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高级技工班学生的职业人文素养

2020-03-16 03:12黄丽果
职业·下旬 2020年1期
关键词:高级技工语文课程人文

黄丽果

职业人文素养作为高级技工的基本素质之一,对高级技工的工作及生活的适应程度及职业发展很大的影响。技工班的语文课程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开设的。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高级技工班学生的职业人文素养,已成为众多教学工作者研究的课题。

一、培养高级技工职业人文素养的必要性

1.有助于学生对自我的认知

在高级技工班设置语文课程,就是为了让学生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精准客观地评价和认识自身水平,从而积极主动地为自己设立明确的生活和学习目标。在语文授课上,教师要重点关注学生的心理和情绪变化,因为学生学习基础普遍较弱,在基础教育阶段往往因为成绩较差而不受重视,因而有些自卑,对学习缺乏自信心。在语文课上,教师要多鼓励他们,帮助他们重新认识和定位自我,为今后的文化课阅读和专业技能学习奠定思想基础。

2.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

语文课在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能力的同时,也在教给学生如何去跟别人交流沟通。培养学生的职业人文素养的重要环节就是教会学生与人交流沟通,让他们懂得沟通的技巧,为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打下基础。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语言学科,教学生与人沟通和交流是其最基本的功能。技工班的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和学习中不可避免地会和别人进行协同工作和交流学习,掌握基本的交流沟通技巧至关重要,因此,高级技工班语文教学要格外注重对学生语言能力和沟通技巧的培养。

3.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语文授课要体现人文素养内涵,改变学生原有的思维模式,创建新的价值观体系和新思维,帮助其确立全面的学习观、价值观和职业观,同样为以后的工作事业发展和健康幸福生活夯实心理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设法引导学生认识体会到学习的关键点,多以“匠人精神”加以鼓励,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积极主动提高自己的职业文化水平,立志成为一个新时代的有文化、高素养的职

业人。

二、人文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关系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各个行业对于人才的要求都有了新的变化,而高级技工学校的人才,除了最基础的高级技能外,还要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才能适应社会和企业的发展需求。

语文课程传授是“人文素养”的承载体,所以要重视高级技工班语文课程的设置和改进与创新。各个职业院校应依据教学实际和教学目标慎重科学地选择语文教材。教材中应包含文言文、诗词歌赋等偏向文学的内容,也要有心理发展教育、社会哲学、人生哲学、名人传记等精神层面的内容。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学生建立新的思维逻辑,提升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帮助学生发展个体特长。一句话,语文教学要结合新时代的要求和本校的教学实际,用科学的授课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阅读,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生活、感知人生、体味生命,感悟人文精神,从学习中自然而然地感受人文教育的熏陶,使人文精神成为自身的一种精神力量,为今后开展工作和乐享生活奠定精神基础。

三、高级技工学校语文教学的现状

1.学生语文基础薄弱,学习能力较差

学校学生学习能力较差,对于文章和所学知识的理解肤浅,没有掌握科学的思考方法。他们往往采用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所以学习效率低,学习事倍功半,因此,各个院校应注重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使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得以提高。

2.学习方法不科学

初入高级技工班的学生大多无法很快地从心底认识到角色的转变。他们还习惯着义务教育阶段的填鸭式教学,此外,一些学生认为只重视专业技能的学习就够了,从而忽视文化课的学习,对于文化课的设置和学习缺乏科学的认识,由于对语文课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端正的态度和学习的积极性,致使学习效率低,教学效果不理想。

3.课程设计不科学

一些学校课程改革和完善进程较为缓慢,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使学生学习费力费神却得不到好的学习效果,使教师费尽精力仍然无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必须科学合理地设置语文课程,先从教学目标和教学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教材,再依据教材进行相关的课程设计。在现实教学中,一些教师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完全按照课本进行讲解,把课本上的知识严封不动地灌输给学生们,学生学习味同嚼蜡,昏昏欲睡,丝毫没有学习的兴趣,语文教学也无法收到应有的效果。

4.教师专业素养不高

在新时代背景下,很多高级技工班的教师认识到文化课的重要性,但仍旧有一部分教师固守陈旧的教学思维,依旧单纯地把高级技工的学习重点放在专业技能上,认为专业技能就是未来工作和生活的最强有力的保障,而忽略学生文化课的教学,特别是語文教学,教学目标不明确。学校对于语文教学不够重视,考核制度不完善,因此对语文教学采取“敷衍了事”的方式,导致学生也忽视语文的学习,使人文素养的培养成为一句空谈,成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阻碍。

四、语文教学中学生职业人文素养培养策略

1.树立榜样,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精神

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是需要长期努力的。要想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精神和自我认知,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学校应充分重视语文教学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作用,科学合理地精心选择教材和设计教学方案,如在教材中要加入“职业境界”“职业思维”模块,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依据教学实际加入对职业名人生平事迹的介绍,以职业名人的实际经历来告诉学生们,要想有好的职业和人生发展,就要向名人学习,学习他们高度的责任感、敬业精神、持之以恒的毅力和对职业的敬畏之心,以榜样的力量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精神,改变对自我的认知。

2.提升教师职业素养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其职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高级技工班语文及教学的质量,因此,必须加强教师的职业素养培养,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教师进行相关培训,使其具有正确的教学观、价值观和职业观。此外,教师也要建立终身学习的目标。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努力更新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不断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为学生树立榜样,如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和学生多交流,在加深师生感情的同时,也可以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交流彼此的阅读体验和感悟,以自身实际行为带动学生主动学习,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

3.从阅读中体味人文精神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人们获取知识,开阔视野的重要方式。阅读不同的作品,可以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感悟和体验,对人们的思维和认知也会有不同的影响。因此,在高级技工语文教学中,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大量广泛地阅读各种经典作品,教给他们阅读的技巧和方法,让阅读成为打开学生精神世界和帮助他们精神成长的金钥匙。如在实际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国内外名著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不断思考和学习,完善了自己的精神体系,完成了心灵的成长,也丰富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对职业相关书籍的阅读,在扩宽学生视野的同时,也有利于他们职业人文素养的培养。

4.改变和创新语文教学模式,在活动中提升学生职业人文素养

根据职业院校教学的特殊性,各大院校需依据实际情况对语文课程授课模式进行改革创新,来适应新时代企业对所人才的要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增加实践活动环节,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收取人文素养。如可依据教学需要设计实践活动,指导学生成立自己的学生社团,如文学社、辩论社等,可鼓励学生适时举办辩论赛、演讲比赛等。通过这些活动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及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此外,还可以指导学生开展一些校外实践活动,如寒暑期实践活动“重走长征路”、素质拓展训练、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等,帮助他们在活动中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培养他们处理问题和人际交往的能力,从而促进其职业人文素养的培养。

(作者单位:南阳市高级技工学校)

猜你喜欢
高级技工语文课程人文
人文绍兴
和谐人社梦飞扬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人文社科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
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茂名交通高级技工学校为例
廊坊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