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期乡村旅游发展解析

2020-03-04 12:18曹莹
科学与财富 2020年36期
关键词:后疫情时期乡村旅游管理机制

曹莹

摘 要:后疫情时代使得乡村旅游在产品供给、产业结构和消费市场等方面发生了必然的变化。本文以后疫情为背景,以乡村旅游中最核心的服务管理机制为研究对象,进行外延式解析,意在为乡村旅游的进阶和循序式发展带来启示与指导。

关键词:后疫情时期;乡村旅游;管理机制

2020年,为了狙击蔓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全国的旅游业停摆了近半年的时间,本应热闹非凡的乡村旅游活动受到了重创。在后疫情时代到来后,乡村旅游逐渐回暖,但是疫情带给我们的思考仍未停止,如何有效应对公共卫生事件,增强旅游产业的“免疫力”是摆在每一个从业者面前严峻的课题。

一、完善乡村管理机制,建立智慧网络乡村

从这次疫情来看,乡村旅游要想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必须建立长远的应对机制。首先,有效的疫情预警机制是乡村旅游应对灾害重要的组织保障。乡村的领导组织机构和党员干部应该建立应急处理委员会或是疫情专项工作组,这是由其承担的功能和职责所决定的。委员会(工作组)需要定设完善且成熟的方案,在疫情或其他突发事件发生时,逐条得到指导,按部就班地处理。其次,乡村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它不仅是为乡村旅游服务,还是为乡村经济、文化的综合体推进奠定基础。具体来说,是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旅游市场与本地旅游的对接情况,然后引入先进的通讯工具与设备,按户为单位对接旅游需求,使乡村在对游客流量的分析和安排上更加科学有效、有的放矢,用信息技术促进乡村管理机制的现代化构建,彻底消除乡村旅游的“信息孤岛”,帮助乡村对各种应急事件做出反应。

二、强化乡村服务机制,打造个性服务模式

后疫情时代让人们开始冷静且认真的思考乡村旅游热背后存在的问题,然后进行“倒逼式”改革。乡村旅游作为近年来大热的旅游种类,需要改变传统的服务形式,又要在创新中体现传统。这就使得乡村旅游的核心内容还需要坚持地域本体特点,但是在形式上要积极筹措,需要认真反思和调整原有乡村旅游目的地的经营模式和服务管理机制,并进行“倒逼式”的改革。与选择名山大川出行的游客不同,乡村游的游客更注重的是休闲度假。在了解了这个特质的基础上,乡村旅游必须将健康养生的旅游项目吸纳进来,对现有的粗放式乡村旅游项目进行改革。在服务内容上,制定统一的标准,为游客提供流程化的、卫生化的旅游设施,让“姓农、姓小、姓土”的乡村旅游充分的展现出个性化的一面,满足游客乡村旅游需求的同时,也启发出游客更加多样的需求,拓宽乡村旅游的盈利途径。当然,这些服务内容要想真正的取得实质性进展,必须对本地村民开展经营意识和恶服务行为的培训,整体提升从业者的职业素养,从高效走向创新,让乡村旅游能够以更为灵活的面貌迎接各种社会形态下的游客出行需求。

三、优化乡村消费环境,打造生态美丽乡村

后疫情时代,恢复游客的消费信心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因为游客的消费信心是对乡村村民、旅游消费利益输出的一个最客观的反映,但是乡村的环境又直接影响了游客的消费,所以,可以从供给侧的角度出发,营造乡村的旅游消费环境,满足或激活游客的消费信心,满足他们来到乡村旅游的需求。例如对乡村旅游目的地所属的景区、度假区、酒店餐饮、民宿等相关的经营场所进行全面的卫生管理,组织全人员在乡村旅游项目上进行管理创新,在满足健康卫生的基础条件上,对所有参与到乡村旅游中的行业提倡透明可视化的管理。对于餐饮原材料的采供和卫生进行公示监管,对于餐饮产品的操作提倡卫生化、透明化和可视化,以消除消费者的不良预期。

四、构建供给管理体制,打造效益共生乡村

旅游利益共同体的概念非常适用于乡村旅游。作为一个近年来兴起的旅游业态,在宏观上,乡村旅游需要和其他类型的旅游保持一致的发展步调,在整个后疫情时期,恢复并提振行业的“开工信心”,把乡村旅游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诉求当作一个既独立又联系的课题提出来,进行学术性的研究。在微观上,对本地蕴含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进行梳理,以旅游效益为载体,把本村、邻村的村民都吸纳进来,建立一个广泛而坚实的疫情危机后的利益共同体,“抱团取暖”、“组队发展”让村民看到发展旅游业可以带来的收益。在清晰的树立了宏观与微观离异后,乡村的旅游应该从改善业态之间的关系着手,让每一个业态在内部完成资源的重新配置,最大限度弥补个体乡村农户在乡村旅游开发和经营中存在的资源禀赋先天不足等问题,为消费者的出游提供一个安心的环境,努力打造一个“共生化”的生态产业链,进一步提高乡村旅游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除此之外,精准扶贫、农超对接等基于国策国情開展的旅游项目,着重加强了对乡村“生态、生活、生产”的挖掘,这对于乡村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不忘主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五、创新旅游营销模式,肩负社会相应职责

后疫情时期是对旅游业转危为机的关键时期。乡村有了大量的时间去针对现状寻找对策,实现管理模式的创新,打造一个为社会负责的新农村形象。村政府和相关组织也要利用好这个契机,用创新的手段把自己的家乡推广给更多的人,以便为疫情过后尽快恢复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目前,在全国各地推出的向抗疫一线医护工作者免费开放,就是一个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一身的优质“旅游推广项目”。乡村旅游目的地也可充分借助5G技术,将自己的家乡通过“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以“互动式”的直播推广出去,激发大众的旅游兴趣,在此基础上分时段、分空间进行精准营销,实现提高乡村旅游消费者的体验度、愉悦度和满意度的目标。

结语

综上所述,后疫情时期会成为旅游业的一个常态。它为乡村旅游带来的益处是促进了乡村旅游热的改革与优化,为整个乡村旅游业态的科学化与标准化提供了一个契机与模板,在这个背景下,乡村旅游从机制的完善到环境的创设,再到服务项目的创新,形成了一个环环相扣的链条,其预警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均有所提高。而就旅游消费的主体与客体来看 ,后疫情时代乡村旅游的理性发展,让二者均能在其中满足自己的需求,这种共赢的结果才是后疫情时期解析乡村旅游发展态势的本质。

参考文献:

[1]杨梅,李璐芸,张传华.“域”的关键点突破:后疫情时代全域旅游的农村发展对策[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0(09).82-91

[2]石培华.新时代旅游理论创新的路径模式——兼论全域旅游的科学原理与理论体系[J].南开管理评论. 2018(02).222-224

[3]冯仕亮.后疫情时期的乡村旅游业与康养产业发展刍议[J].人文天下.2020(07).66-69

(中共彰武县委党校  辽宁  彰武  123200)

猜你喜欢
后疫情时期乡村旅游管理机制
试论工程造价管理机制的完善与创新
后疫情时期儿童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后疫情时期健身俱乐部的发展策略探究
后疫情时期国内旅游业发展的思考
后疫情时期职业院校信息化发展的现实困境及行动路径
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关于软科学质量管理机制的问题探讨
工电道岔结合部联合管理机制的探讨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乡村旅游供应链优化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