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教学剖析疫情防控热点问题的三个着力点*

2020-03-04 12:04杨林香
教育与考试 2020年3期
关键词:抗疫防控疫情

杨林香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给中国和世界造成严重损失,中国共产党集中统一领导这场疫情狙击战、经济保卫战、社会稳定战和民生保障战,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展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中国速度,创造了一系列看起来不可能的中国奇迹,诠释了攻坚克难的中国精神,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观察时代、解释时代、引领时代提供了鲜活的教材。伴随疫情防控进程,产生了诸多引发社会高度关注和广泛参与的热点问题,其中既有对疫情传播的严肃追问,也有对“抗疫”正能量的聚焦感动,还有对暴露问题的严厉谴责。身处炫目信息大潮中的大学生如何全面、辩证分析热点问题,形成正确认识?思政课如何将教学内容与疫情防控热点问题有机结合,以贴近学生的方式正确引导,增强课程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一、制度自信和应对能力不足的矛盾分析

疫情爆发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全国迅速动员,人力、物资紧急驰援重点疫区,人民众志成城为“抗疫”做出牺牲和奉献,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进一步强化人民对共产党领导的信任、对制度的信心。与此同时,应急管理机制的不完善和制度执行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也导致问题频出,引发社会热议。教学中如何准确分析二者的矛盾?

(一)从制度优势角度判断矛盾的主要方面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全面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包括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全国一盘棋、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等,这些优势在疫情防治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党的全面领导是疫情防治最核心的优势。疫情爆发后党中央高度重视和快速反应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中央政治局常委会19天内先后召开三次专题会议部署疫情防控,习近平总书记做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从疫情直接关系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直接关系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和事关我国对外开放三个方面强调防控工作的重要性。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党的领导、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的通知》,压实属地责任,强调各级党委(党组)要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疫情防控的强大政治优势;成立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国疫情防控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向疫情严重地区派出指导组,加强防控一线工作。国务院成立联防联控机制指导组,加强部门、资源的协调调度,统筹调配全国资源。各地区成立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挂帅的领导小组,启动一级应急响应机制。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坚定站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党的领导是疫情防控全面动员、全局部署、全力应对的发动机,是坚定社会信心、战胜疫情的坚强保证。

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是“抗疫”的稳固基石。各地的公立医院被设置为定点医疗机构,成为“抗疫”的最前线,实施新冠肺炎免费检测、免费治疗。全国紧急抽调4万余名公立医疗系统的医护骨干紧急驰援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云监工’”一夜火遍全网,超过1900万网友观看直播实时关注工程进度。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由央企承建,多家国企组成保供小组,提供机械、物料、人员等支持,在短短10几天内建成2500多张床位的医院投入使用。为保障社会正常运转,能源、通讯、交通、电力、粮油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国企,在危机时刻全力支持“抗疫”工作,确保物资、公共服务和市场供应充分。金融领域降低准备金、降低利率、延展贷款期限等呵护市场流动性,国有商业银行紧急给企业“供血”。正是基于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国家才能够掌握和调度重要资源,同时国企积极践行社会责任,为“抗疫”提供充裕的物质支撑。

此外,全国一盘棋,各行各业为“抗疫”形成巨大合力,集中力量办大事;紧紧依靠人民,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等优势,在“抗疫”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疫情防控“显政”的热点剖析,思政课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党和政府正在做什么,还要做什么,从制度优势的角度分析防控举措的逻辑,转变为大学生制度自信的正能量。

(二)从治理能力不足角度判断矛盾性质

伴随疫情蔓延,社会不满不断累积,相关热点问题引发舆论浪潮。一是中国疾控中心主任等在国际期刊上刊发论文引发是否“失职”的热议;二是武汉医生李文亮因率先披露不明肺炎有关情况而受单位约谈、警方训诫,引发“吹哨人”热议;三是地方政府贻误疫情防控时机和个别基层干部“一问三不知”现象;四是湖北红十字会“滥发”防控物资和无力处理公众捐赠物资引发公众声讨。四个热点问题,涉及疫情“防控”和“救援”两条线上的职能主体,引发公众的质疑,也暴露出国家治理体系不够完善,治理能力不足等深层次问题。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某种意义上的精神懈怠、能力不足等危险在危机处理过程中迅速呈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作风仍然存在。如何看待疫情防控中出现的负面现象?这是教学的难点。毛泽东指出:“错误有两重性。错误一方面损害党,损害人民;另一方面是好教员,很好地教育了党,教育了人民,对革命有好处的基础。”[1]对负面热点问题的回应和正确引导要从防控整体出发,准确判断矛盾性质。由于职能部门和地方政府误判疫情走向,基层应对能力不足,导致疫情迅速蔓延造成严重后果,这是客观事实,不能讳疾忌医也不能文过饰非,正视现实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面对疫情,武汉封城,全国各地迅速启动一级响应,社区、乡镇封闭式管理,人民居家自我隔离;广大党员干部把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为当前的重大政治任务,医护人员全力以赴救治患者。客观上,有效的防控力量处于支配地位,决定事物的性质。党和政府雷厉风行解决疫情防控中暴露的问题,党中央迅速更换地方领导干部,纪委监察部门对消极懈怠和能力不足的干部启动问责,中央深化改革委员会对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进行反思,推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改革。总体上,疫情防控中暴露的问题是治理体系不完善和治理能力不足的问题,这些问题能够通过制度化的方式在系统内部解决,而非根本的制度缺陷。围绕负面现象,不回避、不误导,讲清楚问题的关键才能增强教学有效性和说服力。

(三)从制度自我完善角度推动矛盾转化

如何转“危”为“机”?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强调疫情防控“既要立足当前,科学精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更要放眼长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该坚持的坚持,该完善的完善,该建立的建立,该落实的落实,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2]会议提出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五大改革任务,推动制度自我完善。各部委快速反应,出台政策法规推动制度落实和制度执行。如加强对“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的国家保障热点问题,政府迅速回应,民众很多合理化建议被吸纳。一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改善一线医务人员工作条件切实关心医务人员身心健康若干措施》,从配齐医护设备、维护医务人员身心健康、落实待遇、提高卫生防疫津贴标准、查处外界伤害、表彰先进等方面加强保障。二是加强对因疫情防控牺牲人员的褒扬工作,现有的《烈士褒扬条例》规定烈士评定必须符合五种情形之一,对公民从事工作限制较为严格,评定标准较高。为褒扬在“抗疫”中献身的普通人,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联合印发《关于妥善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牺牲人员烈士褒扬工作的通知》,在烈士评定(批准)资格认定上增加“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直接接触待排查病例或确诊病例,承担诊断、治疗、护理、医院感染控制、病例标本采集、病原检测以及执行转运新冠肺炎患者任务等的医务人员和防疫工作者因履行防控工作职责感染新冠肺炎以身殉职,或者其他牺牲人员”[3],一方面加强对医护人员的保障,另一方面坚持依法治疫。习近平反复强调,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劲的时候,越要坚持依法防控。针对疫情防控期间出现“瞒报重点疫区旅行史”“故意传播病毒”“销售假冒伪劣口罩”等恶性事件,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关于依法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意见》,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印发《关于依法惩治妨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违法犯罪的意见》的通知,坚持立法、执法、司法、守法9个“要”,全面发力依法治理。面对疫情暴露出的问题,党中央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系统反思,强化制度自我修复、健全改进,推动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强化制度执行能力,防止制度失灵和有令不止。中国共产党以刀刃向内的勇气,自觉正视问题,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这是政党初心和使命的具体体现,也为中国未来处理公共危机提供可贵的经验。矛盾时时都有处处都在,面对无法预料的不确定性事件,中国经受了严峻的考验,正在经历“大考”。中国共产党在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制度,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恩格斯指出:“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4]历史进步的前提是汲取历史智慧,总结经验教训,化危机为进步的机遇。陈秉公教授提出思政课教学要坚持是非判断和价值判断相统一,学生要经过“反思性咀嚼”才能入耳入脑。[5]思政课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大局、整体、趋势的角度更加理性、辩证看待问题,做到批判性和建设性相统一,掌握正确的认识方法,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也是大学生应该具有的思维方式。

二、“抗疫”进程中的人生价值选择

疫情防治工作是艰巨的系统工程,价值领域必须掌握主动权、主导权、话语权,形成齐心协力、众志成城的广泛价值共识和共同价值追求,振奋起人们的精气神,增强全民族的精神纽带。运用疫情的热点问题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进行价值判断、价值选择是教学的重点。

(一)“抗疫”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旗帜,植根于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最深层的精神追求、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凝聚了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是个体处理与国家、社会关系的基本规范和判断是非的根本标准。无论是最美“逆行”的医护人员还是无私奉献的普通人,他们无一例外选择承担使命责任,把人民的安危放在心上,爱国奉献、严格自律,以集体利益为重,在攻坚克难、崇德向善中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知识分子要自觉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坚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始终胸怀大局、心有大我。疫情防控期间,人民对“真善美”的向往,对敬业奉献的尊崇,对无私助人的敬意,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活诠释。

疫情防控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落细、落小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在突如其来的公共危机事件中,公众对疫情的高度关注,使热点事件被急剧放大、聚焦、广泛传播,正面事例承载的核心价值观的影响真正实现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构,成为凝聚人心的精神旗帜。疫情防治过程中有很多感人的事迹和热点,如“云南海外导游‘全球采购’口罩捐赠医院”“医护人员脸上的口罩勒痕”“吃泡面的防疫卡点值班人员”“用私家车运送防护物资、接送医务人员、帮居民采购送货、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的志愿者”“捐出7500元工钱的火神山建设者”,这些最美的人和事,深深感动我们。爱国、敬业等核心价值观,以普通人服从大局居家“抗疫”,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警察尽心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等日常细节呈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现实的主流价值选择,在价值判断、价值选择、价值塑造方面发挥主导作用,是引领激励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价值灵魂。思政课教师在解析相关热点时,不仅要从事实和实例出发,解析个例蕴含的价值导向,更要给予学生强烈的情感冲击,使大学生在理性思考中明确社会主义制度鲜明的价值立场。

(二)反思人生价值选择的标准

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是思政课教学的重点,如何追求科学高尚的人生?如何评价人生价值?在涉及切身利益、面临冲突情境中,最能体现个体价值选择的真实性,看清人在价值标准上的差异。疫情防控过程中出现炫耀“当官父亲派车接回荆州”“从舅舅政府单位拿到口罩”“退休副厅长确诊后拒不隔离”“小区投票不许医护人员回家”等负面热点事件,折射出一部分人依附权力、享受特权、自私自利的错误人生价值观。人生的大美与大丑与其价值选择紧密相连,高下泾渭分明。运用正反事例,讲清楚不同选择背后的价值逻辑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任务。

思政课教师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人生价值要坚持三个必要立场:超越个体局限——群类价值;超越物的逻辑——精神价值;超越结果视角——成长航向。从群类价值视角,人始终生活在社会中,社会关系的总和构成人的本质,人的价值确认必须以社会为前提;社会是由人组成的有机体,社会发展的动力来自人、目标服务于人。因而,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个人价值实现以社会为基础,社会发展以个人奉献为动力。从精神价值视角,在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中要超越物的逻辑,正确判断思想、理论、道德品格等对人类历史和社会发展的不可估量的价值,不是以简单的物质财富作为衡量人生价值高下的标准,而是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一位火神山建筑工人捐赠一个月的工资,和一位企业家捐赠千万善款,在精神价值上同等崇高。从成长航向视角,人生价值选择必须超越一事一物的结果性视角,设定个体生长的高远方向,将其作为人生发展的航向标,引领自我进行超越性的人生价值选择。疫情是一面放大镜,正面和负面的热点问题交织出现,我们必须回到价值判断标准上,把握不同现象的本质所在。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价值判断标准的核心是一己私利还是集体利益。判断人生价值高下的标准是劳动和奉献,是个体在满足自我需要的同时对社会具有的意义。当我们坚持群类价值、精神价值、成长航向三个维度,将个体的自我价值实现和更多人的幸福联系起来,放大其人生价值实现空间,拓展人生的视野和境界,培育以天下为己任的胸襟和气度,从而引领大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目标,拥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自觉承担历史使命,这是思政课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重要目标。

三、灾难恐慌与中国精神升华感悟

疫情是一场灾难,造成重大损失,尤其新型病毒爆发没有前兆、没有特效药,类似的疫情很难杜绝,人类必须学会和病毒长期共存。对灾难的理性反思是人类进步的动力,关键是如何看待灾难、如何应对灾难。疫情防控期间,各种信息铺天盖地,不断增加的确诊人数强力冲击人们的心灵,对疾病的恐惧、对失去亲人的痛心、对疫情持续的焦虑,高度唤醒个人的情感体验,快捷的传媒也渲染了社会的普遍焦虑。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人们的恐慌、焦虑甚至愤怒是自然反应,如“抢购双黄连”“逃离武汉”等热点事件,反映人们面对灾难初期的非理性应对。如果把视线拉长、扩大,把疫情放置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抗疫”国际比较中看,我们能够看到可贵的中国精神。中华民族战胜了无数的艰难困苦才能文明历久不衰、民族伟大复兴。面对疫情灾难,中国人民迸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人民的爱国精神、斗争精神、创造精神和团结精神,凝聚升华为“抗疫精神”。结合疫情热点对中国精神进行深入解读,是思政课教学的重点。

疫情防控,充分展现国人同舟共济的家国情怀和国家至上的牺牲奉献精神。各地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不避危险“逆行”上“抗疫”前线,其中“90后”青年占三分之一,勇敢的年轻人义无反顾担负重任,在奋斗担当中谱写青春。海外华侨捐款捐物支持中国,科研工作者加紧研制新冠疫苗,社科工作者以智“抗疫”,快递员穿梭街巷确保物资流通,体现了人民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国家归属感。人民对国家的信任和深层的爱,是牺牲奉献的精神支撑。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也是中国和平建设时期必需的时代精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中国以负责任的态度,以举国之力控制疫情传播,为确诊患者免费治疗,国家作为一个利益共同体,是人民安全需要最重要的提供者。伴随疫情在全世界蔓延,许多海外侨胞纷纷回国,产生如“浙江青田7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韩国飞青岛机票暴涨”等热点事件,这从一方面看增加了中国疫情输入的风险,加大国内防控压力;从另一方面看,体现了国家发展强大、人民中心执政理念的向心力和吸引力。危难时期,国家是人民的坚实依靠和情感维系,中国的开放胸襟和大国担当,进一步提升人民对国家的认同感、自豪感。

疫情防控期间,多地给一线工作人员下发“强制休息令”走红网络。疫情防控是争分夺秒、全国联动的战时状态,是面对自然界重大风险考验的一次“大考”。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要有不畏艰险、战天斗地、自强不息的斗争精神。由于疫情持续时间长、防控战线广,这一伟大斗争的战场,是在社区、医院、路卡等地展开,看似平凡的巡查病房、走访群众、路卡检查、日常巡逻、输资转运、帮扶群众、执勤站岗等小事,事实上是无数“警察蓝”“天使白”“志愿红”等任劳任怨、连续奋战的战场。“疫情不除,我们不退”,平凡人有着斗争的血性、理性和韧性,直至上级部门下达“强制陪伴令”“强制休息令”,要求连续作战、身体透支的一线防控人员停止工作、强制休息。这是一个民族面临重大风险挑战、克服各种艰难险阻时,普通人展现的最丰沛的精神力量。没有大英雄,只有无数的平凡人,他们的乐观精神、坚韧意志、责任担当,构成疫情防控胜利的基本保障。

战胜大灾大疫需要严谨的科学精神和创造精神,要靠科技发展和科学防控。习近平总书记到军事医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医学院考察调研,围绕科研攻关和诊疗救治工作强调科学战“疫”,指出“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民日报》刊发的文章《是院士也是战士》具有很高的热度,文章盛赞钟南山等8位院士心忧民瘼、科学专业和忘我投入,有国士的责任担当和科学家的家国情怀。疫情防治要取得根本胜利,需要科研攻关、严谨求实,以创造精神推动构建疫情防控预警预测机制、加快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发、优化诊疗救治方案,从维护国家战略安全的高度,需要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科技,突破技术装备瓶颈。疫情防治的过程,是一个民族创造性应对风险挑战,完善自身体制机制的过程。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精神是中华民族应对艰险的支撑性力量。“山东寿光农民捐赠千吨蔬菜”“全国各地区派遣一百多批,4万余名医务人员支援湖北”,这种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的精神,展现了国人的团结大爱。军队接管火神山医院全力救治患者,积极支援地方做好管控防止疫情蔓延,军民团结构筑疫情防控的钢铁长城。日本“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援助中国“抗疫”,蒙古、巴基斯坦等国对中国施以援手,体现了国际团结的精神。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高度评价中国有效“抗疫”,他多次呼吁“国际合作”和“团结”,共同解决各国疫情防控的难题。“抗疫”中除了正面热点,也有负面杂音,部分国家幸灾乐祸甚至落井下石,典型的如《华尔街日报》发表一篇和新冠肺炎有关的评论文章,其中有“东亚病夫”等侮辱性字眼。部分国家污名化中国,个别政客称呼新冠肺炎为“武汉肺炎”,提出“别接近中国人,因为他们有病毒”等怪论。全球化时代,疫情蔓延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歧视和排斥只能增加隔阂和对立,并不能解决问题。疫情面前,人类真正成为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团结合作是最有利的武器。中国付出巨大代价,为世界赢得了宝贵的防御窗口期,为各国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抗疫”经验。中国本着公开透明态度和团结的精神,推动世界各国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团结协作、积极行动,为全球防控提供中国经验。

疫情防控是放大镜、显微镜、试金石,对疫情的高度关注使师生有很强的共鸣。思政课教师以英雄的故事、励志的故事、暖心的故事陪伴大学生成长,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疫情相关的热点问题,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来看待问题,树立“四个自信”,这一定是大学生终生难忘的一堂课。

猜你喜欢
抗疫防控疫情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战疫情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团结抗疫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