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中学:“活动·探究”单元教学路径研究

2020-03-05 09:41沈曦
关键词:教学路径统编教材探究

沈曦

编者按:作为语文教材中的新生事物和统编教材的一大亮点出现的“活动·探究”单元,无疑也给一线教师开展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以下五篇论文,结合实践探讨了“活动·探究”单元教学的实施路径、实施策略、活动设计等问题,以期能为广大一线教师开展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摘   要:统编教材“活动·探究”单元的编排具有以文体为主线、以序列性任务为引领、以综合性活动为主体的特点。当前,“活动·探究”单元的教学存在割裂文本关联性、忽视活动充分性等问题。从学习项目设计、嵌入指导设计和有效评价设计的导向出发,“活动·探究”单元的教学可分为定内容、找学点、设任务、多评价四个环节。

关键词:“活动·探究”单元;统编教材;教学路径

统编教材从八年级上册开始每册设置了一个“活动·探究”单元,分别为新闻、演讲、诗歌、戏剧,以区别于传统的主题引领单元,旨在让学生的语文学习从单一的、静态的文本阅读走向动态、综合、多维的语文实践活动。

一、“活动·探究”单元的编排特点

统编教材的四个“活动·探究”单元在学习内容、学习形式等方面都与传统单元有很大不同:就内容而言,基本按照文体划分,引导学生对新闻、诗歌、戏剧和演讲稿有系统性的知识建构;就学习形式而言,以任务为驱动,引导学生展开多样式的学习活动,在实践中培养与提升思维力、学习力。

(一)以文体为主线,是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的范本

每一个“活动·探究”单元的“任务一”都指向文本阅读,这是活动探究的基础。其最大特点在于充分体现文体特征,以建构文体知识系统。之所以在内容上选取新闻、诗歌、戏剧和演讲稿这几种文体,或许是因为这几种文体的文本特质相较于散文、小说而言,在形式上更为独立,特点更为鲜明。同时,学生对这些内容较为陌生,从知识点的掌握和体验程度来说都较为单薄。因此,选取的文本全面围绕文体特质展开,以帮助学生在文本阅读的过程中构建“这一文体”的知识系统。

以八年级上册的新闻单元为例,教材在“新闻阅读”这一任务中明确,学习该单元要“把握不同新闻体裁的特点”。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打通一个单元不同类型的新闻,建构新闻知识体系,循序渐进地完善知识储备。

就新闻体裁而言,该单元的五篇课文,《消息二则》《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属于消息,《“飞天”凌空》是新闻特写,《一着惊海天》为通讯,《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属新闻评论。相较于传统的主题引领单元,这样的文本安排打破了以一篇文本為范例,解决一个单元的所有知识要点的“1+X”形式。而且每一篇文本都是独一无二的,它们以群文的方式构建新闻的知识系统,为文本阅读提供新的教学方向。

(二)以序列性任务为引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活动·探究”单元,一般涵盖阅读、实践、写作三个任务,即通过阅读把握文本特质之后,序列性的实践任务紧跟其后。传统的阅读单元注重对文本内容的深入把握和语言的品析,主要是单纯的阅读取向;而“活动·探究”单元是“阅读+实践”取向,其最大的特点在于:任务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和明确的序列性。它通过一系列的实践任务,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刚刚构建的知识系统,并且加以运用。它以一种螺旋上升的形态,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综合能力。

同样以新闻单元为例,旧教材也有新闻阅读单元,所选篇目与统编教材相差不大,但是单元目标、学习任务、能力指向都不同,具体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活动·探究”单元在新闻阅读的基础上,增加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新闻阅读了解新闻这一文体,通过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来完成新闻的整体采编过程。这样三个层层递进的序列性学习任务,能够让学生对新闻的文体知识以及采编过程有真实的体验。而这一真实的体验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将纸上得来的新闻知识加以内化,而且能够通过实际的实践活动全面提升语文能力与综合素养。

(三)以综合性活动为主体,关照充分的学习实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善于通过专题学习等方式,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听说读写,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统编教材在明确有序的学习任务下提供了多样化实践活动,以帮助学习任务充分顺利开展。学生可按照具体可行的活动步骤,完成学习任务,也可以通过多样式的学习活动,丰富学习任务的内容。这些具有强烈综合性与实践性的学习活动,沟通课堂内外,让学生真正沉浸于语文实践当中。

例如新闻“活动·探究”单元的“新闻写作”任务,不仅要求学生完成不同体裁的新闻写作,还指出可将全班的作品集结成报纸、新闻网页等。丰富的活动是统编教材在“活动·探究”单元着重强调并予以细致明确指导的,这正是对“充分的语文实践”的一种关照。

二、“活动·探究”单元教学的误区

统编教材最突出的特点在于确定了教学内容,并予以明确的方向引领和策略指导。这在“活动·探究”单元体现得尤为明显。这些单元以任务单替代单元导读,对本单元的学习任务群作简要说明,使师生清楚地知道活动探究过程的每一阶段需要做什么、怎样做以及做出的结果。

然而,许多教师在“活动·探究”单元的教学中往往有意忽略其活动性与探究性,将其视作一般文本进行教学。

(一)忽视文体特质,割裂单元整体性

部分教师在教授“活动·探究”单元的过程中,将单元中的每一篇课文都当作“经典文本”进行细致剖析,结果反而割裂了单元文本的整体性,更遑论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文本特质的知识系统了。

以戏剧单元为例,由于这一单元在教材九年级下册,部分教师为了赶进度,选择化繁为简,将戏剧当作小说进行教学,即从情节、人物、主旨的角度分析一部戏剧的主要内容。部分教师则过于“精益求精”,引导学生品读剧本中的写作手法、词语妙处等细节。戏剧之所以是戏剧,主要在于其内容完全由舞台背景、人物语言和动作组成,因其舞台的局限,十分强调矛盾与冲突的集中展现,以达到戏剧的张力。小说则不受场面的限制,其笔调可以更加天马行空。若将戏剧当作小说进行品读,看似能将一篇文章解读得淋漓尽致,实际上却使得戏剧无法体现其文本特质。

(二)应试思想禁锢,任务实践不到位

部分教师对于“活动·探究”单元的实践性认识不足,表现为在落实学习任务的过程中缺乏细致的步骤指导,对学生的探究成果也无回应,导致活动不了了之。更有甚者,对教材中的学习任务作“大胆删减”,以“节约时间”。

再以戏剧单元为例,许多教师在中考复习的过程中穿插讲解课文,对于排演戏剧这一学习任务则选择忽略。究其原因,首先在于排演戏剧需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需长时间的不断修正,在中考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得不偿失。其次,中考不涉及戏剧表演,而目前的考试评价,针对“活动·探究”单元的评价很少,即使略有涉及,也只是对文体知识进行浅层检测,因此花大量时间与精力进行戏剧表演,看似与考试评价毫无关系。

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积累语文知识,而且要让学生懂得如何运用语言文字,以及提升审美与鉴赏的能力。戏剧之所以有生命的张力,在于演员与剧组对剧本的二度创作。唯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戏剧的排演之中,才能让他们感受到何为舞台的艺术。

三、“活动·探究”单元的有效教学路径

“活动·探究”单元作为一种创新性的组元类别,打破了传统主题引领的多篇章组合方式,它以文体为主线、以任务为引领、以活动为主体,将听说读写融为一体,开拓了语文学习的空间与路径。对此,《浙江省中小学学科教学建议案例解读(初中语文)》(以下简称《案例解读》)提到:“‘活动·探究单元从学科教学内容的构架向语文核心素养的纵深处伸出了更深远的触角,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应该由原来偏重于文本解读能力和精致的课堂环节设计,转向学习项目设计、嵌入指导设计和有效评价设计三个方面。”[1]笔者将《案例解读》中的学习项目设计、嵌入指导设计和有效评价设计三者定为四个环节——定内容、找学点、设任务、多评价,并在每个环节中落实“活动·探究”单元的综合性与实践性。

(一)定内容:拓展教学材料选取空间,与生活、名著紧密结合

统编教材“活动·探究”单元都以文体为主线选取文本,展示了同一文体的各种形式。它们各具代表性,又走向统一,为文本阅读这一基础任务提供良好的范本。然而笔者在实践中发现,仅聚焦于教材的文本远远不足以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也不足以支撑后续的一系列学习任务。因此,拓展教学材料的选取空间至关重要。

1.选擇课外经典篇目补充与替代课文材料

以新闻单元为例,课文选取的篇目照应新闻的不同体裁,对于掌握新闻知识是有益的。但是,新闻的一大特点是时效性,在这一方面,课文有所不足。对此,笔者尝试选取真正具有时效性和话题度的新闻作为材料,并制订如表2所示的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进行阅读。

任务:

1.阅读“共享单车”的相关新闻,掌握新闻基本知识。

2.针对这一话题,展开新闻采访,搜集社会各界的看法。

3.搜集更多有关“共享单车”的新闻素材,展开后续报道,并完成一篇新闻评论。

这一任务意在以一个具有一定时效性和话题度的事件为切入点,让学生通过阅读身边的新闻,掌握新闻知识,培养新闻素养。在后续的学习中,笔者要求学生对此话题展开报道,并广泛结合社会各方看法,撰写新闻评论。这一任务承接于新闻阅读,通过搜集、采访、写作等序列性任务,完成新闻单元的活动探究学习任务。

2.将名著阅读与“活动·探究”单元的文本相联结

以戏剧单元为例。教材提供了《屈原(节选)》《天下第一楼(节选)》《枣儿》三个范例,让学生初步了解戏剧知识,体会戏剧魅力。就“阅读与思考”任务而言,这三个经典剧作都能达到非常好的效果。但从“准备与排练”任务的角度而言,在学生没有通读剧本的情况下,排演节选的剧目,是一大难题。对此,我们可从学习任务的序列性出发,引入《儒林外史》《红岩》等可戏剧化的名著,再现小说与戏剧之间的差异。这样能帮助学生既理解不同文体的独特魅力,又通过二度创作巩固名著内容。笔者曾作以下尝试:

“名著戏剧化”学习任务单

任务:

1.选取一本名著,将其经典片段改为剧本。

2.选取合适的人员,组成剧组,合作排演你的名著剧本。

许多学生选择《西游记》《儒林外史》《骆驼祥子》等经典小说篇目进行改编与二度创作。他们深入挖掘名著中人物形象,把握主旨,同时巩固掌握戏剧知识,体会戏剧独有的魅力。

沿袭以上思路,四个“活动·探究”单元都可以找到与之匹配的名著,如:新闻单元匹配《红星照耀中国》,诗歌单元匹配《艾青诗选》《泰戈尔诗选》《唐诗三百首》等。

(二)找学点:提炼群文共性特点,走向系统性知识建构

“活动·探究”单元所选取的文本都是基于某一类文体,以群组的形式呈现,意在呈现这一类文本的共性特点。因此,在处理这些文本时,应该以群文阅读的形式展开,找出文本之间的共性,从而提炼这类文体的共性特点,将知识点传授到位。

以诗歌单元为例,相较于传统的诗歌单元,“活动·探究”诗歌单元首先关注现代诗歌的文体特征,选取了在诗歌形式、情感基调、意象、抒情方法等方面各具代表性的典型现代诗。因此,诗歌单元的“自主欣赏”完全可以从以上几个角度出发,打通所有的诗歌篇目,进行专题式探究学习,并形成学习成果报告。如:从诗歌形式上,可开展“‘近代格律诗与‘现代散文诗之比较”等研究;从诗歌意象上,可进行“艾青诗歌意象选取的特点”“现代诗歌常用意象的总结”等研究;从抒情方式上,可进行“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优劣”等研究;从陌生化语言的角度上,可进行“诗歌陌生化语言的必要性”“《泰戈尔诗选》常用陌生化语言的总结归纳”等研究。学生根据自己选定的专题进行诗歌的深层探究,便能够在真正的学习中逐步建构诗歌的知识系统,真正了解并走进诗歌这一文体。

(三)设任务:开展丰富多元的实践活动,关注长期学习过程

“活动·探究”单元重在体验与参与。与传统的主题引领单元不同,“活动·探究”单元應该注重“活动”的发生。温儒敏教授提出活动设计的多种形式:“单元活动形式包括三类:一是经历文本的形成过程,如新闻采访;二是体会文本的艺术魅力,如诗歌朗诵;三是体验文本的应用与二度创作,如演讲、戏剧排练与表演。”[2]这些环节本身便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真正融于文本。这些学习活动本身应该是开放、多样、灵活的,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以丰富的活动形式完成学习任务,重在体验与参与。

在演讲单元的教学中,笔者针对“举办演讲比赛”这一学习任务,开展了“人人都是演说家”的校级演讲比赛。比赛包括组内海选赛、晋级淘汰赛和校级决赛三个轮次,以便学生展开充分的学习活动。活动方案如下:

“人人都是演说家”演讲比赛策划方案

一、前期准备

从“我的梦想”“让爱永驻心中”“书香,伴我成长”三个主题中任选一个,撰写一篇演讲稿。

二、组内海选赛

以研究小组为单位,根据评价量表进行海选,选出组内演讲能力最佳者。

三、淘汰晋级赛

以班级为单位,从海选晋级选手中选出一名“班级演说家”,代表班级参与决赛。

四、校级决赛

1.自由演讲环节:每位选手就已准备的演讲话题进行演讲。

2.即时演讲环节:每位选手临场抽取演讲题目,准备5分钟时间,进行即时演讲比赛。

【要求】

1.每班派选一名评分者,结合评价量表,给选手打分。

2.推选主持人,撰写串场词,安排演讲顺序。

3.设置必要奖项,颁发“最佳演说家”称号。

长达半个月的演讲比赛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所有学生都对演讲稿的撰写、演讲过程的体验、演讲的评价机制有了一定程度的认知。

(四)多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设置有指导意义的评价量表

“活动·探究”单元的存在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性能力。这种能力不仅包含阅读能力,也包含检索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如何得知学生有各方面能力点的提升呢?可以采用注重过程的评价。过程性评价有别于阶段性评价,其目的在于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纠偏,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加以点拨和提升。因此,设置具有指导意义的评价量表至关重要。

以演讲单元为例,由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组织编写的《语文作业本》提供了具有指导性的评价量表(如表3)。

这一评价量表要求从演讲稿内容、演讲表达、演讲体态等角度进行层级打分,且对每一层级的评价标准作了详细说明。这样的评价量表可用于演讲比赛的最终评价,也适用于每一次演讲比赛的过程性评价,可作为教师开展演讲比赛过程性指导的依据。

四、小结

综上,“活动·探究”单元虽然在整套初中教材中只占四个单元,但对学生的语文实践学习意义深远。它打破了静态化的文本阅读学习模式,开启了实践性强的动态化语文学习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语文教学的新思路与新方向。唯有重视“活动·探究”单元,让“活动”与“探究”真正作为学习的一部分充分展开,才能让学生在“做”中学,真正指向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章新其,等. 浙江省中小学学科教学建议案例解读(初中语文)[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8:149.

[2]温儒敏,王本华. 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教师教学用书:八年级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14.

猜你喜欢
教学路径统编教材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
妇产科临床护理教学路径的建立与应用研究
人文精神关怀下的德国音乐学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路径研究
强化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