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城遗址历史研学的实践与思考
——以隋唐洛阳城遗址研学为例

2020-03-04 03:09江正军河南省洛阳市教育局中小学教研室471000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19期
关键词:洛阳城都城洛阳

江正军(河南省洛阳市教育局中小学教研室 471000)

当前,历史研学活动的开展方兴未艾。都城遗址是中华民族文明发展史最具代表性的综合物证和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学生开展历史研学最为理想的平台和基地。洛阳是都城遗址最为集中的地方,有夏都二里头、偃师商城、东周王城、汉魏洛阳城、隋唐洛阳城等五座都城遗址,开展都城遗址研学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教育家陶行知认为,“社会即学校”,让学生走出课堂,参加都城遗址研学活动,也是实现教育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在隋唐洛阳城遗址开展的研学活动为例,探讨开展都城遗址历史研学的意义、方法与途径。

一、开展都城遗址历史研学的意义

1.感受古代都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古代都城在建都思想、城市布局、建筑艺术等方面留下的都城文化光辉灿烂。通过研学,可以实地感受到我国悠久的历史、先进的都城文化,学习古代人民的聪明智慧,提升民族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

2.研读都城遗址迹象,领悟时代特征

一座都城就是一段历史的缩影,是一段历史时期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结晶。比如,研学隋唐城遗址,从城门阙楼、里坊、应天门遗址中感受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强盛。

3.培养探究实践能力,提升核心素养

学生在研学中运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分享成果,撰写报告,培养了探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通过实地考察出土的文物或观察相关图片,加深了对相关的历史事实、历史现象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提升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4.开发历史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开展都城遗址研学,挖掘都城遗址中的教学资源,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历史知识。同时,用身边的历史教育学生,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丰富了教学内容。

二、都城遗址历史研学的方法与途径

1.确定研学主题和内容,制作研学学案

都城遗址可以研学的角度和内容很多。不同的都城遗址有不同的特点。因此,确定研学的主题和内容是前提。

隋唐洛阳城始建于公元605 年,是当时仅次于长安的东方大都会,也是隋唐时期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隋唐城遗址开发后出土的文物和展出的图片内容很多,我们根据隋唐洛阳城遗址的特点和高中生的知识基础,确定了“读隋唐洛阳城之美,感隋唐洛阳之盛”的研学主题,并围绕主题制定了研学的目标和内容。

(1)研学目标

通过参观隋唐洛阳城的主体建筑、城市布局、建筑遗址,感受隋唐洛阳城的高大宏伟,体味都城建设之美;通过参观天街、里坊等都城功能区遗址和出土的文物,了解隋唐时期洛阳的繁盛与发达。

(2)研学内容

①定鼎门遗址:定鼎门主体建筑、洛阳城城市布局沙盘模型、城阙的演变及建都思想(展出的图片)、定鼎门门道遗址;天街、里坊遗址、胡俑、骆驼驼印和车辙印。

②应天门遗址:应天门主体建筑、中轴线上的“七天建筑”示意图、城门门道(皇城)、城墙和双向“三出阙”建筑遗址;唐玄宗接见第八次来访的遣唐使的图片。

③明堂、天堂:明堂、天堂主体建筑、皇城的布局及三省六部制的分布(模型)、天堂明堂柱础坑遗址;万国朝圣图。

研学主题和内容确定后,根据研学目标,我们制订了研学案。

(3)研学预习案

①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隋唐洛阳城的历史沿革和发展变迁。

②查阅关于古代城市阙楼、门道建设的相关知识,了解古代都城建设的礼制。

③阅读隋唐洛阳城建筑的相关资料,理解隋唐洛阳城“天人合一”的建都思想和“象法天地”的建筑布局。

④列举所学的隋唐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内容,概括隋唐时期的主要时代特征。

(4)研学学习案

①问题与任务

a.简要绘制隋唐洛阳城城市布局图。b.分析古代帝王选择建都洛阳的原因。c.通过本次研学,你认为隋唐洛阳城之美体现在哪些方面?d.通过本次研学,你认为哪些方面能够印证隋唐时期洛阳的繁盛?

②交流与延伸

A.讨论与分享

展示:谁画的隋唐洛阳城城市布局图最贴切?

谈一谈:古代帝王建都洛阳的原因;隋唐洛阳城的“美”与“盛”。

议一议:为进一步了解隋唐洛阳的历史文化,你对定鼎门遗址博物馆、应天门遗址博物馆、天堂明堂景区有什么建议?

想一想:通过本次研学,你认为哪些方面能够印证隋唐时期洛阳的繁盛?

B.撰写研学报告

2.规划研学路线,安全组织活动

科学规划研学路线,安全组织活动是研学的保证。根据隋唐洛阳城遗址的主要遗址博物馆的构成和高中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们规划了先整体后局部、先外后内功能区分的研学路线,即定鼎门遗址博物馆(外郭城)—应天门遗址博物馆(皇城)—明堂天堂景区(宫城),从隋唐洛阳城外郭城南面的正门定鼎门出发,经过皇城的正门应天门到宫城内的明堂、天堂的研学路线。这样既能让学生感受隋唐洛阳城的城市布局,又能结合各个遗址博物馆了解洛阳的历史文化。

为保证研学活动安全、有序进行,研学前学校专门召开会议,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签订安全责任书。成立研学活动领导小组,做好具体分工,各司其职。

3.展示研学成果,做好反馈总结

开展研学活动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提升核心素养。研学结束后,我们组织学生分组展示研学成果。通过展示手绘的隋唐洛阳城城市布局图,加深对隋唐洛阳城布局的印象。小组通过讨论,分享古代帝王建都洛阳的原因,感受洛阳厚重的历史文化,体味隋唐时期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通过撰写研学报告,学生总结了本次研学的收获和感悟,还向博物馆和文物保护部门提出了一些建议。

三、都城遗址历史研学的体会与思考

1.要提高研学指导教师的文化素养

都城遗址蕴含的文化知识十分丰富。想要研学活动有效开展,指导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还要对都城文化有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2.要加强与研学单位的沟通与合作

目前,一些都城遗址博物馆也开发了一些研学课程,但针对中学生的很少。因此,开展都城遗址研学,确定研学的具体内容,需要教师和研学单位具体沟通。另外,研学中涉及的一些都城遗址的专业知识还需要专业人员具体讲解。

3.要重视学生探究问题能力的培养

研学旅行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交流合作探究性学习活动,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影响着研学活动的成效。这次研学活动中,学生对探究问题的完成度及研学报告撰写存在严重不足,这说明学生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较差,亟须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加以培养。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古都众多,不同的都城遗址蕴含不同的历史文化,研学的主题和内容也会不同。但开展研学活动都有一定的方法和途径可循。本文就隋唐洛阳城遗址研学实践提出了一些方法,希望能够给此类研学活动提供一些参考。不足之处,还请各位方家多多指教。

猜你喜欢
洛阳城都城洛阳
洛阳正大剧院
东汉洛阳城南:中国古代第一个都城文化区的形成
“形式”之都与“移动”之都:辽代都城解读的一种尝试
“立法为民”的洛阳实践
洛阳自古繁华
论汉初都城择变过程中的空间认知
隋唐长安城和洛阳城
看尽古今兴废事的洛阳城
别诗
近年来六朝都城考古的主要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