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探析

2020-03-16 03:25牛咏红
神州·中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古代文学文学文化

摘要:中国古代文学领域有着辉煌的成就,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构成内容,亦是中华文明的珍贵宝藏。其不但滋润了祖先的心灵世界,而且直至今日依然具备鲜活的生命力。正确认知我国古代文学的审美内涵与繁荣景象,即可强化民族自信,还能为建设新时期先进文化奠定深厚基础。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

引言

中国古代文学史是从上古时期至1919年五四运动前的民族文学发展史,中国古代文学作为中国文明的主要构成内容,其历史悠久,起源约与中华文明起源同步。而悠久的历史发展中曾涌现出一代又一代的著名作家与大量优秀作品,产生丰富多彩的文学流派、体裁、风格以及题材,生成了多元化的文学景象、文学理论与文学潮流,且内容极为丰富。这对于中华文明与文化而言是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和宝藏。在世界民族文学体系中,中国古代文学占据重要地位。而我国特殊的人文文化与历史文化,促使古代文学在国家文化领域相关研究当中占据不可代替的地位。从古代文学诞生到繁荣,文学审美观念伴随朝代更替而持续发展与转变,但中国古代文学始终在发展和继承中,一直未失去其自豪感,而且还历经几个繁荣发展时期。因此,探析中国古代文学对中华文化发展和传承具有积极意义。

一、中国古代文学浓厚的人文主义传统

我国古代文学不但在形式与数量层面蔚为大观,在審美特征与内在思想精神层面也具备显著的民族特点。西方文学对神的崇拜占据较长的历史时期,西方民众认为神是伟大且不可侵犯的,而人类则是渺小甚至有罪、丑恶的,因此较为重视对于人性的反思。恰恰是中世纪神学所占据的主导地位对于人性的过度压制,致使西方近代文学尤其注重人类的自由、觉醒与解放,西方文学领域的基本走向是“之”字路,而中国古代文学领域的基本走向则是自然拓展延伸的道路。先秦时期,孔子等诸多思想家延续周朝主张的礼乐文明,为我国人文主义文化这一传统奠定了基础,主张人性的尊严和高贵、生命的价值以及人的地位,提倡主体和客观世界、理性和情感的统一,并对中和之美较为推崇。此后,这一审美理想与文化传统成为我国古代文学及文化领域的主流。我国古代文学一直面向民众的实际生活,歌颂崇高的人格、高尚的理想、优美的环境、真诚的友谊与美好的爱情等,注重人生苦难,批评社会腐朽与黑暗,旨在使民众心情得到放松和愉悦,铸造美好崇高的人格,调整人和人的关系,建设谐和安定的社会秩序与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愿景。这一深厚且强大的人文主义传统以及审美理想,不仅是回荡于我国古代文学领域的主旋律,是其精神特质的重要呈现,亦是我国古代文学和西方古代文学的差异所在。此审美理想与文化传统,和我国古代独特的生产、生活形式及政治制度相适应,随着历史的沉淀与社会发展,塑造了我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的繁荣。我国古代文学对于当代国民和世界文化体系发展的意义与价值,仍有待发掘。

二、“大一统”成就中国古代文学领域的繁荣

我国古代文学尤其是中古文学十分发达,是众多历史元素综合作用而产生的结果。而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便是我国较早创建大一统中央集权制下的君权专制制度,生成幅员辽阔的高度统一的国家。恰恰是这一制度的存在,我国可维持长达十年乃至数百年的稳定与安宁,经济文化也由此获得大幅度发展。经济繁荣与社会稳定,为我国文学艺术领域发展电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也恰恰是在该政治体制环境下,众多民族进行交流与融合,多元民族文化互相碰撞,对于文学艺术昌盛和繁荣具有积极影响。并且,这一政治体制将维护国家统一作为核心任务,且政治权利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严令禁止且不容许其他势力权力(经济权力与政治权力)对于国家政治权力造成威胁及挑战。因此,宗教始终处在被政治权力掌控的状态下,社会文化无法生成以宗教作为导向的文化,只能是由政治主导形成世俗化的传统人文主义文化,有助于表达国民思想感情与日常生活为宗旨的文学发展。此外,大一统对于中国古代文学产生的直接影响,还呈现在其催生了庞大的社会文人团体。这一政治体制因不容许存在相对独立的势力存在,所以中国从西汉中期后,原有的诸侯分封制逐渐不具备现实意义。君主必须选拔并任用更多官吏,以此帮助其管理国家,由此诞生了培育、选举、任用官吏大臣的教育制度,以及职官制度和科举制度。朝廷急需海量官吏,这便为普通百姓走进仕途供给了机会。因官吏必须具备文化知识,且通过国家考试走入仕途,所以海量年轻人苦读诗书,为进入仕途而努力,而官吏也均具备读书作文的能力,进而产生了较为庞大的文人团体。这一团体不仅是官员预备团队或者官员团队,亦是文学创作团队,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创作团队的主体。我国古代文学尤其是中古文学十分繁荣,在较大程度上便是由于当时创建了大一统体制,并由此塑造了规模庞大的文人团体。

结语

综上所述,近代以来,受西方文明的冲击和影响,多数人对于中国古代文学及文化的价值与性质产生诸多错误认知,对其历史地位与作用的评价也较低。事实上,先人无愧于他们生活的时代,我国古代文学和西方古代文学比较毫不逊色。而我国古代文学与文化既然曾经可与西方文学及文化相媲美,甚至在较长的历史时期显著领先于其文学与文化,只是由于诸多因素在近古以来较为落后。因此,我们应完全有自信创作出具备国际先进水准的中国文学与文化。

参考文献:

[1]曾礼军.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应用型教学探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9,32 (05):136-139.

[2]马昕.“‘贯彻十九大精神 总结四十年成就古代文学研究中青年学者座谈会”综述[J].文学遗产,2019 (02):186-187.

[3]刘绍瑾,刘剑.一部最具有中国意义的文学史[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9 (01):86-89.

作者简介:牛咏红(1977.9-)女,汉族,河北省石家庄,本科学历,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

猜你喜欢
古代文学文学文化
古代文学圈中的“鄙视链”
年味里的“虎文化”
韩国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探析
我们需要文学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意境特征分析
在文化语境中阐释中国古代文学
我与文学三十年
文学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