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媒体背景下中职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2020-03-14 13:46广州市信息工程职业学校曹宁燕杜典熠饶宇婷
广东教育 2020年9期
关键词:媒介中职素养

文/广州市信息工程职业学校 曹宁燕 杜典熠 曾 俐 饶宇婷

新媒体是中职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影响者。在新媒体背景下,不恰当使用媒体导致的信息迷航、数字鸿沟、手机瘾、网络欺凌、网络诈骗、网络犯罪等问题正困扰着广大中职学生,中职学生的媒介教育问题应该被提上重要日程。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梳理出目前中职学校媒介素养教育存在关注程度不够、教师媒介素养能力不足、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欠缺、参与者少、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等问题,认为提升中职学生媒介素养的措施包括相关部门重视、提升教师媒介素养能力、探讨合适的课程实施方式、联合多方力量开展教育以及改善教学活动等。

一、背景分析

新媒体是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大数据技术等支撑下而出现的媒体形态,具体包括即时通讯工具、短视频、社交媒体等形式。当前,新媒体已经成为客观环境的一部分,高度渗透到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和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形式众多,内容庞杂,使用难度低,互动性和参与性强。在新媒体背景下,青少年需要对更多的媒体形式和信息进行选择和甄别,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媒体管理和自我保护问题。

作为数字原住民,青少年在使用新媒体方面几乎是无师自通。但青少年使用新媒体是有偏向性的,更偏向娱乐性,较少使用到搜索引擎、专业网站等学习功能。不恰当的媒介使用习惯会导致信息迷航、数字鸿沟等问题。信息迷航指的是由于缺乏相关的资源渠道和自制能力而导致的面对信息的迷茫状态,典型表现就是容易被不相关信息干扰、上网抓不到重点、找不到所需信息。信息迷航会造成大量的时间浪费。数字鸿沟指的是在数字化进程中,由于缺乏对相关数字技术的应用而导致的知识差别。使用能力强的人将会获得更多有助于个人发展的信息,进而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久而久之,将会和使用能力差的人拉开距离,形成能力鸿沟。如果一个人常使用媒介获取娱乐信息,在人工智能时代,通过个性化的信息推送机制,他将会接收到越来越多的娱乐信息,过多的娱乐导致他和优秀者之间的差距变得越来越大,这些差距甚至可能导致贫富差距。

手机上瘾指的是长时间使用、依赖手机并不能进行有效的自我控制的现象。青少年常见的上瘾现象主要包括网瘾、游戏瘾和手机瘾,上瘾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新媒体还会滋生邪恶和犯罪。新媒体平台具有匿名性、虚拟性和隐秘性,而目前相关法律仍不完善,这就给不法分子进行新媒体犯罪提供了可乘之机。网络欺凌、网络诈骗等现象并不少见。和现实相比,网络空间的犯罪行为更不容易被察觉,如果被害的青少年不积极寻求帮助,所产生的后果不堪设想。面对新媒体平台的不法行为的诱惑,自制力差、缺乏法律知识的青少年更容易误入歧途,进而造成网络犯罪。

此外,新媒体准入门槛低,用户众多,所传播内容的质量良莠不齐。信息里充斥着形形色色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会潜移默化影响青少年的成长。有关学者对儿童的电视观看行为进行研究,发现长期观看暴力节目的儿童暴力倾向更明显。备受青少年青睐的短视频平台曾经因为传播不健康价值观被禁播,背后原因在于有关部门考虑到媒体对青少年以及社会风气的影响。这些都表明,媒体不仅能在行为上带来影响,还能在能力、价值观等方面产生长远的影响。

中职学生是一群比较特殊的青少年,比较容易出现迷茫、自卑、情绪失控、消极、抑郁等心理问题。现阶段,和普通高中学生相比,相当部分中职学生的自律能力以及学习习惯并不好。面对充满未知和风险的新媒体世界,脆弱的心理以及较低的自律能力使得中职学生更容易迷失方向甚至误入歧途。《中华人民共和国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600.4万人,在校生1576.5万人,毕业生493.4万人。同期,普通高中招生839.5万人,在校生2414.3万人,毕业生789.2万人。可见,中职学生数量不少,但有关该群体媒体使用行为的研究却不多。根据笔者对中国知网中小学媒介素养教学案例的研究,发现只有不到10%的案例的实施对象是中职学生。

二、教育内容

媒介素养是传统素养(听说读写)能力的延伸,它包括人们对各种形式的媒介信息的解读能力,除了现在的听说读写能力外,还有批判性地观看、收听并解读影视、广播、网络、报纸、杂志、广告等媒介所传输的各种信息的能力,当然还包括使用宽泛的信息技术来制作各种媒体信息的能力。在本文,媒介素养主要指的是对各种媒体及其信息的选择和使用能力。通过媒介素养教育,学生可以形成正确的媒介意识与态度,具有一定的媒介内容批判能力,养成科学的媒体使用习惯,并能更好地运用媒介提升自我。在新媒体背景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共存,媒介素养的教育内容应该兼顾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并具有新媒体特点。

对于中职生而言,新媒体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包括:

1.媒介意识

客观认识到各种媒体,特别是新媒体的影响力,具备一定的媒体使用意识。媒体具有双面作用,学生应该学会辩证看待媒体,更多使用其正面功能,学会适应新媒体生存,能够积极、主动、高效地接触和使用新媒体,具备使用媒体解决问题的意识。

2.媒介知识

掌握各类媒体及文本的基本知识,包括各类媒体及其文本的特征、发展历史、制作知识、制作流程、影响因素等。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新媒体技术知识,并具备自主学习能力,能够主动、快速学习并掌握新媒体技术知识。此外,学生还应该掌握新媒体使用的安全知识。

3.媒介道德

包括有关网络隐私与安全、知识产权、网络非法行为、信息发布等问题的道德法律规范以及相应的处理措施。在使用新媒体时,学生应该具备克制、冷静的品质,自觉维护新媒体平台安全。

4.媒介能力

包括媒体选择和信息处理能力,即对媒体形式及其信息的认知、辨别、处理及批判能力,能够主动对媒体信息进行批判性解读;媒体反思与管理能力,即反思、评估自己与他人的媒体行为并对自身的媒体行为进行管理,形成科学的媒体使用习惯;媒介制作能力,即制作媒体作品的能力;媒体创作与运用能力,即使用媒介创作、传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制约因素

自2000年开始,我国相关实践者陆陆续续在中小学开展媒介素养的教育活动。但有关中职学生媒介素养的教学案例并不多。多方面的因素导致媒介素养教育在中职学校的缺位。

1.关注程度和媒介素养能力的欠缺

大部分中职学校并没有开设媒介素养的相关课程,能关注并重视媒介素养教育的教师也不多。只有少部分教师将媒介素养内容融入德育、语文、英语等课程。相当部分的中职学校教师甚至并不了解媒介素养概念。虽然目睹学生的媒体使用问题并为之焦虑,很多教师却束手无策。目前很多学校使用手机袋,禁止学生上课玩手机,这可以取得暂时性的效果,但这种方法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学生仍然有很多课外时间接触媒体,从人的全面发展角度看,培养学生的媒介素养才是长远之道。

2.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的欠缺

由于缺乏相关的媒介素养教学指导大纲、教材等教学资源,教师开展媒介素养需要付出很多精力。对于工作繁忙的教师,开设一门新课并且系统建设课程资源的难度非常大。实施媒介素养教育需要教师具备系统的媒介知识,而大部分教师并没有相关背景,也没接受过相关培训。

3.现实因素的制约

现阶段,在就业和升学压力的双重作用下,中职学校要兼顾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升学能力的培养,因此课程安排比较紧凑,这就给新课程的开设增加了不小难度。另外,媒介素养教育需要一定的硬件条件,如多媒体教室、演播室、编辑室等,并不是所有学校都具备这些条件。

4.教学的参与者较少

根据笔者对中国知网的媒介素养教学案例进行的分析,发现目前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主要参与力量是教师和高校研究者,缺少社会力量以及家长的参与。在媒介素养教育的先进国家或地区,社会力量一直是重要的推动力量,国内这方面力量的欠缺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媒介素养教育的滞后。学生家长也没意识到媒介素养的重要性,相关教学活动也没涉及家长的参与。家长的媒介素养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媒介素养水平。有的家长并不注重媒体的影响,没意识到媒介素养的重要性,任由学生使用媒体,结果导致了一系列问题。

5.教学活动不足

有部分教师自身新媒体能力并不强,在使用新媒体方面,与学生存在代沟,因此教学内容并没有吸引力和针对性。根据笔者对历年中小学教学案例的分析,发现目前媒介素养教学欠缺媒介安全、媒介自我管理能力、媒介道德规范、媒介运用等方面的知识。教学方法也以讲授、思辨为主,参与感并不强,不利于提升课堂效果。教学评价以教师为主导,不能全面考核学生的掌握程度。

四、发展对策

鉴于新媒体时代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结合中职学校的现实情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媒介素养教育。

1.重视媒介素养教育

媒介素养教育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有几十年历史,在媒介素养教育的先进国家和地区,媒介素养教育多被列为正规教育,有着相关的官方文件指导和资源支持。我国目前并没有形成一个大范围通用的媒介素养教学实践标准。目前和媒介素养相关的课程是信息技术课程。但这两门课差别也很大,信息技术更侧重培养计算机技术的使用技能,媒介素养更重视培养对信息的批判能力和科学使用媒介能力。媒介素养教育欠缺的背后原因在于重视程度的欠缺。媒介素养的顺利开展离不开相关部门的支持。只有在有关部门支持下,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媒介素养教育方案,中职学校的媒介素养教育才有可能得到重视。中职学校自身也应该为该门课程的实施提供支持。

2.提升教师媒介素养能力

教师应该认识到媒介素养的重要性。在以往国培、省培等培训项目中,很少涉及新媒体媒介素养的内容,建议以后更多开展相关培训。提升教师媒介素养不仅有利于媒介素养教育,还有利于教师自身教学能力、信息化运用能力和教学效果的提升。通过提升媒介素养能力,教师可以更好地探讨合适的课堂实施方式,开发出适合本校实际的校本教材。

3.探讨合适的媒介素养实施方式

结合中职学校的实际,建议采用融入课堂的方式,即在相关学科教学中融入媒介素养教学。也可以采用班会、第二课堂教学、社团、讲座、实践活动等形式。

4.联合各方面力量开展媒介素养教育

教育应该是家庭、学校和社会一起努力的事业,媒介素养教育也是如此。家庭应该支持学校的媒介素养教育。为提升教学效果,家长应该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并积极配合学校在家庭中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另外,媒介素养内容涉及媒体真实运作。大部分学校教师并没有媒介运作经验。因此,媒介素养教育需要部分业界的师资力量。有业界力量的参与,学生才得以更近距离了解媒介信息生产环境。新媒体平台为学校、家庭和社会力量的联动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和可能性。

5.改善教学

在教学内容方面,应该突出新媒体素养方面的教育,包括新媒体安全知识、媒介反思、媒介道德规范、媒介自我管理能力与运用能力等方面。多采用以学生为中心、参与感强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另外,应该重点关注学生的新媒体身心健康。中职学生的心理问题比较复杂和特殊,而新媒体和这些心理问题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对于新媒体的免疫、保护、自律、管理和运用能力,教会学生合理使用新媒体排解压力、形成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自身发展。

新媒体时代,急需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对于心理脆弱和自律性较差的中职学生尤为迫切。只有通过相关政府部门、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的共同努力,中职学校的媒介素养教育才能取得成功。

猜你喜欢
媒介中职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