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专家汇聚献计高科技产业化

2020-03-09 02:05
太空探索 2020年2期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产业化

近期,由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主办的第二届中国高科技产业化高峰会议在广州高新区举办。本届大会的主题是“科技赋能·智汇湾区·产业生态”,1个主论坛、9个专业分论坛、数十场精彩的主旨演讲、高质量的“科学家与企业家圆桌对话”……近800名院士专家和企业家汇聚一堂,就科技产业化热点话题展开“头脑风暴”,带来最新科技前沿资讯,献计献策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

包为民(中国科学院院士):地月空间将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为人类发展的战略空间,也是各大国争先抢占的战略制高点。地月空间拥有丰富资源,开发地月空间能够催生出一系列新兴产业,牵引一批高新技术,带动经济社会科技民生的健康快速发展,推动人类文明跨入一个全新发展阶段。我国已具备加快推动地月空间开发的基础和良好环境,特别是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都为开发地月空间提供了战略机遇期。

杜祥琬(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技术跟信息技术的结合,是一个新的业态。目前世界各国都纷纷开启了能源数字化转型,在此浪潮下,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化技术,日益融入了能源产业,也在重塑能源的业态。集中式的、由生产者单向控制的能源技术,将转变为分布式为主,与产消者更多互动的双向能源系统。这就是能源物联网的概念,也是一个新的业态概念。

戚发轫(中国工程院院士):航天技术可以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作出贡献。特别是在卫星方面,我国是世界上卫星数量最多的国家,通信、遥感、导航都需要卫星,这是广东省积极推动的应用产业。希望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未来帮助引进300个导航通讯和遥感卫星落到粤港澳大湾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产学研相结合是科研成果实现产业化的一个方向,在此过程中,科技人员、科学家与企业家应该实现结合,从观念和思想进行交融,做到共赢和互利,实现良性的循环。要给创新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宽容失败。

沈保根(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始创新非常艰苦,一定要认认真真埋头科研。科研成果产业化,是许多科研人员和企业家共同努力才成就的。科学家和企业家之间需要一个很好的协调机制。目前我们在这方面的政策已有非常大的改善,相信未来产业的发展会迎来春天。

【短消息】

快舟火箭6小时内两连发创造新纪录

2019年12月7日的6个小时内,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两枚快舟一号甲固体运载火箭,相继将1颗和6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7日10时55分,快舟Y2箭成功将“吉林一号”高分02B卫星发射升空。7日16时52分,快舟Y12箭采用“一箭六星”的方式,成功将“和德二号”A / B卫星、天仪16 / 17卫星、天启四号A / B卫星发射升空。两次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7颗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同一型运载火箭同一发射场6小时内成功发射7颗卫星,快舟火箭再次刷新“快”纪录。

庆祝回归20周年航天科普展在澳门举办

2019年12月15日,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之际,国家航天局澳门太空探索与科学中心在澳门科技大学揭牌,内地与澳门航天合作再上新台阶。同日,由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和国家航天局共同指导的“澳门星 航天情 中国梦”——庆祝澳门回归祖国二十周年航天科普展在澳门科技大学开幕。开幕式上,澳门社会文化司司长谭俊荣为澳门首颗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揭晓命名,定名为“澳科一号卫星”。

“鸿雁星座”启动运营

2019年12月16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中国电信、中国电子、中国国新等企业打造的东方红卫星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在两江新区投入运营,标志着全球低轨卫星移动通信与空间互联网系统“鸿雁星座”正式启动运营。“鸿雁星座”是我国投资规模最大的国家级商业航天项目,其首颗试验卫星“重庆号”已于去年年底成功发射。

嫦娥四号任务团队获英国皇家航空学会团队金奖

2019年11月25日,英国皇家航空学会2019年度颁奖典礼在英国伦敦举行,表彰世界范围内在航空航天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团队和个人。嫦娥四号任务团队获得本年度全球唯一团队金奖,这是英国皇家航空学会成立153年来首次向中国项目颁发的奖项。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院士率嫦娥四号任务团队代表,受邀参加了此次颁奖典礼。

猜你喜欢
粤港澳大湾产业化
诗画里的中国 首届京粤港澳青少年儿童诗歌节暨第三届北京·粤港澳大湾区儿童艺术交流周
2022DMP大湾区工业博览会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47家上榜!山西公布年度农业产业化省级示范联合体名单
持续接力奋斗 推动山西农谷产业化发展
编读往来
粤港澳大湾区:差异就是最大的价值存在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广电媒体产业化前景的三种期许
红色动漫的经济价值与产业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