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miR-15表达水平与炎性反应状态及预后的关系

2020-03-05 12:15
国际消化病杂志 2020年1期
关键词:活动期浆细胞性反应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可以损伤肠道黏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1-2]。UC的病程较长且易反复发作,常表现为血便、体质量降低、高热等[3-4]。一项长期调查发现,随着UC病程延长,病情反复发作,患者癌变的风险也随之增加[5-6]。因此,早期明确UC的病情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目前临床尚缺乏敏感、准确的生物学标志物以评估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有研究表明,miR-15在细胞分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7-8]。有研究指出,miR-15与炎性反应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miR-15可调控炎性因子的表达水平[9]。UC作为一种炎性肠道疾病,其发病与炎性因子的作用密不可分,因此推测miR-15可能与UC的发生、发展存在联系。目前有关miR-15在UC中的表达及其与UC患者预后关系的报道较少。本研究通过检测UC患者血清miR-15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患者炎性反应程度及预后的关系,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及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101例U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诊断均符合《中国炎症性肠病组织病理诊断共识意见》[10]。纳入标准:(1)符合UC的诊断标准;(2)入组前未接受对症治疗;(3)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伴有恶性肿瘤;(2)伴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3)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4)伴有结肠狭窄、梗阻、穿孔、中毒性结肠扩张等;(5)伴有精神疾病或认知功能障碍,无法配合完成本研究。另选取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101例UC患者中缓解期45例,活动期56例。UC缓解期中男性23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为(40.93±5.73)岁,体质指数(BMI)为(21.37±3.48)kg/m2。UC活动期男28例,女28例,平均年龄(40.41±5.55)岁,BMI为(20.90±3.37)kg/m2。对照组中男性有22例,女性有28例,平均年龄为(38.74±5.80)岁,BMI为(22.16±4.02)kg/m2。3组受试者的性别(χ2=0.577,P=0.749)、年龄(F=1.973,P=0.143)、BMI(F=1.614,P=0.20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 血清学指标检测

抽取受试者空腹外周静脉血5 mL,在4 ℃下以4 000 r/min离心15 min,分离上层血清,采用速率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水平,试剂盒购自北京康思润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批号E0516141116);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试剂盒购自欧蒙(杭州)医学实验诊断有限公司(批号E0601141201),ANCA阳性样本逐渐稀释至1/1024确定滴度,将滴度转换为整数:阴性=0、1/16=1、1/32=2、1/64=3、1/128=4、1/256=5、1/512=6、1/1024=7。采用HE染色测定基底浆细胞,基底浆细胞增多指黏膜下1/3浆细胞浓密渗透。

1.3 血清miR-15相对表达量检测

抽取受试者外周静脉血10 mL,4 000 r/min离心15 min,分离上层血清,置于-20 ℃冰箱中待测。采用TRIzol试剂(购自美国Thermo公司,批号1405266)提取总RNA。采用TaqMan MicroRNA反转录试剂盒(购自美国Thermo公司,批号1405137)合成cDNA,PCR扩增。反应条件为:95 ℃ 60 s预变性;95 ℃ 15 s,15 s退火,72 ℃ 45 s,40个循环。以GAPDH为内参,用2-ΔΔCt表示miR-15的相对表达量。

表1 引物序列

1.4 炎性反应程度评价

采用Mayo评分评价UC临床活动度,Mayo评分≤2分为症状缓解,3~5分为轻度活动,6~10分为中度活动,11~12分为重度活动[11]。采用改良的Baron评分评价UC镜下炎性反应程度,0分为黏膜血管纹理清晰可见;1分为黏膜轻度病变,血管纹理模糊,黏膜充血但未出血;2分为中度病变,黏膜颗粒样变化且出血;3分为重度病变,黏膜溃疡且出血[12]。

1.5 UC活动期划分

按照UC活动期患者临床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度组(21例)、中度组(18例)和重度组(17例)。轻度、中度、重度的划分标准见表2[13]。

表2 UC活动期划分

注:中度为介于轻、重度之间

1.6 随访

采用电话随访及复诊等方式对UC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跟踪随访,每月随访1次,记录患者的复发情况。随访开展时间为2014年1月18日至2019年1月15日。

1.7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3组受试者血清miR-15相对表达量比较

对照组、UC缓解期和UC活动期患者血清miR-15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2±0.07、0.64±0.11和0.97±0.13,3组受试者血清miR-15的相对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4.262,P<0.001)。UC活动期患者血清miR-15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UC缓解期及对照组(q=21.738,P<0.05;q=37.278,P<0.05),UC缓解期患者血清miR-15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q=14.120,P<0.05)。

2.2 活动期不同程度UC患者血清miR-15相对表达量、Mayo评分及Baron评分比较

3组患者血清miR-15相对表达量、Mayo评分及Baron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重度组UC患者血清miR-15相对表达量、Mayo评分及Baron评分明显高于中度组及轻度组(P<0.05),中度组患者血清miR-15相对表达量、Mayo评分及Baron评分明显高于轻度组(P<0.05)。见表3。

2.3 活动期UC患者血清miR-15相对表达量与Mayo评分、Baron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miR-15相对表达量与Mayo评分及Baron评分均呈正相关(r=0.474,P<0.001;r=0.365,P=0.006)。见图1。

表3 活动期不同程度UC患者血清miR-15相对表达量、Mayo评分及Baron评分比较()

注:与轻度组比较,aP<0.05;与中度组比较,bP<0.05

2.4 不同预后UC患者血清miR-15相对表达量

101例UC患者随访期间复发率为47.52%(48/101),未复发率为52.48%(53/101)。复发组患者血清miR-15相对表达量为1.09±0.17,明显高于未复发组(0.58±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698,P<0.001)。

2.5 影响UC患者复发的单因素分析

两组患者的年龄、BMI、病变位置、白细胞介素-6(IL-6)、IL-15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患者中女性、基底浆细胞增多的比例高于未复发组,吸烟者比例低于未复发组,且pANCA、CRP、红细胞沉降率水平高于未复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4。

图1 活动期UC患者血清miR-15相对表达量与Mayo评分、Baron评分的散点图 A Mayo评分 B Baron评分

表4 影响UC患者复发的单因素分析

2.6 影响UC患者复发的多因素分析

根据pANCA、CRP、红细胞沉降率及miR-15相对表达量评估UC患者预后的最佳截断点,并将其转换为二分类变量。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性别、吸烟、pANCA、CRP、红细胞沉降率及基底浆细胞增多)作为自变量,将是否复发作为因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赋值情况:性别(女为1,男为0);吸烟(否为1,是为0);pANCA(≥1.85为1,<1.85为0);CRP(≥0.31 mg/dL为1,<0.31 mg/dL为0);红细胞沉降率(≥13.26 mm/h为1,<13.26 mm/h为0);基底浆细胞增多(是为1,否为0);miR-15相对表达量(≥0.87为1,<0.87为0);复发(是为1,否为0)。结果显示,性别、吸烟、pANCA、基底浆细胞增多、miR-15相对表达量与UC患者复发密切相关。见表5。

表5 影响UC患者复发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miR-15是一种功能性miRNA,近年来大量研究指出miR-15与多种炎性疾病关系密切[14]。Zhang等[15]研究指出,miR-15在UC患者中异常表达,其能通过调节炎性因子水平参与UC的发生、发展过程。但关于miR-15与UC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尚未见报道。

本研究比较了不同分期UC患者血清miR-15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UC活动期患者血清miR-15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UC缓解期及对照组,提示miR-15可能与UC患者的病情存在联系,miR-15或可作为评估UC病情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本研究进一步分析了血清miR-15相对表达量在UC活动期不同严重程度患者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重度组患者血清miR-15相对表达量高于中度组及轻度组,推测miR-15相对表达量可能与疾病严重程度存在联系。为验证推测,本研究对血清miR-15相对表达量与Mayo评分及Baron评分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探讨,结果显示血清miR-15相对表达量与Mayo评分及Baron评分呈正相关,提示UC患者血清miR-15相对表达量与UC患者的严重程度及炎性反应程度密切相关。此外,本研究对UC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观察,发现共有48例患者复发。既往研究显示,UC反复发作会使肿瘤的发生率升高,因此早期评估影响UC患者复发的相关因素具有重要意义[16]。本研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UC患者复发的因素,结果显示性别、吸烟、pANCA、基底浆细胞增多与UC患者的复发密切相关,与国外报道的结论相似[17]。女性复发率高主要与情绪因素有关,精神因素能通过改变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细菌及黏膜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而影响黏膜炎性细胞,导致UC复发。吸烟者的复发率较低,可能与香烟中尼古丁可促进血液循环,而CO可抑制炎性反应发生有关。pANCA及基底浆细胞增多均提示黏膜愈合时间的延长,而愈合时间越长,受到炎性因子侵袭的概率越高,复发的概率也将升高。本研究结果提示,miR-15相对表达量是UC复发的危险因素,可能与miR-15可以调节炎性因子参与UC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关。综上所述,血清miR-15与UC患者的炎性反应程度关系密切,监测miR-15表达水平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猜你喜欢
活动期浆细胞性反应
骨髓涂片联合活组织检查浆细胞数量对浆细胞骨髓瘤的诊断价值
以喉炎为首发临床表现的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
肠道菌群失调通过促进炎性反应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养阴化瘀方联合强化西药方案治疗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研究
浆细胞唇炎1例
抗生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活动期胃溃疡的疗效观察
促酰化蛋白对3T3-L1脂肪细胞炎性反应的影响
雷利度胺联合方案治疗恶性浆细胞肿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益气活血、舒筋通络法联合西药干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炎性反应50例
愈疡消溃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