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智能制造专业人才的培养及就业

2020-03-08 02:54陈建华江超
销售与管理 2020年20期
关键词:校企实训中职

陈建华 江超

落实校企合作,有利于提高中职院校育人质量,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服务。近些年我国加大力度建设中职院校,坚持校企合作办学的原则,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深化校企合作育人的工作实践。我国制造工艺的主要发展方向为智能制造,因此我国数控智能制造工业需要大量的人才,因此中职院校需要培养数控智能制造专业人才。本文结合数控智能制造专业,提出校企合作下的人才培养模式,保障人才综合素质。

一、概述校企合作模式

(一)中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中职院校培养的人才需要满足社会需求,面向社会市场。但是当前一些中职院校在教育模式上过于重视理论,忽略了实践教育,培养的人才很难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没有开展全面的素质教育,整体教育内容过于死板,多年没有改变教学大纲,利用单纯的知识教育,复制了传统的经验,忽视了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动手能力,忽视了人文教育的价值。

近些年我国开始注重中职教育,通过反思传统的教育模式,不断摸索新型教学模式,形成了不同于传统教学理念的教育模式。中职院校创新教育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技能,落实素质教育模式,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在实际教学中落实因材施教,落实校企合作模式,是当前中职院校新的发展道路。

(二)校企合作的优势

校企合作适应社会市场需求,通过校企合作,学校通过企业反馈的内容,可以保障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结合市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

此外,通过校企合作,中职院校和企业共享资源信息,实现优势互补,节省中职院校和企业的成本,实现双赢。我国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市场迫切需要专业的技能人才,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加大中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力度,同时也可以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中职数控智能制造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

当前我国中职院校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强调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突出了职业适应性,在实际教学中落实了工业化社会要求。利用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可以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

但是一些中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的过程中,过于注重专业化,无法满足信息化要求,不利于学生就业之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科学技术和信息产业不断发展,广泛利用了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之后,简化了劳动技能,同时提高了劳动者的综合素质,这超越了当前中职院校的教育模式。

(二)课程内容忽视了学生全面发展

课程内容单一地面向某一专业,教师更多地考虑如何教,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程编制也注重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强化专业技能,但是没有转化课堂为信息载体,帮助學生深化理解知识和技能,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中职院校数控智能制造专业过于重视原理结论,过于突出了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忽视了知识的实用性。

三、基于校企合作下数控智能制造专业人才培养及就业的措施

(一)构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实现校企合作的人才合作模式,需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企业人才需求为基础,中职院校和企业需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的方案,构建课程体系,确定课程教学的内容,构建实践基地。中职院校需要结合企业发展要求,研究数控智能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更新课程内容。

中职院校可以和当地知名企业开展深层次合作,构建校企长效合作机制,结合人才培养的目标,中职院校和企业要一起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数控智能制造专业人才计划,明确用人单位对于数控智能制造专业人才的要求,构建人才培养体系。中职院校可以和行业专家共同探讨数控智能制造领域的新发展,根据行业生产构建特色课程,通过研究教学组织方式,确定每个学期的课程教学内容。

构建特色课程,需要跟踪数控智能制造产业的需求,通过科研促进教学,更新中职院校的课程内容,构建特色课程和精品课程。中职院校需要优化师资队伍,构建双导师制度,每年都要安排教师到企业一线学习,形成校企之间双师型的培养制度。

中职院校需要构建实践教学基地,综合校企合作的学习模式,主要分为企业实习实操模式和校内实验室实习模式。中职院校需要加快速度构建校内实习平台,和企业之间加强合作,向企业生产现场分派学生,企业安排高级技术人员指导学生实践,同时根据企业实际问题建立科研项目,组织学生分析和设计某个专题,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中职院校还需要改革学生考核评价法,企业指导教师和学校指导教师共同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提高学生考核评价的针对性。

(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保障体系

实施校企合作的数控智能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完善教学保障体系。中职院校需要构建质量评估体系,落实常规教学检查,同时需要加强专项检查,健全教学信息反馈系统,利用教学例会和教学简报等方式,构建全方位的信息收集与反馈系统,保障数控智能制造教学质量。创新考试评价机制,根据数控智能制造专业,结合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优化现有的考试制度,建设智能化试题库,实现考试的科学化和多样化。

(三)教学保障措施

1.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

利用校企合作方式,优化中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不仅要加强基础理论教学,同时需要结合校企联合专业方向开展人才培养。改革数控智能制造专业教学内容,根据数控智能制造专业发展方向为导向,合理把握专业方向,适应学科发展的变化。优化整体课程体系,满足学科发展和企业需求。设置沟通产业和行业的课程,缩短学校教育和企业用人的距离,合理调整课程内容,落实驱动式数控智能制造专业教育,使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不断提高。

2.完善数控智能制造类实践教学体系。

结合中职院校的实验中心,根据工程项目开展实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设计能力和工程实施能力等。利用企业工程实践基地,可以让学生参与到企业生产和项目开发当中,利用双导师制,综合利用生产实习和企业实训以及毕业设计等项目,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构建校企深度融合的长效机制。

构建专业教师企业研修机制,也可以组织工程技术人员来到课堂授课,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结合企业技术创新的知识需求,合理调整数控智能制造专业方向和课程内容,构建动态调整机制,保障数控智能制造专业教学计划符合技术发展。

(四)校企合作育人的模式实践

1.订单培养。

中职院校数控智能制造专业可以和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定向培养协议,数控智能制造专业面向企业园区装备制造业的产业,落实订单招生,保障订单培养比例在80%以上。

2.引企入校。

中职院校可以引进不同的企业,在学校内部创办生产性实训工厂,在学校内部开展工学交替的实训,数控智能制造专业可以申报示范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根据中职院校的建设方案,构建公共实训基地。

3.引校入企。

中职院校可以在园区构建实训基地,企业负责构建实训基地,并且向中职院校提供仪器和设备,同时需要提供技术支持。在实训实践当中,专业教师和企业技师可以共同改进新工艺,并且投入到实践生产当中,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4.人才互聘。

构建校企双负责制和企业兼职教师库,聘请企业技师在校内任教,或者担任厂内的实训师,统一协调园区管委会,安排数控智能制造专业教师来到企业实践,通过这些措施,有利于指导学生的生产技能,加大力度约束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劳动纪律等,同时可以利用中职院校的教育资源,解决企业的技术问题。

通过校企合作,有利于提高数控智能制造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奠定基础,增强中职院校的办学力度,带动其他专业可持续发展,同时可以满足企业用工需求,实现校企合作双赢局面。

(本文作者单位:南京六合中等专业学校)

猜你喜欢
校企实训中职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校企合作五反思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