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城市建设探讨

2020-03-08 14:32周淑芳张霓
现代园艺·综合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探讨建设

周淑芳 张霓

摘要:一个城市的发展与人才息息相关,而对人才的吸引又与该城市的自然环境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绿色是城市发展的基底。绿色城市的建设坚持以绿色理念为引领,从兰州绿色城市建设的现状、所采取的措施、面临主要困境、建议等方面探讨兰州绿色城市的建设。

关键词:绿色城市;建设;探讨

1 绿色城市概念及特征

绿色城市是充满绿色空间、生机勃勃的开放城市,是管理高效、协调运转、适宜创业的健康城市;是以人为本、舒适恬静、适宜居住和生活的家园城市,是各具特色和风貌的文化城市,是环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动态城市。

绿色城市可以概括为繁荣的绿色经济和绿色人居环境两大特征的城市发展系统和模式。繁荣的绿色经济是指城市的经济系统包括产业、能源、建筑、交通、消费、可持续土地利用等维度以及相关技术和措施等是绿色的;废弃物回收利用和处理体系是高效的。绿色人居环境是指人居环境必须是绿色、宜居、健康的。良好的环境质量,充足可达的绿色公共空间,良好的文化传承,保存和维护良好的历史遗迹和古迹。绿色城市的建设必须融入“绿色、健康、安全”的理念。兰州的发展离不开绿色城市的建设。

2 兰州绿色城市建设现状

兰州位于中国西北部、甘肃省中部,市中心位于北纬36°03′、东经103°40′,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呈狭长状,东西长1655km,南北宽530km。黄河自西南流向东北,横穿全境。属温带季风气候。常住人口372.96万人。兰州城区核心区人口密度已突破4万人/km2。人口密度过大带来交通拥堵、建筑物过度密集、城市绿地极度缺乏等城市病。

2.1 城市绿地

由于城市建筑密度过高,使得绿地总量特别是公共绿地总量偏少,立体绿化更少,和南方发达城市相比差距较大。2018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位居60,其中环境分值得分仅39.88,是百强城市中环境得分最少的城市[J]。2018中国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排行榜,全国平均37.90%,甘肃33.28%,排名28,但兰州市的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6.77%,未达到全国平均值。截至2018年底,兰州市园林绿地总面积累计达到7827.31hm2,其中公园绿地面积2875.91hm2,建成区绿地率32.73%,绿化覆盖率36.77%;市区现有综合性公园15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18m2;5000m2面积以上的游园、绿地共124处。兰州市于2017年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的称号。

2.2 交通状况

兰州的交通总的来说是“东西拥堵、南北不畅”。据2018年调查,6成市民认为兰州市区交通状况很差,上下班高峰时段交通拥堵严重,2016年全国拥堵排行第18位,非机动车抢占机动车道现象严重。2019年6月地铁试运营后有較大改善。

2.3 绿色建筑

兰州的建筑总的来说绿色建筑还较少。截至2007年底,既有建筑面积约为9500万m2,有近7500万m2的建筑没有达到节能标准;截至2017年底,兰州市共通过绿色建筑专项验收项目20项,面积202万m2,占通过竣工验收的新建建筑面积的 39.5%。

2.4 绿色消费

总的来说,鉴于经济条件限制,绿色消费需求不足、供给不足、观念淡薄、结构失衡[4]。绿色消费意识薄弱甚至被“屏蔽”,生态意识匮乏,偏重物质享受,轻文化精神充实,过度的“悦己型消费”悄然兴起,成为新的消费趋势。

3 兰州市绿色城市建设采取的措施

3.1 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是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物。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兰州市新建建筑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绿色设计、绿色建筑、绿色施工。

3.1.1 绿色设计。自2017年8月1日起,规定“三类建筑”须达到高星级绿色建筑标准;同时逐步扩大绿色建筑的范围,由“三类建筑”扩大至集中新建10万m2的住宅建筑,确保到2020年城镇新建筑中绿色建筑的比例达到60%以上。设计理念充分利用太阳能,建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建材选用无污染、质轻、耐久、抗震、防火等材料,做到资源可重复利用。

3.1.2 绿色建筑。建筑外观强调与周围自然环境相协调,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室内尽量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轻装修重装饰。建材应尽量采用来源广泛、天然的、无污染的,使用前要经过法定机构或单位的严格检验处理,确保对人体无害等[3]。

3.1.3 绿色施工。绿色施工作为建筑全寿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实现建筑领域资源节约和节能减排的关键环节。兰州市建设项目绿色施工技术除了对施工场地、施工人员、施工机械、施工工艺、文明施工、安全措施等作具体要求,同时特别考量与环境的关系,包括尊重基底环境、减少场地干扰,结合气候冬季严禁施工,以及实施科学管理、保证施工质量等。

兰州市对在建项目绿色施工技术提出严格要求,具体表现在:施工工地周边100%建有符合要求的硬质围挡,物料堆放100%覆盖,出入车辆100%冲洗,施工现场地面100%硬化,拆迁工地100%湿法作业,运输车辆100%密闭运输。施工设备高性能,施工车辆外出必须经过门口设置的冲洗台冲洗,外运渣土严密覆盖、不得遗撒,门口清扫干净并保持湿润;施工现场设密闭式垃圾站,施工场地垃圾实行袋装化,并委托环卫部门统一清运生活垃圾、分类存放;生活区设置封闭式垃圾容器,大型照明灯须采用俯视角,避免光污染;夜晚10点至第2天早上6点停止施工。不仅提出严格要求,同时各级管理机构进行不定期抽查,督查施工单位严格执行,并进行奖惩。

3.1.4 节能改造。对老旧住宅建筑分批进行供热计量系统和外墙围护结构节能改造。通过对室内供热计量装置节能改造、室内管网热平衡改造和建筑外维护结构节能改造,改造后建筑物节能率达到50%。“十三五”期间,计划完成500万m2的既有老旧住宅建筑的节能改造,完成年均100万m2的改造任务。

3.2 绿色消费

绿色消费是一种新的理性消费模式,是科学消费的重要内涵之一,它涉及到我们日常的吃、穿、用、住、行等各方面。它不仅要满足我们这一代人的消费需求和安全、健康,还要满足子孙后代的消费需求和安全、健康。简单来说,绿色消费提倡3R、3E,3R即①Re-duce,减少非必要的消费;②Reuse,重复使用,如日常办公打印纸反面二次打印;③Recycle,再生利用。3E即①Economic,经济实惠,讲究经济实惠;②Ecological,生态效益;③Equitable,符合平等、人道。

市委市政府倡导机关、学校等最好自带碗筷就餐,餐馆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碗筷,购物不用塑料袋,理性消费,垃圾分类处理回收等。上海在2019年7月1日起率先施行严格的日常垃圾分类回收制度,成都紧跟其后,其他大城市也积极响应,兰州市也提出垃圾分类处理回收的倡议并付诸行动,各小区、单位放置不同生活垃圾的收纳容器。另外,森林的有序利用也是绿色消费,市林业局在市郊东、西人口处设立森林警察岗哨,严查滥伐林木、偷运木材的行为。

3.3 绿色交通

绿色交通是减轻交通拥挤、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社会公平、合理利用资源的有效手段。兰州市交通委员会紧扣“绿色发展、低碳城市”主题,以公共交通、慢行交通、适量新能源与环保型汽车为工具,以高效、智能的交通管理为依托,以建设与城市规划和空间拓展相协调的可持续城市综合交通系统为目标,形成了“13431”绿色交通城市系统,即构建了以公共交通为引领的绿色交通发展模式,做到了公共交通發展与新能源交通发展相结合,与城乡融合发展相结合,与精准扶贫国家战略相结合。实现了绿色公路、绿色装备、绿色场站、绿色交通运输组织四位一体化发展。于2019年1月12日通过国家绿色交通城市考核验收。2015~2017年,兰州公交集团累计投放新能源及清洁能源公交车1910辆,新能源及清洁能源公交车数量占总车辆数的99.6%,并投放纯电动出租车1009辆。全市现有公交线路132条,年客运量达7亿多人次,公交出行占机动化出行分担率58.8%,占全方式交通出行分担率32.3%。

目前,绿色交通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管理和发展中落实与推广的重要理念。而轨道交通更是绿色交通的“主力军”。兰州地铁1号线于2019年6月23日起开始试营运,缓解交通压力的效果显著,交通拥堵情况在工作日早晚高峰期与开通前相比整体呈下降态势,其中东岗西路西行方向以及西津东路西行方向降幅较大,分别为45.35%、32.5%。,轨道交通地面主线及并行的南北滨河路、南环路日均车辆自由流速、拥堵指数分别比开通前平均提高8%,拥堵指数平均降低11%。

3.4 城市绿化

兰州市着力实施“增容扩绿”,通过点线面结合,倾力打造城市园林绿化精品和亮点,先后对五泉山公园、雁滩公园、金城公园等全市重点公园进行提升改造;修建了市民健身步道、改造了兰州植物园、新建廉政文化公园等大型公园绿地项目建设;建成45处小游园、小绿地,初步形成了由综合公园、专类公园、小游园和其他公园构成的公园绿地体系,万人拥有综合公园指数达 0.06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1.06m2,市民出行基本实现“300m见绿、500m见园”,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81.2%。

此外,兰州市以道路绿化为骨架,倾力打造城市绿色廊道。对市区天水北路等主要道路进行道路绿化景观提升工程;完成对15km南滨河路绿地改造、深安大桥两侧匝道绿化建设等一大批城市道路绿化项目。通过高规格规划和严密管控,切实提升主城区范围内各级别道路绿化效果,城市道路绿化普及率达到98%,城市道路绿地达标率达到92%。

4 兰州绿色城市建设的主要困境

4.1 经济条件

兰州经济比较落后,2017年,兰州GDP是2523.54亿元,只有西安的1/3;2018年,兰州的GDP总量仅为2732亿元,不及西安的1/2,居民收入全国倒数第二。由此发展轨道交通受到制约,规划中的交通生力军‘她铁”3号线、4号线被迫叫停。市民日常购买消费更多考虑价格高低,少有考虑绿色消费。

4.2 交通条件

兰州地形呈狭长状,东西长1655km,南北宽530km,黄河自西南流向东北,横穿全境,受主城区人口过度密集、路网结构不合理、机动车保有量增长迅速、公共交通和静态交通发展滞后等因素影响,城区交通供需矛盾突出,“车多路少”“潮汐式拥堵”现象明显。

4.3 气候条件

受气候、地形的影响,兰州降雨稀少,而且分布不均,降雨流失严重,加上年蒸发量大,气候干旱,植被很难成活,要搞好绿化,需克服重重困难,投入大产出少。

5 绿色城市发展思路

兰州绿色城市的建设,用法治方式建设绿色城市[5],必须坚持以法的形式协调可持续发展,集约高效建设,打造宜居适度、山清水秀的家园。

兰州市土地资源有限,自然环境比较恶劣,在发展过程中必须集约高效建设,时刻考虑协调可持续发展,考虑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6 兰州绿色城市建设的建议

6.1 建立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

制度的建立必须要有很强的针对性。

6.1.1 交通方面。建立和健全兰州市绿色交通发展的政策法律保障,优化城市空间的规划,完善对机动车的立法,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构建绿色交通管理的统一协调机制[2],建立公共交通系统一体化规划,推行“全域公交”一体化。

6.1.2 建筑方面。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高标准、严要求地付诸实施。设计、施工、监理、建设、行政监督机构等各方依法依规办事。

6.1.3 消费方面。各级管理部门要保证绿色产品的市场秩序,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建立完善的绿色消费体系;亟待完善绿色消费税收制度,规范绿色产品的市场管理[4]。

6.1.4 市容方面。继续从制度上规范人、车交通行为,规范小市场,保护绿化成果,发展城市综合管廊建设,严格文明执法。尽管兰州市已确定并开建了雁滩片区地下综合管廊、七里河兰石CBD片区地下综合管廊和七里河崔家大滩片区地下综合管廊3个条件成熟的PPP项目,预计2020年完成。但远远还未实现广大市民的愿景。

6.2 加强教育

绿色城市的建设不仅涉及的行业范围广,同时涉及的人员普遍、层次多、数量庞大,因此需要不断加强教育培养,通过教育得到普遍认同,人们在这样不断深化的意识中才会无意识地体现在行动上,使各行各业、人人都有绿色意识,事事、时时都保护、建设绿色家园,这样绿色城市建设将会得到很好的體现。

6.3 建立正确的绿色消费观

发展绿色消费,必须从消费的主体——消费者开始。一是倡导践行低碳出行,努力形成“人人讲节约,处处讲节约”的良好风尚。二是倡导适度消费,同时引导“悦己型消费”转向理性、绿色消费。从源头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养成垃圾主动分类、自觉投放的行为习惯,确保应分尽分、应收尽收。

企事业生产单位要利用循环生产方式,同时加强对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餐厨垃圾和再生资源可循环利用绿色材料的研究应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7 结语

兰州绿色城市的建设,经过兰州人多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3年,摘掉了“兰州黑”,获得了“兰州蓝”,2015年在巴黎国际气候大会上兰州荣获“今日变革进步奖”,2017年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获得省政府质量奖,同年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的称号,并于2019元月通过国家绿色交通城市考核验收。

兰州绿色城市的建设,不仅需制度的保证,同时需要每一位市民参与和践行。政府、企业、市民整体推进绿色城市建设,低碳绿色城市的建设,人是关键因素,绿色城市的建设需要政府、企业和市民共同合作,需要政府绿色执政、绿色规划,需要企业绿色生产,更重要的是需要市民绿色消费。(收稿:2019-08-06)

参考文献:

[1]2018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数据来源:各省市统计公报、统计年鉴、环境状况公报、环保厅、林业厅数据.

[2]李倩.兰州市绿色交通完善路径分析[J].学理论,2019(05):78-81.

[3]张艳峰.探讨绿色建筑材料在绿色城市建设发展中的应用[J].绿色环保建材,2019(06):1-2.

[4]陈亮.生态伦理视域下兰州市绿色消费模式的构建[J].改革与开放,2018(19):38-40.

[5]柯榕.用法治方式建设绿色城市[N].衢州日报,2017-07-13(002).

基金项目:兰州市2018年“教师个人课题”(编号12291)。

作者简介:周淑芳:(1970-)女,农学学士,讲师,一直从事园林、园艺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探讨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努力建设统一战线学
“五老”说和团促进和谐社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