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库集中支付下的事业单位资金管理

2020-03-08 02:54周凌云
销售与管理 2020年20期
关键词:国库财政资金专项资金

周凌云

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主导下,借助国库集中账户就款项进行处理,不仅避免了中间资金流通所存在的资金流失或流通缓慢问题,同时也能在各单位自主制定资金使用计划的基础上保障国库资金的整体利用效率。但是,围绕当前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工作,由于缺乏对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认知和理解,导致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与国库系统出现脱节,很容易影响资金使用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对此,需强化事业单位资金监管能效,保障各项资金的稳定流通。

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背景下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1.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与国库系统脱节严重,资金使用不够合理。

针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其虽然与国库资金管理系统作为两个独立的管理系统存在,但其管理目标和管理计划应在某种意义上保持一致。然而,从目前来看,由于事业单位资金管理人员对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缺乏正确认识和理解,且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仍未在基层事业单位中得到充分落实,导致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工作与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并不能保持一致,不仅很容易破坏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科目编制的平衡性,同时也因会计核算人员专业素养较低造成记账凭据不够规范,最终影响了资金管理工作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此外,在通常情况下,可将事业单位财务资金分为基础支出资金和专项财政资金,但从目前来看,我国许多事业单位均存在一定的财政资金使用不平衡问题,即重大项目资金多集中于特定月份,这使得资金支付不够稳定,很容易在降低固有财政资金使用价值的基础上因专项资金使用过于集中而给财务管理人员带来较大的管理压力。

2.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欠缺,管理人员资金规划能力较差。

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经费来源于国家财政部门,多用于发展科学事业和特定事业,而在通常情况下,专项资金需借助专门的年度用款计划进行编制,进而以确保资金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但是,从目前来看,由于欠缺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导致对于专项经费的利用效果不够明显,不仅无法确保专项经费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同时专项资金的整体利用率也相对较低。

此外,基于制度层面,我国现有的针对专项经费管理所构建的制度仍不能全方位覆盖事业单位涉及专项资金的各类业务活动,即现行管理制度的全面性仍有待提高,这意味着在围绕一些业务活动开展资金管理工作时,管理人员往往只能凭借自身经验进行管理,不仅存在一定的资金闲置与浪费问题,同时也容易导致严重的资金流失和资金侵占行为。

3.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监督机制欠缺,缺乏动态监控手段。

围绕现阶段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工作,要想确保资金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需借助完善的资金流通监督体制以保障资金流通的正确性和安全性。但是,从实际来看,目前我国事业单位针对财政资金所形成的资金监督体制仍相对落后,且由于欠缺完善的动态信息监控手段,导致财政资金信息流通的透明化和公开化程度相对较低,很容易导致腐败行为的滋生。

此外,在信息技术发展背景下,利用信息化监管平台实现对于财政信息的全面公示,往往是发挥基层员工监督能效的有效途径,然而,从目前来看,虽然多数事业单位均已经构建了相对完善的资金管理信息化平台,但由于缺乏对于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和大数据统计分析技术的利用,导致针对资金的动态化监管效果较低,不利于提升动态监管资金信息的灵敏度,这使得资金监管系统存在较多死角,极易导致资金流失问题出现,很容易在降低事业单位资金运营效率的同时影响专项资金和基础资金的利用价值。

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工作的开展策略

1.加强风险控制,构建完善风险防范机制。

基于现有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存在的操作安全风险,应进一步建立健全明确的内部风险防范机制,在保障集中支付安全性的基础上确保事业单位财政管理人员的操作正确性。其中,针对事业单位资金管理部门各级管理人员,应就其工作岗位职责及具体工作内容进行明确规定,使其在认清自身工作价值的基础上不断转变工作态度,并以此从根本上根除各种操作问题。同时,应进一步就支付清算工作体制进行完善,在形成严格规范支付程序的基础上确保各项资金支付的合理操作,进而保障集中支付与资金管理的高效性和科学性,而需要注意的是,应针对具体的支付过程构建严格的申请机制,尤其是应依照国家标准就资金支付电子凭证进行核对,在确保事业单位支付信息与国库集中支付计划保持一致的基础上实现对于整个资金流通过程的精确化管控。

此外,围绕事业单位资金管理过程可能出现的资金流失风险,应基于过往管理经验构建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在强化管理人员风险预估意识的过程中通过及时排查资金流通风险以从源头上保障资金的流通安全。

2.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制度,构建完善资金管理体系。

为确保各项资金管理工作的有条不紊开展,事业单位应在以国库系统管理标准为主导的基础上构建与其高度匹配且协调一致的资金管理制度,而针对具体的管理规定,应结合事业单位的发展特点和发展目标来确定,进而确保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高质量管理,并实现资金流通的规范运作。

资金管理制度应包含四方面内容,其一为针对资金使用的预算管理制度,其二为针对资金使用情况和流通情况的核算制度,其三为针对资金使用后的结算制度,其四为针对资金使用双方的对账制度。换言之,资金管理制度应涉及资金流通使用的整个过程,且应覆盖事业单位所有涉及国库财政资金的业务活动,进而保障管理制度的整体性,并确保所有资金管理活动均能建立在明确的管理标准约束之下。

3.构建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形成专业资金管理队伍。

事业单位资金管理人员专业素养往往直接关系到资金管理工作的整体开展水平,因此应围绕现有资金管理人员构建较为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

一方面,应将各部门的资金利用效率和成本控制效果纳入资金管理人员的考核标准之中,这不仅使得事业单位各部门均能积极参与资金管理工作,又能够在不断调整资金管理方案的基础上保障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工作的创新性和发展性。另一方面,应围绕事业单位资金管理部门日常工作情况构建阶段性的考核评价机制,在及时针对业绩不佳部门进行整改处理的基础上借助完善的奖罚机制,在杜绝其懒惰心理出现的过程中有效防止腐败现象出现,最终通过强化资金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以规避包括资金使用效率较低、资金使用不规范在内的各种管理问题。

4.加强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监督,构建完善监督体制。

在事业单位运营发展体系中,专项财政资金的使用質量往往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的经营发展水平,因此,应围绕专项资金由申请、审批到执行、对账的整个使用过程进行规划和监管,完善监管体制。一方面,借助阶段性核验以及时发现资金使用存在的问题,同时,应就资金的整个使用流程进行规划,并要求资金管理人员严格做好针对资金后期使用的反馈和处理。另一方面,应基于国家政策规定明确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和使用内容,即既要避免出现专项资金混用和滥用问题,又要防止事业单位将专项资金全部用于特定月份,保障资金监控的整体水平。

5.导入信息化监控手段,提升资金动态监控信息化水平。

现今,信息化管理手段与大数据存储技术已经成为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工作创新发展的必然,其中,除了应借助信息技术尽快形成资金风险预警系统外,还应进一步提升资金动态监控系统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在尽可能消除资金监控盲区的基础上有效规避腐败行为出现。同时,应借助信息技术进一步就部门交互机制进行搭建,在实现不同部门间实时交流的基础上提高资金管理工作的开展效率,并确保各项资金管理工作的协调统一开展。

总而言之,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主导下,事业单位应进一步就资金管理思维进行转变,在构建完善资金管理制度与监督体制的基础上,通过提高资金管理人员专业素养改善资金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并借助形成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和信息化动态监控模式以及时调整资金管理方案,进而在实现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优势充分发挥的同时,促进事业单位的持续健康发展。

(本文作者单位: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高校管理。本论文为2014年湖南省林业局林业科技创新课题《高校财政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对策研究》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国库财政资金专项资金
基于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与财政税收
加强财政资金监管 打造廉洁高效财政
山西:20亿元财政资金推动乡村振兴重点项目落地
关于我国进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思考
全国各地财政厅局国库处、国库支付中心负责人名录
探索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监督新路子
涉农专项资金领域职务犯罪浅析
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研究
财政资金风险防范路径探究
财政部国库司主管预算会计司处级人员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