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调查记者的“出走”

2020-03-06 05:06法人王茜
法人 2020年2期
关键词:茶话会传统媒体受众

◎ 文 《法人》全媒体记者 王茜

专访“传媒茶话会”创始人刘灿国

“这几年的变化太大了,传媒生态、传媒茶话会,包括我自己,都在不断转型之中。”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刘灿国重复着这样的话。

2019年12月18日,以“传媒茶话会”创始人的身份,刘灿国领取了2019品牌传媒贡献人物奖,该奖项是品牌联盟和分众传媒在2019(第十四届)品牌年度人物峰会上颁发的,也是刘灿国领取到的第一个人物专项奖,他笑称“这回倒过来了,以前是我们评人家。”

“传媒茶话会”创办三年,在传媒界声名远扬,受到业内好评,2018年获得中国经济传媒协会“媒体创新奖”。同时,受到新闻协会和新闻主管部门的表扬和肯定,阅评采纳观点多次。而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刘灿国的坚持和理想不可分割。带着传媒人的探究,记者走进位于北京亚运村飘亮广场的“传媒茶话会”办公地,听刘灿国讲述他所经历的那些转型和改变。

“传媒茶话会”创始人刘灿国

一名调查记者的出走

接触过刘灿国的人,都会被他的热心、踏实、专业和认真的精神所感染。他的外貌辨识度很高,符合典型的湖南人特征:圆脸形,宽额角,浓眉细眼,低鼻梁,方下巴。都说“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湖南人能说会道、刀刚火辣、豪爽义气 、为人热情的特点,在刘灿国身上展露无遗。办公室里的他,亲切、敏感而不失理性,举手投足间的气势和洒脱,颇有大家风范。

有人说,翻过了最高的那座山,所有人都想听你的故事,刘灿国或许正处于这样的阶段。记者想了解他的过往,但他却更愿意谈及现在和未来。不过,人生的每一次选择必将影响生命的轨迹,复盘往日的光荣与梦想,才能领悟如今的坚持和执着从何而来,以及未来要往哪里去。

刘灿国1971年生人,1992 年从湖南湘潭考入兰州大学新闻系,从选择大学专业伊始,他就注定和传媒不可分割。他认为“我上学最大的特点就是成绩一般,但专业能力强”。湖南人的自信,一直扎根于他的血液中。被兰大新闻系录取后,刚入学的刘灿国就迫不及待地进入兰州铁道设计院的铁道设计报周末版实习。他坚持在一线采访,自言“一直是班里发表文章最多的学生”。同时,他还在甘肃省一家杂志做特约记者。

大二的时候,刘灿国成为《中国青年报》一名校园特约通讯员。“当时全国也就三五十个,报纸上刊登了通讯员的学校和名字,我觉得无上荣光。”在同辈人才的激励下,刘灿国写文章的积极性更高了,他说:“1994年1月份的上半个月,我光在《甘肃日报》就发表了3篇通讯,七八千字,该报的正式在职记者的文字发表数量也没有我多。”

新闻系是一个能够且必须提早进入社会的专业,学校倡导要与社会融为一体。大学4年里,刘灿国称自己几乎都是在采访实习中度过的。

毕业后,刘灿国入职《中国质量报》,成为一名调查记者,他非常重视自己的文字质量。“生产的文字量虽然少,但每一篇都是心血积累”,刘灿国对记者说,尽管自己已经离开国家质监系统多年,但至今仍与不少当年的忠实读者保持着联系。

不过,人生不会总是一帆风顺的,新闻调查的成稿往往需要经历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在无题可做的时候,刘灿国陷入“稿荒”了,3个多月的时间里没出一篇稿件。面临工作量的考核,他被迫转岗。刘灿国回忆这段挫折的时候说:“还有一个原因也在于自己对选题比较挑剔,不愿意投入自己不喜欢的领域。”之后,他被刷到报社的经营岗位,但似乎也很快适应了,“我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全年的经营任务。”他对记者说。但即便如此,他当时的志向还是想做记者,总感到自己应该去南方都市报、新京报或北青报这类的媒体,因为那里曾是新闻调查的沃土,但是上天似乎并没有给他这样的机会。

2003年,是非典年,也是刘灿国职业生涯的转折点。他被调到国家环保总局,出任中国环境记者协会秘书长助理兼新闻部主任。“回想起来,这应该是我实现人生起跳的重要节点,为资源整合打开了一扇窗户。”刘灿国对记者说。

打开资源整合之窗

与记者的“单兵作战”方式不同,记者协会的工作属于上通下达和协同合作。“也就是从2003年开始,我才明白什么叫作行业资源整合。”刘灿国说。来到中国环境记者协会后,他参与建立了媒体三级联系网络,整合了1000多人的理事队伍,把所有环保系统的新闻人都聚集起来。2006年,他又被调到中国行业报协会(原名中国产业报协会)工作,今年已是第15个年头。此后工作的最大亮点,当然就是2017年1月17日成立了“传媒茶话会”公众号。

“传媒茶话会”是中国行业报协会的微信公众号,创立之初就定位于为传统主流媒体转型提供参考。“我可以负责任地说,现在是对新闻界影响力最大的一个公号了。”刘灿国说。截至2019年12月,据“传媒茶话会”的统计,粉丝已经突破12万。2017年初上线至今,公号头条篇均阅读量达到1万+,已实现10万+文章将近20篇和1篇300万+文章。这个流量对于那些风头正劲的新媒体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在全国有记者证的新闻从业者仅有20多万的情况下,一个垂直类媒体研究公号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2019年9月,人民日报社主办的《新闻战线》全刊转载“传媒茶话会”的原创文章,这在全国新闻核心期刊中实属罕见。

如何在3年的时间里,做到行业中的翘楚?刘灿国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找准定位非常重要。公号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央媒的改革融合,以高质量的内容吸引高端的读者,切实做到了“传统媒体人前进的指路明灯”。同时,不断增加权威性,坚持“富养”内容。尤其是对传媒行业的综合性研究,努力结合主流媒体发展的难点和痛点,呈现的观点尽可能有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性。“因为内容是传播力的核心,没有内容就没有传播力。”刘灿国说。

刘灿国在一次采访中强调:“‘传媒茶话会’是一个严肃的公众号,第一位是权威性,第二位才是影响力。因权威报道产生的影响力,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影响力”。“传媒茶话会”总编辑陈银峰也曾写道:若将技术比作渠道,内容就是水。没有水,要渠道何用?

在“传媒茶话会”的文章中,涉及媒介经济观察、业务指导、个案解读、新闻人物、理论研究以及传媒未来等各个领域,传统媒体转型问题和对策的文章,获得的点击率普遍较高。比如去年年底的文章《仅留11人办报!新京报为何全员转型到新媒体?》,由于议题切中了纸媒转型的痛点,在10小时内突破10万+。另外,业务指导性和行业信息发布类的稿件关注度也很高,唯一一篇获得300万+的文章是去年70周年国庆前发布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18种不规范表述请注意!》《媒体人必读:“一带一路”报道中这些雷区千万不要碰》《独家!18家中央新闻单位最新排序已确定》等文章都是10万+。除此之外,“传媒茶话会”一直没有放弃对新闻热点事件的信息追踪,常常会针对新闻线索了解情况,发布观点。比如“兰大校友自杀事件”“设在梅地亚中心的冒牌CCTV事件”“冒牌凤凰通讯社”,以及前不久刚刚发生的“民航医院杀医生事件”等等,这类文章的转发量也很高。

想要维持内容的高水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何为内容把关,需要人才管理机制的升级。刘灿国对记者说,“传媒茶话会”的采编人员绩效考核标准与传统媒体有很大不同,起步之初就向互联网媒体看齐,“以写稿量考核,是一种很落后的方式,但是当今大部分传统媒体还在沿用”。

“传媒茶话会”绩效考核标准有四类:选题是自己找的还是领导派的;采访量有多大;涨粉数量多少;阅读数量多少。尽管新媒体领域崇尚“流量为王”,但阅读数量并不是“传媒茶话会”的首要考核标准,因为相对于单篇的阅读量,涨粉数才是关键所在。刘灿国分析发现,阅读量高,但涨粉数少,说明文章的读者不是核心人群。阅读数一般,但涨粉数量高,表明行业中的“铁粉”受到吸引,而这些受众,才是重点研究和服务的对象。

刘灿国认为,一切站在受众角度生产的内容,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内容。就像总编辑陈银峰所写:互联网时代,算法改变的是内容分发,但改变不了内容本身。融合转型,融到深处,更要回归传统。

改变“不和用户打交道”的习惯

从事传媒行业研究多年,刘灿国深刻感受到了互联网时代下,传统媒体面临的生存压力和困境。他与记者的长谈中,提及最多的都是转型、变化、适应、生存、发展之类的话题。在记者问道:“为何传统媒体本来在内容领域优势明显,但是进入新媒体领域之后,推出一篇10万+的文章却举步维艰”的时候,刘灿国认为,主要原因在于习惯单向传播,受众定位不够精准,服务意识欠缺。因此需要习惯双向沟通。有些编辑的话语体系都是错的,每个媒体都需要有精准定位。

受众定位不够精准的问题,则在于对受众的不了解。“要想做好内容,必须为自己的受众精准画像,评估受众需要什么样的内容,不适合或不需要的坚决放弃。”刘灿国认为,不把受众当回事,不把受众需求放在首位的媒体注定是失败的。目前,英美国家的主流媒体渐渐从原来的“广告商中心”重新回到“读者中心”。

服务意识其实是自我定位的问题,在意受众,关心受众,服务受众,才能获得受众支持。“因此,我经常对编辑记者说,要对这个行业里的人充满感情,切忌墨守成规和单向思维”。“传媒茶话会”在沟通读者方面,做了很多努力。比如,建立了很多的读者群,群中除了推送自己公号的文章以外,每日还会为读者提供新闻早茶服务,精选国内外重大新闻消息快讯。与读者的互动信息中,可以发现受众的需求。有很多读者留言说,“传媒茶话会”的每一篇文章,都会仔细阅读。

刘灿国总结说,对于媒体来说,“源”和“流”得来不易,改变单向传播思维,才能将“源”做好;改变不和用户打交道的习惯,才能把“流”做好。

“打铁还需自身硬”,在传媒研究的道路上,刘灿国从未停止过开拓与创新,在为传统媒体提供转型参考的同时,“传媒茶话会”本身也处于不断调整和变革之中。比如,不断尝试技术和操作方式上的“小融合”,以及推进采编、经营、融合、版权四个方面的“大融合”。

目前阶段,“传媒茶话会”正在积极促成中国财经版权联盟的落地,因为传统媒体在版权领域向来重视不足,这是未来的主要工作方向。去年12月7日,由中国行业报协会主办、“传媒茶话会”承办的“2019第四届产经媒体融合发展高峰论坛”上发布的《2019年中国产经媒体融合发展实践报告》中,汇集了大数据来说明,新闻作品侵权现象已经成为常态,而主流媒体的版权是无形资产,需要重点保护,这也是传统主流媒体未来盈利的一个重要部分。深化版权合作,捍卫版权资产,这也是中国财经版权联盟成立的意义。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刘灿国带领他的团队固守着自己的激情和理想,坚持以最笨的方式生产内容,并为那些在寒冬中开创新天地的主流媒体鼓掌,精心写下一个个传统媒体转型成功的奋斗故事。

猜你喜欢
茶话会传统媒体受众
爱丽丝的疯狂茶话会
斑小昭梦游仙境
茶话会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受众需求视野下对电台编辑工作的优化措施探究
国家统计局离退局2019新春茶话会成功举办
传统媒体创新发展方向
以资本运作纾解传统媒体困局
传统媒体商业模式坍塌的根源
传统媒体记者该如何主动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