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建筑施工材料的现场质量管控

2020-03-04 23:19严宏涛
工程与建设 2020年2期
关键词:进场建筑材料原材料

严宏涛

(中煤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安徽 淮南 232000)

0 引 言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建筑材料质量的优劣直接涉及建设工程安全、耐久性能。如果建设工程使用质量不合格建筑材料,即使施工工艺再好也无法掩盖建设工程质量缺陷,导致建设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因此,对进场建筑材料质量管控成为建设工程中的重要环节,一定要把握好建筑材料进场时的质量验收关。

对现场建筑材料质量管控经常遇到两个方面的问题:①材料本身质量问题,建筑材料与设计图纸要求质量标准不相符;②建筑材料质量管理体系问题,主要是施工单位监管制度缺失,从而不能从采购源头管控建筑材料质量。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重点阐述对进场建筑材料本身质量采取控制措施。

1 审查施工企业项目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

工程开工之前,项目监理机构根据《建设工程监理规范》的要求,审核施工企业质量控制体系建立情况,检查质量控制体系各级管理人员是否具有相应的技术、执业资格证书,安全专职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的资格证及上岗证,检查各项质量、技术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可以对照承包单位填写提交的“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01)中的附录A]中的内容,逐项检查。检查合格后,由总监理工程师在该表中签字确认。

2 监理对建筑材料质量管控

对照工程设计图纸,对该工程拟用的建筑材料的规格、品种、使用量进行统计,并建立分类台账,结合施工单位提供材料质量计划。制定本项目建筑材料质量管控内容、见证取样送检计划。见证取样送检计划应经过建设、监理、施工三方共同签字确认。

监理工程师要及时掌握工程拟用的建筑材料的质量标准,对于工程拟用建筑材料的质量抽样、检验标准能够熟练、准确掌握,为建筑材料质量控制奠定了基础。下面简要介绍监理对建筑材料质量管控措施:

2.1 拟购材料的质量管控

监理工程师审查施工单位呈报的拟采购的大宗材料的生产厂家的企业资格证、生产许可证、出厂合格证、质量保证书、检验报告和样品,在监理工程师确定所检查的建筑材料符合设计图纸及规范要求后施工单位方可订货。必要时监理工程师须到供货生产厂家进行检验,是否是正规厂家生产,产品是否三证齐全等。

2.2 材料进场过程的质量管控

(1)原材料进场时,施工单位应及时向监理单位提供材料质量合格证、检测报告、质量证明文件、说明书等,这些资料必须有原件,如果为复印件,必须加盖原件存放单位公章,说明资料存放处以及保管人。另外,还要检查原材料是否符合设计图纸、合同约定的质量要求。验收合格后,监理工程师才能同意原材料用于工程上。

(2)原材进场验收合格后,监理工程师应通知施工单位按材料规范对原材料进行见证取样、送检到法定检测机构进行再次复试;如果原材料复试仍不合格,应按有关规范加倍取样再次进行复试,如果复试结论仍不合格,监理工程应书面通知施工单位对不合格原材料及时做清场处理,监理工程师对不合格原材料清场情况进行见证,并详细记录在监理日记里,同时留下录像资料。

(3)原材料验收合格后,施工单位应将原材料按产地、种类、批次、规格分类存放在平整的场地(仓库内),并保持整洁、干燥,具有防水、防火、防潮等防护措施。

2.3 新材料的质量管控

新材料对建筑行业起到重要的作用,它具有轻质高强和多功能的特点,对于进场新材料验收把握的原则是“严格、稳妥”,具体管控措施如下:

(1)新材料必须是生产或研制单位的正式产品,新材料的生产研制单位,除了应有开发研制的各种技术资料外,还必须具有产品标准。如果没有国标、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则应该制定企业标准,企业标准必须按规定履行认证、备案手续。没有质量验收标准的材料,或不能证明质量达到合格要求的新材料,不能用在建筑工程上。

(2)对于进场新材料质量验收必须通过试验和鉴定,检验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检验合格的新材料才能用于工程上。

(3)在新材料用于工程前,应通过专家论证会进行论证,出具专家论证、鉴定报告,确保新材料具有可靠性与耐久性。

(4)未经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认可的新材料,没有办理书面认可手续,监理工程师不得同意施工单位将其用于工程之中。

3 各项原材料进场后的质量管控

根据工程进度需要,各种建筑材料分批次、分阶段进场。建筑材料分批次进场时,监理工程师对原材料各项质量指标进行质量检查,并要求施工单位呈报生厂家所提供的进场建筑材料质量合格证书、检测报告,对于质量不符合要求的建筑材料不得用于工程上。以下介绍常用的几种建筑材料的质量管控措施。

3.1 水泥质量管控

水泥生产厂家应为业主指定的合格生产厂家,施工单位不得在业主指定以外擅自采购水泥。

水泥在进场时监理工程师必须核查出厂合格证和检验报告,其内容应包括:出厂日期、品种、包装或散装仓号、等级、合格证编号,厂检验部门印章及部门负责人、检验人员的签名应齐全清晰。其中氧化镁含量、三氧化硫含量、烧失量、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强度等技术指标应符合国家的规定。按要求对水泥产品进行复试试验。如果水泥出厂日期超过三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为一个月)时,应要求施工单位在使用前对其质量进行复验,并按试验结果重新进行确定使用要求,若安定性不合格时必须报废该批水泥产品,不得用在工程上。监理工程师根据工程特点和所处环境条件,核查施工单位所选用水泥品种等级是否正确,依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钢筋混凝土结构严禁使用含氟化物的水泥。袋装水泥外包装应完好,包装袋上应清楚标明:执行标准、水泥品种、代号、强度等级、生产者名称、生产许可证标志(QS)编号、出厂编号、包装日期、净含量。包装袋两侧应根据水泥的品种采用不同的颜色印刷水泥名称和强度等级,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为红色。

3.2 钢筋质量管控

每批钢筋(一般每批重量不大于60 t)进场时,均要有出厂检验合格证、机械性能和化学成分检测报告。进厂钢筋按批次、炉号及规格分批堆放。检验内容包括标志牌、外观检查,钢筋标识牌应与合格证内容相符合,钢筋外观应平直、无损伤,表面不得有裂绞、油污、颗粒状老锈、结疤和折叠等情况。在监理见证下进行见证取样,并送具有资质的检测中心检测钢筋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和冷弯性等指标,经检测合格的钢筋可用于工程结构中。

如果钢筋在加工过程中出现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机械性能有明显下降时,应该对该批次钢筋重新加倍取样进行化学元素分析检验。

钢筋的外观检查:热轧钢筋表面不得有裂缝、结疤和折叠。钢筋表面的凸块不允许超过螺纹的高度;冷拉钢筋表面不允许有裂纹和缩颈;经过对每种钢筋逐只进行仔细的外观查看,可以辨别出是否为非标生产的钢筋。对外观检查不合格的产品,应按照规定,督促施工单位清理出场,并向主管部门汇报以防止流入其他建筑工程中使用。

3.3 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1) 从源头把好选用的原材料质量关。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掺和料、外加剂和水等材料组成的,组成材料的各项质量指标直接影响到混凝土拌和物的质量性能,所以对组成的原材料必须进行认真筛选,以确保混凝土质量满足规范要求。

(2)抓好计量控制措施。在混凝土配制过程中,配料控制系统精准性是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减少误差的关键所在,应做到将误差控制在1%以内。尽量采用计算机自动控制混凝土计量,当混凝土配合比输入计算机后,应用电子秤对混凝土所需的原材料进行精确计量,混凝土须按配比严格配料,这使混凝土的离散性大大减小。

(3)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搅拌机配置参数、实际混凝土搅拌效果、运输距离长短、坍落度大小等情况而设定搅拌时间。

(4)在生产过程中及时与监理工程师沟通,听取其意见,及时解决已出现的问题。

(5)加强质量检查。混凝土质量控制中不可缺少程序是质量检查,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重要手段。对于进场混凝土原材料质量监控应做到:

①抓好五个环节,做到三个不准:即原材料质量检查环节、配合比设计环节、准确计量环节、混凝土搅拌时间环节、坍落度及强度检测环节;原材料不合格不准使用、设备计量不准确不准生产、混凝土质量检测指标不合格不允许出厂,确保混凝土符合规范要求。

②通过原材料的质量检查和混凝土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监控,从混凝土的质量动态变化及时发现临界状态质量问题,果断采取措施处理,预防工程质量事故发生,使混凝土的质量处于稳定、可控状态。

③通过对各种试验资料的分析整理,掌握混凝土的质量状况和变化规律,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改进提供第一手资料,从而确保混凝土质量。

综上所述,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严格管控各种进场原材料的质量,从而为工程项目质量达到合格标准打下坚实基础。只有原材料达到合格要求,才能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猜你喜欢
进场建筑材料原材料
新型环保建筑材料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水利工程原材料质量检测控制探讨
新型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废旧建筑材料在室内外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观点
知识无穷尽
爱睿希 进场之后
建筑材料的控制与管理探讨
沪指筑底 稳步进场
泸指v型逆转 进场机遇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