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处理民族共同性和差异性关系研究

2020-03-13 23:16史宪峰
人物画报 2020年17期
关键词:差异性民族

史宪峰

摘 要:众所周知,社会主义时期为民族发展繁荣阶段,在该阶段中,民族之间的差异性不能被完全消除,民族共同因素(共同性)也有不断增长趋势。明确民族共同性与差异性,正确、合理处理两者的关系,和中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及民族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密切相关性。本文基于马列主义民族观,较为客观、准确的处理以上现实问题。

关键词:民族;民族问题;共同性;差异性

引言

民族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阶段形成的一个十分复杂问题,应对民族问题的方法有哪些,是当下世界上多个国家与国际社会的共同探究的共性议题之一。现代民族问题更具复杂性,这主要由于民族的共同性与差异性及民族国家和国际社会统一性之间形成的矛盾引起的。笔者认为,在我国民族多样化、差异性发展的大背景下,应加强对民族共同性的认知水平,在思想层面上达成共识,最后实现全球人类的差异性统一,以上是应对民族问题的有效路径之一。

一、民族共同性

在探讨民族问题时,首先牵扯到的一项问题是民族和人类两者形成的相互关系,以该项问题为基础推导出一个重要问题——民族共同性与差异性。不管站在哪种角度解读民族问题,我们一定要明确,需将该项问题放置于人类社会的宽广范畴中,这样就不至于被民族的狭隘视域所约束。从该层面上分析,民族关系也是人类中体现人和人关系的一种形式,其群体化了人们之间的关系。

民族共同性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点:

1. 中华民族内的不同民族,拓展至世界上各民族,其均是人类后代,均有均等的存在价值与意义关联性;

2. 中华民族有种族同源性,这一点可以在汉族和部分少数民族对“盘古开天地”式的人类化生观念内了解到,也可以通过洞察“羌汉同源”、“回汉一家”观念后发现;

3. 在文化本质上,中华民族有共同性,集中表现在共同的“善道”理念中。

二、各民族差异性发展

各民族依靠各自的自然条件特征,差异性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自给自足的发展状态,其受到自然地理条件、生产力条件及社会组织发展程度偏低等诸多因素的约束。

1. 自然地理条件约束以致各民族独自发展:很多民族人们长期生活在高山、林海、沙漠等交通闭塞的环境中。差异性存留的有限的生产与生活地理空间使各民族人们逐渐形成为能够了地域归属感。因自然地理客观条件的约束,在新中国解放前还存在独龙、布朗、景颇等处于原始社会发展状态中的民族。

2. 生产力条件偏低造成不同民族间沟通交往不充分:在早期,中华民族在相对独立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内部自成体系,于该体系的生存空间内独自进行经济、政治及文化等方面的交往交流,表现出较大的局限性。对其成因加以分析,主要归咎于落后的生产力,且这种生产力具有单一性特征,打造形成了农业、游牧、狩猎文化等差异性显著的多元区域文化。

三、正确处理民族共同性和差异性关系

1. 正确处理民族的社会发展与“民族的民族发展”的关系

民族是人类社会存在的主要形式之一,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解读其存在与发展的内涵:一是社会生产力、政治及文化等民族的社会发展。马克思既往依照民族社会所参与、从事的生产活动,将民族细化为畜牧、农业、商业民族等类型。二是民族的民族发展,实质上某个民族和异族对比时而表现出的民族特征或形式,比如民族语言、民俗习惯等。人类社会之所以能区分不同民族,民族特征是重要依据,但若无前者,民族形成与存在将会是天方夜谭。

结合马列主义民族观,我们不通过人为方式促进或阻碍民族的民族发展,二是依照现代经济发展模式科学规划民族作用的方向即規范自我的行为方式。以合理方式加速不同民族间隔阂的消除过程,不会削弱人类的“差异化”反倒会加强,进而使人类的精神生活、思想意向及色彩等更加丰富化。

2. 尊重各民族的民族特征,大力发展中华民族的共同性

马克思主义提倡尊重各民族的特征,立足于实际开展各项工作,反对构造民族壁垒及将不同民族间分开的行为。怎样对待民族特征,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应在革命与建设阶段,理性照顾部分纯地方或纯民族的特性,而不是假期与发展这些特性。只要各民族同住在一个国家内,在经济、法律即生活习惯上便会形成一定关联性。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我们反对任何假期民主主义的行为,欢迎、拥护能促进不同民族相互接近与共同因素增长的举措,使中华民族共同性的发展获得更强大的支撑,进而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3. 确立中华民族整体观,加强和世界各民族的关联性

从某种层面上分析,各民族和中华民族之间存在着的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局部一定要服从整体,整体也要顾虑到局部。正确处理各民族的个性和中华民族的共性问题,要自觉确立中华民族整体观,增强中华民族的内聚力。确立中华民族整体观是我们当下所处时代决定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存在决定意识,在中国当代社会、政治及精神生活中,增强中华民族的整体意识符合思想意识、生产规律进步发展的规律,我们要客观而深入的认识这一事实,自觉强化民族的整体观。

中华民族是在共产党正确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支撑下建设发展的,和资本主义民族存在本质性差别。我们可以将中华民族的利益理解为无产阶级与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仅是以民族的形式存在,其发展、壮大对解放世界无产阶级作出很大贡献。中华民族一定要和世界各民族见建设更宽广、更紧凑的关联性,毫不动摇的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推行“大开放”方针,中华民族要主动参与到国际生活中,逐渐解除自身的民族狭隘性。在中华民族繁荣发展阶段,一定要有选择性的吸纳其他民族形成的先进文化,发展成为世界的民族,逐渐演变成世界历史的重要一部分,为世界无产阶级的共同事业、人类社会的最后解放作出一份贡献。

结束语:

总之,我们应以辩证观念看待民族共同性与差异性,共同性为本质,差异性为形式,促进本质和形式两者的统一过程,以上是正确处理中华民族各民族关系时遵照的基本哲学观念。各民族群众若能在思想与情感上达成共同认知,就会促进民族共同发展内在条件的形成过程,在此基础上,在经济。政治及法治等方面采用相关措施,便能为中华民族内各民族各自繁荣、共同经济与文化繁荣发展提供更强大支撑。

参考文献:

[1]付来友. 现代性与民族共同体的时间想象——基于物的人类学视角[J].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14(6):9-10.

[2]吴秀杰译. 论差异性与共同性作为社会融合的方式[J].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044(003):P.31-51.

[3]王中江. 中国古典语境中的差异性、多样性和共同性话语[J]. 哲学动态, 2018,14(18):123-125.

猜你喜欢
差异性民族
党是民族的脊梁
MINORITY REPORT
意拳与形意拳的差异性研究
因材施教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初中英语差异教学可行性探究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没有希望的民族
民族万花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