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体学的角度分析《西风颂》

2020-03-04 16:47刘子懿
科学与财富 2020年36期
关键词:诗节文体学西风

刘子懿

“Ode to the West Wind”(西风颂),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杰作。文体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语言特色。本文试从思想内容和语言特色(包括语音、词汇、句法)两大层面来对这首名篇进行文体分析。

这首诗写于欧洲各国的工人运动和革命运动风起云涌的1819年。英国工人阶级为了争取自身的生存权利,正同资产阶级展开英勇的斗争,捣毁机器和罢工事件接连不断。全诗共五节,全部围绕作为革命力量象征的西风来加以咏唱。本诗的第一节写西风的威力和它的作用,第十四行点出破坏者和护持者,这是贯串全诗的两个主题。第二诗节用云、雨、冰雹、闪电来衬托描写西风的威力;第三节写西风作用于波浪;第四诗节写诗人因西风而发生的感慨,诗人向西风说但愿自己也像枯叶被风带走,虽然不能像风和雨那样地自由自在,也能分得它的一分猛烈的威力;在最后一诗节里,诗人请求西风帮助他扫去暮气,把他的诗句传播到四方,唤醒沉睡的大地。最末两句“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预言革命春天即将来临,给生活在黑夜及困境中的人们带来鼓舞和希望。作者作此诗应当是为了赞颂革命力量,同时鼓舞大众。诗篇还表达了诗人对反动腐朽势力的憎恨,对革命终将胜利和光明未来的热切希望和坚定信念,深刻揭示出新事物必将战胜旧事物的客观规律。全诗气势雄阔,境界奇丽宏伟,具有浓郁的革命浪漫主义特色。

语音是声音与意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诗歌讲究语言的乐感,语音层面是诗歌语言的一种组成方式。分析诗歌时,语音始终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语音配合文字以其丰富、独特的表达手段,传递直接、间接、明了、含蓄、曲折的各种信息,还可以发出双关之语,表述言外之意。语音的文体特征在诗歌中尤为明显从语音的层面上看,《西风颂》音韵和谐,节奏明快,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具有诗歌独特的美学价值。这首诗的韵律形式是英诗中常见的五步抑扬格。这样的格式抑扬顿挫十分整齐,起伏规律,体现诗歌的韵律美。除此以外,还大量应用了头韵和尾韵,使得全诗读起来犹如美妙的乐章,又如凛冽的西风,十分切合主题。如第一节中的 wild west wind , 第二节中 wintry , 第三节中的 where 、winged,第四节的with , 第五节的 wild 、which 、everywhere。围绕“西风”(West Wind )这个中心词, 每小节都使用了与其头韵相同的词。以此渲染诗境 ,烘托气氛,使全诗极具音乐之美。诗的每一行用词都含有/s/ts/z/等摩擦音,产生动感,犹如风声阵阵。同时响亮的双元音/u/和/ai/的使用又配合表达出语意,使人感到西风的“狂暴”和“不羁” 。

从词汇的角度分析,本诗作为西方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其词汇的选择和应用十分考究。本诗大量使用了中古英语词汇,如诗中反复出现的thou、thy、thee和chariotest等。这使得本诗的整体语言显得庄重,典雅,富有诗歌的传统美。此外,因本诗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的抒情诗,因此在本诗中最突出的是修辞手法的大量应用。而其中最突出的无疑是拟人手法的完美使用。如第一节中O wild West Wind, thou breath1 of Autumn's being ,Thou, from whose unseen presence the leaves dead(哦,狂野的西风,秋之生命的气息,你无形,但枯死的落叶被你横扫) 和The winged seeds(有翼的种子)。枯死的落叶,无论是在中国,还是西方都有腐朽的旧势力的内涵,而种子则具有希望和新生的内涵。在这里,诗人借西风横扫落叶的威势来比喻革命力量清除反动政权,借西风吹送种子来比喻革命思想的传播,寄托诗人对于未来的希望Yellow, and black, and pale, and hectic red(黃的,黑的,灰的,红得像患肺痨)一句则暗含着诗人自身对落叶,即反动政权的情感和态度。落叶本身是有黄,有黑,有灰,有红的,这些本身是落叶的自然属性。但由于作者将其视为摇摇欲坠的反动政权的象征,因此这些颜色也被作者的情感渲染,具有了情感意义,如hectic red(红得像患肺痨)。读起来使人觉得本诗更加生动,情感更加丰富。除了拟人手法的应用,本诗还广泛使用了明喻、暗喻和夸张的手法。如each like a corpse within its grave(仿佛是坟墓中的尸体)、If all upon the thorns of life! (把生活的磨难比作荆棘)和Thou For whose path the Atlantics level powers. Cleave themselves into chasms, while far below.(运用拟人将西风和大西洋活化)。

不同句式有不同的文体特征,对句式的选择及配合使用对于增强表达效果意义非凡,特别是对于诗歌这样一种特殊语言成分排列与组合的形式来讲,句式的选用更为重要。从句法的角度看,本诗灵活搭配了多种特殊句式,使全诗的句式更平衡,有助于更好地控制诗歌节奏、掌握感情抒发,同时有利于诗歌主旨的生动传达。如反复(repetition),If I were a dead leaf thou mightest bear; If I were a swift cloud to fly with thee,这一句中两次重复使用了“If I were” 加强了语气,同时点明后两章在全诗的主旨, 将作者感情的抒发展开。这便是诗人将句式的选用融入诗歌本体, 与意象及所表达的情感间互相衬托所达到的升华诗歌主旨与意义的艺术效果。还有倒装(inversion),Who chariotest to their dark wintry bed和The winged seeds, where they lie cold and low,这两行分别是第一章第二节的最后一行和第三节的第一行。其正常的语序应为:Who chariotest the winged seeds to their dark wintry bed where they lie cold and low (驾车把长着翅膀的种子送到黑暗的冬日之床,躺在冰冷的地底)。这一倒装形式把上下文紧密地衔接起来, 起到承前启后、调节结构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白云.唤醒春天的号角——对《西风颂》的文体学分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02):62-63.

[2]曾屹君.诗歌《西风颂》的文学文体解析[J].语文建设,2015(11):25-26.

(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453000)

猜你喜欢
诗节文体学西风
雨天
雨 天
古道西风(水彩)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秋渐浓,分付西风此夜凉
浣溪沙 谁念西风独自凉
《采薇》里的深情
近期认知研究对戏剧文体学的启示
佛典譬喻经语篇衔接方式的文体学考察
从衔接和修辞角度分析《一朵红红的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