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冬天》和《克里斯蒂娜的世界》探安德鲁·怀斯画风成因

2020-03-13 23:16张晴柴姗姗
人物画报 2020年26期
关键词:绘画风格成因

张晴 柴姗姗

摘 要:安德鲁·怀斯作为一个享有盛名的艺术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当时所处大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外界流传他的一些不真实的说法。本文以安德鲁·怀斯的作品《冬天》和《克里斯蒂娜的世界》作为切入点,结合画家切身生活经历——时代背景、艺术环境、父亲的影响、生活氛围、性格等因素,研究其个人生活经历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的动力、演变以及表现,探析作品中忧郁、悲戚、荒凉等画风的成因。

关键词:《冬天》;《克里斯蒂娜的世界》;绘画风格;成因

探析安德鲁·怀斯画风成因,最好把他的作品《冬天》和《克里斯蒂娜的世界》放在一起观看,两幅作品表达了共同的主题:对父亲的哀悼、怀念,对生命和死亡的思考。画面气氛有共同的基调:沉郁、孤独、落寞。有相似的构图、视角和色调。前者的主人公还在漫无目的的奔走,后者的主人公静静地坐在草地上注视远方,安德鲁经常将自己的经历、情感映射在模特身上,所以我们可以说,无措的男孩代表安德鲁在寻找自己的艺术道路,而克里斯蒂娜的注视则代表他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作品《冬天》中的青年象征着安德鲁,男孩头戴着的黑褐色帽子与苍白的脸庞形成鲜明的对比,成为画面短暂的视觉中心;帽子的折耳逆风吹起,暗示了男孩身后追来的刺骨寒风。他身穿父亲曾穿过的厚重、宽大的棉袄,一方面可以汲取温暖,另一方面表达了对父亲的缅怀。从短暂的视觉中心移开目光后,可以看到男孩身后空旷、冷寂的山坡,山坡“似乎在呼吸——一起一伏——几乎就像我父亲躺在下面”。他心慌意乱的从人们不常走的小路疾步下山,身后的影子在追逐他,甩向一边的左手是不知所措的“我自由的灵魂”。

远处高山未融化的残雪,压抑的天际空间,向天边延伸的栅栏,皆暗示着安德鲁孤独无助的悲情。离男孩不远处有两条清晰可见的车辙印,既象征着父亲因车祸意外而亡,也象征了安德鲁在人生道路上和艺途上的重大转折点。观看整个山坡的角度是一种仰视,强调了父亲的伟岸及男孩的无助和伤感。

《克里斯蒂娜的世界》描绘的是一个憔悴、患小儿麻痹症的少女——克里斯蒂娜·奥尔森——拖着身子,“像一只蟹一样”爬向地平线上那座笼罩着神秘气氛的房子,她的房子有和外界隔离多年的气息,沉寂、淡漠的伫立在那里,画面的构图和人物也保持着冷漠的性格。克里斯蒂娜和安德鲁一样,从未出过远门,没有学过书本知识,也没有广泛的社交,但他们朴实的性格和务实的智慧给安德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海风带着一股气流,静悄悄的吹动破烂的窗帘,吹进了宁静的阁楼,安德鲁望着窗外那片倾斜的田野,产生了创作《克里斯蒂娜的世界》的念头。他开始在艺术创作中寻找那些面对命运坚忍不拔的幸存者,克里斯蒂娜·奥尔森就是他找到的创作对象,他们虽然孤单,但不孤独,“明白自身的价值、能力和局限,并以此而自豪。”

安德鲁·怀斯是在凄凉萧瑟的战争时代成长起来的,未来的不可控制和不确定性、人性的丑恶开始猖獗。这一时期很多艺术家的艺术都含有颠沛流离和无可奈何之感,他们借助创作表达自我情感,作品中常流露出来一种对生活的失望和对未来的恐惧之情。

他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声名大噪,新闻界将他描绘成一个现代原始“古人”,说他正和当时主流风尚——纽约派抽象主义——相“斗争”,对此,安德鲁内心也是一片茫然。报界和艺术杂志的批评通常会集中在那些在过去和现在最进步的作品和画家上,而“常常忽视和怀疑那些多多少少离开先进流派而独立发展的画家”。安德鲁就是在这样的艺术时代背景下,用自己的艺术创作进行诙谐的自卫。

除此之外,安德鲁骨子里本就有一种忧郁、孤独的气质,这是不可忽视的遗传的影响,安德鲁祖母的每一封信中都强烈地表达了她忧郁的心情,“……它是太悲哀了,因为它是太美丽了——太绝望了”;安德鲁自己也说过:“我有很强的忧郁感”,他大方承认自己确实常有“光阴易逝”的惆怅,所以他极力想把某种东西保持住,这可能就是人们从他画中感到悲伤的原因;还有一部分原因来自画面的色调,安德鲁常用暗褐色、土黄色和黑色的色调,这样的色彩从父亲还在世的时候,安德鲁就使用的很频繁。这种内因和外因共同构成了安德鲁绘画风格,四十年代初期,“凄凉”也就成为了他所描绘的世界的特征。

《冬天》创作的契机,就是父亲的死亡,这是对他忧郁情绪的反应,也是对父亲突然死亡的反应。 “我花了整整一个冬天画这幅画”,画面中的灰蒙的色调被安德鲁赋予失去父亲不幸的情感,《克里斯蒂娜的世界》的画面氛围既忧郁、肃静、压抑,又令人向往。他说他感受到了人物的孤独,“这是她的经历,也是我的”。

安德鲁·怀斯的前半生一直生活在“死亡”的命题中,作品中的伤感、忧郁、孤独、悲凉、寒冷就是这么来的。艺术作品中的色调、构图、题材都是为了这一主题服务,安德鲁需要通过它们表达、宣泄自己内心的情感。不过,他把“忧郁”当作是“有思想”,他的每一幅创作确实都饱含了他个人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深思熟虑,这是谁也模仿不来的。

参考文献:

[1]引自“美国现实主义者”,《时代》第58卷,第三期,1951年7月16日

[2][美]詹姆斯·達夫.沈建东等译.三代怀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

[3]同上

[4]刘天呈编著.安德鲁·怀斯[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

[5][美]旺达·M·科恩.刘兰汀译.怀斯的艺术[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

[6]李方明,贾德江主编.怀斯绘画中特有的美国现实精神[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绘画风格成因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成因与应对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自相似视角下相对贫困成因分析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浅析梁楷的绘画风格及成因
浅析刘小东绘画风格的当代意味
潘玉良油画的艺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