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姐在巴县西南学院引领的学生运动

2020-03-12 18:11胡平原
工会信息 2020年18期
关键词:江竹筠江姐陈家

◆文/胡平原

江姐(江竹筠),一个黎明前牺牲的巾帼英雄、中国共产党的优秀战士,在中国家喻户晓,在川渝人人皆知。如今,在巴县南泉的西南学院(即今重庆市巴南区南泉彭氏民居),还广为传颂着她引领学生运动的故事。

“沈崇事件”后抗议美军暴行

西南学院是抗战胜利后,在中共南方局倡议和支持下,由著名爱国人士、九三学社创始人之一的吴藻溪,民革党员周明初、李文钊,民盟中央执委马哲民出面,在重庆实用工商专科学校基础上,于1946年秋在重庆南泉白鹤林创办的。建院正是金秋十月,中共重庆市委就立即指派当时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的江竹筠前往南泉西南学院建立党支部,其间发展了学生罗永晔入党。之后,又发展胡惠森、李熹、陈家俊三人入党,并建立了党小组,由江竹筠直接领导,罗永晔担任党小组长。

江竹筠在中共南方局的统一指挥下,领导西南学院党员和进步师生发动和参与了一次又一次的爱国民主斗争。“沈崇事件”发生后,西南学院的党员罗永晔按照江竹筠的指示,组织进步同学立即在全校深入宣传,揭露和声讨美帝国主义在中国制造的暴行。并召开学生大会,选举成立了以陈家俊为主席的西南学院抗议美军暴行委员会。积极深入发动本校抗暴活动,在《新华日报》上发表抗议美军暴行宣言,筹备游行示威事宜。与此同时,江竹筠、罗永晔、陈家俊等还积极发动和联络南泉地区的草堂国学专科学校、南林中学和土桥的清华中学等学校,很快把整个巴县南泉地区的大中学校组织发动起来,积极响应成立“重庆学生抗议美军暴行联合会”(以下简称抗暴联),响应参加全市游行示威斗争的号召。西南学院当局明确表态,支持学生的抗暴行动,决定为抗暴活动提供专用经费和游行进城的汽车等交通工具。

1947年1月3日,重庆学生“抗暴联”成立后,西南学院被选为主席团成员,陈家俊代表南泉地区作为主席团常驻代表。之后,西南学院的抗暴活动由党员胡惠森负责。4月,重庆31所大中学校学生罢课。5月,重庆工人、各校教职员工、妇女界、工商界及各民主党派纷纷集会,成立沈崇事件后援会,发表宣言和谈话,抗议美军暴行,支援学生的正义斗争。6月,重庆65所大中学校的15000余人联合举行抗暴示威游行。西南学院很多学生提前一天来到城内,凌晨五点到达两路口,为大游行队伍做先遣工作。在校住宿的同学们天还没有亮就从白鹤林急行到南泉街上,乘坐早已准备好的汽车赶到海棠溪,过江整队后步行到两路口南区公园,与全市学生游行队伍会合,参加全市学生抗暴游行。西南学院的马哲民、李文钊、罗克汀教授和部分教职员工也参加了抗暴大游行,并走在游行队伍的前列。大游行后,重庆各界成立了“陪都人民抗暴委员会”,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西南学院与全市学生采取一致行动,宣布无限期罢课。寒假期间,根据中共南方局的指示,罗永晔动员进步同学寒假留校,在江竹筠、胡惠森等领导下,组成了宣传组、联络组,在南泉地区扩大抗暴宣传活动,深受群众欢迎,推动了抗暴运动向纵深发展。为了加强对“抗暴联”的领导,把党的指示带到“抗暴联”主席团,传达到各大中学校,重庆市委责令罗永晔负责各大中学校的联络工作,重点联系重庆大学、中央工业专科学校、女子师范学院等校。

抗暴宣传持续了一个多月。其间,国民党宪兵、警察和便衣特务公开镇压学生运动,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二五”“二八”两起血案,包括西南学院李熹在内的数十名学生受伤,重伤10余人。为了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保存和积蓄力量,以利再战,根据中共四川省委副书记张友渔关于抗暴运动要有理、有利、有节的指示和“抗暴联”2月23日第三次代表大会决议,西南学院等院校忍痛宣布复课,轰轰烈烈的抗暴斗争结束。“抗暴联”的一切扫尾工作,由西南学院陈家俊全权负责。“抗暴联”的往来文字材料及“重庆市学生抗议美军暴行联合会”公章,后由陈家俊于2月底带到西南学院。

重庆师生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

1947年5月20日,在天津和南京,国民党军警和特务殴伤和逮捕举行反内战游行示威的学生百余名,造成历史上有名的“五二O”血案。之后,全国60多个大中城市开始了以“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为口号的学生罢课示威运动和工人罢工、教员罢课等各界人士的反美反蒋斗争。西南学院同重庆许多大中学校一道纷纷开展活动,积极准备参加6月2日全国反内战总罢课游行示威。

江竹筠派遣罗永晔,在市内进行组织和联络各大中学校的活动。校内由共产党员彭立人、肖立白(肖公子)等首先发出声援津、京同学和罢课抗议的建议,留校的共产党员和进步同学中的骨干,通过各种关系和渠道征集到过半数同学同意罢课的签名。接着,召开了声援津、京同学大会,经过激烈的辩论,挫败了国民党特务和少数反动学生企图破坏罢课的阴谋,并选举成立了“西南学院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罢课行动委员会”(以下简称“罢委”),通过了罢课声援的三项决议。罢委成员陈家俊、秦济普、罗广斌、陈汉甫等9人,陈家俊被推荐为主席。经罢委研究,决定将油印刊物(学习)转为公开印发,作为罢委会刊,并宣布全校罢课,积极筹备参加全国六二游行示威活动。

为了破坏和镇压重庆学生的爱国民主运动,国民党重庆当局于6月1日凌晨,出动大批武装军警、特务,逮捕了全市大中学校的众多爱国师生。西南学院是他们打击的重点,有马哲民、李文钊、罗克汀等3名教师和向任之、冯云隆、黄文让、黄三川等26名学生被捕,是全市各校中被捕师生最多的。另外,上了黑名单因不在学校幸免于难的有潘大逵教授和罗永晔、李昌谷、曹开城、廖梵生、陈家俊、秦吉普等同学。

江竹筠根据这一情况,当天立即指示胡惠森、陈家俊火速回校开展补救工作。一方面发动同学声援和营救被捕师生;另一方面组建党的秘密外围组织“六一社”,将在斗争中涌现出来的积极分子吸收到党领导的青年组织中来。当天晚上,西南学院就召开全校声援营救被捕师生大会,推选张万干、申佐鑫、王惠章等人组成了声援营救被捕师生委员会。张万干等人在广大同学支持下,组织收集了慰问品、慰问信,并派代表送往监狱进行慰问。同时,积极参加了市学联统一领导的营救活动。学院还通过在上海的学院董事会向国民党政府提出强烈抗议,要求立即释放被捕师生,恢复他们的自由,同时向苏联《真理报》、英国《泰晤士报》、《联合国公报》等外国报刊和通讯社发稿,揭露国民党政府摧残教育、侵犯人权、专制独裁的罪行。6月9日,全市“大中学校六一事件声援会”成立。经过游行、抗议、请愿等斗争形式,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声援营救活动历经1个多月,迫使国民党政府于7月陆续释放了大部分师生。个别教师、同学此后不久和解放前才被释放。

这场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斗争,不仅给予国民党以沉重打击,而且促使广大师生提高了政治思想觉悟,认清了国民党的独裁、反动面目。特别是一些持中间立场的同学也丢掉了对国民党的幻想,开始向共产党靠拢,走上了革命道路。

经江竹筠批准,陈家俊将这次斗争中涌现出来的积极分子罗广斌、潘传煌、刘善谋、廖梵生、罗洛庚、刘定寿、詹澈、孙汉甫等人吸收到“六一社”中来。

同年江竹筠先后接收了该院的杨禄章、潘传煌、罗洛庚入党。由于罗永晔、陈家俊、胡惠森、李熹等在斗争中已经暴露党员身份,被迫撤离学校。随后学校成立了以杨禄章为书记的党支部,在南岸特支领导下继续在西南学院坚持革命斗争,并发展了一批“六一社”社员,壮大了革命力量。

1948年春夏之交,重庆白色恐怖日益严重,西南学院被国民党当局强行改名为陪都工商学院后,共产党员、“六一社”社员和进步学生先后转移出学院,西南学院支部随即结束。

1948年江竹筠被捕入狱

1948年6月14日,由于叛徒出卖,江姐在万县不幸被俘。

在监牢中,江竹筠受尽了酷刑折磨。江竹筠深知敌人急于破坏暴动地区党的组织,绝不会放过她。她牢记入党时的誓言和党的教育,下定决心,誓死保卫党的组织,捍卫党和人民的利益。她在思想上早有充分准备,被竹筷子反复猛夹时,她咬紧牙关,汗流浃背,蹲下去又站起来,还不停地高声痛骂敌人。被折磨了大半天,已经筋疲力尽时,指尖又被残酷的钉进竹签子,痛得她顿时昏了过去。被凉水浇醒后,她就厉声怒斥道:“你们简直是一群野兽……杀了我也不知道……你们是枉费心机!……”

江竹筠在重庆渣滓洞监狱里,一面与国民党特务进行顽强斗争;一面领导建立监狱党组织;一面做看管人员工作与外面党组织取得联系;还在监狱绣出了鲜艳的五星红旗……

1949年江竹筠壮烈牺牲

1949年11月14日上午9时左右,一群荷枪实弹的特务凶神恶煞地出现在女牢门口,高声叫道:“江竹筠、李青林赶快收拾行李,马上转移。”江姐立刻想到可能是敌人要杀害她们,然而还不能完全断定。首先把她们默写出来的两本书塞给黄玉清,然后脱下囚衣,换上自己的旗袍,梳理头发,用沉着坚毅的目光向难友们一一点头告别。难友们望着江姐眼含热泪,依依难舍,深深为她们的“转移”担心,有的竟忍不住哭出声来。江姐跨出牢门,便上前搀扶着受刑断腿的李青林。听见难友们的哭泣声,她又回过头向站在风门口凝望的难友们挥手告别。

敌人先把江姐、李青林等30人羁押在中美合作所礼堂,傍晚又分批押到歌乐山的电台岚垭。特务们早已在那废墟上挖了一个大坑,准备了镪水,以备毁尸灭迹。江姐等被押步行途中,眼看那人迹罕见的荒凉地方,完全明白这是他们为革命献身的时候到了。此时,她把千言万语凝结成两句响亮的口号:“中国共产党万岁!”“打倒国民党反动派!”同步行走的难友们齐声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打倒国民党反动派!”那铿锵的声音穿越茫茫天空,在重庆歌乐山的上空回荡,久久不息!那些特务刽子手们被吓得手忙脚乱,还没有达到预定地点,于是就开了枪,射出了罪恶的子弹。在口号和枪声中,中华民族的优秀女儿、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江竹筠等30名革命烈士倒在血泊之中。

江姐和烈士们的鲜血染红了歌乐山的岩石,铸就成人们永远学习的红岩精神,从此重庆的红岩名扬天下,成为我国红色传统教育的圣地。

猜你喜欢
江竹筠江姐陈家
PbI2/Pb5S2I6 van der Waals Heterojunction Photodetector
Porous AlN films grown on C-face SiC by hydride vapor phase epitaxy
“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
红色基因与艺术传承
致敬英雄
“江姐”领路人戴克宇去世
江姐的信使 :一生无悔的选择
我的家乡最美之贺州
歌剧《江姐》的故事(三)
“江姐”大战“鼠小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