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思维培养的主题式教学设计构想*

2020-03-09 06:15王晓晶东北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书育人 2020年9期
关键词:直觉导向阶段

王晓晶 (东北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一 创新思维及其复合性

(一)创新思维的概念解析

创新思维的相关研究涉及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等领域,不同领域的学者基于各自的研究视角,提出了“创新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不同术语。尽管学者们对创新思维的理解各有不同,但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创新思维的本质:即个体克服思维定式,使已有认识或实践取得突破性进展。从大学学习角度,创新思维可以理解为:大学生为了实现创新目标,突破旧有思维模式,运用多种思维方式重新组织已有信息、知识和经验等要素,从而使认识或实践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思维活动。

(二)创新思维的复合性分析

创新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态,包含了多种思维方式,运行过程中,各种思维方式相互配合,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一个有机复合统一体。一些学者对创新思维的构成及维度进行了研究,综合这些观点,创新思维主要包括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创造思维等(如表1所示)。

表1 创新思维维度及其内容

二 主题式教学与创新思维培养

(一)主题式教学的内涵

主题式教学的相关研究已经比较系统,研究者多从建构主义和多元智能角度来界定主题式教学,强调了主题式教学的学生主体性,明确了教学内容以主题为中心,激发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简单地说,主题式教学是一种以教学主题作为载体,由教师重组设计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等高级思维能力的教学方式。

(二)主题式教学促进创新思维培养

1 启发直觉,重组思考,有利于培养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

通常来讲,知识结构是一种“间架”,存在很多“缺口”,这些缺口会非常吸引那些对某个领域极其熟悉的个体,因为他们积累的知识会将已知和未知关联;这些个体受到特定情境启发,就极有可能做出直觉反应。不过,直觉思维可能不够完善和明确,甚至是错误的,就需要逻辑思维去检验、修改和订正。主题式教学方法围绕主题展开学习,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容易梳理激活头脑中有关的知识体系,促进新学习的知识(如查阅的搜索)与“已有知识体系”连接起来,并进行重组思考、整合形成新的知识体系,有助于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培养。

2 问题导向,归纳总结,有利于培养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重要构成。聚合思维侧重于遵循一定方向、范围或条理进行收敛性思考;而发散思维则侧重突破常规,探索不同。主题式教学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进行创造性学习,多角度考察、辨析、联想及整合不同学科的相关知识,有选择地汲取和消化;学生思维上具有主动性、聚合性和发散性等创造性思维特点。

3 激发兴趣,突破局限,有利于培养形象思维和创造思维

形象思维过程中,思维主体通过感知对所获得的表象信息进行想象、联想,他们或是对思维客体的某些本质特征形成再认识,或是创造出新的事物和形象。主题式教学过程围绕主题和问题展开,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教学中心转到学生、主题和问答上,激发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应用。不仅如此,学生在自主搜索和研读过程中,往往还会由一个问题引发出另一个问题,引发深入拓展学习,不断形成新的认识,产生飞跃式创新思维成果,有助于实现对于现实问题的解决。

三 基于创新思维培养的主题式教学设计

(一)教学阶段划分

大学教学是以课程教学为主,学习阶段划分需要考虑学时限制,基于此,以一个教学学期为单位,将学习阶段划分为导学准备阶段、教师导向阶段和自主导向学习阶段:(1)导学准备阶段,学期初的4~6 周时间,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建立自主学习及创新思维意识;(2)教师导向阶段,持续时间为6-8周,主要是以教师导向为主,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培养;(3)自主导向阶段,持续时间为4-6 周,以学生自我导向自主学习为主,有意识进行创新性思考。

(二)教学内容

课程内容系统不以章节为主线构建,而以专题为主线推进。教学以创新思维认知发展规律和不同思维能力培养为参照,针对不同阶段采用基础理论模块(侧重直觉思维及逻辑思维)、项目式模块(侧重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以及综合式模块(侧重形象思维和创造思维)三种主题类型进行课程设计,逐渐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范式

教学组织要充分整合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的优势,将教学过程范式化。在不同教学阶段,围绕主题,按照“创设主题案例——呈现核心知识——探究关键问题——拓展学习资源——交流学习内容——评价学习效果”几个环节推进主题式学习。

(四)教学评价

分阶段主题式教学法侧重教学内容的系统整合,以“螺旋上升的方式”排列知识点,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学习评价也贯穿各个阶段,强调评价情境,侧重考查学生辨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结合渗入课程与教学的学生表现性评价和客观纸笔测试以及自我表现评价和师生他评的平衡,真正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

(五)学习形式

阶段式主题教学教师引导和同伴帮助的学习特点决定了交流沟通的重要性,课堂讨论以学习团队合作活动为基础,以具体学习目标为动力,在学习过程中,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团队成员的相互影响力,实现整体学习功能,共同提升和发展。可以利用已有公共即时通信平台(如通讯QQ)或者慕课平台作为学习沟通的支持工具。

四 分阶段主题式教学的实施要点

(一)针对课程阶段教学目标,选择匹配教学主题

分阶段主题式教学以创新思维认知发展规律和不同思维能力培养为参照,针对导学准备、教师导向和自我导向不同教学阶段采用基础理论模块(侧重直觉思维及逻辑思维)、项目式模块(侧重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以及综合式模块(侧重形象思维和创造思维)三种主题类型进行课程设计。主题选择应紧扣专业内容,围绕课程的阶段教学目标(创新思维培养侧重点)遴选相匹配主题并组织实施。

(二)参照创新思维认知发展规律,优化教学组织流程

分阶段主题式教学法侧重教学内容的系统整合,以“螺旋上升的方式”排列知识点,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在教学组织上,教师应整合课堂学习和网络学习的双重优势,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范式。一方面要梳理学习资源,细化阶段性学习目标,甄选匹配案例并创设场景,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质疑、归纳和创新。另一方面也要深入到各个学习团队,结合具体问题引导学生梳理学习资料,理清思路,使各阶段主题研习目标更加明确。

(三)关注学生学习状况,及时评价与反馈

分阶段主题式教学的学习评价应贯穿各个阶段,教师要多加关注学生学习状况,对学生细化的目标给出意见,并及时了解学生学习进度,在其目标实现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咨询和帮助,或与学生共同探讨。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鼓励和评价,以便学生从教师的评价反馈中进一步反思,改善和提升创新思维。

(四)创建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阶段式主题式教学中,学生已逐渐向学习的主导者和创造者转化,和谐民主的平等师生环境会使师生之间的交流更为通畅,学生也更容易实现自我导向学习。因此,教师需要积极营造自主交流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反馈学习效果并在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教师需要适时进行评价和指导,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猜你喜欢
直觉导向阶段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直觉为舵 意象为帆——儿童直觉线描的“意象”表现教学实践
“偏向”不是好导向
林文月 “人生是一场直觉”
基于需求导向的航天青年成长建议与实践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犬只导向炮
坚持两个导向 顺势而为谋发展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