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实虚”融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2020-03-16 03:12杨帆
职业·下旬 2020年1期
关键词:云平台模具

杨帆

摘 要:以项目为载体来实现中职学生技能与内涵的提升,一直是职业教育追求的目标,本文以学生的发展和区域制造业的人才需求为立足点,以机械专业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提高为目标,提出了“理实虚”一体的教学模式,即:借助网络云平台、虚拟车间、实训车间,将理论教学、实操加工、虚拟仿真充分融合,实现“教学过程任务化、学生学习自主化、评价主体多元化”,并基于笔者学校模具实训平台,以模具结构与设计为试点课程,实现该模式的探究与实践。

关键词:三化一体 理实虚 云平台 模具

笔者以学校模具实操实训室和虚拟仿真车间为平台,并充分借助网络云平台,提出了符合笔者学校人才培养需求的理实虚一体教学模式,并以模具课程中的注塑模定模结构的拆卸与装配为内容实施教学实践。

一、学校机械专业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

通过对16级机械专业学生发放200份问卷统计可知:只有41.6%的学生认为自己有足够的机会参与教学实践活动,而47.3%的学生认为自己参加教学实践的机会不够;在“教师教学方式不足”的调查模块中,有72.8%的学生认为教师讲得太多,有77.8%的学生不喜歡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有81.6%的学生希望教师借助视频教学,73.8%的学生希望借助实物操作来学习,31.5%的学生希望在课堂上能够有类似企业任务来实施教学内容。基于以上统计结果可知,虽然笔者学校对机械实践课程有较大的投入力度和制度偏向,但依然存在教师教法陈旧单一、学生参与实践动手和思考的机会不够,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诸如工作过程、岗位任务等内容。

二、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分析及框架建设提出

为有效突出课堂教学对学生职业技能和素养的综合培养,本文提出了三化一体教学模式。该模式以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强调学习是学习者的主动意义建构过程而不是灌输过程,要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并强调学生所学内容对其本身的实际意义,进而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基于以上思路,该模式充分融合理论、实操、仿真软件、超星云平台多种手段和教法学法来实施教学。

该模式以任务驱动、启发设疑为教法,以行动学习、自主性学习、协助性学习为学法,力求实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具体框架见图1,以“任务驱动”为主,“启发设疑”为辅,设计从易到难、从虚拟到实操的任务关卡形成整个教学主线,搭建学生的学习平台,实现教学过程的任务化。以实操的“行动学习”为基础,借助微课资源和小组互助,实施学生“自主性”和“协作性”并轨学习,实现学生学习的自主化。以云班课为载体,结合机评(虚拟软件评价)、学生、教师多个主体实施课堂评价,形成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自发、互动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真正实现高质高效的课堂学习。

图1 三化一体教学模式的框架建设

三、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模具课程的实践

1.课程内容的分析及流程设计

本文的教学案例选自省课改教材《模具结构与设计》中的项目二任务2,要求在两个课时完成典型注塑模定模结构的拆卸与装配操作课程的教学。选择该部分知识技能为教学内容,以一体化教学模式为框架,以模具装调职业技能鉴定为背景,设计了5个教学环节开展三化一体模式的教学实践,具体流程见图2,其中模拟拆装与实物拆装为核心环节。通过整个教学过程的实施来实现课程知识技能的逐层深入、学生技能的逐步提升。

图2 课程流程设计

2.一体化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本课程以模具专业学生为教学对象,学生形成固定的4人小团队。在课前,教师为学生准备教学平板,并制作教学微视频,主要涉及模拟拆装与实物拆装教学视频。此外,以超星云平台为课堂教学互动平台,学生课前完成微视频的预习与交流,教师线上进行了相关问题的交流解答,并汇总典型问题,形成统计数据,使课堂教学有的放矢。

(1)进入情境导入环节。教师组织学生观看模具行业举办的职业技能鉴定视频,通过向学生提问,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引出本课学习任务,并实现了情境贴近职业、技能接轨企业。

(2)进入明确任务环节。首先,教师借助动画视频和模具三维结构图,请学生自由回答所要拆装定模结构的6个主配件名称,主要涉及定模座板、浇口套、型腔等,使学生温习旧知,巩固拆装对象认知。学生再通过阅读课堂任务单明确本课任务,最后,教师通过个别答疑及全班说明,使学生清晰任务要求。这一环节设计了从虚拟操作到一线实操的层层递进任务,为课堂的教学过程任务化做好铺垫。

(3)进入虚拟拆装教学。首先,学生根据课前云平台的预习情况和自身需要,借助自己的岗位平板再次观看虚拟拆装微视频,并结合任务单中的工具选择、拆装顺序等3个思考题,在实训室的虚拟车间平台实施模拟拆卸与装配。学生结合操作填写模拟拆装记录,主要涉及所拆的配件和工具选择。在此,通过思考题的设计实现启发指导学习,使学生更有针对性地理解重点与提高自学能力,实现学生学习的自主化。同时,教师进行巡视、答疑,并汇总典型问题进行全班集中指导与演示,进而分析拆装流程与工具选择,实现强调重点。对于顺利完成虚拟拆装任务的学生,则将计算机虚拟车间平台自动生产的评价成绩上传教师主机,其评价依据主要结合了企业的实操标准,并且最终借助模拟工厂平台实现了对模拟拆装的监督与反馈,实现了信息化手段和企业的充分融合。对于存在困难的学生,可在20分钟后提出“指导申请”,根据之前的分组进行组内互助;对于完成该任务的小组,则可领取平板电脑进入模具实训工场学习实物拆装微视频。通过上述环节,既充分发挥了学生自学能力与生生指导作用,又满足了职教学生的差异化需求,实现了以优带弱的帮扶作用和共同学习提高的效果。

3.一体化模式的教学实践应用总结

以注塑模定模结构的拆卸与装配为教学实施案例,充分借助超星云平台、微课、平板电脑、虚拟软件等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将以学生为本的一体教学模式融入5个教学过程,其中通过模拟到实操的任务升级与层层递进的问题设置,实现技能提升;通过行动学习与自学互助,突破重难点;通过自评、师评、机评多元评价,形成教学反馈,在保证学生的差异化得到尊重的同时,充分实现了学生从原先的被动接收变成主动学习、依赖教师变成自主查询资料与合作互助,对学生的技能和素养提升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充分实现了生本的教学理念。

四、一体化模式的实践成效及推广

一体化模式与传统模式在时间分配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在课前准备上,传统教学模式下4个小时则基本可完成前期的备课,而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教学,需要完成任务书制作、微课制作、网络答疑、任务及问题的设计等前期准备,但课堂中学生学习与探究时间实现了翻一番,其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其次,采用不同模式先后对16届和17届学生实施了教学,并汇总了两届的期中、期末测试结果,可知传统教学模式下定模结构的拆卸与装配操作课程知识点的平均得分率为73.6%,而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的平均得分率为81.1%,得出该模式在教学成效上更加显著。

参考文献:

[1]杨维东,贾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述评[J].理论导刊,2011(5).

[2]籍莹.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影响下的教师角色转化[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12).

[3]宋朝霞,俞启定.基于翻转课堂的项目式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4(1).

[4]肖亚慧.《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5(5).

(作者单位:玉环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猜你喜欢
云平台模具
《电加工与模具》征订启事
《模具制造》月刊2020年订阅通知
《电加工与模具》征订启事
第十三届Asiamold广州模具展盛大开幕
擦擦模具
企业云平台建设研究
模具制造中高速切削技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