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文本,诗意积累

2020-03-07 05:17张建国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格律诗现代诗歌现代诗

张建国

随着部编本教材的大力推行,如今语文教坛上的阅读之风已悄然吹起。于是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到了大阅读的队伍中去,这当然是一个好现象。可是随着这一现象的盛行,随之而来的是一些语文老师精兵简政,将教材上的自读课文一律划为学生“自读”之列,通通不讲了。久而久之,部编版上的自读课文便成了“僵尸文章”,无人问津了。我认为这无疑是一种资源浪费,要知道部编版教材上的任意一篇文章都是经过各级专家精挑细选的,大浪淘沙,只剩些许真金,留下的应该也算是精品中的精品了!

对于此类文章,我们又当如何处理?如何充分利用呢?

我认为,首先要去发现文中的语言美。我们可以从文中划出大量的好词好句好段来,然后将他们摘抄到我们的积累本上。诸如形容词的积累,描写句子的积累等。最原始的积累往往是最有效的,我们把这些生动准确的词汇积累下来,把这些优美的句子摘抄下来,久而久之就能形成一个有效的积累库。

其次是充分利用这些积累下来的素材,进行再创作,加强积累的深度。好词好句积累在我看来,还远远不够,那只是一种最简单最表层的积累,如果要做到深层次的积累与运用,就要将这些文本材料重新整合,创造,让它带上读者特有的印记——创作诗歌,诗意地积累。

授课时,我将《灯笼》一课中的好词好句罗列出来,然后再经过加工创造,使其以现代诗的形式呈现于学生面前:

《灯笼》

岁梢寒夜,/

灯笼盛行。/

皎洁的月华,如沸的繁星,/

同一个夜晚挑起灯笼来,便会想起村中的犬吠,/

想起老头呵狗的声音,想起灯笼下晃荡的人影。

遥想当年,/族姊远嫁,/

满街的灯火,彻夜的鼓吹,/

辉煌景象之中总少不了灯笼的点缀。/

如今,垂珠联珑的朱门早已褪色,而那依稀的灯笼依然在梦中追随。

宫灯虽未见过,/

但总该有翠羽流苏的装饰吧。/

暖暖的春宵,/

有人趁着灯光调弄绿鸟,/

也有人在秋千索下寻一脉幽悄。/

扬子江上,驾一叶小舟,/

疯狂浪大,浪大风狂,/

即使有灯笼相伴,恐处境可悯泪比蜡长。

最壮的是塞外点兵,/

吹角连营,夜深星阑时,/

挑灯看剑,灯笼上的斗方大字照无眠。/

雪夜入蔡,胡人不敢南下,/

萧萧斑马,我愿做那灯笼下的马前一卒,烈火一把。

这样的形式,令学生们眼前一亮,让整个课堂豁然开朗。孩子们惊奇于文字的魅力,纷纷站出来跃跃欲试争做小诗人。

于是我便给他们提供了另外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壶口瀑布》,作为诗意积累训练的对象。学生们在对文章进行精读细品之后,首先将精彩句子摘抄出来,然后按照课文中作者的行文顺序,将这些优美的语句进行整合。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句子的末尾词,既然是要做一个诗意地积累,就要将这些散文语言化为诗歌式的语言,那就势必要注意诗歌的韵脚问题,事实上初中生在诗词押韵方面还是颇有心得的。

在诗意地积累的时候,需要结合我们平时对诗歌创作的训练。因为自读课文实际上只是给我们提供了诗歌的素材,如何将这些素材点石成金,我在这里仅谈一下我个人的一点拙见:

诗歌是最古老的一种体裁,现代诗歌在前人的基础上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现代诗的创

作首先要注意语言。作为一种诗意化的文学体裁,在语言方面,是必须优美高雅的,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在积累文章语言的时候要有所

甄别,生动优美的语言方能列入积累的行列,成为诗歌创作的语言材料。

另外要注意诗歌的意境,至于意境,我认为这是一首诗歌的灵魂,它是渲染作品,主导氛围的东西。可以是一幅画,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也可以是一种感触或哲思。意境的划分大致可以分为两类:有形和无形,能看得见的物体和画面,就是有形的意境;还有一种意境是无形的,因为并没有那种画面和物体,这种意境的存在只是一种思想或感悟。因此在诗意的积累之前,是需要有个意境定位的,并不能只是一些简单的语言句子堆砌,要根据意境、主题来筛选语言材料。

品读诗歌,还要注重韵律和节奏的把握。凡是接触过文学的人,我们都知道韵律的意思。在古典诗词里,韵律的作用十分重要,如果缺少了韵律,或者韵律不齐,那么整首诗就会变得索然无味。现代诗歌不像格律诗那样对韵脚要求那么的严格,但从整体上来把握,一般情况下,现代诗歌要做到隔行押韵,当然,由于现代诗歌篇幅较长,中间也可以变换韵脚。

品读诗歌,要注意结尾的巧妙处理。一首美好的诗歌,犹如一件精美的工艺品,最后的收工阶段尤为关键重要。在结尾时,利用寥寥数字,或将主题提到高处,或提出问题,或留下思索,或巧妙解答问题,极大打开主题和空间的深度,给读者留下思考或哲理,余味深长。

例如:

《壶口瀑布》 一

涛声隐隐如雷,/

河谷里雾气弥漫,/

仰观垂空的水幕,/

俯视那激流横穿。/

雨季的壶口,/

浪沫横溢水浸沟岸,/

水汽扑面雾罩石乱。/

什么也看不见,/

什么也听不见,/

只是匆匆扫上几眼,/

心中留下的是那团永不散去的白烟。

《壶口瀑布》 二

春寒刚过,/

山还未青,/

谷底显得开阔而冷清。/

软软的细沙,/

宽宽的河面,/

“龙槽”相顶一字成“丁”。

河水涌来,/

势如万马千军。/

排排黄浪,/

碎成白雪堆堆。/

天是寂寂的蓝,/

山是清冷的灰。/

宇宙间仿佛只有这壶口,/

只有这黄河的水。

黄河在这里变窄,/

一川大水在这里跌得粉碎。/

横跨龙槽,/

穿过雾霭,/

一道彩虹在这里升腾起飞。

这一切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

飘在七色的彩虹上空,/

像一曲交响乐,/

像一幅写意画。/

让人目不暇接欲夸词穷。/

眼前这小小的壶口,/

竟集纳了海河泉雾所有之形,/

喜怒哀乐所有感情。/

这难道就是一个浓缩的黄河,/

浓缩的世界精灵?

其实,除了现代诗歌之外,如果學生们对格律诗比较感兴趣的话,也可以尝试创作格律诗。我们可以将一些优美的自读文章,尤其是游记散文,整合变形创作成格律诗,打通古今文化之通道。这样我们就可以自由徜徉在古诗、现代诗、散文三者之间了。所谓格律诗,初中生通常接触的是五言和七言,或绝句或律诗。我们将优美的句子变形整理后,即可达到下面的效果。

一滴丽江水

片片白雪落玉龙,/

沉睡千年结成冰。/

一朝相逢化为水,/

呼朋唤友山下行。

丽江水

星光越头顶,/

薄云月下停。/

一滴丽江水,/

奔腾江流中。

如此一来,积累的形式变得丰富了,新颖了,学生们参与阅读与积累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这些诗歌经过了孩子们的再创造,必然会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当然,不管是格律诗,还是现代诗,都需要学生在平时养成良好的文学素养。我相信将课外的阅读积累如此变形的话,假以时日,一定可以让孩子们爱上阅读,爱上积累,爱上诗歌创作。为我们的语文学习,再创一片新天地。

作者单位:河北省沙河市蝉房中学(054100)

猜你喜欢
格律诗现代诗歌现代诗
仿写有模子,习作有样子——探究小学语文四年级现代诗教学
英语现代诗歌对物的观照及其诗意生成
曲是新格律诗继承传统和融汇当下的纽带
“不”与“无”的奥秘——评王学东诗集《现代诗歌机器》
体验的真挚与表达的超越——王学东《现代诗歌机器》观察
破解现代诗的路径:我们试读几首好诗
现代诗歌教学新探
自由诗与格律诗之间
用典与格律诗创作
“21世纪中国现代诗群流派评选暨作品大联展”评选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