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中化学学习中学生的迁移能力

2020-03-16 21:30甘肃陈立旭
高中数理化 2020年24期
关键词:胶体消毒液试题

◇ 甘肃 陈立旭

知识迁移是学生基于教材知识进行的延伸和扩展,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教育目标,良好的迁移能力可帮助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高效率地解决化学问题.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不仅是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要求,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必备条件.本文就高中化学学习中学生的迁移能力的培养进行探讨,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课堂效率.

1 掌握扎实的化学理论知识

迁移能力的形成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化学理论知识,以便在学生需要时及时出现在他们的大脑中.在高中阶段,高一和高二是新知识授课时期,也是学生掌握化学理论知识的最佳时间段,高三时期的一轮复习则是学生巩固理论知识的重要方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化学核心素养的提出,高中化学教学已基本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中采用了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提供了时间和空间.化学理论知识的学习不再枯燥乏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更容易迸发灵感,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具自主权,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为迁移能力的形成做好准备工作.

例如,在“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教学中,教师不再将“海水”引入课堂,而是结合最新热点新冠肺炎疫情,设置这样一个情境导入新课:张女士在家使用“84”消毒液对室内消毒,她在不了解配比的情况下随意使用消毒液,加之门窗紧闭,导致张女士在消毒期间感到呼吸困难,到医院检查后发现是高浓度的“84”消毒液引起的过敏性肺泡炎.由此引出“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进而导入新课.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有关氯元素的理论知识,还能了解一些化学常识,在迁移应用时也就更加容易联想到相关知识.

2 消除负迁移产生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迁移包括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能对学生产生积极效应,但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稍不留意便会出现负迁移现象,阻碍学生的学习和进步.负迁移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现阐述如下.

1)由于学生不了解化学概念本质,容易产生认知偏差造成的.一个化学概念往往会包含一个或几个关键点,在学生初学概念时教师要紧抓关键点,反复强调,让学生准确牢固地掌握概念.如在“胶体”的学习中,学生总是容易认为胶体区别于溶液、浊液的本质是丁达尔效应,这是对胶体概念本质产生的误解.教师可使用对比的方法对3种分散系进行分析,让学生清楚3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了解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特质,是区别胶体与溶液的一种物理方法,而胶体的本质是溶质粒子大小在1~100nm.

2)由教师忽视教学细节而没有对学生进行及时的纠正造成的.为了追赶教学进度,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可能不会重视个别学生发表的观点,认为学生在课后或经过试题练习后会自行纠正.这样,虽然有纠正的机会,但需要花费的精力是很大的,不利于学生迁移能力的形成.因此,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注意课堂教学细节,在学生对化学概念出现认知偏差时进行及时纠正,从而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如在“气体摩尔体积”的学习中,在学生热烈讨论气体摩尔体积的适用范围时,突然听到一名学生小声问同桌:“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是标准状态吗?”标准状态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已学过的知识,但并不表示所有学生都已掌握,所以笔者单独给该同学解释了何为标准状态,确保这位学生能很好地掌握此知识点.

3)由学生学习过程中自己形成的思维定式造成的.某些学生有时候是固执的,特别是高中生,对于已经形成的知识体系或解题方法有一种坚持,影响了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正确迁移应用.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改进思维方式.

3 强化实践练习

实践是很多能力形成的必不可少的环节,迁移能力的形成同样需要学生的实践练习.教师可以通过生活、生产实践强化学生的迁移能力,也可以通过典型试题的练习强化迁移能力.生产、生活实践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广泛的应用,典型试题的练习则可帮助学生“纸上谈兵”,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是学生形成迁移能力的必要方式,也是学生迁移能力应用的重要途径.在试题的选择中,以高考试题为佳,因此,在每年的高考结束后,教师要对高考试题进行详细的分析,了解高考新题型,掌握高考动态,让学生对高考试题的考点和考查方式有清晰的认知.

迁移能力的形成需要学生掌握扎实的化学理论知识,消除负迁移产生的影响,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胶体消毒液试题
微纳橡胶沥青的胶体结构分析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84消毒液
黄河水是胶体吗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可加消毒液的拖把
84消毒液的安全使用
康惠尔水胶体敷料固定静脉留置针对静脉炎的预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