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职外贸专业课考试命题改革

2020-03-16 03:12宋秋红
职业·下旬 2020年1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

宋秋红

摘 要:本文针对中职外贸专业课考试命题现状,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外贸专业课考试命题改革,提出外贸专业课考试命题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个原则”,基于“六个维度”,实现外贸专业课命题与核心素养的对接,通过素养立意向命题行为转化的实践,实现外贸专业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

关键词:核心素养 外贸专业课 考试命题

外贸专业课是中职外贸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主要包括外贸业务协调、外贸商函、外贸制单、外贸跟单等课程,这些课程专业知识集中而且相互交叉,又有不同的表述。

一、目前中职外贸专业课考试命题现状分析

1.过于关注学科知识和标准答案,少学科跨界,少知识穿越共享

同一知识点在不同专业课程的考试命题中会出现不同的答案,而专业教师往往会出现过于关注标准答案而不注重这些表述之间内涵和联系的现状。

2.多低阶思维能力的考查,多孤立的知识考查,少关联性、综合性的考查

目前中职外贸专业课考试命题中出现的多为低阶思维能力的考查和孤立知识的考查,对关联性、综合性的考查较少。即使有些题目很复杂有很多小题包含很多知识点,看上去好像是很多知识的综合,但仔细分析题目不难发现,每小题考查的也都属于低阶思维的考查,题目之间上下虽然有一定的联系,但关联性、综合性不强。

3.注重问题解决的结果而忽视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外贸专业课中计算题和案例分析题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题型,但纵观近年来的各种考题,包括外贸高职入学考试和外贸各类资格考试,试题多注重问题解决的结果而忽视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二、外贸专业课考试命题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1.外贸专业课考试命题的原则、依据

根据目前外贸专业课考试命题的现状,基于核心素养,为引导外贸专业教学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进而向“核心素养立意”的转变,学校外贸教研室提出外贸专业课考试命题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个原则”。

2.基于“六个维度”,实现外贸专业课命题与核心素养的对接

学校外贸教研室结合六大学生核心素养,针对外贸专业的特点及外贸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从六个方面对外贸专业课命题提出了要求,这些要求经提炼后归纳为外贸专业考试命题的“六个维度”。这“六个维度”分别为落实外贸专业素养,加大开放性的主观探究题比例,注重外贸信息阅读分析能力,关注表达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及合作共享能力,强调贸易规则、遵循平等互利,分析外贸形势、掌握估算判断。这六个维度与六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六个维度与六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关系图

3.外贸专业课素养立意向命题行为转化的实践

(1)试卷承载家国情怀,命题落实立德树人。我国近年来的外贸成就、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等在外贸专业课核心素养“立德树人”方面具有独特的意义,为此学校外贸教研室在外贸专业课命题中注重弘扬传统文化,渗透家国情怀。如结合2018年11月5—10日在上海举办的第一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进行命题,让学生在阅读进博会的材料中感受国家的强大,增强民族自信心。如义新欧班列,是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中,互联互通的一项重要的国际贸易铁路运输线路,大大促进了中国东部沿海与中亚和欧洲地区的联系,可以结合“合同中的运输条款”的知识点进行如下命题:

从中国义乌出发、到达西班牙首都马德里的义新欧班列运输属于国际铁路联运,在这种货物运输方式下,采用____作为结汇单据。

A.海运提单                  B.航空运单

C.铁路运单                  D.铁路运单副本

在外贸商函课程中,命题者把时政、外贸的新发展与考纲知识点结合进行如下命题:

Which country is not along the route of the Belt and Road ?

A.Russia                         B.Thailand

C.France                         D.Hungary

题中提到的沿线国家,是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中,与我们国家互联互通,实现合作共赢目标的一些重要的伙伴,通过这样的命题,让试卷承载家国情怀,让命题落实立德树人。

又如,在外贸制单课程命题中,命题者选取的所有素材都是以绍兴当地有名的服装企业作为出口商,并以绍兴最典型的出口产品梭织衬衫作为合同商品,让学生在阅读试卷素材中领略绍兴地方产业的发展,增强学生热爱家乡之情,激发学生为家乡发展贡献自己力量的热情。命题者通过这样的选材,旨在以试题为示范,引导教师在教学中选用有价值、有意义的素材,从而引导教师深刻体会教书与育人的密切关系。

(2)在开放中思维,在探究中创新。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高技能外贸专业人才,学校外贸教研室加大试题的开放性,让学生在开放性的问题中展示思维和答案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如在外贸业务协调课程案例题中,命题者一改以往让学生进行案例分析的模式,而是在题干中事先将分析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判断这样的分析是否合理,并指明原因,说出自己的分析。命题者试图通过这样的命题来探索有利于让思维生长的考试模式:通过让学生在试题上写明自己的思路及理由让思维有理有据表达,呈现思维过程和方法。通过判断别人的分析,换位思维,推测别人观点的思维过程方法,从而引导质疑思维,引爆创新思维,教师通过批改试卷、分析试卷阐述教师思维观点,形成优化团体思维,最后达成思维生长终极成果。如在外贸制单课程的装船通知制作中,没有规定装船通知固定的格式,已知条件中也没有给予现成的装船情况,需要学生在相关的合同、信用证与其他单据中提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后才能制作单据。又如在合同填制中,命题教师一改以往试卷中的背景资料形式,已知条件中没有给予现成的资料,而是提供了外貿实际工作中英文表述的交易标的相关内容,特别是包装资料,需要学生提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后才能判断合同相关内容,因为学生的思维是开放多元的,试题的答案自然也是开放多元的。又如在外贸商函课程阅读理解题型中,命题教师将题目命题成与传统阅读理解题不同的形式,全部设置为有限制性的主观题,学生需要在理解并思考的基础上才能答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3)让学科跨界,让知识穿越共享。学校外贸教研室提出将命题内容进行跨界整合、命题材料进行跨界研究、命题方法进行跨界比较、命题图片进行跨界采风,以培养学生跨界志趣的命题定位。不但加强各专业课之间内容的整合与关联,同时也加强外贸专业课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整合与关联,让学科跨界,让知识穿越共享,如在合同装运条款命题中命题教师出示的装运时间为收到产前样确认意见后45天内,这种表达在外贸制单课程教材中没有出现过,但在外贸实践中对产前样的确认是至关重要的,产前样确认时间直接影响到出货的时间。这一知识在外贸跟单课程中已作了详细的讲述。又如在合同结算条款中,结算方式为凭买方的货物收据即期付款交单,是将商务专业知识与合同填制相关知识进行整合。再如,命题者将信用证单据条款阅读量增大,需要學生运用英语知识和相关外贸商函知识才能正确理解。也就是说,试卷不单纯考查外贸技能操作的相关能力,还把外贸函电的阅读与理解、外贸跟单的操作、商务专业知识的掌握等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跨界思考,从而实现知识的整合与共享。

除了将命题内容进行跨界整合外,命题教师还实现了对命题图片进行跨界采风,如在外贸商函课程命题专有名词翻译一题中,命题者一改以往死板的中英文翻译,而是将这些实物化名词,用简单的图片表达,这些图片涵盖了不同交易环节中需要的各种东西,学生可以通过读取图片信息反映出相应的词汇,并作出选择。通过这样对命题图片进行跨界采风,改变了学生对考试的认识,不再惧怕考试,让学生在快乐考试中培养跨界志趣。

(4)创设有效的测试情景案例,提供解决问题的多样化视角。创设真实又能为解决问题提供多样化视角的测试情景案例能改进和提升外贸专业课考试命题质量,有助于发挥教育评价对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引领指导作用。

当前的外贸专业课各类考试,测试情景案例很多,但其定位与功能并不理想,有些情景案例与问题的设置关联性不强,或无法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多样化视角或有效的支撑性信息。如在贸易术语考试中,命题者将“运费”作为脉络,让学生根据专业知识的积累,判断对应的贸易术语描述是否正确:贸易术语中的运费关系到买卖双方的费用负担问题,若不考虑运费将使报价错误。如题:我方出口货物时采用DDP术语,则运费由我方即卖方负担,我方在报价时应考虑运费,以下贸易术语对运费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

A.CIF术语的运费由卖方负担

B.CFR术语的运费由买方负担

C.FOB术语的运费由卖方负担

很显然,与直接性运费判断相比,这种命题方式创设了一定的情景,有助于学生调动日常专业知识的学习积累。但是,该题考查的知识是固定的,这使测试情境自身的开放性受到B限制,也就是说,测试情景的有无对选项并不产生影响,情景的设置与问题的描述并无实质性的关联。

有效的测试情境需要具备三个特征:一是情景中问题产生的背景资料为解决情景中的问题提供影响因素,二是在情境中创设“矛盾”,并让“矛盾”发生冲突,三是为解决情景中的问题向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视角。创设外贸测试情境,有利于让学生运用日常所积累的各类知识,包括专业知识、文化课知识及其他有关的常识性知识,而创设与学生现有认知相冲突的情境,能激发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这些日常所积累的知识去解决情景中的问题,也就是说,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问题解决过程中需考虑的条件与因素,也就是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多样化的视角。

学校外贸教研室尝试以一个基本能力为基础,通过对目标的设定,强调在情景中解决问题,体现能力的跨界、迁移、组合和提升,引导专业教师从专业知识教育走向专业能力教育,进而走向核心素养教育。

三、外贸专业课考试命题改革对外贸专业课堂教学改革的影响

1.将教学内容与核心素养培养融为一体

命题改革重视创设情景、加大开放性试题比例,学生的答题过程就是思考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面对问题,学生要思考问题的实质,思考解决的方法与步骤,拟定解决的方案,最后要以各种形式展示解决的结果。在有些外贸专业课考试中,如商务谈判中,还要向谈判对手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所有这些反馈到外贸专业课课堂教学上的信息是:学习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分析、表达、选择、判断、动手、讨论、合作等能力的过程。核心素养中的六大素养十八个要点都可以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断体验和强化,最终让教学内容与核心素养的培养融为一体。

2.引万物入课堂,以世界为教材

命题改革让教学远远超出课堂, 无论是教学内容的整合还是教学形式的呈现, 都围绕着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学的场所也因此而变化,外贸专业教学的场所可以是学校,也可以是实训基地和外贸企业,还可以是仓库、码头、车站等,只要是有助于学生知识生成和问题解决的地方,都可以是外贸专业学习活动的场所,外贸专业学习活动没有空间限制。另一方面,从外贸教学的载体上看,可以多种多样,无论是能够交易的任何有形或无形产品,还是世界的形势、国家的政策,都可以是外贸专业课堂教学活动的载体。这些都让外贸专业教学真正实现了“引万物入课堂,以世界为教材”。

3.引导学生乐学、教师乐教

外贸专业课考试命题改革重视思维过程,强调探究,事实上是引导一线外贸专业教学由“提供结论”向“问题导学”转变,将知识作为探索的对象,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知识,在成就感中产生兴趣,学生就会乐学,这时教师的教学热情也就会随之而生,从而出现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李萍,李丽娟,史志杰.山西中考命题改革:基于核心素养 落实立德树人[J].人民教育,2018(2).

[2]李倩.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考试命题研究[J].中国考试,2018(10).

[3]吴明好.基于高考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谈高中化学教学[J].中国考试,2017(3).

(作者单位:绍兴市职业教育中心)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