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兴山民歌的演唱特点

2020-03-16 03:25吴玉娥
神州·中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兴山演唱特点民歌

摘要:兴山民歌源远流长,迄今至少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歌腔丰富,曲式庞杂,不仅是我国民间音乐的一朵奇葩,更是一座蕴藏深厚的宝库,学界专家通过考证,认为其属“荆楚古歌”的遗存,于20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保护名录。本文对兴山民歌的演唱特点进行简要分析,以就教方家。

关键词:兴山;民歌;演唱特点

引言

兴山县位于湖北省西部,长江西陵峡北侧,东邻保康,宜昌,西接巴东,南连秭归,北靠神农架。境内群山重叠,山高坡陡,沟深谷幽,交通不便,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兴山人民与外界交流相对较少,因而在民俗、民风、民间文化上保持了兴山人相对完整的原生态特征。特别是民间音乐中的奇葩---兴山民歌,更具鲜明的地方特色,值得我们去很好地探究、传承和弘扬。

一、兴山民歌的音乐特征

兴山民歌高亢、粗犷、悲苦、古朴,作为一种世世代代口耳相传的民间文化,地域特色极其明显。山歌内容大都是以颂古人“离别”、“恋情”为素材,在曲式上多采用上、下旬或多乐句构成的单乐段,唱词从二、三段至十多段不等,调式音阶主要由“三音阶”,“四音阶”构成。其音乐特征为:

(一)三度音程

兴山民歌据当代音乐家研究发现,音阶结构里含有一个介于大、小三度之间的音程,专家学者称之为“兴山特性三度音程”。含有两种三声结构的腔音,无论是当地人还是外地人,抑或是职业演员,都认为兴山民歌音调奇特,难以歌唱,难辩调式,是由兴山音阶的结构中含有“兴山特性三度音程”所决定的。这种奇特的兴山音阶属于口传文化,是对荆楚音乐体系中存在与乐器考古中发现的律制一致的证明。

(二)节拍节奏

兴山民歌节拍以2/4、4/4、为主,如:望郎歌、探郎歌、采茶歌、五句子歌等;其次,为散拍子。如:薅草锣鼓中的疙瘩号子、三条弯等。兴山民歌节奏分慢板、中板、快板,速度稍慢节奏,一般表现悲伤、抒情、悠扬的情绪,如:《五更》、《秦学梅吊孝》等....

中速的兴山民歌,适应表现欢快、喜悦之情绪,如:花名歌、雀名歌、养花歌等,速度快的兴山民歌,适合表现激越,奔放之情绪,如:下田号子《早晨来得早》等。原生态的兴山民歌节奏自由发挥,没有固定的板眼,可长可短,民间艺人演唱中进行乐曲的处理时,节奏快慢、强弱会根据内容和演唱效果进行变化。

(三)曲式结构

兴山民歌主要为单双乐段结构。常见三句体如:有下田号子《早晨时候来》,四句体如:《梁祝》、《十想》《探妹十二月》等,五句体如:《五句子歌》、五声号子《早晨来是东路上来》等等。

二、兴山民歌的演唱分析

兴山民歌内容繁多,且各具特点,在演唱上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征。主要体现在注重唱腔特点的唱法,注重语言特点的唱法和运用特殊的润腔技巧三个方面,歌唱语言为兴山方言,更显其演唱的艺术特色。

(一)高亢、粗犷、悲苦、古朴,唱腔多种多样是兴山民歌的突出演唱特点

兴山民歌音乐艺术从音乐的旋律、节奏、演唱、表演中所体现的粗犷、高亢、悲歌、古朴等独特的音乐个性,内容与形式在高度统一中所表现出的具有共同性的、相对稳定性的艺术特点。它是兴山风土人情、礼仪习俗、民风、民俗  风格的具体体现,是兴山民歌音乐艺术之生命,是兴山人民在歌唱其民歌的主观心态特征和表现其音乐内容与形式的物质外壳的特征相统一,形成的难以说明却又能感受的艺术特质。

兴山民歌唱腔多种多样,归纳起来主要有高腔、平腔、鸡鸣腔三大类。高腔具有高亢、嘹亮、奔放的特点,旋律在高潮部分出现大的跳进,节奏自由富于变化,拖腔较长,在引子或歌曲的高潮处自由延长,高声区运用假声演唱,使歌声能达到穿山过河的效果。平腔唱腔旋律进行较平稳,优美抒情,拖腔运用较少,旋律音域不宽,音量不大,注重音色与曲调的韵味。平腔在兴山民歌中为数最多,但由于地方语言声调和乐曲旋律发展的需要,唱词中间往往加上一些衬字或衬句。鸡鸣腔具有很强的穿透力,村民在生产劳动过程中或休息娱乐时吼唱山歌常常还会在句末发出很响的一声喉音“噢”,如公鸡打鸣一般,发声时唱者深吸气至小腹、作憋气准备,喉头快速向下挡气息,气息作用使声带时有较好的弹性和爆发力。由于兴山民歌多种多样的唱腔,从而大大丰富了音乐艺术表现力。

(二)丰富的衬词(虚词)运用,音随字转的地方语言是兴山民歌突出的特点

丰富多彩的衬词(虚词)运用,音随字转地方语言是兴山民演唱的精髓。众所周知,衬词从某种意义上亦即虚词...可以说是无任何意义之词。兴山民歌里的衬词使用较多,如哎依呀呼嗨...呀...啊...喔...依...啰...个...呀吙...里格...依呀呀哬嗨,嗬也嗬等等,衬词的运用使兴山民歌的歌唱语言更为灵活多变,句式结构更为流动顺畅,民歌旋律更具特色,在衬词唱腔的延展中,既活跃了唱词,又使唱腔得到充分施展的余地,使曲调显得舒展而悠远,从而使兴山民的唱腔或绕绕韧韧、或哀婉凄切。如《探郎歌》词中的哟嗬...唦...呀嗬依哟嗬...也都属衬字衬词。

俗话说:十里一方言。兴山方言与周边相邻地区也存在一些差异,它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兴山民歌中的情歌听起来柔润婉转、悠扬美妙、情意缠绵,悲歌听起来忧伤哀怨,悲悲切切,歌词尾句以兴山地方话落音,如:奴的情郎哥(ge‘er),我的好情姐(Jie‘er)等,音随字转,它是指旋律基本上是随着方言调值进行的,因此,音随字转是兴山民歌最突出的演唱特点。

三、兴山民歌发声方法和润腔技巧

(一)甩腔、拖腔的润腔技巧

润腔是興山民歌演唱中突出地域特色的重现,其主要润腔技巧有以下几种:

兴山民歌的甩腔技巧:甩腔是兴山民歌演唱中使声音达到致远效果的润腔技巧。其唱法属大嗓唱法,具有声音宏大、冲击力、致远力强的特点。兴山人对歌或喊号子、唱扬歌时往往是一种喉音色的高频泛音,这种声音有金属般的明亮度。

兴山民歌的拖腔技巧:兴山民歌一般把声腔拉长,在节奏上面的放宽,这在兴山民歌中很常见。拖腔演唱方法是兴山民歌的延长音,一般拖音大都发直音,像一条线似的,但兴山民歌拖腔带音波,音波而由大变小,并加上滚音颤音,通过歌手巧妙的润腔与拖腔润饰,使得兴山民歌显得柔润婉转,抒情优美,委婉迤逦。

(二)滚音、颤音、滑音的发声方法

兴山民歌的滚音:滚音多用在长音上,与蒙古族长调中的颤音比较接近,适于演唱装饰性加花的旋律和村腔,兴山民歌中使用滚音较多,由于滚音没有鲜明的节奏形式,幅度可大可小,速度可快可慢,演唱时可灵活运用气息的强弱调整力度。滚音发音时,用喉头控制气息,截住气流慢慢释放,使声带发出抖动声,如地下湶水向上翻发出咕咕的声音,无论是高腔、平腔、鸡鸣腔,都可以加滚音,听起来辽阔悠远,富有动感,滚音是兴山民歌独特的发声方法。

兴山民歌的颤音:颤音技巧在兴山民歌、兴山薅草锣鼓的演唱中应用较多。多见于歌曲的引子和拖音部分。在颤音结束时加入下滑音。颤音唱法主要通过气息的强弱变化和喉头用力大小的变化而产生,歌唱者传出的声音有强烈的抖动感,颤音在时值上有长短之分。

兴山民歌的滑音:滑音是兴山民歌中常使用的润腔技巧,有上滑音、下滑音、上下滑音等。演唱时可根据情感需要进有长短、快慢的处理:唱上滑音时气息在结束时迅速上提,之后声带突然放松,同时截住气流,用短又重的头腔声音形成向上扬的甩腔。生活中呼唤远处的人时就有这样的声音,是演唱结束时所发出的辅助性的呼应词,有时由歌手随口补上,有时则由听者呼应,结合尖音发声方法,是一种渲染情绪比较夸张的唱法,滑音是兴山民歌演唱中润腔的重要手法。具有独特的演唱效果。

四、结语

兴山民歌是巴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兴山民歌音调奇特,音高难辨,难以学唱,无论从音乐特色和演唱技巧都对歌者的嗓子和乐感要求较高,因而造成了传承上的瓶颈和制约。探索、研究兴山民歌是一项刻不容缓而 又至关重要的工作,对继承和发展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具有重要的意義。然而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对兴山民歌的的演唱特点和发声方法的研究尚未起步。我们期望更多的专家学者投入到研究工作中来!

参考文献:

[1]陈欣.曾侯乙编钟与兴山三音歌关系之测音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2]张利珍.梅县松口客家山歌的音乐特征与演唱特点的探析.嘉应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1年4月第4期

作者简介:吴玉娥,宜昌市歌舞剧团独唱演员,湖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省舞台青年英才,国家二级演员。

猜你喜欢
兴山演唱特点民歌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艺术歌曲和歌剧演唱特点分析
兴山朝天吼漂流开漂
穿花衣 唱民歌
宜昌兴山烟区土壤主要养分变化分析及用肥分区研究
把太阳揽进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