌埠博艺剪纸工艺品加工部、宿州尤彩霞剪纸艺术有限公司、淮北张秀珍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等剪纸公司。尤其是阜阳顺昌剪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09年开发的16种剪纸礼品成为外交部常态化采购的外事礼品,且多次参加世博会等国内外文化产业博览会。2013年,顺昌剪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被安徽省政府定为省直贸易或宣传纪念品定点采购企业,并依托安徽省侨联、安徽省美术家协会等开发系列出口产品,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同时,顺昌剪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还出版了《幼儿剪纸教材》《阜阳老年大学剪纸教材》等多本剪纸教材。此外,该公司还针对本地中小学美术教师、高校学生以及不同社会群体进行剪纸艺术培训并提供就业岗位。阜阳开源剪纸艺术有限公司与安徽地方高校开展合作,把民间剪纸传承与科学研究相结合,成为“阜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剪纸教研基地”,并与其签订了“产学研合作项目”“淮河文化传承创新合作联盟”等合作项目,还与合肥工业大学签订了“国家级非遗阜阳剪纸艺术传承研究”等合作项目,这在客观上为淮北地区民间剪纸的传承提供了物质和人才保证。随着剪纸市场的拓展和进一步扩大,淮北地区民间剪纸从业者不断增多,民间剪纸的前景更加光明。

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剪纸的时代性、功能性也已发生较大改变。淮北地区剪纸艺人通过开拓创新,结合当下时代风貌,创作出各种符合现代人审美的剪纸作品,赋予其新的形式、韵味与思想内涵。如阜阳程氏剪纸(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程兴红创作的《军魂》入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2015全国剪纸名家精品展”;淮北陈氏剪纸传承人陈国斌的《释迦摩尼涅槃图》入选2019年中国艺术研究院举办的“中国好手艺”展览活动,并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张秀珍的《百蝶龙腾舞》获得“首届中华巧女”奖。此外,还有程娟娟、丁兰云、王侠颖、朱烨、王炳华等剪纸艺人都创作出诸多反映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在安徽乃至全国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些剪纸艺人持之以恒的努力与开拓创新的精神,为当地民间剪纸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主观条件。

淮北地区民间剪纸历史悠久,早在南北朝时亳州已有民间剪纸的雏形。《木兰辞》中有“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花黄”即早期对剪纸的称呼[7]。淮北地区名人辈出,两汉时期经学家、哲学家桓谭,三国时期“竹林七贤”中的嵇康、刘伶,现代雕塑大师刘开渠等名人的作品及艺术思想都为当地剪纸等民间艺术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淮北地区汉画像石也闻名全国。如“龙虎斗图”“古乐图”“后羿射日图”“车马循行图”等,其夸张的造型特征,流畅多变的线条,以及丰富的题材与表现形式等都与剪纸艺术有着较多的历史渊源。又如蚌埠双墩遗址出土的陶器(多为国家一级文物),其造型及纹饰都与民间剪纸有诸多相同之处。这些剪纸之外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丰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客观上都对淮北地区民间剪纸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三、淮北地区民间剪纸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剪纸人才欠缺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经济与手工业的快速发展,为民间剪纸艺术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条件。1979年9月,中国美术家协会在北京召开“阜阳剪纸座谈会”。在这次座谈会上,淮北地区民间剪纸得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剪纸专家滕风谦、北京市西城区剪纸创作组靳鹤、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陈志农等与会专家的充分肯定。与会专家对李继周、程建礼、陈之仁、王家和、王炳华、刘子秀、朱定一、于鹤轩、吕凤毛、刘亭青等民间剪纸艺人的作品给予高度赞扬,认为他们为当地民间剪纸的发展、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随着一部分老辈剪纸艺人的逝去,剪纸人才欠缺。加之剪纸艺人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剪纸艺术的发展。在市场机制的催生作用下,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或工艺美术大师凭借剪纸技艺开办剪纸工作室或剪纸公司,通过剪纸培训、剪纸销售等解决经济问题,这使民间剪纸以较好的途径得以传承。然而,除阜阳市有着较多的剪纸公司和剪纸人才外,淮北其他地区专业的剪纸从业者并不多,民间剪纸产业化发展所需要的专业剪纸人才依然十分欠缺。从宿州、淮北、蚌埠一些剪纸公司来看,其注册资金、规模大小、剪纸专业人才数量、市场占有率等方面都较为薄弱。实现剪纸产业化,不仅要有充足的剪纸专业人才,还要有管理、销售、宣传、市场运营、网络推广、后勤服务等相关人才。剪纸专业人才的培养是淮北地区民间剪纸产业化发展的基础,没有足够的剪纸专业人才,产业化发展也就无从谈起。目前,淮北地区年轻的剪纸艺人,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技艺方面,都很欠缺。剪纸专业人才的欠缺,成为阻碍淮北地区民间剪纸产业化发展的首要问题。因此,如何吸引和培养优秀的剪纸接班人,探索切实可行的传承方式,是目前面临且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资金投入不足

淮北地区以农业为主,经济结构单一,财政收入有限,整体发展相对落后。民间剪纸艺术社会实用性较弱,市场购买力不足,因此,政府在产业发展资金支持上,会更多地向实用型、科技型等能够有效、快速带动当地就业与经济增长的相关产业倾斜。如淮北目前在建的隋唐大运河遗址项目、宿州全媒体数字创意产业园、中国泗州文化影视基地等,都是政府扶持的重点项目。这些项目可以有效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一些市场前景较好的文化项目也受到政府重视与社会关注,如凤阳凤画、宿州灵璧石、萧县书画、蚌埠玉石文化、亳州“中华药都”品牌推广等传统文化产业。对有些市场前景较好的文化项目,各地政府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和政策引导。如宿州有21个项目入选省“861”项目工程,投资总额达到289.14亿元,前期投资12.7亿元。

各地政府对于民间剪纸的资金投入却很少,这与各地剪纸产业化规模和发展前景有关。阜阳民间剪纸产业化发展较早且已形成完善体系,在安徽省民俗文化产业发展中取得了喜人成绩。阜阳目前有剪纸团体1 000多家,近万人从事剪纸行业。但只有少数几家有一定影响力的剪纸公司有着相对稳定的客户群体,并与多家企业或专营店建立合作关系。这些都为剪纸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不少资金支持。大多数剪纸团体是以小作坊的形式开展经营活动,难以有较多资金投入到规模化生产中。近几年,淮北地区各市文化旅游局发布的文化创作与保护专项资金也捉襟见肘,分配到剪纸产业化发展的资金投入则少之又少。而宿州、淮北、蚌埠、亳州等地民间剪纸规模较小,主要以个人或小团体进行剪纸创作,没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足够的剪纸从业者,难以吸引外来投资,更难以打开批量化的剪纸销售渠道。

四、淮北地区民间剪纸产业化发展的建议

(一)发挥政府与文化部门的引领作用,加大宣传力度

在国家大力倡导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政策引导下,当地政府所发挥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第一,要成立淮北地区民间剪纸产业化发展相关部门或领导小组。依托当地政府、高校、剪纸协会等资源,建立剪纸资源的发掘、研究、应用数据库,对特色鲜明和有一定规模的剪纸项目要重点研讨。同时,淮北地区各地市之间要打破行政隔阂,建立文化、贸易、财政等多地市、多部门的相互协调机制。第二,要借鉴其他地区剪纸产业化发展的成功经验。政府部门可派人进行实地考察、交流,学习其产业化发展相关经验,并鼓励淮北地区民间剪纸作坊、剪纸机构、剪纸协会等与剪纸公司或艺人建立合作或帮扶关系,实现剪纸产业化发展模式。第三,组织剪纸艺人参加活动。当地政府可以设立民间剪纸产业化发展部门并投入专项资金,成立联合剪纸协会、建设剪纸艺术展览馆、定期举办剪纸艺术节、邀请剪纸艺人举办个人作品展并进行现场创作与技术交流等。在此基础上,组织剪纸机构或个人参加世博会、文化博览会、民俗文化艺术节、文化旅游节等各种文化交流或相关展演活动。第四,开展网络推广活动。网络推广方面,淮北地区的几个市、县政府部门可以联合创办剪纸网站,为剪纸品牌的推广搭建网络平台。在各方面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建立文化产业园以及剪纸交易场所。第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的完善是拓展剪纸艺术国内外市场的重要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在宣传中提升品牌效应,才能促进当地剪纸行业的发展壮大。当然,这些工作需要各政府部门的相互合作方能完成,也需要政策方面的大力支持,并使之常态化。这需要政府部门投入一定资金帮助剪纸艺人改善加工场所,创造较为舒适的创作环境,还要有能够容纳游客的参观区域,只有基础设施齐全了,剪纸样式丰富了,剪纸市场活跃了、完善了,政府的宣传才能切实到位,才能引起大众关注,进而让更多的人想到实地参观、体验、学习,如此,剪纸产业才能发展兴盛。

(二)打造剪纸品牌,合理定位剪纸市场

剪纸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名片之一,尤其在机械化、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剪纸制作工艺的拓展与材料的多元发展,都极大地提高了剪纸艺术的知名度与剪纸生产的效率。一些地区的剪纸产业通过市场转型与品牌推广,形成了较为成功的产业化发展途径与模式。如河北蔚县剪纸就是品牌推广较为成功的案例,其剪纸特色、品牌效应以及产业化模式都值得淮北地区学习与借鉴。

市场是产业化发展的终极环节,在这一过程中能否给剪纸产业一个合理的定位,是检验市场拓展成功与否的标准。剪纸艺术产生于民间,其主要群体多以普通民众为主。然而,时至今天,剪纸生产、发展的历史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剪纸消费群体也在进一步扩大,剪纸的功用与人们对剪纸的需求、认知也在发生变化,传统的剪纸样式及制作工艺已不能满足当代人的审美需求。所以,淮北地区民间剪纸的市场定位也应与时俱进,拓宽渠道,向当今社会日益发达的媒体广告、服装、装饰、包装、挂历、台历、邮票、动漫、影视等市场靠拢,拓宽国内、国际文化交流市场,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生产与之需求相应的商品,使形式更加多样化。

淮北地区的民间剪纸要想发展,除要保持自己的传统特色外,还要迎合市场需求,扩大市场影响力与占有率,努力打造地域品牌。各级政府部门应制定相关方针政策及战略目标,提供良好的剪纸生产与交易场所,在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施以行之有效的营销策略,拓宽剪纸销售渠道,使淮北地区的剪纸等民俗资源在促进当地经济、文化繁荣方面发挥作用。同时,我们也应意识到,在当今社会背景下民间剪纸已经失去了民俗活动的背景,失去了民俗活动的背景也就失去了文化的现在进行时的氛围与依托,是毫无生气的标本。“工艺性再强不等于艺术质量的提高,造型的现代化也不一定就是创新”[8]158。因此,淮北地区的民间剪纸在逐步实现产业化的同时,应加强对剪纸质量的监控,避免为了提高效率而粗制滥造,失去剪纸应有的民间气息与质朴元素。这是剪纸艺术能够源远流长、保持其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三)加强与教育部门的合作,完善民间剪纸产业人才引进和培训机制

学校是知识传播的最佳场所,也是系统化、规范化学习的最好途径。剪纸传承人的培养要做到专业、规范、高效、长远,需要加强与教育部门的交流与合作。一是加强与中小学的合作。在中小学开设剪纸课程,会对剪纸技艺的传承与宣传起到推动作用。淮北地区中小学可以尝试把当地民间剪纸文化引入课堂,开设一定比例的剪纸欣赏与实践课程。这样,能更加直观地帮助青少年了解地方特色与民俗文化。二是加强与地方高校的合作。从民间艺人角度来说,有部分剪纸艺人知识与眼界相对局限,且对市场经营、品牌推广等认识不足,易形成各自为政的局面。“在艺术创作上,灵感为主,而表现为从;即观察为主,而描写为从;亦即眼为主而手为从。故勤描写生,不如多观自然;勤调平仄,不如多读书籍”[9]22。因而,以高校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为平台,通过对剪纸艺人集中化、系统化的培训,可以有效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2010年4月,阜阳师范学院举办的阜阳首届工艺美术作品展,是民间剪纸机构与地方高校合作的良好开端。这种活动可以定期开办,通过培训、考核等使剪纸艺人以更加专业、更加科学的方法提高自身素质,形成良性、有效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同时,剪纸协会、剪纸企业、剪纸机构等要与地方高校加强合作,拓展高校艺术实践基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地方高校也可根据本地民俗文化特色调整招生专业方向,开设与其相关的课程或学科。对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民间工艺美术家等予以专业的学术引导,拓展其创作思路。在美术或文科相关院系的专业课程设置中,也可以开设一定比例的剪纸工艺选修课程,使学生能够把民间剪纸元素与专业创作及设计构思相结合,有助于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与创新思维的拓展。建立民间剪纸机构与地方高校合作机制,是淮北地区民间剪纸得以传承的良好途径之一。教育部门也应意识到民间剪纸艺术的本质及其价值,“艺术教育不能用各种方法把这些艺术上的可贵品质打光磨平,最后只剩下技术、程式、理性和概念的堆积”[10]170。

(四)拓宽剪纸题材与表现形式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文化交流频繁,剪纸所表现的传统题材与形式,在某种程度上已不能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每一时代的艺术都以其特殊的材料和方式记录下该时代人们的思想、感情、理想和愿望。不同时代艺术所表现出来的风格差异,是不同时代精神的艺术体现”[11]56。民间剪纸要想进一步发展下去,就必须融合时代精神,顺应时代需求,而这又离不开剪纸艺人对剪纸技艺与题材的不断探索与创新。同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及新型媒介,借鉴中西方绘画及民间美术相关造型语言,拓宽传统剪纸的表现形式与剪纸模式,使之更具当代性。但“艺术不同于科学、哲学、技术甚至宗教……艺术冲动的最高的表现形式来自社会最原始的那部分”[12]64。剪纸艺术在当下仍然要保持民俗艺术的本原,这正是其艺术魅力的价值所在。

从产业化发展的角度来看,淮北地区民间剪纸在题材的选择上,可以借鉴河北蔚县剪纸内容。如蔚县剪纸名家李闽的“新写实主义剪纸”样式,其作品题材有伟人肖像、明星肖像、自然风光、名画临摹、神话故事、科技创新、军事发展、社会变革、历史事件、防疫宣传等。并且,李闽能根据不同主题选择相应的表现形式,如单色剪纸、染色剪纸等。在表现手法上,新写实主义剪纸把西方素描的立体、光影效果与传统剪纸的平面造型相结合,形式新颖独特,可谓中国民俗文化与西方艺术手法融合的典范。剪纸艺术只有题材丰富了,表现形式多样了,市场才能更加广阔,消费群体也会更加多元,剪纸的经济价值、艺术价值、收藏价值才能更大程度地得以展现。淮北地区民间剪纸应借鉴他人,立足本土,力求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向前发展,前景才能更加广阔。

五、淮北地区民间剪纸产业化发展的现实意义

(一)推动区域旅游市场发展

为加快安徽省文化建设,推动经济增长,《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若干意见》设定目标:“到‘十二五’末,文化产业形成较大的规模,对经济发展贡献率显著提高……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13]这对安徽省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指导意义。因此,在安徽省文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思想指导下,应努力开拓淮北地区民间剪纸等文化产品的国内外市场,加快本地民间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品牌推广,有效促进淮北地区区域经济增长。

安徽省政府在《安徽省“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深入挖掘安徽地域文化资源,加大文化旅游产品、旅游商品的开发力度,着力打造一批文化旅游目的地。”[14]然而,淮北地区属安徽北部平原地区,自然资源相对贫乏。阜阳、蚌埠、宿州、淮北等地特色旅游资源十分欠缺。淮北、宿州属于国家能源基地,近年来随着煤炭行业的衰落,地方经济受到很大冲击,为了扭转这种被动局面,淮北市政府提出“中国碳谷,绿金淮北”这一战略发展目标,致力打造因采煤塌陷而形成的湿地公园,这些项目未来都将成为很好的旅游资源。当地政府可以有效依托现有资源,把民间剪纸与旅游资源相融合,使本地区剪纸产业成为旅游资源的组成部分。此外,淮北塔山石榴园、阜阳八里河、萧县皇藏峪、宿州野生动物园等都是较好的旅游景点,本地民间剪纸可以借助这些资源进行宣传推广。如在淮北塔山石榴、宿州符离集烧鸡等产品包装盒的设计或某一景区门票的设计中融入当地剪纸元素,扩大剪纸的影响力及宣传途径。在此基础上,结合宿州、蚌埠、阜阳等地民间剪纸特色及现状,把具有影响力的剪纸艺人及剪纸机构整合在一起,形成规模更大的剪纸企业。

这些举措可以与淮北市提出的“中国碳谷,绿金淮北”战略发展目标相结合。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在中湖湿地公园的规划中引入剪纸机构或展览馆等,开发具有当地特色的剪纸纪念品,使游客在观赏自然风光的同时体验民间艺术的魅力,并以此作为切入点,把地方民俗资源与旅游业相结合,寻求合适的剪纸经营及销售模式,开发剪纸旅游纪念品,使之成为自然景观中的人文景观。

(二)传承与发扬地方民间文化

民间艺术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也会因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然而,每个时期的民间艺术有不同之处,也有着某些共性的特征和联系。这些共性和联系,表明了现代与传统之间的承袭关系。淮北地区民间剪纸作为一种民俗文化形式,与传统文化是相互交错、相互制约和影响的。传统民间剪纸是当代民间剪纸传承和产业化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在它的影响下,民间艺人做出了新的探索与创造,进而达到适应当代社会生活和文化发展的需要。而这种继承性在剪纸艺术形式方面表现得最为明显,如民间剪纸使用的材料及基本技法,都是前人发明创造的文化遗产,在今天产业化下依然借助这种方式来创作,来反映人们对这个时代的认识。民间剪纸的历史继承性还表现在内容方面,如福、禄、寿、喜、财等传统题材,在淮北地区民间剪纸中依然广泛应用。

探索更加丰富的题材是淮北地区民间剪纸在当代传承发展的必然,也是在对传统剪纸题材充分肯定的前提下,为适应当下社会审美转变所做出的选择。如陈国斌的伟人肖像剪纸,阜阳顺畅剪纸公司创作的特色迎宾礼仪服装剪纸、企业文化宣传剪纸、剪纸邮票、剪纸摆件等,把传统民间剪纸融入当代生活中的诸多领域。剪纸艺人的不断探索与创新,不仅能够扩大剪纸题材表现的范畴,而且也能满足更加广阔的市场需求,为当地民间剪纸产业化发展起到较好的铺垫作用。与此同时,随着国内外市场对淮北地区民间剪纸需求的不断增加,民间剪纸从业人员的数量和剪纸公司的规模都将进一步扩大,这是一个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过程,而最终的目的是既能发扬地方民间文化又能有效促进当地经济增长。

六、结 语

目前,淮北地区在剪纸这一民俗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从剪纸艺人角度来说,一些人对于产业化概念的认识、理解、实践仍处于比较模糊的阶段,剪纸产业化的观念相对落后。从政府角度来说,剪纸产业化的发展还没有纳入政府文化产业相关规划,且缺乏行之有效的政策与资金支持,这是目前淮北地区剪纸产业化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总之,对于淮北地区民间剪纸产业化发展研究,有助于人们重新认识民间剪纸的当代价值,也有助于推动淮北地区民间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进而更好地推动地方经济及文化建设,从理论和实践方面为淮北地区民间剪纸的传承发展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淮北地区阜阳剪纸
淮北地区麦茬机插优质食味粳稻氮肥减量的精确运筹
第二届淮河文化论坛在阜阳举行
剪纸
合肥至霍邱至阜阳高速公路今年开建
安徽阜阳颍上:“产业花”结出“脱贫果”
淮北地区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开发与运作研究
商合杭铁路阜阳西站信号系统特殊点的运用
剪纸
剪纸
剪纸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