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率和康复的影响

2020-03-08 15:17马晓敏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0年12期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马晓敏

摘要:目的 分析优化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率和康复的影响。方法 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单双数法分为对照组34例,为基础护理,观察组34例,为优化急诊护理路径干预,对比患者抢救效率、康复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病情评估时间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再次PCI(經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发生率、心肌梗死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优化急诊护理路径干预时可有效提升抢救效率,康复效果。

关键词:优化急诊护理路径;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率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0)12-172-01

急性心肌梗死为常见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近年随着人们生活压力提升,患者疾病发病率也呈逐步提升趋势,极大威胁患者生命安全。随着研究深入多数学者认为治疗“时间窗”对于挽救濒死患者心肌有重要意义[1]。常规性护理时效率较低,优化急诊护理路径则对抢救流程进行全方位优化,可保证患者最短时间内接受治疗,提升抢救效率。现选取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比不同护理方式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8例,对照组34例,男18例,女16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60.34±2.14)岁,合并高血压14例、高血脂11例、糖尿病9例;观察组34例,男19例,女15例,年龄43~77岁,平均年龄(60.41±2.25)岁,合并高血压15例、高血脂10例、糖尿病9例,基础信息差异小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为基础护理。入院即开放绿色通道,并监测患者生命指标,依据医嘱为患者进行护理。

观察组为优化急诊护理路径。成立急诊护理路径小组,由科主任和护士长组成护理小组,为成员培训急救知识,划分岗位责任,确定考核方式。

设计护理路径表。查阅文献并总结不同患者病例特点,依据我院实际情况,制定临床护路径,规范护理行为,确定评估指标。

急症护理路径。入院后立即开通绿色诊治通道,进行先挂号之后缴费,分诊护士将患者送入抢救室,通知医师抢救;转运过程评估患者意识、肢体功能、呼吸、末梢循环。做好心电图监测,完成肌钙蛋白和血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谱送检之后进行早期病情检查,密切监测患者病情,适当进行镇静止痛,缓解患者烦躁情绪。患者需PCI介入治疗时立即通知介入医生准备手术。为患者、家属、医生进行健康教育,帮助患者了解心肌梗死发病原理和诱发因素,治疗措施。饮食上主要以低脂肪、低盐分为主,禁止摄入咖啡和烟酒。

1.3观察指标

(1)对比患者抢救效率。对比患者:病情评估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急诊室停留时间。(2)对比患者康复效果。探究患者心肌梗死复发率、再次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SPSS23.0,x2检验计数资料(%、n),t检验计量资料(),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抢救效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急诊球囊扩张时间、病情评估时间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0.05)。

2.2 患者康复效果

观察组患者再次PCI发生率、心肌梗死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为冠状动脉持续性缺血诱发的心肌坏死疾病,也为常见心血管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心律失常、胸痛和心功能衰竭、急性循环功能障碍,患者血清心肌损伤标记酶提升,疾病有起病急和发展快,病情严重的问题[2]。尽早治疗为控制疾病,降低患者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结局的重要措施。

临床护理路径为新型护理方式,由医护人员依据疾病特点制定有时间性、顺序性、针对性护理计划,通过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避免护理过程中不同环节时间、资源浪费,也可提升护理质量[3]。急诊护理路径则为护理路径基础上依据患者特点制定的护理方式,有预见性和主动性,标准化特点,可有效降低抢救环节滞留时间,保障护理质量。分析本次护理过程,首先成立急诊护理路径小组,通过小组成员培训管理,使得护理人员可完全熟悉护理内容,进而提升护理效率;之后依据我院实际状况制定路径表,通过护理路径表不仅可使得护理过程有依据可循,同时实现对护理工作监督。对比本次研究护理结果时发现,观察组患者整个抢救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主要原因为在急症护理路径内,依照定时、定位和定人的模式将各项抢救工作进行具体化、精确化,避免浪费不必要时间,严格依据路径表内容对工作衔接,可有效降低抢救过程中时间浪费,为患者赢得宝贵时间,因此抢救效率更高。对比患者康复效果时发现,观察组患者再次PCI发生率、心肌梗死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此种情况主要原因为随着抢救效率提升,患者预后康复效果也更佳,因此患者疾病复发率有显著降低。

综上所述,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优化急诊护理路径护理时可有效提升抢救效率、康复效果。

参考文献

[1]邹爱玲.常规护理与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及预后影响对比[J].中国保健营养,2020,030(015):202-203.

[2]付晨晨,潘文慧,张莉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应用传统护理与急诊护理路径对抢救效率与康复效果的影响[J].医学研究,2019,001(004):98-98.

[3]吴艳.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急诊护理路径对抢救效率与康复效果的影响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9,023(003):388-389.

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急诊科 江苏张家港 215600

猜你喜欢
急性心肌梗死
尿激酶溶栓用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
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与甲状腺功能变化的相关性
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的临床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