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振羽诗选》中的湖湘文化和家国情怀研究

2020-03-15 06:17王婷婷
人物画报 2020年14期
关键词:湖湘文化家国情怀

摘 要:吕振羽不仅是一位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学者,也是一位颇有才华的诗人,从《吕振羽诗选》中不仅可以感受到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还能感受到在湖湘文化的影响下,从做官济世到工业救国的心境转变。吕振羽把笔当做自己的武器,体现了一名学者的战斗作用,而且凭借一定的时代特点以及忠诚的爱国思想观念,塑造了革命家的战斗品格。

关键词:吕振羽;湖湘文化;家国情怀

一、引言

有一句话说得好:“字如其人,诗如其心”。意思就是说一个人的品行、性格和举止可以从他的文字中看出来,一个人的诗通常表达出诗人的爱好及思想,还可以体现出一个人对生活、工作的价值观念。吕振羽的故乡在湖南省邵阳市,他是中国非常有名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

二、《吕振羽诗选》中的湖湘文化

1.旧学启蒙,做官济世

吕振羽的父亲对其影响很深,他开始学习识字是在父亲的蒙馆中,当父亲弃教从耕后就将其送入一所叫“玉山经馆”的私塾学习,吕振羽开始跟着一名叫吕金翅的教师进行学习。吕先生给有几年学习经历的吕振羽传授知识,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解经文,很容易让人接受,又非常新颖,使吕振羽从中领悟到了很多。多年以后,吕振羽对这段在私塾的学习经历依然非常清晰,有一次老师让吕振羽以咏榴花为主题写一首绝句,吕振羽没用多长时间便完成了,“门口榴花树,花开血样红,何时成硕果,此日莫摇风。”吕振羽对榴花进行了赞美,以丰硕的果实表达了他远大的理想。当时吕振羽只有12岁,老师看到后,夸赞了他,还将其改为:“种得榴花树,初开艳色红。何时能照眼,此日已摇风。”老师的改动说明其对吕振羽的喜爱与期望,言语非常真诚。吕振羽在很小的时候学习就很努力,每次老师发新书他都不嫌多,如果吕金翅先生给他的书少,吕振羽就会很难过。可以看出吕振羽有很强的自觉性,当时读书的目的是改变他和他家人的地位,当一个公正的好官,使老百姓生活的更好,吕振羽将父亲让他读书的目的记在心里,努力学习吕金翅老师所教的知识,树立了做官造福人民的价值观。

2.新学启智,注重实学

一九一六年,吕振羽在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县开始了中学生涯,正式接受新的教育,吕振羽接受的很多新思想都是从当时的中文老师那学到的。国文老师萧承舆的教导对他影响很深,吕振羽学接受了很多新的观念,萧承舆让学生学习新的思想,吕振羽快要毕业的时候,萧承舆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未来理想的文章。他写到:如国家民族危亡,当拜谢祖宗,舍身以赴,告黄帝轩辕于地下,“如国家民族昌盛,只求茅屋二三间,卧读唐诗,以至南窗……”萧承舆在批语中写道“圣贤行止,豪侠义烈,兼而有之”,后面还跟着写了很长一段批语,在批语中老师的大概意思是说吕振羽有这样的志向非常欣慰,但是做起来非常不容易,做事要踏实,从自己开始。吕振羽后来在诗中写了“回念吾师萧夫子,嘉言耿耿记终身。”这两句说明萧承舆老师对于吕振羽新观念的形成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萧承舆老师的批语,用《清史稿·曾国藩传》中的语句来教导吕振羽,吕振羽将这几句话牢记一生,成了他人生的座右铭。在这种新型教育的影响下,吕振羽从旧式私塾教育萌生出走出这方小天地、探寻人生意义的模糊意识并将它逐渐转变为一种求真和实用主义。

三、《吕振羽诗选》中的家国情怀

1.心忧天下,矢志报国

吕振羽的青年时期,中国正处于民不聊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面对国破家亡的残酷社会,军阀的残暴,这种情况使吕振羽内心受到了刺痛,思想上也有很大的震撼,因此产生了强烈的忧患意识,从他的文章中可以看出,他为民族解放而努力奋斗。首先,担心人民的生计和苦难,对世界和平的渴望;第二,担心国家政治中的腐败,讨厌帝国主义的残酷。第三,忧社会变态,呼吁国民觉醒。

“幕宿秦家桥,夜中闻哭声。

一儿新病死,两眼早丧明。

病黜财东雇,资绌含哺情。

未为夫骨葬,白首更何营?”

吕振羽还说中国社会没有完全摆脱封建社会的模型,所以中国的社会是“畸形的封建社会”。他认为在这种环境下生活的人民对待任何事情都漠不关心,所以他呼吁人们:“好同胞!猛回头同来改革,切勿蹈印度、朝鲜的覆辙。”提醒人民吸取印度、朝鲜的经验,表现了他对祖国和人民的强烈关怀,这种强烈的拯救国家和人民的意识,演变成了保家卫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使吕振羽去寻找救国救民的方法。

2.工业救国,学术济世

在发生“五四”运动之后,吕振羽的中学生活将要结束,立志要读书报效国家的吕振羽遇到了人生中的一个难题:报考哪所学校?什么专业更能报效国家?吕振羽想到,中国之所以遭到列强的入侵,而且没有还手之力,是因为中国的工业没有得到发展,因此发展工业就能够更好的抵御列强的入侵,中国将会繁荣昌盛,为了实现自己拯救国家和人民的理想,他没有选择从始至终都不愿放弃的文史,而是去了一所有电机工程学校,开始了“工业救国”的道路。踏入大学校门后,为了将来振兴祖国,吕振羽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但是,“洋博士”修不好电机、没有真才实学的情况使他心寒,他的希望彻底破灭了。所以他开始崇尚无政府主义,彼得·阿历克塞维奇·克鲁泡特金的观点,得到了吕振羽的认同,他在自己所写的文章中充分体现了自己的这一理想。他写道“一队队大鱼小鱼,悠悠自得,在小世界中游行,谁也禁不得它们的自由,那也许是“极乐园”吧!”。他开始为了这个想法去努力,组织了“东四区协会”,创建了《东四区集刊》,将社会的弊端清晰地呈现在人民面前,给人民传播無政府主张,而且鼓励人民推翻当地政府,希望在那里先建立一个“极乐园”。他的想法受到北洋军阀政府的压制,并陷入绝境,所以他必须作出新的选择,由此开始接触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在对孙中山的思想进行研究之后,对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非常钦佩。一九二四年孙中山先生离开后,他写到:

天上星斗陨,八方嗟悼声,

高山亦可仰,谁是后来人?

为国赍遗恨,斯人不我留,

独余东海水,千载自悠悠。

国民政府对中国共产党进行消灭,大革命最终没能取得胜利,这一度使他非常迷茫、苦恼、失去了方向,在晚上他一个人爬上岳麓山,并写道:疾首光阴容易过,人生到底应如何?乾坤黑暗斗争起,才智高明积怨多。我欲把酒浇傀儡,谁怀孤愤寄清歌,七尺早许酬篙来,寸金谁叫空码磨。正是由于当时的社会动荡,吕振羽接受了各种不同的思想,吕振羽对中国前进的道路进行了探索,一开始希望发展工业,再到无政府主义,最后转变为民主思想,使吕振羽改变了做官造福人民的观点,给别人写信时吕振羽讲道:“青年不要做大官,而要做大事”,他认为,现代竞争的胜负是由学术水平高低决定的,学术水平与一个国家的生存息息相关,所以国家想要繁荣,民族想要生存,就必须要尽最大能力使中国的学术水平能够处于领先地位,不过一个国家学术水平的高低,取决于自己的学术水平。科学技术也包含在上面所讲的学术中,由此表明吕振羽的思想情感不断发生转变,已经不是理想主义阶段,而是向实际方向转变,从一开始的做官造福人民转变到通过提高学术水平造福国家和人民。

参考文献:

[1]吕振羽.吕振羽诗选[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0.

[2]朱政惠.吕振羽学术思想评传[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

[3]史琳.山沟沟出了个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晋谒吕振羽故居[J].新湘评论,2012(9).

基金项目: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课题编号:19B14),受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资助。

作者简介:王婷婷(1985- ),女,湖南常德人,硕士研究生,邵阳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湖湘文化家国情怀
毛泽东与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确立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日常行为下的湖湘村落问题
湖湘文化中的忧患意识与魏源的“救亡图存”“经世致用”
浅谈湖南的“火辣文化”
新媒体背景下湖湘文化的传播效果评价研究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的抗战叙述和家国情怀
王文杰的家国正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