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艺术”让每个生命都精彩绽放

2020-03-05 23:38张红梅
中国教师 2020年2期
关键词:高地戏曲美育

张红梅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在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作用。随着艺术教育改革的发展和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以艺术教育提升人的想象力、创造力、感知力等影响其一生发展的各种能力,促进个体全面和谐发展的“全人”培养目标逐渐成为艺术教育的主要任务。学校艺术教育将遵从综合艺术发展规律与认知发展规律,从传统分科课程,转化为“以人为本”的艺术综合课程,艺术教育将拓展更广阔的领域,面对更多的学生开展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目标的教育实践研究。在此理念的引领下,北京市丰台区东高地第二小学(以下简称“东高地二小”)努力更新观念,大胆创新实践,打造了“人人艺术”的特色校园文化,在艺术教育综合改革研究过程中不断朝着艺术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一目标迈进。

东高地二小始建于1962年,以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培育“全人”作为教育目标。2015年9月,国务院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强调学校美育课程体系要以艺术课程为主体,坚持育人为本、面向全体、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建设现代美育体系。在此《意见》指导下,东高地二小深入开展了艺术教育全覆盖工作,组建了合唱团、舞蹈团、京剧、昆曲及美术等30多个艺术类社团,丰富多彩的艺术普及活动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学习艺术、发挥特长和展示自我的平台。2017年,东高地二小参与了“十三五”规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课题“艺术教育综合改革研究”,进一步强化美育特色发展路线,艺术教育形成了“以音乐学科为链接,融合戏曲、舞蹈、美术、书法”等其他艺术学科的综合性艺术教育模式。学校不仅在教育内容上实现了艺术综合,在教育资源和教育实践上也体现了综合,打造出一支高素质全面发展的校内外教师团队及高水平的学生艺术表演团队,形成了课内课外相融合,学校与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艺术教育格局,将“人人艺术”的教育理念融入学校教育的每一个环节,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地提升每一个学生的艺术综合素养。

一、“人人艺术”让人人获得滋养

为了真正做到艺术教育活动面向全体学生,学校将京剧、书法、民族音乐引入课堂,保证全体学生都能得到艺术的滋养。这些艺术课程与国家、地方课程互为补充,共同构成系列美育课程体系—博雅美育课程。

1.戏曲课程

戏曲集艺术之大成,充满了无限的美育魅力。自2012年起,东高地二小就已经将京剧引入课堂教学。2014年,学校成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实验校。2015年,学校与北京市昆曲剧院合作,成为北京市“高参小”项目(北京市教委从2014年起主导的“高等学校、社会力量参与小学体育美育发展”项目简称)校,戏曲活动开展得更加丰富多彩。

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东高地二小自主研发了京昆课程读本以及配套的教学课件,根据学生特点安排了不同的教学内容,如女生学习《红灯记》《卖水》《苏三起解》《红娘》等剧目中的唱段及身段动作,男生学习《奇袭白虎团》《定军山》《打龙袍》《说唱脸谱》等剧目中的唱段及身段动作,还有一些经典的对唱唱段。孩子们在一个个经典唱段的学习中了解了戏曲常识,体验了戏曲艺术的魅力,感受了戏曲艺术的表演神韵,更加热爱祖国的民族艺术文化,增强了民族文化自信。迄今为止,全校每一位学生都接受过专業的戏曲学习,课上课下、校内校外总能看到、听到孩子们一念一唱、一招一式的身影,校园里到处都洋溢着国粹的芬芳(见图1、图2)。

2.中国民族音乐课程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应将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操”。东高地二小在每个年级都开设民族经典音乐鉴赏课,涉及的内容有民歌、民族器乐曲、戏曲与曲艺、古曲与古诗音乐鉴赏等几个板块。课程的学习以鉴赏为主,旨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音乐文化,树立学生的民族自信。学校被认定为北京市“走进中国民族音乐”课题基地校。

3.书法课程

丰子恺先生曾写道:“中国人都应该学习书法,须知中国的民族精神,寄托在这支毛笔里头。”传统的书法艺术在练习过程中讲求平和、端己、正容、秉笔、思生,同时能练就沉稳、坚韧的性格。为了更好地打造“博雅少年”,东高地二小自主开发了一至六年级的书法课程,利用每周的书法课和课外活动时间,伴随着悠扬的古筝曲,师生们拿起水墨字帖,精心地练习书法,修身养性,在浑然不觉中把我国的书法艺术发扬光大。

二、“人人艺术”让人人站上艺术舞台

为了能使每一个学生艺术素养得到提升,学校在实施艺术课程的同时,组建了近30个艺术类社团,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了发展特长、展示才能的空间。艺术社团分为音乐和美术两大类,音乐类社团有舞蹈、合唱、京剧(含老生、小生、丑行、花脸、青衣、花旦)、昆曲等。美术类社团有泥塑、国画、素描、线描、剪纸、儿童画、软陶、动漫等。社团采用普及和提升双轨制,学生首先根据兴趣自主加入喜欢的社团,在一定时间的基础训练之后,优秀的学生被选拔进入提高班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多年来,在每个孩子的艺术素养都得到提升的同时,校园中也涌现出一大批卓有成绩的艺术人才,舞蹈、合唱、京剧、昆曲、美术等很多社团都在市、区级艺术节比赛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学校也因此被连年评为“北京市艺术特色学校”。

“人人艺术让每个生命精彩绽放”一直是东高地二小艺术教育追求的最高目标。学校把握国家艺术教育大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育人目标,组织了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活动,尤为突出的是近年组织的两次全校性艺术展演活动。

2018年5月30日,学校成功举办了“承古韵风雅,展艺海芳华”专场演出,整场节目以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古典诗词、京剧、舞蹈、歌曲为内容,全校师生乘着古韵的风雅,以丰富多彩的艺术表演形式展示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见图3、图4)。同时展出的还有全校学生绘制的300多幅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题材的美术作品。

2019年5月30日,为了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东高地二小举办了“我和我的祖国”班级歌咏比赛。此次歌咏比赛,从筹备到排练再到演出是由全校师生、家长共同策划的。24个教学班加上3位教师,用歌曲回顾了祖国走过的艰苦历程和光辉岁月。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从新中国成立到香港澳门回归,从歌唱幸福生活到歌唱伟大的祖国,27首爱国歌曲串联成了一部鲜活的中国革命史,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都被深深地打动,网络现场直播点击率达3万多人。学校领导的重视、班主任的大力配合、艺术教师的辛苦付出、家长们的倾力支持,让每个人都对艺术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如今,艺术教育形成了“全校合力,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这不仅从多个层面提升、推动了学校艺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更体现了“一个都不能少”的“人人艺术”的新时代艺术教育理念(见图5、图6)。

三、“人人艺术”让人人做美的同行者

东高地二小只有四名专职艺术教师,每位艺术教师都身兼数职,授课、排练、组织学校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比赛等任务都落在了她们身上。学校形成了艺术教师引领,各班学生、各学科教师及家长共同参与的艺术教育新格局。为了提升艺术教育办学品质,减轻专职艺术教师过重的负担,东高地二小又借助市区艺术专项经费聘请了40多位专业艺术教师来校承担戏曲、舞蹈、合唱、美术等艺术培训工作,为今后学校艺术活动的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艺术教育综合改革的理念引领下,我们不仅要提升每一位学生的艺术修养,同时也要提升家长的思想意识,把艺术教育对人的终身影响和作用传达给他们,让他们成为同行者。近年来,在学校多次大型活动的筹备过程中,很多从事专业艺术工作的家长志愿者都参与了组织和策划,既展示了美育工作全覆盖及家校共育的阶段成果,又提升了学校艺术教育的水平和影响力。

通过艺术教育提升每一个学生的核心素养,是艺术教育不断努力和追求的目标。“人人艺术,让每个生命都精彩绽放”,其实质是树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文化自信,让优秀民族艺术在每一名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得以传承,这需要艺术教育工作者永远不忘初心,努力前行。

(作者单位:北京市丰台区东高地第二小学)

责任编辑:孙昕

heartedu_sx@163.com

猜你喜欢
高地戏曲美育
中外大学生体验非遗戏曲文化
以“四精四度”推进率先建成高水平人才高地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打造孝善高地 与鄢陵同行
戏曲从哪里来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传统戏曲
美育教师
河南省将戏曲纳入大中小学课程
德国高地武器公司OA—10 DMR步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