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教育的真相

2020-03-05 23:51向其坤
中国教师 2020年2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生命学校

向其坤

2019年10月12日,在第四届明远教育奖的颁奖典礼上,刘铁芳老师说:“今天有幸获得明远教育奖,我想我要做的就是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立足中国大地,以个人微薄之力尽可能地关注他人与社会,做有格局的教育理论研究,教育新人,致力于中国教育的改造。”印象中,刘铁芳老师一直在两方面不断努力:一是以丰厚的著述表达理想的教育的貌样,二是2017年提出“中国少年”培育体系构想并启动理论与实践探索。2018年6月24日,中国少年培育学校联盟正式成立,以“做自信豪迈的中国少年”为基本主题,倡导“育中国少年,成生命气象”,旨在引领中小学校提升办学理念、厘清办学目标、整合学校课程、形成学校文化、全面提升学校人才培养的格局,促进学校教育的文化自觉,造就具有健全生命气象、自信豪迈的中国少年。《什么是好的教育—学校教育的哲学阐释》(以下简称《什么是好的教育》)一书无疑成为刘铁芳老师理论建树的佐证之一,同时也是成为“自信豪迈的中国少年”的最基础、最科学的育人理念。

在《什么是好的教育》的后记中,作者写道:“也许正是不乏艰辛的实践,让个体身心潜能的扩展达到极限,由此而极大地开启人的心智,促成人的自我发现。每一个有意义的实践几乎都是艰难的,可谓心灵的历练,每一次深度的实践都可能是一次自我生命的重新发现。”在补记中,作者发出了由衷的心声:“活在世上,最美好的事物莫过于跨越千山万水、千沟万壑而发生的、充满自由与温暖的人与人的相遇。”笔者看来,这包含三层意思:第一,教育是实践着并创新着的事业。教育的对象是实践中不断变化的对象,教师亦是实践工作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艺术的教师。第二,教育的审视与批评要超越自我肉身的“无我”状态,而且要融入世界。这就需要我们秉持审慎与理性的态度逐渐走向教育的真相,并逐渐揭开教育的真相。第三,人与人的教育影响作用完全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如笔者与作者,从未谋面,但作者的学识、气度深刻地影响着笔者。

为揭示“什么是好的教育”,本书创造性地对教育的六个核心要素—教育、学生、教师、教学、学校、校长—进行了哲学阐释,深刻细致的哲学意蕴的解读道出了“好教育”的本质与真相。遵从苏格拉底“不经省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引导,我们不难得出结论:不经省察的教育生活也是不值得教师过的!正是基于这样的省察,我们才一步一步地接近教育的灵魂,逐渐看到教育的本质与真相,成为美好教育的积极实践者、探索者。

真正的教育是美好的、愉悅的、催人奋发向上的!

美好的教育离不开爱的孕育与滋润。离开了爱,教育就没有了底座,也会变得更难。学校教育中的爱包括:教师对学生的爱,既是温暖、呵护,也是榜样;学生对教师和家长的爱,既是对师长培育、养育的回望、感恩,也是模仿、探索、实践爱的过程;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之爱,既是理想学校存在的场景和姿态,也是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没有交往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交往是对课堂的延伸和补充,学生的实际能力都是在交往中达成的。教育如果挤压、舍弃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或者将交往仅限于课堂内的简单对话,那么,教育就会走向窄化、异化。

交往实践中展开的爱必然包括学生对学习的爱。科目教学的情境最需要唤起的是学生对更高的美好事物的认知欲望,给学生以生命个体在情感世界、思维路径、语言表达等方面的伸展,点燃他们更上一楼的美好愿望,从而实现教学对当下认知水平的超越。

交往实践中展开的爱还包括对挫折的爱。深入的学习总要超越朴素简单的认知体验,要能引起对更高事物的学习欲望。这一学习和研究之路充满艰辛,也充满矛盾。挫折与失败极有可能在某一时段内成为常态。允许学生在尝试中犯错,更要提倡学生自主纠错。犯错与失败都是生命成长需要的尝试,提取犯错和失败的价值即是理想教育的胜利。

本书对学生、教师、教学、校长、学校等几个核心概念的哲学阐释别开生面、意义非凡。

“学生”即“作为向学的生命过程”,这是好教育该秉持的学生观。首先,这种阐释肯定了学生的生命性质。这需要我们的教育教学关爱与关照生命,懂得生命成长的规律。其次,它指出生命之所以成为学生的原因是“向学”—始终向着学习的方向生长!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显示出积极的生命状态,内心被激活,生命被点燃,每天都显示出朝气蓬勃的状态。“所谓好的学生,最重要的正是在学校教育过程中被唤起、激励出来的学生生命状态的积极向上的好。不管学生的自身条件如何、基础如何,都能在各自的生命历程之中,焕发对美好事物的欲求,激活积极的生命状态,这就是好的学生,这就是好的学校教育的根本所在。”

“教师”即“活在师生关系之中”,这是好教育应该秉持的教师观,更进一步说是好教育需要什么样的师生关系。“活在师生关系之中”道出了教师身份的真实意义—脱离师生关系,没有学生,教师仅仅是一般意义的人,而不能成为具有特殊育人意义的教师。教师都会有这样的体验,送走一批毕业生之后的那个假期总会烦躁不安,因为令教师置入其中的师生关系没有了,“教师”角色暂时没有意义了,为人师的价值暂时找不到着力点了。当新学年开始以后,与新同学再次构筑起顺畅的师生关系,这种“不安”又会逐渐消失,教师又找到了另一个新的“我”—新的师生关系塑造出的新的我。 2019年美国“国家年度教师”罗德尼·罗宾森说:“我的学生很棒。他们的故事没有被讲过。这是一个在全国讲我学生的故事的巨大机会。”(美国国家年度教师可以全职带薪离岗,代表全国学生、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发声,出席国内各种教育会议)不难看出,罗宾森曾经与他的学生(监狱中的学生)创造了不少感人的故事。评选委员也曾在声明中说,他们选择罗宾森,是因为他在学科教学上、与学生的关系上都非常有激情。

“教学”,即“让……学习”,教师主动地让学生走在学习的路径中,这是最本真的教学观。传统的课堂、应试过头的课堂里,或充满教师的说教、灌输,或刷题、解题训练挤占了学生绝大部分的时间,学生处于“被学习”的状态。“教学不仅是工作,更是人与人的交往。教学的艺术其实就是我们跟孩子如何更好地、更充分地走在一起的艺术。”所以,“好的教学乃是让学生学,并从中获得美好事物的经历”。那么教学中教师何为呢?“好的教学触动人的生命。唯有教师自身生命的整体融入,真切地感受、回应课堂的冷暖,才能激励、唤醒学生的生命,感动人的灵魂。”教师的教学任务就是顺应教学的客观现实性,找到恰当进入教学引导的逻辑,把学生带入知识的世界。

“校长”,即“把教育的本质带入当下”。做到这一点,校长需要明白“什么是教育的本質”。校长需要做到:首先,将教育远离金钱与名利,离金钱与名利越近,离教育的本质就会越远。其次,基于国家民族的发展自觉存有一种家国忧患意识—假如所有学校都像我一样办教育,那么三十年、五十年之后,国家、民族会是什么样?再次,校长理应成为首席教师,同时保持“学生”的身份,才能推开真教育的大门;没有长期投入教育和教学的实践研究,只能被称为“门外汉”。

“学校”,即“从学园到家园”。学校是生发、养育精神的地方,也是寄托精神的地方,它像家一样是个温馨、安全的港湾。所以,学校设置“物”要充分考虑人文氛围与情怀,不可使所有空间都在电子眼睛的监控之下。

对美好教育的追寻,会遇到“三难”:善良比智慧更难,教比学更难,真教育真难。

善良比智慧更难。智慧,人之所愿,没有人不愿成为智慧的人。善良,关系价值判断,更关系价值选择,选择的结果关乎正义和邪恶,这就需要摆脱私心的局限。价值的理性判断不难,难的是价值选择。

教比学更难。教,需要隐忍富有知识的德行,给学习者让出时间和空间,不要急切地告诉他们答案。节制,再节制;出让,再出让;等待,再等待。让课堂发酵,静等花开。教师的心一刻都不曾离开充满希望的课堂,这种期待的喜悦首先来自学生喜出望外的一声“老师,我终于找到了这样的方法!”“老师,我找到答案了!”。

真教育真难。当下的教育太注重技术、成功等,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似乎都成了“白眼狼”。

高境界的教育是走向哲学的,这样的教育始终伴随不停的追问。《什么是好的教育》使用诗性的、最贴近师生的、散发着生命热情的语言,打开了有别于功利式教育的另一扇大门。这种哲学阐释之下的教育原本就是教育的初心,是所有教育者都该牢记的使命—成全人的终身发展,成全个体成人的幸福塑造。本书的价值首先体现在教育实践观念转变的引导上,适合中小学教师、校长阅读。读《什么是好的教育》就是阅读教育的初心,就是打开美好教育的一扇门,看里面风采妖娆的生命世界,洞见教育的真相。

综观刘铁芳老师的著作,很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引证翔实、丰厚,本书亦不例外。例如,在阐释美好教育的时候,选用了苏格拉底弟子色诺芬的《回忆苏格拉底》一书。本书还引用了柏拉图《柏拉图对话集》、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康德《论教育学》、施韦泽《对生命的敬畏:阿尔贝特·施韦泽自述》、弗洛姆《爱的艺术》、马克斯·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等著作的资料。这些典籍本身就是教育的经典作品,引用这些内容,一方面阐释、说明,另一方面对教师的阅读也起到了延长、拉伸的作用,顺着这些经典作品的注释,热爱知识、热爱阅读的教师能够觅到更佳的拓展路径,增大育人视野,酝酿更佳的育人气象。

教育何为?教师何为?朱永新教授在《什么是好的教育》的序中说:“我们之所以需要教育,是因为我们相信教育能够把人类带向美好。我们之所以用心去做教育,是因为我们相信每个生命都是朝向美好的。生活在教育中,就是生活在美好中。也只有让教育始终朝向美好,所有生命才能如其所是地吐露芬芳。”这是最好的回答!

(作者单位:云南省临沧市云县第一完全中学)

责任编辑:胡玉敏

huym@zgjszz.cn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生命学校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学校推介
新时期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如何关爱学生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