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护理对慢阻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预后的影响要求

2020-03-08 15:42郎中亚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0年12期
关键词:协同护理预后效果自我护理能力

郎中亚

摘要:目的:研讨对慢阻肺患者开展协同护理的价值。方法:遵从“平衡序贯法”分组,择我院2019.6-2020.7内60例慢阻肺患者分为对照组(27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33例,协同护理),观察患者护理满意度、自我护理能力以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基础干预、服务态度以及沟通交流等满意度各指标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分值较高,数据与对照组相较,P<0.05。结论:对慢阻肺患者开展护理干预,建议采纳协同护理方案,可有效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并改善预后。

关键词:协同护理;慢阻肺;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预后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0)12-143-02

慢阻肺全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临床呼吸系统常见病,患者以“气流持续性受限”为主要表现,随病情进一步发展,该病所致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日常生活。在人口老龄化推动下,我国老年慢阻肺患者发病率持续上升,因此需对老年患者高度重视,完善治疗措施的同时开展护理干预,进而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并改善预后[1]。为研讨对慢阻肺患者开展协同护理的价值,特纳我院2019.6-2020.7内60例慢阻肺患者进行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遵从“平衡序贯法”分组,择我院2019.6-2020.7内60例慢阻肺患者分为对照组(27例):男、女为14、13例,年龄56-79(67.89±9.25)岁。观察组(33例):男、女为20、13例,年龄56-78(67.66±9.15)岁。借助SPSS 22.0软件分析两组资料,P>0.05。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热情接待其入院后开展常规宣教,将医院相关环境、护理措施等通过口头方式告知,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情况。

观察组:协同护理:(1)身体维度:治疗期间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定时开窗通风,做好病房卫生,为患者营造干净、舒适的住院环境;根据患者身体恢复情况为其制定针对性的睡眠干预计划,确保患者有良好睡眠。根据患者受教育程度开展一对一、面对面交流,借助播放视频、发放宣传册等方式将慢阻肺疾病、治疗知识详细告知患者,确保其正确认识自身疾病并接受对症治疗。将药物使用方法、常规剂量详细告知患者,叮嘱其遵医嘱且安全用药,避免随意添加或删除药物。(2)心理维度:借助散步、电视、看报、下棋等室内外活动来转移其注意力,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通过沟通来了解患者内心实际状况,而后综合其自身职业、性格特点等开展心理疏导,最大化的消除患者消极情绪。(3)社会维度:严格以患者病情、身体耐受程度为基准制定运动方案,主要以有氧运动为主,控制好运动方式和时间,增强体质和机体免疫力的同时促进其更好康复。

1.3观察指标

护理满意度:问卷由医院自制,单项分值0-25分(总分100分),评分高、满意度高。

自我护理能力[2]:借助ESCA量表评估自我护理能力,分值0-172 分,分值高、自我护理能力强。

生活质量[3]:用SF-36问卷评价(分值0-100分),评分高、生活质量好。

1.4统计学方法

建数据库并借助SPSS 22.0软件展开统计,内含的计量资料凭借完全随机设计“t”进行检验并给予处理,内含的计数资料借助“x2”进行检验并作处理,数据遵从正态分布原则,以“P<0.05”视为研究存在统计学显著。

2、结果

2.1 护理满意度

经护理后观察组满意度各指标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1。

2.2 自我护理能力

护理前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分值较为接近,P>0.05;经护理后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较高,数据与对照组相较,P<0.05。见表2。

2.3 生活质量

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较为接近,P>0.05;经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分值明显较高,P<0.05。见表3。

3、讨论

临床研究指出,慢阻肺诱导因素多且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绝大多数患者合并多种基础性疾病存在,因此治疗周期较长,且患者治疗后极易出现反复发作,从而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和日常生活质量。部分患者对该病并没有完善的认知,所以在治疗期间极易出现焦躁、紧张等消极情绪。因此对慢阻肺患者在常规治疗过程中开展护理干预至关重要[4]。除常规的治疗措施外,需对患者心理状态等多方面进行分析,进一步明确患者自身特征和身体状态后开展护理措施,旨在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同时提升其自我护理能力,促使其在后续治疗过程中可以更好、更积极地配合医护人员开展临床工作。

随着护理服务的不断转型和发展,协同护理模式受多学科思想而产生,实际护理过程中强调以患者临床实际为出发点,结合护理人员实际经验,充分考虑患者实际需求后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并实施,确保护理措施的规范性、整体性和兼顾性,旨在解决患者实际问题从而提升其自我护理能力。

此研究结果示: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基础干预、服务态度以及沟通交流等满意度各指标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分值较高,数据与对照组相较,P<0.05。证实了对慢阻肺患者开展协同护理的价值。提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协同护理服务的价值和可行性已被广泛肯定,对接受常规治疗的慢阻肺患者实施协同护理,可确保患者享受到高质量、专业化的护理服务干预,从而在促进患者康复方面具有重要和积极意义[5]。

综而可知,对慢阻肺患者开展协同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并提升护理生活质量,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爽.协同护理模式对慢阻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预后的影响评价[J].全科口腔醫学电子杂志,2019,6(18):68+72.

[2]王春艳,平玉卓,赵秀芹,等.协同护理干预对慢阻肺患者预后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观察[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8,031(013):181-183.

[3]杨丽莎.延续性协同护理干预对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康复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20):143-144.

[4]秦秀琳.协同护理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预后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9,017(007):267-268.

[5]陆平,朱成楼,陈丽兰,等.协同护理干预对慢阻肺患者自护能力及预后的影响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2019,48(01):95-96.

阜宁县中医院

猜你喜欢
协同护理预后效果自我护理能力
MSCT联合CTPI在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中的应用及预后研究
协同护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疗效评价
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
协同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循证护理与个体化护理对肝胆外科患者的预后效果分析
协同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管理作用
健康教育路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干预效果
延续性护理对高龄产妇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协同护理模式预防产后抑郁症的效果观察
综合护理干预在提高永久性尿路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