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T MRI在早期宫颈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2020-03-08 01:49解琼许艳玲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0年12期
关键词:病灶病理宫颈

解琼 许艳玲

摘要:目的:对3.0T MRI在早期宫颈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以我院2019年7月-2020年11月收治的18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早期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3.0T高场强MRI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与最终手术病理结果对比,以此评价3.0T MRI在早期宫颈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结果:18例患者经3.0TMRI扫描检查,全部可见肿瘤病灶组织;15例患者表现为宫颈部实性肿物 T1WI 低信号;11例患者表现为T2WI 高信号;16例患者病灶强化时间较宫颈肌层的强化时间早(4±1.5)s;14例患者的肿瘤病灶TIC曲线表现出先快速上升再缓慢下降的曲线型;术前评估准确分期16例,准确率为88.89%。结论:3.0T MRI在早期宫颈癌术前评估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准确对患者分型,可为临床进一步手术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3.0T MRI;早期宫颈癌;术前评估;价值

【中图分类号】R44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0)12-048-02

数据显示,在2010-2020年间,宫颈癌在我国的发病率长期位于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成为威胁现代女性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1]。研究指出,对于宫颈癌的治疗,其疗效和预后与患者开始治疗的时间、术前评估情况明显相关,换言之,越早开始治疗、术前评估越准确,则患者治疗效果越好[2]。

在以往临床中,对于早期宫颈癌患者的诊断与术前评估常采用FIGO(国际妇产科联盟)临床分期标准,但随着现代医学水平的提高,该标准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局限性,在宫颈浸润深度、宫旁浸润范围等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3]。而通过现代的影像学检查手段,能够有效弥补其不足[4]。基于此,本文以18例早期宫颈癌患者为对象,分析探讨了3.0T MRI在早期宫颈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9年7月-2020年11月收治的18例經手术病理确诊的早期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3.0T高场强MRI影像资料。18例患者以不同程度的阴道异常排液、体检宫颈刮片异常、接触性出血等表现为主要里才能症状。年龄最小28岁,最大69岁,平均(50.24±4.19)岁。手术病理分期显示,Ⅰb其11例,Ⅱa期2例、Ⅱb3例。术后病理类型:鳞癌11例,腺癌3例,腺鳞癌3例,小细胞癌1例。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平扫和增强扫描。采用UMR 780光梭3.0T磁共振进行扫描,扫描范围从髂嵴上缘开始至耻骨联合水平。MRI平扫序列包括:横断面T1WI、T2WI、矢状面T2WI、抑脂冠状面T2WI序列以及DWI序列。经患者肘静脉注射钆喷酸葡胺,注射流率控制为3mL/s;注射完成后,行LVAV采集,在270s内进行16-18时相的扫描,扫描完成后,进一步对轴位、冠状位及矢状位进行延迟增强扫描。

之后使用工作站对扫描得到的图像进行进一步处理,绘制动态增强时间-信号曲线。在这过程中,注意避开肿瘤内部坏死组织以及与其相邻的血管,将病灶兴趣区(ROI)作为明显的强化区;正常宫颈部位作为扫描对照区,并绘制时间-信号曲线(TIC),以此判断宫颈癌的动态增强方式。

基于随机双盲原则,由2名主治医师对患者扫描结果分别阅片,当2名医师对于扫描结果的意见不统一时,加入第3位医师共同讨论并得出最终结果。阅片观察项目包括患者肿瘤组织体积、宫颈间质的浸润深度、阴道的受累程度与范围、宫旁组织的浸润程度、淋巴结的转移情况等。盆腔淋巴结受累的诊断标准为:淋巴结短径在1cm以上或合并中心混杂坏死信号。

1.3观察指标

总结患者MRI影响表现,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计算3.0T MRI检查诊断早期宫颈癌的准确率。

2.结果

2.118例早期宫颈癌患者MRI影像表现

在3.0T MRI检查中,所有患者经MRI常规扫描和动态增强扫描后,均见到了清晰的肿瘤病灶。在MRI影像中,宫颈部显示实性肿物,11例患者T2WI均匀呈现为高信号,4例患者表现为混杂的高信号,3例患者表现为混杂的低信号。15例患者T1WI表现为等略低信号,3例患者表现为等信号。17例患者DWI显示为高信号。16例患者宫颈癌病灶动脉出现早期强化,较子宫肌层的强化程度更高,同时,延迟期强化程度较子宫肌层更低。4例患者病灶出现轻度强化,各期呈相对低的信号改变。

16例患者病灶强化时间较宫颈肌层的强化时间更早,约(4±1.5)s,14例患者的肿瘤病灶TIC曲线表现出先快速上升再缓慢下降的趋势,其余4例患者的TIC曲线表现出先快速上升再持平的趋势。

5例宫旁组织浸润患者,宫颈环完整消失,表现为低信号,与肿瘤相连的T2WI高信号灶,与肿瘤病灶呈同期、同程度强化;6例阴道侵犯患者,表现为阴道部病变与宫颈部肿瘤相连、同步强化;4例患者淋巴结短径在1cm以上;3例患者淋巴结中心出现明显的不规则坏死。

2.23.0T MRI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比较

经回顾性分析,3.0T MRI诊断中,18例患者全部明确显示肿瘤,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共2例患者诊断不准,诊断分期较实际分期偏低,诊断准确率为88.89%。数据如表1所示。

3.讨论

宫颈癌作为当代临床十分常见的一种妇科恶性肿瘤,早发现、早治疗是避免疾病进一步发展、保证手术效果的关键。手术病理检查是目前诊断早期宫颈癌的金标准,但因为属于有创操作,检查过程中患者需忍受较大的痛苦,因此探索一种更加便捷、无创、高效的诊断方式是当前研究的重点所在。

近年来,随着我国影像学技术的进步,MRI在早期宫颈癌的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具有分辨率高,可多序列、多方位成像、图像清晰等众多优势[5]。特别是3.0T高场MRI,其不仅能够对高信号的宫颈粘膜层和低信号的肌层及浆膜层进行清晰显示,同时可通过比较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信号差别的方式,准确盘点肿瘤边界和宫颈间质的侵犯深度[6]。

本次研究通过对18例早期宫颈癌患者的3.0T MRI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与手术病例结果对比后发现,3.0T MRI诊断早期宫颈癌的准确率达到88.89%。诊断不准的2例患者中,均为分型过低,其中1例患者肿瘤对阴道形成侵犯,但穹窿变形程度较轻导致未引起临床医生的足够注意,而将Ⅱa期误诊为Ⅰb期;1例患者宫颈基质低信号环被肿瘤组织突破,但宫旁一侧的组织强化程度较轻,未对此引起注意,导致Ⅱb期误诊为Ⅱa期。这提示在今后临床应用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对于组织强化程度的重视,关注每一个检查细节,以此保证检查诊断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综上所述,3.0T MRI常规扫描结合动态增强扫描诊断早期宫颈癌,能够较为准确的对患者进行疾病分型,可为患者的进一步手术治疗提供可靠借鉴,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志刚,赖华,贺明礼,等.3.0 T高分辨磁共振成像器官轴扫描在早期宫颈癌术前分期的临床价值[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20,17(5):63-65.

[2]韦洁勤,陆力坚,白杨,等.3.0T MRI高分辨成像结合动态增强扫描在早期宫颈癌诊断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J].广西医学,2017,39(11):1650-1653.

[3]李志森,张继斌,许建铭,等.3.0T DCE-MRI定量参数对宫颈癌病理学特征及临床分期的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8,34(4):609-612.

[4]文露,李飞平,周彦杰,等.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鉴别早期宫颈癌小转移性淋巴结与非转移性淋巴结价值的初步探讨[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5,21(4):354-357.

[5]李志森,张继斌,王宏,等.3.0T MR IVIM-DWI在宫颈癌诊断及临床分期中的价值[J].放射学实践,2019,34(8):896-900.

[6]张常青,周星,张文文,等.动态增强MRI及扩散加权成像对早期宫颈癌的诊断价值[J].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45(1):38-42.

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 云南昆明 650041

猜你喜欢
病灶病理宫颈
分析乳腺癌病理诊断对临床诊治的价值
小细胞肺癌病理特征及免疫研究进展
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效果分析
为什么要做CT增强扫描
结核球是肺上长的瘤子吗?
为何要病理会诊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病理检查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吗?
AP—4、EZH2基因表达量与子宫内膜癌病灶中细胞凋亡、上皮间质转化的相关性研究
说说宫颈环形电切除术
改良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疾病6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