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20-03-04 01:16
绿色环保建材 2020年6期
关键词:产教校企协同

亓 芳

吉林建筑科技学院

1 前言

在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职业教育起到了培养人才、输送人才的重要作用,能够更好地缓解当前劳动力密集和岗位需求之间的矛盾,更好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是对职业教育培训体系的有效完善,也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健全的重要途径。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较而言,我国的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起步晚,发展落后,目前仅停留在工学交替的模式和教学见习的模式上,没有进一步的深化,人才的培养模式过于单一。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融合程度不够,校企双方相对过于独立,没有良好的沟通和交流。

2 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探究

2.1 理论内涵

从字面上来看,产教融合就是产业与教育之间的融合,校企合作就是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但是产教融合并不代表着教育会变成一种产业,两者不会也不可能形成一种整体,但是两者会进行深层次的渗透,通过产业的扶持更好地发展职业教育,通过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产业发展。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两者之间是相互扶持的一种关系,通过这种关系的深度发展更好地为社会、为企业培养优秀的人才,不仅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也能够及时为企业输送岗位人才,促进企业的发展,相比企业从内部进行人才的培养具有很大的优势。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市场运行机制下催生的一种新的办学模式,通过这种模式培养出与时代发展相吻合的实用型人才。

2.2 机制内涵

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多方面的机制进行保障,首先是外部环境的保障,只有良好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才能够保障这种教育模式的正常进行。其次是资金的保障,现代化职业教育模式的实现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物质保障是这种模式存在和运行的基础。最后是制度的保障,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政府需要进行引导和规范,为学校和企业牵线搭桥的同时要出台相应的政策保障学生和企业双方的共同利益,实现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运行。在通过不同的机制对学校和企业进行约束的时候还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约束,只有实现三方的有效约束才能够保障这套教育模式能够实现最终的目的。

3 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问题

3.1 保障机制弱化

(1)外部环境的保障尚不完善。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容易出现产业结构失衡等多种问题,对产教融合有较大的影响。产业结构的不断更新升级容易导致在产教融合的过程中培养出来的新型人才无法适应新的产业结构的需求,职业教育进行中的时候难以或者无法及时的跟随产业结构变化的不步伐进行教育内容的转变。国家对于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职业教育学校在很多人的眼里仍然是一种不入流的教育,因此这种社会眼光对于产教融合也有较大的影响。

(2)法律政策不够完善。我国的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发展比较晚,在法律制度上缺乏对该模式的相应的保障,现阶段没有一些明确的或者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对这种模式进行规范化的引导和约束。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的文件,但是在法律上没有进行立法规定,导致校企双方在进行合作的过程中容易产生矛盾和纠纷,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3)校企双方责任不明确。在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中涉及学校、企业和政府三方面的责任,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政府没有对学校和企业的责任进行明确的划分,学校在这个模式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之后使得企业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容易出现权责不清的问题,不利于新型人才的培养。

(4)资金的保障不足。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化,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政府对这种模式的资金投入远远大于经济落后的中部地区以及西部地区,缺乏资金保障的人才教育培养模式很难一直持续下去。

3.2 约束机制松散

首先是对校企双方的约束机制过于松散。在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中处于主导地位的应该是学生,应该对校企双方的行为进行约束,防止学校或者企业在这一模式中占据主导地位之后,随意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操作,对学生的发展极为不利。另一方面缺乏对学生的约束机制。作为这一创新型的教育模式中的主体,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很多学生不愿意接受这种新模式下的教育,要对学生的行为进行严格的约束。

3.3 协同机制不力

首先是企业的协同不力。企业在这个过程中不愿意参与进来,或者参与度不高,容出现敷衍了事的态度,不利于人才的培养。企业主要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但是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短期内无法看到效果,没有回报和收益但是还需要继续投资,很多企业都不愿意参与进来。然后是学校协同不力。学校协同不力主要原因在于学校领导对于这种教育模式没有重视,没有认识到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在开展校企合作的时候不重视实践课程的重要性,偏重理论方面的教学,使得学生很难从中受到提升。有的学校在课程的设置上与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不相适应,不能够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另外就是学校教师无法适应这种模式下的教学工作,传统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短时间内老师很难进行改变。

4 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

4.1 完善保障机制

首先要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对校企合作的相关细节和内容进行法律层面的规范,同时也是对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面利益的保障。例如完善学生实习条例,对学生在企业中的实习内容和标准做出明确的规定。完善校企合作的优惠政策,通过优惠政策吸引和鼓励企业参与到校企合作中来,通过优惠扶持政策减轻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负担。其次要搭建完善的校企合作的平台。政策作为引导人要积极搭建这个平台,促进校企双方的合作,整合社会资源,充分发挥政府的服务职能,为校企合作搭建一个平台。并且要作为这个平台的裁判,对校企双方的责任进行明确,做好权责分明,保障新型教育模式的运行。最后要加大资金的扶持力度,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地区,通过财政补贴推动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的进行,努力缩小东西部地区的差异。

4.2 强化约束机制

加强对校企双方的约束,这种约束主要是通过法律法规来实现,明确学校和企业在这个模式中的责任。校企双方在合作的过程中也应当进行商议,制定出一套适用于两者内部的约束机制,通过约束机制更好地实现双方的合作。此外,还要加强对学生的约束。学校要制定相应的学生守则,企业要制定实习制度,通过制度的约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到这种模式的优点,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3 建立协同机制

在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中企业要积极发挥建立协同机制的作用,首先企业要明确自身的定位,积极地发挥行业优势,组织学生进行实习,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对学生的实习内容和实习方式进行安排。此外,企业还要协助学校挑选教材,在学校的帮助下挑选出适合企业发展的教材,从而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学校要积极的融入到校企合作中,主动承担责任,做好学校老师的沟通工作,加强对老师教学培训,促进老师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的转变。

4.4 实施评价监督机制

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监督评价的标准。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不能够仅仅停留在对学生的理论知识的评价上,还应该重视对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的评价,此外还有同学之间的协调能力的评价,从这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准确的能力评价。同时要加强对校企双方的监管,通过成立校企合作监督委员会对学校和企业进行监督为了保证监督委员会的公平性,需要选择学校代表、企业代表、政府代表以及学生代表,从不同的角度对双方的合作事宜进行监督。

5 结语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涉及企业、学校和政府以及学生多个方面,政府在中间起到了积极地引导作用,要对校企合作进行有效地规范。要积极的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在国内进行运用,有效促进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的深度发展,为企业输送更多优秀的人才,培养出符合现代化发展的人才。

猜你喜欢
产教校企协同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