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中医唐氏妇科治疗月经过少验案举隅

2020-03-08 15:17夏衍娇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0年12期
关键词:疏肝太子参舌质

摘要:中医唐氏妇科是海派中医妇科中的著名流派,现传人唐青之为中医唐氏妇科的第三十二代传人,其医术精湛,品德高尚,行医三十余载,在前人基础上追加研究,在中医妇科调经方面,形成了独特的理论,同时在治疗月经过少方面也颇有心得,笔者有幸跟随唐师抄方,在此整理出2则月经过少验案,以期与广大医学研究者们共同学习。

【中图分类号】R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0)12-099-02

1 疾病概述

月经过少是指月经周期正常,经量明显少于平时正常月经量的1/2,或少于20ml,或行经时间不足2天,甚或点滴即净者,称为“月经过少[1]。月经过少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若不及時调治,部分患者可发展为闭经、不孕、卵巢早衰等疾病,给女性患者造成较大的心理负担[2][3]。

2 唐氏妇科

海派中医唐氏妇科,源自上海市金山县张堰镇,始于南宋,代代相传,至今已传承三十二代,历经数百年。中医唐氏妇科历经数百年传承和发展,早已形成自己的学术思想,在治疗妇科月经过少、月经过多、月经先期、月经后期、不孕等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经验。唐青之为中医唐氏妇科的第三十二代传人,临证行医三十余载,有丰富的中医妇科治疗经验,提出“育肾为主,调理冲任,乙癸同治,疏肝调经”。临床诊疗时遵循“益肾、疏肝、调气、和血”四法。唐氏认为,月经的产生以肾为本,与肾气、天癸、胞宫、督带关系密切,《傅青主女科》云:“经水出诸肾。”肾为先天之本,与经水的形成密切相关,肾藏精,主生殖。经血乃为月经的根本,精血同源,精血相生。《素问 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七岁,肾气盛……二七天葵至,任通充盛,月事以时下……七七,任虚冲少,天癸竭。”说明了肾气、天癸与月经的关系尤为密切。唐氏认为,肝主疏泄,肝气疏泄有度,则月经周期正常,若肝气失调,则见月经周期紊乱,《格致余论 阳有余阴不足论》云:“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肝主一身之气,肝失疏泄,则气机受阻,气滞而血瘀,胞脉瘀滞而经血不畅。说明了肝气的调畅是女子行经能否正常的重要条件。因此,唐师临证多从肾虚肝郁、气血不足、兼夹血瘀三方面治疗月经过少。

3 验案举隅

3.1 验案1 厉某,女,32岁,2020年7月4日因经行量少3月前来就诊。患者人流术后3月,lmp6.22*4天,量少,色红,有经行腹痛,血块(+),动则出汗,夜间有盗汗,夜寐欠佳,胃纳欠佳。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患者既往月经规则,经期6-7天,周期25-28天。生育史:0-0-1-0。四诊合参,证属肾虚肝郁,气血亏虚,治以补肾疏肝,益气养血。处方:太子参9g 当归9g 川芎6g 熟地9g 白芍9g 枸杞子9g 续断9g 葛根9g 白术9g 防风6g 麦冬9g 五味子6g 浮小麦15g 淮小麦30g 穤稻根30g首乌藤15g知母9g 黄芩9g郁金9g 陈皮6g 甘草6g。7剂。

二诊:(2020年7月11日)患者出汗较前好转,无明显口干。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证属肾虚肝郁,气血亏虚,治以补肾疏肝,益气养血。处方:太子参9g 当归9g 川芎6g 熟地9g 白芍9g 枸杞子9g 续断9g 麦冬9g葛根9g浮小麦15g 淮小麦30g 穤稻根30g 碧桃干9g 知母9g黄芩9g 首乌藤15g郁金9g 陈皮6g 甘草6g。7剂。

三诊:(2020年7月18日)患者出汗较前明显好转,夜寐可,胃纳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证属肾虚肝郁,冲任气滞,治以补肾疏肝,通利冲任。处方:桃仁9g 红花9g 当归9g 川芎6g 赤芍9g熟地9g 益母草20g 泽兰20g 石见穿9g 延胡索9g 香附9g 路路通9g 葛根9g 郁金9g 陈皮6g 甘草6g 浮小麦15g 淮小麦30g 穤稻根15g 首乌藤15g。 7剂。

四诊:(2020年7月25日)lmp7.21至今,量中,色红,无明显经行腹痛,血块(+),患者出汗明显好转,夜寐可,胃纳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证属肾虚肝郁,气血亏虚,治以补肾疏肝,益气养血。处方:太子参9g 当归9g 川芎6g 熟地9g 白芍9g 枸杞子9g 续断9g麦冬9g 葛根9g 浮小麦15g 淮小麦30g 穤稻根15g 首乌藤15g知母9g 黄芩9g 郁金9g 陈皮6g 甘草6g。7剂。

尊以上方法服药一月,患者月经量基本恢复如常,盗汗症状明显改善。

按:《景岳全书 妇人归》云:“精血为水谷之精气,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妇人则上为乳汁,下归血海为经脉。”说明气血与月经的产生关系密切,气血充盈,则血海按时满溢,经行如常。《医方考》云:“血衰则月来稀少。”若气血不足,冲任失养,血海不能按时满盈,而致月经量少。患者流产术后气血亏虚,肾气不足,兼有肝气郁滞,故经行少腹痛,血块,动则汗出为气阴不足,治以补益气血,滋养肝肾,唐师予生脉饮益气养阴,方中太子参补气养血,麦冬养阴生津、清热除烦,五味子敛肺止汗,三药配合,共奏益气养血,养阴生津之功效。又予白术补气健脾,防风走表固表,与太子参合用,共奏益气固表止汗之功效。方中加用浮小麦、淮小麦、糯稻根、碧桃干加强敛阴止汗之效。患者人流术后,气血亏虚,又经行腹痛,有血块,血行不畅,唐师用四物汤补血和血,调经化瘀。方中当归补血养肝,和血调经,既可养血又可活血,熟地黄滋阴补血,白芍酸甘质柔,养血敛阴,川芎辛散温通,活血行气,与当归相伍则畅通血脉之力益显。方中续断、枸杞子平补肝肾。方中郁金清心解郁,陈皮理气健脾,二者合用,而有疏肝理气之功效,又用黄芩清热泻火,知母滋阴降火,二者共用,有清热生津之效,上述四药与益气补肾药合用,使补而不滞,温而不燥。方中首乌藤助睡眠。全方共奏益气养血,补肾疏肝,理气健脾之功,患者四诊后症状明显改善。

3.2 验案2 阮某,女,25岁,2020年7月11日因月经量少半年前来就诊。现病史:患者半年来月经量较前减少,经期周期尚准,经期6-7天,周期28-30天,lmp6.21*7天,月经量少,有经行腹痛,血块(++),平素有少腹痛,有盆腔炎病史。刻下:患者大便偏干,纳可寐安。舌质红苔薄腻,脉细。辅助检查:2020.4性激素六项:FSH5.81mIU/ml,LH3.82mIU/ml,E2:134pg/ml,PRL502.53ng/ml,T1.02pg/ml,P0.70pg/ml,TSH2.29mIU/ml。B超:子宫及附件未见明显异常。子宫内膜增厚。生育史:0-0-0-0。四诊合参,证属肾虚血瘀,治以补益肝肾,养血活血。处方:太子参9g 当归9g 川芎6g 白芍9g 熟地9g 生地9g 枸杞子9g 续断9g 杜仲9g 桑寄生9g 菟丝子9g 虎杖15g 葛根9g 郁金9g 蒲公英15g 败酱草9g半枝莲15g 决明子20g 陈皮6g 甘草6g。7剂。

二诊:(2020年7月18日)患者lmp6.21*7天,无少腹痛。纳可,便调,寐安。舌质红苔薄腻,脉细。证属肾虚血瘀,治以补肾疏肝,养血活血。处方:桃仁9g 红花9g 当归9g 川芎6g 赤芍9g熟地9g 益母草20g 泽兰20g 石见穿9g 延胡索9g 香附9g 路路通9g 葛根9g 郁金9g 蒲公英15g败酱草9g半枝莲15g 陈皮6g 甘草6g。7剂。

三诊:(2020年7月25日)

患者带下稍多,无少腹痛,近期有尿频。纳可,便调,寐安。舌质红苔薄腻,脉细。尿常规:白细胞15个/HP。证属肾虚血瘀,湿热下注。治以补肾疏肝,清热解毒。处方:桃仁9g 红花9g 当归9g 川芎6g 赤芍9g熟地9g 益母草20g 泽兰20g 石见穿9g 延胡索9g 香附9g 路路通9g 葛根9g 郁金9g 蒲公英15g 败酱草9g半枝莲15g车前草15g 陈皮6g 甘草6g。7剂。

四诊:(2020年8月1日)患者lmp7.27至今,月经量较前增多,痛经(-),血块(+),无明显尿频。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证属肾虚血瘀,治以补益肝肾,养血活血。处方:太子参9g白芍9g 熟地9g 生地9g 枸杞子9g 续断9g 杜仲9g 桑寄生9g 菟丝子9g 虎杖6g 葛根18g 郁金9g 蒲公英15g 陳皮6g 甘草6g。7剂。

按:《丹溪心法》云:“经水涩少为虚为涩,虚则补之,涩则濡之。”若肾气亏虚,血海不能充盈,气血生化乏源,日久而致经水量少,实属必然。患者月经量较前减少,有尿频,其有虚有实,虚者为肾气亏虚,血海不盈,实者因气滞血瘀,阻滞胞脉,使血行不畅,又外感湿热,湿热下注膀胱,而感尿频,肾虚为本,血瘀、湿热为标。治以补益肝肾,疏肝理气,兼以清热化湿,利尿通淋。方中太子参、枸杞子、续断、杜仲、桑寄生、菟丝子平补肝肾,方中当归、川芎、白芍、二地活血和血,化瘀调经,蒲公英、浮萍清热解毒,利尿通淋。全方滋而不腻,补而不滞,补气益肾,行血散瘀,清利湿热,使肾气盛,冲任通,血海满盈,四诊后经量较前增多。

参考文献

[1]谈勇.中医妇科学[M].10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73-75.

[2]顾春晓,徐珉.李丽芸教授辨治月经过少经验[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14(03):344-347.

[3]张英敏.月经过少发病相关因素与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临床调查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4.

作者简介:夏衍娇(1987-),女,汉,上海奉贤人,本科,社区全科医生。研究方向:中医妇科.

奉浦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201400

猜你喜欢
疏肝太子参舌质
自拟疏肝和胃汤加味治疗肝气犯胃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虚不受补,试试太子参
太子参
清补扶正,膳用太子参
辨证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通过检查畜禽口腔诊断疾病
神经衰弱吃太子参田鸡粥
治更年期冠心病方
柴胡疏肝散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型腹痛35例
疏肝健脾活血法治疗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2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