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中混凝土检测试验及生产质量控制

2020-03-04 12:18郑克亮
科学与财富 2020年36期
关键词:水利工程混凝土

郑克亮

摘 要:随着我国在新时期总体经济体系的建设步伐逐渐加快,对于水利工程的功能性需求也在逐渐增加,尤其是农业生产领域与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相关政策推进,对于水利工程的建设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水利工程中混凝土检测试验及生产质量控制为研究主题,具体探讨中结合日常工作经验,概述了水利工程中混凝土检测试验的内容;分析了强化混凝土检测的措施,并以此为基础,对水利工程中混凝土的生产质量控制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水利工程;混凝土;检测试验;生产质量控制

水利工程与社会生产、民众生活息息相关,我国水利工程的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水利工程的数量、规模、质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经过几十年来对水利工程的建设与运营管理,我国水利工程已经进入到了新的发展阶段,水利工程与农业转型升级、制造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形成了新的关系网络,也在很大程度,通过对水利工程的产业化运营,提升了水利工程的效用生产效率。

1、水利工程中混凝土检测试验

1.1强度检测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混凝土属于主要应用材料,混凝土的强度直接影响着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我国颁布的《高强度混凝土技术规程》中,对于混凝土构成要素的各类强度进行了明确规定,包括构件强度、建筑强度、质量检测规范等。对混凝土强度的檢测主要是按照标准天数,对混凝土搅拌机具生成的混凝土出料进行抽样,通过标准样本制作标准构件,在养护基础上对其相关强度实施具体检测,其中的检测内容包括抗折、弹模、抗拉等,最后,依据具体的检测试验结果,与标准强度进行比较,看其是否符合相关要求等。

1.2抗压性检测

混凝土具有一定的抗压功能,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能够起到承载负荷、确保水利工程建设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因此,在水利工程中的混凝检测试验中十分重视对抗压性的检测。具体而言,新时期的混凝土抗压性检测形式相对多元,比如,应用钻芯法,通过压力机对钻取样本进行半破损检测;再如,应用射钉法和拔出法对取得的样本进行检测等。从目前的应用看,钻芯法的应用相对普遍,检测结果相对精准,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存在对混凝土结构的破坏风险,所以,具有一定的检测缺陷。

1.3密实度检测

在水利工程混凝土检测试验中,工程项目实体自身承重能力与结构强度会受到密实度的影响,尤其是水利工程属于大型项目,工程项目实体的使用又受到自然环境的多重影响,当密实度不足时,必然会造成潜在的安全隐患。所以,对于混凝土密实度的检测十分重要,通常的检测中以弹性波测试法应用较多,该检测方法主要是通过声波在均匀介质中的直线传播原理实现检测目的,比如,当项目实体中存在空洞、裂缝时,根据声波的不均匀漫散现象,就可以进一步检测其声波波段、频率变化,进而对其密实度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分析。

1.4钢筋锈蚀程度检测

混凝土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需要配套设置钢筋框架,以确保其坚固性与结构稳定性,为工程项目提供安全保障。但是,钢筋在实际的应用中,会受到材料、环境、结构、施工工艺等各方面的影响,尤其是在钢筋锈蚀现象发生后,在不同的锈蚀程度下,会对工程项目实体的整体结构产生不良影响。在具体的钢筋锈蚀程度检测时,通常与强度检测同步进行,主要是通过混凝土中穿插钢筋结构的方式,利用铜线连接锈蚀检测仪器与钢筋,进而借助电压在介质中的变化情况进行有效判断。

2、水利工程中混凝土检测试验控制措施

当前,水利工程中混凝土检测试验因设备更新、检测标准化程序完善、检测的体系管理等措施,已经实现了对混凝土检测试验的系统性控制。但是,在实际的检测试验中,依然受到检测人员的操作熟练程度、检测设备应用技巧、数据采集量、分析方法等方面的影响。因此,在新时期的水利工程混凝土检测试验控制措施实践中,一方面,应该增强针对检测人员的试验操作训练;另一方面,需要增强对混凝土检测试验数据库的利用,使检测结果与数据库的数据比较中,更加符合标准规范,并借助检测经验增强对检测结果判定的精准性。

3、水利工程中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措施

现阶段水利工程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相对完善,建立了“生产要素”与“生产质量指标”之间的对应关系,并且在生产质量控制过程中,构建了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引领、管理机制并行控制的体系化管理方案。但在实践中,仍然需要注重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应用。

3.1原材料控制

首先,按照现行的生产质量控制管理方案,设计环节生产质量控制相对完善,重点集中在对于原材控制环节。具体而言,在水泥原料控制方面,水泥类型的选择,需要根据实际的水利工程项目设计方案进行选择,如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等;选择过程中除了重视设计工艺要求,还需要对市场进行有效调研,购买相关样本进行检测试验,然后通过招投标方式合理控制原材料购置与运输,检测中应该注重水泥中的含碱量,对于碱活力的检测应该小于混凝土骨料总碱量使用标准;同时,南要对其相容性、安定性、凝结时间等实施规范性的分批检测,预防不达标原材料应用风险。

其次,在骨料材料控制方面,应该按照生产标准要求,先进行试验论证再投入使用;对于砂的选择应该注重含泥量、有机质量含量、比重方面的检测,并通过筛分提高试验效果;对于石子的选择要注重形态、压碎值、比重、筛分、含泥量等方面的检测试验,规避不合径粒规范标准材料的应用。至于

第三,掺加剂的材料控制,需要对其改善混凝土和易性、提升混凝土强度与耐久性的性质进行检测,注重凝结时间与配比量之间的关系分析。目前应用中的掺加剂类型较多,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缓凝剂、复合外加剂、速凝剂、高效减水剂、膨胀剂等。同时,在具体的使用中也应该严格控制用量,使混凝土配比掺量满足实际施工需求,规避裂缝现象、凝结困难等问题。

3.2混凝土配比与施工控制

在混凝土的施工阶段,一方面,要注重对其配比的控制,预防水泥含量与温度过高可能引的裂缝问题;控制水泥含量过低可能造成的蜂窝现象。建议以标准规范对材料配合比例进行严格控制。针对配合比例调整问题,则应该按照程序,提交相关的检测试验报告,待相关部门复核审批后,根据实际的调整需求进行配比调整。另一方面,混凝土施工中的浇筑环节,应该注重施工环境条件,避免外界温度零下10摄氏度的施工作业,若按照施工进度需要施工,则应该搭建暖棚,对钢筋25毫米以上的钢筋实施预热加热处理;尤其是应该在浇筑前清理模板与钢筋表面的相关杂物,避免杂物对浇筑效果的影响。通常水利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中,要注重分层连续浇筑,确保振捣时的均匀性与力度。浇筑完成后,应该根据混凝土的凝结程度进行相关养护,如高温下的洒水养护、低温下的保暖养护等,预防发生裂缝等问题。

4、结束语

总之,新时期的水利工程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中,需要从水利工程的生产要素层面,全面增强对水利工程中的混凝土检测试验,实施精细化的水利工程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方案,进而在新型的水利工程产业化生产建设过程中,为水利工程的质量控制提供有效的管理措施,提升水利工程整体建设与运营管理水平,促进我国总体经济建设的向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郑余图.水利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探讨[J].建材发展导向(下),2020,18(9):229.

[2]张延菊.水利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及保护层研究[J].中国房地产业,2020,(24):211.

[3]李世明.探究水利工程中混凝土技术的应用[J].建筑与装饰,2020,(20):163.

(台州市灵江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浙江  台州  318000)

猜你喜欢
水利工程混凝土
混凝土试验之家
关于不同聚合物对混凝土修复的研究
低强度自密实混凝土在房建中的应用
重大水利工程复工风采
混凝土预制块模板在堆石混凝土坝中的应用
营改增对水利工程造价的影响
混凝土,了不起
欢迎订阅《ANSYS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古代水利工程寻访小记
水利工程应用BIM技术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