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模式创新与设计研究

2020-03-04 14:38任林
科学与财富 2020年36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

摘 要: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运用理论指导实践面向社会实际需求的应用型专业课程,针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模式创新与设计的必要性,主要从课堂授受式、任务驱动式、情景模拟式、实践实习式四个方面对课程进行了创新与设计。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模式

在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其“应用性”,对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十分重视,并且需要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的能力。然而,在现阶段,高校中普遍存在教学模式落后,创新性匮乏,理论与实践之间严重脱節的问题,所以,应用型高校在培养人才方面的教学创新势在必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是高等院校管理专业中十分重要的课程,实践性、操作性、应用性以及艺术性都比较明显,因此,应用型高校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非常有必要。

一、应用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现状分析及存在问题

(一)教学过程偏重于理论而忽视实践性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教师更多的重视对于相关理论知识的教学,并没有重视这些理论的实际应用教学。从本质上来说,这种教学就是偏理论而轻实践的不当做法。它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与动手能力的培养,从而造成了不少高校学生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学习效果不佳。

(二)教学方法上较为单一而缺乏趣味性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仍然是采取的上课方式,而这种上课方式又是较为单调乏味的,学生在课堂上缺乏主动性,基本上处于被动的知识理论接收地位,他们无法对理论知识进行灵活的学习与变通,长此以往而导致了高校学生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厌恶感,无法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互动方面不够充分而导致师生关系不够融洽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过分的依赖于教师的知识理论传授,而教师并没有真正做到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从而严重影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这主要是由于我国高校中不少人力资源管理教师并没有能够完全摆脱掉传统教学管理体制的束缚,仍然习惯性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从而无法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师生关系,无法促进学生正常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创新。

(四)教学内容方面没有能够反映出新的时代变化特征

当前,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中并没有能够及时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尤其是对于现代化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使用与大面积普及并没有能够涉及,因此,它也缺少了把这些新型教学辅助手段应用到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与实践当中去的机会,让整个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显得有些陈旧而落后,无法适应当前大学生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学习需要。

(五)教学考核方式方面过于强调使用应试型的评价方式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考核方式仍然偏重于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的标准,强调试卷中答案的一致性甚至是唯一性。实际上,这种教学考核方式主要是受到了传统教学体制管理的影响,学校本身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试卷出题、考试与批改的过程中不能有过多的主观性,其初衷是为了防止出现教学不公的现象,但却对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障碍。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整个企业市场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毕业生的需求量也逐年增加,并且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培养出的人才质量有较高要求。作为管理类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社会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期待比较高。而目前各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仍处于探索改革阶段,因此其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推进有一定的难度。

三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创新实践策略

针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具体特点,打破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提倡以教师为主导生为主体,借助互联网开展慕课、微课、翻转及混合式教学,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提倡课堂授受式、任务驱动式、情景模拟式相结合,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教程中有主动权, 自发学习和构建知识体系,可以通过以下实践路径来进行研究和设计:

(一)课堂授受式教学。课堂授受式教学是教师以课堂为主阵地,学生通过教师的讲授和教材呈现的系统化知识获得现成知识的教学方式。知识经济信息时代,教师需要借助互联网开展慕课、微课、 翻转课堂及混合式教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此外,结合 95后学生的学习特点,选取“碎片化”与“系统化”相结合的应用型教材,学生通过扫描教材中设置的二维码即可获得与某知识点相联系的微视频、小故事及相关案例等。同时充分发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专家的作用, 委托其与学校教师共同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师从业资格课程。

(二)任务驱动式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强调“在做中学”。这种模式下,学生理论知识的获得是伴随着任务展开而发生的,能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有机地结合。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工作说明书设计、个人简历制作、薪酬体系设计、劳动合同拟定、职业生涯规划书撰写等都可采用此种方法,既能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又能让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掌握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

(三)情景模拟式教学。情景模拟式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设计与实际工作相接近的场景、人物、事件,由学生扮演情景中的各种不同角色,体验角色的思想感情,进行模拟实战演练的教学方式。如招聘过程模拟,学生扮演面试考官、求职者、面试引导人员等不同的角色,完成角色赋予的任务,可以提升学生将来参加求职面试的竞争力以及从业技能。如绩效反馈面谈模拟,学生扮演某部门经理或者员工,根据确定的角色,设计面谈表格、准备面谈材料、制定面谈流程、实施面谈等,可以锻炼学生的设计能力、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

(四)实践实习式教学。实践实习式教学是让学生充分利用实践机会或者课下时间,直接或间接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实现将所学知识由理论到实践应用转化的教学方式。第一,针对本专业与校外企业设置产学研实习基地,加强与校外产学研实习基地(实习单位)的沟通,让学生利用教学实习和课程实习等机会。第二,鼓励学生针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某个职能模块或者专题进行实地调研。第三,吸收有科研兴趣的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相关课题研究中,协助教师进行文献收集以及企业调研等活动。第四,鼓励学生参与人力资源管理社团活动,在活动中锻炼沟通协调能力与组织能力,丰富实践教学内涵。

四、总结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构建,不仅可以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实践操作能力方面发挥作用,而且是应用型高校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必然要求。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只有持续不断地开展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模式,才能真正形成、学生、教师、企业共同参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课堂,实现理论知识到实践应用的转化。

参考文献:

[1]尚海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改模式构建与实施路径[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86-90.

[2]韦文联,谢传.应用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改实践探索[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3,27(02):93-97.

[3]黄维德,徐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内容更新与方法创新[J].化工高等教育, 2007,(3):23-25.

作者简介:

任林(1984-10),女 , 汉,安徽安庆,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本文系校级教研项目:安徽外国语学院国际商务学院产学研合作教学基地(项目编号:Awcxyjd1904)

(安徽外国语学院国际商务学院  安徽  合肥  231201)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特殊教育学校在线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高中生物教学模式改革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