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关于工人阶级理论的贡献*
——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

2020-03-11 10:25吕晓凤苑秀丽
观察与思考 2020年10期
关键词:工人阶级人民出版社阶级

吕晓凤 苑秀丽

提 要: 恩格斯在考察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分析工人运动的兴起与影响,研究社会主义理论以及驳斥资产阶级学者对工人阶级诋毁的过程中,聚焦于工人阶级,揭示了工人阶级的革命力量。他从工人阶级的视角出发,以唯物史观为研究方法,界定了工人阶级的范畴,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明确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并指明工人阶级自我解放的途径。恩格斯关于工人阶级的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独特贡献,即从“另一条道路”得出了唯物史观的结论,为马克思提出剩余价值理论开辟了道路,为工人运动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武器。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工人阶级是中国共产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全面阐释恩格斯关于工人阶级的理论,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人民创造新时代美好生活。

2020年是马克思主义创立者之一恩格斯诞辰200周年,马克思主义理论者与劳动人民均以崇敬之情重温恩格斯的理论贡献,传承其理想信念。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恩格斯从青年时期起便关注工人阶级,“第一个指出,无产阶级不只是一个受苦的阶级,正是它所处的那种低贱的经济地位,无可遏止地推动它前进,迫使它去争取本身的最终解放”①《列宁全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7页。。恩格斯积极投身于工人阶级的解放运动,立志于为底层劳动人民谋福利。《共产党宣言》发表之前,恩格斯在《国民经济学批评大纲》《英国状况·十八世纪》《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根据亲身观察和可靠资料》《共产主义原理》等论著中,深刻论述了工人阶级所处的低贱的社会地位和他们为彻底改变这种地位而斗争的历史必然性,在广大工农群众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展现了对于消除阶级剥削与民族压迫,实现人类解放与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引领工人阶级建立全新的共产主义社会。“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35页。,学习恩格斯关于工人阶级的理论对于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一、恩格斯关注工人阶级的源起

恩格斯在考察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分析工人运动的兴起与影响,研究社会主义理论以及驳斥资产阶级学者对工人阶级诋毁的过程中,逐渐聚焦于工人阶级,认识到工人阶级的革命力量,揭示了工人阶级是实现社会主义的阶级力量。

(一)考察资本主义社会现实

恩格斯从工人阶级的视角,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因为工人阶级状况是“我们目前存在的社会灾难最尖锐、最露骨的表现”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84、84页。。当时,“资产者可以随心所欲地剥削工人,支配他们,而且,如果资产者在工资以外还对工人表现一点不花一文钱的和蔼态度,或者给他们一些小恩小惠……那么还可以获得这些傻子的服从、感激和爱戴”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36、436页。。工人终日辛劳,却陷于日渐贫困的生存处境。他们的生存条件极为恶劣,住所肮脏拥挤、阴暗潮湿,他们常常挨饿,更没有可以保暖的衣服,加上劳动强度过大,导致疾病蔓延,死亡率惊人,超过半数的工人子女不到五岁就夭折。资产阶级害怕让工人受教育,限制工人进入学校,大量儿童辍学成为童工。周围的环境促使工人阶级道德堕落,他们无力改变贫困,只能饿死、自杀或者偷盗。

恩格斯在青年时期已自觉接触工人,1839年,他在《乌培河谷的来信》一文中表现出对工人的同情,批判了宗教虔诚主义试图掩盖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伪善,质疑现代工业化的发展给工人阶级造成的苦难。1842年12月,恩格斯来到父亲在英国曼彻斯特的公司实习,对先进工业生产模式的体验以及与英国工人阶级的直接接触带给他极大震撼。资产阶级学者是绝不愿意触碰或者谈论这些社会现实的,而恩格斯放弃了与资产阶级的社交聚会,将几乎所有的空闲时间与普通工人交往,利用了21个月对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展开实践调查,描述了工人阶级极度困苦的真实状况,指责资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应当对整个国家的状况负责,应当维护公众利益”,资产阶级“却为了自己的私利而剥削整个民族”。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36、436页。恩格斯立足于考察社会现实,积极回应工人阶级向何处去,资本主义社会向何处去等重大现实问题,逐步将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建构,对工人阶级的实践调查是其参与创立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分析工人运动的兴起与影响

在对英国工人运动兴起与影响的考察中,恩格斯逐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状况是当代一切社会运动的真正基础和出发点”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84、84页。。19世纪30至40年代,工人阶级在政治与经济的双重高压下不堪重负,各地工人运动此起彼伏,以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和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为高潮,工人阶级反抗资本家阶级的斗争从经济领域向政治领域拓展,工人阶级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

恩格斯初到英国时,观察到英国工人阶级的困苦处境与工人阶级在宪章运动中表现出的革命力量,提出疑问“在英国发生革命是可能的?或者说,简直很有可能?”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407、407、461、477、479页。当时,英国纺织工人大罢工被镇压,宪章运动受到挫折,英国资产阶级普遍认为英国不会发生革命,坚信英国的先进工业制度和源源不断的财富足以解决一切社会问题,而暴力革命将增加工人阶级失业的风险。恩格斯考察了工人阶级的真实状况,指出处于被饿死境地的工人阶级只能革命,资产阶级的“想法在明显的现实面前,在更加认清了事实以后,一定会像肥皂泡一样破灭”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407、407、461、477、479页。。恩格斯在《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中阐明资本主义私有制造成自由竞争与无序生产,促使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失业人口扩大,工人与资本家的矛盾尖锐,“最后,必定引起一场社会革命,而这一革命,经济学家凭他的书本知识是做梦也想不到的”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407、407、461、477、479页。。恩格斯认为工人的利益是革命的动因,而非原则,因此,将要爆发的革命不再是政治革命,而是以改变经济制度为基础的社会革命。

(三)推动社会主义理论研究

在曼彻斯特期间,恩格斯不仅调查了工人阶级状况,还研究了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并将其置于社会实践中考察与比较,辩证地分析各类社会主义思潮。如恩格斯肯定了欧文关于改造社会的实验方案,批评欧文“在形式上仍然以很宽容的态度对待资产阶级,以很不公平的态度对待无产阶级”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28页。,反对改变现存制度的任何途径,他的改良主义思想对工人运动有害。恩格斯赞扬圣西门认识到法国革命是“贵族、资产阶级和无财产者之间的阶级斗争,这在1802年是极为天才的发现”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九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92页。,批评圣西门反对公有制,他的学说笼罩着神秘主义色彩,其思想很快就会被时代所抛弃。恩格斯肯定了傅立叶的著作剔除了神秘主义,是“科学的探讨,冷静的、毫无偏见的、系统的思考”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407、407、461、477、479页。,同时,指出他同圣西门一样,不主张废除私有制,以维护资产阶级统治为阶级立场,具有不彻底性。

恩格斯认为,空想社会主义者“一点也没有接触到政治,所以他们的计划没有成为全国共有的财富,只成了个人之间讨论的问题”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407、407、461、477、479页。。空想社会主义者批评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之处,提出未来社会的设想,具有积极作用,但他们以唯心史观为研究方法,从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出发,将实现社会主义的希望寄托于少数统治者,将工人看作受苦受难的阶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阶级立场决定他们看不到工人阶级的历史主体地位,而统治者资产阶级与被统治的工人阶级具有根本性利益冲突,故其学说只能流于空想。空想社会主义同不成熟的生产关系与不成熟的无产阶级相适应,到19世纪30至40年代,无产阶级日渐成熟,这一理论便不能满足无产阶级的需要了。恩格斯通过考察工人阶级状况以及参与工人运动,实现自身世界观的转变,认识到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找到了实现社会主义的科学道路,肃清了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的空想因素,推动了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

(四)驳斥资产阶级学者对工人阶级的诋毁

当时的资产阶级学者普遍认为工人因懒惰而贫穷,宣称“没有财产的人活在世上只是为了供有产者剥削,当有产者不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就应当饿死”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92、106页。。 英国思想家耶利米·边沁的功利主义思想为资产阶级的社会改革提供理论基础。边沁将追求快乐视为人的行为的最根本动机,将“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作为善恶的评价标准,将“货币视作唯一流行的财产,唯一的快乐工具”②Jeremy Bentham, Bhikhu C.Parekh.Bentham’s Political Thought, London: Croom Helm, 1973, PP.118-36.,更将“贫穷视为一种邪恶”③Jeremy Bentham, Bhikhu C.Parekh.Bentham’s Political Thought, London: Croom Helm, 1973, PP.118-36.。边沁坚持政府不应当干涉自由竞争以保证个人最大限度地追求财富,而应当建立圆形监狱式的贫民院管理贫民,那里的条件不能比无产者在外界的条件更好,但具有教育、医疗和安全优势,以此训练无产者克服懒惰与愚昧,并帮助他们治疗疾病来获得劳动能力。因此,“人们不能批判现存制度,政府的存在可以促进大多数人的幸福”④E.K. Bramstead ,K.J. Melhuish.Western liberalism: A history in documents from Locke to Croce, London:Longman ,1978.P.244.,劳动人民应当维护资产阶级政府。大卫·李嘉图接受了边沁的观点,主张经济自由主义,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马尔萨斯将边沁的思想发展为人口论,旨在通过惩罚懒惰解决贫困问题,压榨工人阶级。

恩格斯犀利地指出,边沁“把单个利益当做普遍利益的基础”,“最初他说普遍利益和单个利益是不可分的,后来他就仅止于片面地谈论赤裸裸的单个利益”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92、106页。,批判了资产阶级学者的狭隘性,坚信只有社会主义者才能摆脱这一狭隘性。恩格斯运用大量真实可靠的一手材料,科学地分析了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阶级结构的深刻影响,揭露了资本家阶级对工人阶级的残酷压迫和剥削,论述了工人阶级所处的低贱的社会地位及其反抗资本家阶级的斗争,指出资本主义私有制是造成工人阶级苦难的根源,反驳了资产阶级学者对事实的歪曲。

二、恩格斯关于工人阶级的基本思想

恩格斯界定了工人阶级的范畴,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明确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阐明了工人阶级解放的途径,形成了科学的工人阶级理论。

(一)界定工人阶级的范畴

工人阶级是无产阶级的组成部分,界定工人阶级的范畴首先需要厘清无产阶级的范畴。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首次界定无产阶级的范畴,“无产阶级是完全靠出卖自己的劳动而不是靠某一种资本的利润来获得生活资料的社会阶级”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95页。,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界定无产阶级的第一个定义,对于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具有积极意义。之后,马克思科学地区分了劳动与劳动力,揭示了剩余价值产生的来源,恩格斯肯定了马克思的伟大发现并修改了上述概念,将工人向资本家出卖劳动改为出卖劳动力,明确提出“无产阶级是指没有自己的生产资料,因而不得不靠出卖劳动力来维持生活的现代雇佣工人阶级”⑦《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1页。。恩格斯对于无产阶级范畴的界定逐步完善,厘清了无产阶级的范畴,使工人阶级明确自身阶级属性与特征,便于研究者明确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主体,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

那么,恩格斯将工人阶级完全等同于无产阶级吗?部分学者认为恩格斯将工人阶级与无产阶级完全等同,以《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根据亲身观察和可靠材料》中的一句话作为依据,“我也总是把工人(working men)和无产者,把工人阶级、没有财产的阶级和无产阶级当做同义语来使用”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86、101页。。实际上,恩格斯在该书中详细论述了无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构成及演变过程,指出无产阶级包括工业无产阶级 (工人阶级)与农业无产阶级,并没有将无产阶级与工人阶级两者完全等同。工人阶级是第一批无产者,具有更强的阶级意识,农业无产阶级在工人阶级的影响下产生,故首先应研究工人阶级。在这一层面上,恩格斯在研究英国工人阶级时,将无产阶级等同于工人阶级。

(二)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

恩格斯经研究英国工业革命史,指出现代工人阶级与资本家阶级由于生产方式的变化而同时产生,在工场手工业时期,已出现工人与资本家的萌芽,在工业革命后形成了逐渐吞并其他阶级的现代工人阶级与资本家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依据利益的不同,被压迫阶级形成了现代工人阶级,压迫阶级联结为资本家阶级,阶级关系简化为两大阶级的对立。恩格斯敏锐地洞察到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分化与对立的现象,揭示了造成两大阶级对立的根源,“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802、671、411页。。他在《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一文中分析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固有规律,资本只有最大限度的增殖才能在同其他资本的竞争中不被淘汰,必然要占有工人劳动所得的大部分产品,而工人仅能得到一点点的生活资料,不断受到资本家的经济剥削。竞争将资本、劳动与土地占有对立,强势的一方将弱势的一方排挤出市场,大资本家和大土地所有者兼并小生产者和小土地占有者,财产的集中导致中间阶级逐渐消失,成为大资本家或者无产者。随着工场制度的确立,需要成百上千的工人协作,生产向社会化发展,产品变成了社会产品,而产品不归生产者所有,却被资本家占有,最终,“居民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的对立”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86、101页。。

(三)明确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

工人阶级肩负推翻资本主义制度,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恩格斯清晰地指出,“完成这一解放世界的事业,是现代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802、671、411页。。现代工人阶级产生于工业革命,与生产社会化同步发展,是社会化生产力的代表,其阶级本性规定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在人类发展过程中,奴隶社会的奴隶与封建社会的农奴等劳动人民不断尝试反抗压迫和剥削的斗争,但均归于失败,因为他们不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奴隶主阶级、封建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均起过积极作用,推动了生产力发展,但其剥削本性逐渐使这些阶级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反动力量,相继走向衰落。

1842年,恩格斯观察到工人阶级已是英国人数占比最多的阶级,赞扬工人阶级已认识到只有“根本推翻门阀贵族和工业贵族,才能改善无产者的物质状况”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802、671、411页。。此外,机器大工业将工人集中在大城市,工作与生活条件让工人阶级具有集体意识,在反抗资产阶级的斗争实践中,他们已明白联合的力量大于分散的力量,联合起来的工人阶级将实现自我解放。

此外,工人阶级更肩负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解放自身。恩格斯强调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 (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八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8、659页。。但恩格斯没有抽象的谈论解放全人类,而是明确指出在实践中,“只要有产阶级不但自己不感到有任何解放的需要,而且还全力反对工人阶级的自我解放,工人阶级就应当单独地准备和实现社会变革”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八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8、659页。。

(四)探索工人阶级解放的途径

19世纪,工人阶级受资本家在物质与精神上的压迫,处于维系生存的境遇,无法企及美好生活的状态,恩格斯关注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发展趋势,也聚焦于工人阶级的微观生存状况,不断探索工人阶级获得解放,实现美好生活的途径。恩格斯指出“工人阶级的解放只能是工人阶级本身的事业”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99、397、659页。,强调将社会主义作为政治目标,组建工人阶级政党,实现工人阶级的国际联合,制定灵活的斗争策略等途径实现工人阶级的解放。

其一,将社会主义作为政治目标。当时的社会主义理论家常常脱离实际陷入空想,而恩格斯在曼彻斯特时期已经认识到,缺乏对社会主义理论的掌握,工人运动便不能发展,主张“社会主义和宪章运动的融合”,如此“工人阶级才会真正成为英国的统治者”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73页。。工人运动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是工人阶级的理论武器,而社会主义只有成为工人阶级的政治目标时,才能发挥现实力量。

其二,组建工人阶级政党。恩格斯最早在《大陆上社会改革运动的进展》一文中,提出组建共产党来领导工人运动的思想。他分析了英、法、德等国共产主义的发展水平,认为在德国有教养的社会阶层中建立共产党具有优势条件。1869年,在马克思与恩格斯的指导下,世界上第一个民族国家范围的工人阶级政党在德国建立,即德国社会民主工党。恩格斯晚年依然关照各国工人阶级政党的发展,不断推动工人阶级从“自在”向“自为”转变。

其三,实现工人阶级的国际联合。随着生产力与世界交往的发展,共产主义革命将在世界范围内扩展,马克思恩格斯不断地向各民族工人阶级发出联合的号召,工人阶级只有建立民族间的联盟才能对抗资本家阶级建立的反对工人阶级的国际联合。恩格斯强调要处理好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的关系,促进国际工人阶级的团结。

其四,灵活运用斗争策略。恩格斯表示共产主义者愿意采取和平手段,但是,“几乎所有文明国家的无产阶级的发展都受到暴力压制,因而是共产主义者的敌人用尽一切力量引起革命”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04页。,工人阶级只能选择暴力。他始终持有利用普选权的观点,但他批评对普选权的完全依赖,因为当资本家阶级无法维护自己的利益时,他们就会“破坏宪法,实行独裁,恢复专制”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99、397、659页。。恩格斯晚年依然没有放弃暴力手段,始终主张灵活运用合法斗争与暴力斗争,并告诫“如果你们宣扬绝对放弃暴力行为,是决捞不到一点好处的”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99、397、659页。。

三、恩格斯工人阶级理论的历史贡献

恩格斯通过研究工人阶级,从“另一条道路”得出了唯物史观的结论,为剩余价值理论的提出开辟道路,为工人运动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武器,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独特贡献。

(一)从“另一条道路”得出了唯物史观的结论

马克思肯定了恩格斯“从另一条道路(参看他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得出同我一样的结果”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4页。。恩格斯也曾表示:“我不能否认,我和马克思共同工作40年,在这以前和这期间,我在一定程度上独立地参加了这一理论的创立,特别是对这一理论的阐发。”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八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350-351、274页。此处,恩格斯与马克思共同工作以前,独立阐发的理论,即指唯物史观,与马克思通过哲学批判的方式通向唯物史观相比,恩格斯则通过研究英国工人阶级得出该结论。梳理恩格斯的早期文献,他从对工人阶级的同情转为对宗教的批判,进而思考社会政治生活,以此透视阶级矛盾,找出了决定各个阶级立场的物质利益动因,正是基于对物质利益的分析,将社会历史的发展建立在现实基础上。

1842年,恩格斯初到曼彻斯特,关注到各个党派在废除谷物税与谷物法问题上的斗争,根据政党的立场,他将托利党称为“土地贵族的党”,将辉格党称为“金钱贵族的党”,将宪章派视为代表“工厂工人阶级”的党,指出英国的各政党之间“没有原则斗争”,“只有物质利益的冲突”。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408页。此外,恩格斯考察到英国的租佃人通过此次斗争从毫不关心政治问题,发展到产生政治思想,认识到自己的利益与地主的利益是对立的。从而,恩格斯认识到经济事实“在现代世界中是一个决定性的历史力量”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八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350-351、274页。。

恩格斯不仅重视考察经济事实,更将其用于分析工人阶级的社会地位与历史使命,启发工人阶级意识。他考察到工人阶级伴随工业革命而产生、发展,成为最贫困也是最革命的阶级。他教育工人,资本家的利益和“你们的利益是完全对立的,虽然他们总是企图证明相反的说法,并且企图使你们相信他们真心同情你们的命运”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82、95页。。恩格斯提出,只要没有废除私有制,工人阶级的社会地位就不会改变。“人,如果正像他现在接近于要做的那样,要重新回到自身,那么通过金钱的统治而完成外在化,就是必由之路。”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82、95页。恩格斯认识到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是客观存在的,社会基本矛盾通过阶级斗争实现,代表新生产关系的工人阶级终将在阶级斗争中胜利,逐步得出唯物史观的结论。他超越了以某个英雄人物解释社会历史发展的思维逻辑,正视工人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

恩格斯还肯定了工人阶级主观能动性,指出“工人阶级根据自己的经验认识到,他们要获得任何持久的利益,不能够依靠别人,而应当亲自争取”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86页。。工人阶级不能仅靠被动等待生产力的提高与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来实现共产主义,更不能寄希望于资本家的同情,需主动争取自身利益,为实现自我解放创造条件,这将改变社会的面貌与人类社会发展进程。

(二)为剩余价值理论的提出开辟道路

《资本论》第一卷的发表标志着剩余价值理论的正式形成,事实上,恩格斯关于工人阶级的理论是剩余价值理论提出的先导,构成剩余价值理论的重要内容。

恩格斯关于工人阶级的理论是剩余价值理论提出的先导。恩格斯观察到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本家的财富迅速积累,工人长时间劳动却日益贫困。在《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中,恩格斯第一次站在工人阶级的立场来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指出“劳动的产物以工资的形式与劳动相对立,它与劳动分开,并且通常又由竞争决定……没有一个固定的尺度来确定劳动在生产中所占的比重。只要我们消灭了私有制……劳动就会成为它自己的报酬”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2、454-455页。,牢牢把握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本质,提出消灭私有制的必要性。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根据亲身观察和可靠材料》一书中,恩格斯开始用劳动价值论分析工人的工资,指出工人被当作“可以买卖的物品”,工资成为工人价格的名称并“由供求关系来决定”,“当工人弄清了劳动的价值究竟是什么”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2、454-455页。,就打破了资本主义经济学的虚伪面貌。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同恩格斯的交往显然促使马克思下决心去研究政治经济学,而马克思的著作使这门科学发生了真正的革命”③《列宁全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8页。。马克思区分了劳动力与劳动的不同,指出劳动力的价值转化为工资,掩盖了劳动创造的价值大于劳动力本身价值的部分,即剩余价值,而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工资的实质,清楚地剖析出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的秘密,科学地解释了工人阶级贫困的成因。

恩格斯关于工人阶级的理论是构成剩余价值论的重要内容。首先,马克思直接引用恩格斯关于工人阶级的论述阐发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至少有十处引用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根据亲身观察和可靠材料》一书的内容,④罗郁聪:《恩格斯与〈资本论〉》,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39页。称赞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精神了解得多么深刻”,对“工人阶级状况的详细入微的描写是多么令人惊叹”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78页。,并补充分析了1865年前后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资本论》第一卷中的‘工作日’、‘机器和大工业’等章,可以看作是《状况》的续篇。”⑥罗郁聪:《恩格斯经济思想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64页。其次,恩格斯关于工人阶级的基本观点转化为剩余价值理论。恩格斯阐明了工人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地位和历史使命,提出工人阶级自我解放思想,剩余价值理论进一步论证了上述思想的科学性,立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深入分析私有制如何剥削工人的剩余劳动,解释了为何工人辛勤劳动却日益贫困的深层原因,指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不仅受直接雇用他的资本家的剥削,而且受整个资本家阶级的剥削,工人要摆脱被剥削被奴役的地位,就必须推翻整个资本主义制度”⑦《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033页。。剩余价值理论进一步论证了恩格斯关于工人阶级的理论的科学性并丰富了其内容,恩格斯的工人阶级理论转化为剩余价值理论,成为剩余价值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为工人运动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武器

恩格斯关于工人阶级的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具有独特贡献,更为工人运动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武器。

随着工人阶级力量的日渐壮大,工人运动此起彼伏,迫切要求回答革命的前途、目标及其实现道路等问题。空想社会主义者无法正确解释工人阶级的历史地位,寄希望于统治者来改善工人阶级的困苦处境,无法找到实现社会主义的现实道路。资产阶级学者大多敌视工人运动,将其视为社会秩序的威胁,采取暴力手段压制,最多以博爱主义的温情态度安抚工人阶级,他们不明白工人运动的根源。

工人运动是工人阶级对资本主义制度反抗与斗争的表现形式,恩格斯通过研究工人阶级及工人运动,认识到工人阶级的社会地位,提出工人阶级是实现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得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社会地位与历史使命的基本思想,后来成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合写的《共产党宣言》的核心内容。”①陈先达主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提要》,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10页。在《共产党宣言》发表之前,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根据亲身观察和可靠材料》在工人中引起广泛共鸣,是拥有工人读者最多的书,培育了工人阶级意识,引领工人阶级开展理论斗争,大大激发了工人阶级的革命热情,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

恩格斯不仅力求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更亲身参与并领导工人革命活动,如参与宪章运动,组织宣传共产主义的公众集会,批判各种错误思想,组建工人阶级政党等,为推动工人运动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他强调只有社会主义成为工人运动的目标,实现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的融合,“工人阶级才会真正成为英国的统治者”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73页。,从而为工人运动指明了前进方向。正是通过社会实践,恩格斯实现了自身世界观的转变,从唯心主义者到唯物主义者,从革命民主主义者到共产主义者。恩格斯关于工人阶级的理论也加速了工人阶级从自在阶级到自为阶级、从自发斗争到自觉斗争的转变,成为工人阶级开展斗争的思想武器,为工人运动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促进了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的合流。

中国共产党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引领工人阶级,克服万难取得了革命的成功。五四运动中,“全国工人政治大罢工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姿态登上历史舞台,特别是相比之前的工人运动,工人阶级表现出较高的政治觉悟,它确立了比早期经济罢工更高的政治目标”③曹兴、李志薇:《“五四”百年中国从“救亡”到“强起来”的历史逻辑》,《扬州大学学报》,2019年第6期。。中国工人阶级在罢工运动中突破了行业和区域的界限,实现全国范围内的联合,从自发到自觉,初步认识到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继续遵循和践行恩格斯的思想,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共产党人要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完成党的十九大提出的目标任务,必须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保证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④《习近平在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强调:团结动员亿万职工积极建功新时代,开创我国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新局面》,《人民日报》2018年10月30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重视通过完善制度保证人民在国家治理中的主体地位,不断增进人民福祉,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人民为主体的新时代美好生活得到深入推进,人民群众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得到极大提升,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猜你喜欢
工人阶级人民出版社阶级
我可以咬你一口吗
《曼斯菲尔德庄园》的政治经济学:范尼·普莱斯与大西洋的工人阶级
Alienation and Struggle of the “Happy Housemaker”
还原真实
接爱与流变:《大堰河—我的保姆》
论周立波《暴风骤雨》中阶级伦理的建构
抉择
人民出版社
论马尔库塞的阶级一体化理论
阶级不消灭 我们就要贴“阶级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