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经济林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2020-03-04 20:42朱学亮
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 2020年1期
关键词:经济林济南市核桃

朱学亮 贾 丽

(济南市林果技术推广站,山东 250002)(齐河县行政审批服务局)

经济林是山东省济南市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是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突破口。

1 产业发展现状

据2018年统计,济南市经济林面积共9.5万公顷,其中结果园面积为7.34万公顷,产量79.5万吨,产品产值52亿元。其中核桃3.25万公顷,产量3.2万吨;花椒1.43万公顷,产量1.5万吨;桃1.13万公顷,产量27.1万吨;板栗0.94万公顷,产量2.9万吨;苹果0.63万公顷,产量16.1万吨;樱桃0.37万公顷,产量1.0万吨;其他为梨、枣、葡萄、山楂、香椿、石榴、李、无花果、茶、榛子、玫瑰花、油用牡丹等。济南市经济林合作社共有614个,其中“三品一标”认证163个。

2 产业发展特点

2.1 区域化布局基本形成

经过多年的规划、调整与发展,基本形成了以南山管委会、长清区、章丘区、平阴县等为主的核桃产区;以莱芜区为主的花椒产区和以钢城区为主的桃产区。3大优势产区的核桃、花椒和桃总面积达5.5万公顷,占全市经济林总面积的57.9%,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和农民致富增收的重要途径。历城区被评为“中国核桃之乡”,莱芜区被评为“中国花椒之乡”,钢城区被评为“中国蜜桃之乡”和“黄金桃之乡”。莱芜花椒、历城核桃、曹范核桃获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保护范围覆盖272个行政村。

2.2 标准化生产步伐加快

围绕促进经济林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济南市政府先后实施了退耕还林、搞好经济林基地和示范园创建、良种嫁接、低产低效园改造等政策,编制了《济南市十大农业特色产业振兴专项规划》,制定印发了核桃、板栗、柿、梨、桃和甜樱桃生产技术规程,实施标准化生产。截至2018年底,共认定、新建或提升市级经济林基地和标准化示范园129处,创建国家级核桃基地1处、省级经济林示范园8处、省级观光果园4处。

2.3 良种化栽培率快速提升

济南市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了历城“鸡爪绵”“章丘薄壳”2个良种核桃品种群和“小红星山楂”等地方特色品种。先后引进了强特勒、新疆薄皮、鲁光、辽核一号、德玉梨、秋霜梨等新品种。逐步形成了历城港沟、章丘曹范两大良种核桃苗木繁育基地,年出圃良种核桃苗木50万株以上,成为国内最早也是较大的良种核桃苗木繁育基地。自2011年以来,济南市大力开展了以实生核桃、酸枣嫁接为主的经济林良种改接和低产低效园改造工作,政府每亩给予补贴200元,连续补贴3年,直接带动全市良种改接面积0.43公顷。

2.4 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济南生产力促进中心牵头组织27家企业和高校院所成立了“济南核桃产业集群核心技术联盟”,为核桃全产业链条提供多方服务。涌现出了山东汇友金核桃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济南华鲁食品有限公司、莱芜万邦食品有限公司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涉及果品生产经营的专业合作社167家,有效带动了当地果品的加工与销售。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品种类更加丰富,如山楂啤酒、山楂茶、核桃功能性脂肪酸等,产品附加值大幅提高。

3 主要存在问题

3.1 生产基础条件落后,低效果园比重较大

济南市大多数经济林主要集中在荒山坡地,土层浅,土壤瘠薄,水、电、路、渠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目前济南市60%以上果园仍采用传统栽培模式,果园郁闭现象严重,通风透光条件差,草履蚧、黑斑病、腐烂病、炭疽病等病虫害发生态势逐年加重。老龄低效果园面积逐年增多,以核桃为主的老龄果园占25%以上,南山、章丘等主产地比例更高,有的超过50%;以核桃、枣、板栗为主的低产低效园占比30%左右。栽培模式转型、经济林改造升级、提质增效任务繁重。

3.2 生产成本攀升,价格波动大,果农收益不稳定

济南市经济林产品生产成本呈上升趋势,尤其是人工成本和土地成本快速上升。自2014年以来,随着部分树种面积的扩大,市场呈现供过于求的局面,部分果品价格呈下滑趋势,2018年南部山区核桃平均价格为每千克8~12元,降幅超过30%,2019年桃价格大幅下降,出现“丰产不丰收”的现象,严重挫伤了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积极性,又容易导致果园管理粗放、资金和劳动力投入不足,形成恶性循环。

3.3 标准化水平低,专业化社会体系还不完善

济南市果品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晚,缺乏统一规范的操作标准。虽然制定了6项地方标准,但推广程度不够,一些地方重产量、轻质量的观念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加之“多小散”为主的碎片化经营模式,标准化生产的推进难度较大,农产品质量安全还存有一定的风险隐患。果品质量的总体状况是“好的不多,多的不好”,高档果比例低,如苹果高档果不足30%,核桃不足20%,枣不足40%。目前济南市已认定无公害、绿色、有机果品面积1.93万公顷,仅占全市经济林种植面积的20.3%。

3.4 产后处理和加工能力滞后,产业化水平亟待提升

目前,济南市经济林产品采后商品化处理、加工和市场营销仍然是产业化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采后增值率较低,产业的整体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研发资金投入不足,深加工及综合利用技术、设备研发滞后,加工链条短,果仁、果汁、果脯等初级加工产品占比较高。产业组织化程度低,以家庭为主的小规模经营管理占有较大比重,营销企业规模小,难以实现产、运、贮、销一体化,产品市场竞争力和抗市场风险能力亟待加强。多数果农品牌建设和经营意识淡薄,有些常规果品尤其是桃等保鲜期短的果品大量集中上市,由于加工能力不足,导致局部地区出现果品滞销的现象。

3.5 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缺位,专业化社会体系还不完善

在优良品种苗木交易、品种嫁接改良、整形修剪、病虫防治、采后无害化处理、加工物流及销售等方面缺乏专业化的社会服务组织,给果农造成技术管理难、病虫防治难、机械作业难、提质增效难、采后处理难、市场销售难等一系列突出问题。社会化服务组织培育滞后,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亟待解决。

3.6 果园管理人才、技术人才、熟练技术工人匮乏,发展动力不足

经济林产业振兴,人才是关键。尽管近些年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迅猛,但在田间劳作的仍以老年人和留守妇女为主,其文化素质偏低、接受能力差,这也成为了制约果园品种更新、郁闭园改造、新技术推广等的关键难题。像莱芜万邦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亓宪瑞一样把“小山楂”做成“大产业”的经济林产业能人太少;有些经济林产品主产区的乡镇技术人员不足3人;随着劳动力价格快速上升,果园用工日趋紧张,特别是在果园生产关键期、用工高峰期,出现“用工荒”。

4 发展对策建议

4.1 注重产业规划,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体系

根据《山东省果品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和《山东省加快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的意见》制定的任务目标,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总体要求,加快实施“转变、拓展、提升”三大战略体系,结合济南市经济林产业实际,加快制定全市经济林产业发展规划,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加快经济林产业现代化建设,推进经济林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4.2 注重政策扶持,建立稳定的财政支持保障体系

一是将特定区域、特定品种、符合相应要求的经济林树种,特别是生态效益远大于其经济效益的老旧果树,按生态公益林标准发放生态补偿金。

二是在核桃、樱桃、桃、苹果等树种的基础上,扩大政策性商品林保险范围,逐步覆盖全市的主要经济林树种,同时提高赔偿标准,降低种植风险。

三是对那些能带动当地经济林产品销售、推进当地经济林产品精深发展、提升当地果农发展效益的龙头企业进行重点扶持。

四是继续实施良种嫁接、低产低效园改造、特色产业振兴专项规划等政策,加快经济林产业发展的步伐,进一步做大做强高效特色经济林产业。

4.3 注重产业融合,打造全产业链发展新模式

一是壮大一产,更新种植模式,实现省力化栽培。以低产低效园改造为重点,做好优良品种的保护、选育和引进工作,大力推广大苗建园、宽行密植、网(棚)架式栽培等现代种植模式,抓好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对栽植密度大、郁闭度高的果园进行改造,推广增施有机肥、土壤改良、生态防控等绿色生产技术等,提高产品质量。

二是做强二产,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鼓励科技创新,引导企业加大产品研发投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深入推动品牌建设,持续开展品牌引领行动;推动形成南山核桃、平阴玫瑰、莱芜花椒、钢城蜜桃等体现我市区域特色的经济林优质品牌体系。

三是健全市场体系。建立“农超对接”电商平台,发展“互联网+经济林产品供应”,举办特色经济林产品社区推介会,建立优质经济林产品直供绿色通道。

四是拉动三产,发展经济林文化旅游服务业。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开办文化特色餐厅、主题酒店,推出诗、猜谜等娱乐活动,促进经济林产业与高端文化旅游服务业快速融合与发展。

4.4 注重人才建设,壮大产业人才队伍

一是加大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力度,鼓励当地能人和外出打工经商人员返乡创业,吸引更多外来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

二是建议各级每年列支专项资金开展经济林技术培训,对市、县(区)、乡(镇)三级经济林技术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

三是注重挖掘和发挥“本土”人才作用,让广大“土专家”“田秀才”施展拳脚。

四是大力推行上级对口部门的年轻专业技术人才到基层事业站所挂职锻炼。深入实施科技入户工程,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4.5 注重防灾减灾,完善灾害预警和可控制技术体系

以经济林重大自然灾害如冻害、霜害、干旱等为主要对象,研究生物避灾、技术减灾和工程抗灾,建立济南市重大灾害可持续控制技术体系已经刻不容缓。以核桃树腐烂病、枣疯病、苹果轮纹病等主要病虫害为对象,深入开展病虫发生规律、种型变异和抗药性演化的监测预警技术,高效喷药设备,化学农药减量和精准使用技术,生态调控和生物防治新技术,以及预防大规模单一品种种植引发的病虫害流行,利用现代媒体和设备,建立有效的预测预报系统,指导农民进行病虫害安全防治,维护人民群众“舌尖安全”。

4.6 注重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

开展生态果园评选活动,并把这些优秀生态果园的信息在各大媒体公布,既可以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拓宽销售渠道,提高销售价格,又能示范带动更多种植户提高管理水平,生产更高品质的产品。大力宣传经济林产业发展的先进理念、科学方法以及各地各部门的好经验好做法,选出经济林产业发展的先进典型,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经济林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建立规范化良种苗木繁育体系、经济林产品标准化管理技术体系、高效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现代果业产业体系,加快经济林产业现代化建设。

猜你喜欢
经济林济南市核桃
济南市大秦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小核桃变身“致富果”
浅谈生态环境建设中经济林发展现状和趋势
济南市大秦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经济林新资源食品的种类及前景
厚朴经济林促发展
可赏可食可入药的核桃
黄龙核桃
浅析经济林中生物灾害的防治问题
多功能漏斗型核桃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