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教学法在华文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2020-03-16 03:25张玉娇陈彧
神州·中旬刊 2020年2期

张玉娇 陈彧

摘要: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利用赴柬埔寨任汉语教师志愿者的机会,把认知教学法运用于对柬初级汉语学习者词汇教学过程中。结果表明,认知教学法特别是在其它教学法辅助下的认知教学法能从词汇读写认知、词汇意义认知和词汇使用方面提高汉语词汇教学效果,促进柬埔寨华校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华文词汇教学;认知教学法;初级汉语学习者

一、引言

随着中国政治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汉语在世界的影响力逐步加强。作为“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合作伙伴,柬埔寨重视中柬文化交流与商业往来,柬埔寨学习汉语的人数与日俱增,带动了对外汉语教学在柬埔寨的兴盛。众所周知,学习汉语的终极目标是用汉语进行有效的语言交际,而词汇作为语言的根基,掌握一定量的汉语词汇是进行汉语交际的基本前提。作为对外汉语教师志愿者,本人在柬埔寨任教期间,深身感受到帮助柬埔寨初级汉语学习者扩大汉语量词汇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然而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分支,柬埔寨华文教学课程设置中并没有具体的词汇教学专项课堂,学生通过《华文》教材学习新词汇,并完成华文的基础学习。然而,学生课堂反应以及作业情况表明大部分学生无法运用词汇正确表达思想开展有效交际。因此探索有效的汉语词汇教学方法成为必要。

认知教学法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美国,强调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有效语料,引导学生认知语言规则,促使学生输入过程的认知化。学生在学习语言结构及规则的基础下,逐步提高听说读写技能,最终实现对语言的综合运用。有研究表明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运用认知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汉语词汇学习效率(牛臻,2015;田园诗2017);也有研究者认为(耿直,2017)由于认知法强调有意义的言语训练,而忽视了机械操练,认知法指导下的教学实践也会出现一些问题。

本文以认知教学法理论为指导,以《华文》第九册生词讲解为具体的教学内容,检验认知教学法在华文词汇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了解教学实践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寻找帮助柬埔寨初级汉语学习者有效学习、理解和使用词汇的方法,提高柬埔寨华校学生的汉语学习效率,进而提升汉语交际能力。作为柬埔寨汉语教师志愿者,本人还希望通过教学实践,寻求适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为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研究现状

认知教学法自形成以来,相关研究颇丰。有关认知教学法与汉语词汇教学的研究可大致分为三种类型。首先是认知本体知识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研究。吕越男和黄秀坤(2014)介绍了范畴化理论、隐喻理论、象似性理论、意象理论等理论概念,并研究了认知心理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其次是有关认知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耿直(2017)认为认知教学法轻视规则描写而过于重视现象的阐述,强调语言的建构却忽视对语言习惯的培养,并指出认知教学注重理性与语言本体知识的结合,而缺少交际法的依托;此外有学者对认知教学法指导下的外汉语词汇教学展开实证研究,马静(2014)结合自身的对外汉语教学实践经验,把认知本体理论以及认知语言学应用到对外汉语教学中,得出认知理论与对外汉语教学实践的结合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的结论。由于认知教学法在华文词汇教学中的应用具体案例研究较少,笔者在柬埔寨担任汉语志愿者教师期间,为当地学生教授柬华教材《华文》第九册,在词汇教学过程中,把认知教学法运用到词汇教学实践,试图了解其可行性以及存在的问题。

三、认知教学法与华文词汇教学的联系

认知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认知教学法强调听说读写齐头并进,重视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致力于培养学习者语言综合能力,并要求教师志愿者在教授词汇时应使用目的语进行教学。认知教学法推崇对直观教学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但在柬华教材《华文》中,课文词汇没有配设图片。由于笔者所在的柬埔寨学校教学条件有限,缺乏投影仪、电脑、网络等现代化教学辅助设施,在华文词汇教学过程中,对于简单易懂的词汇,教师通过板书、教读和解释讲解的方式帮助学生完成对基本词汇的形音义认知:感知词汇大意,明确词汇核心意义。由于汉语属于表义文字,教师还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词汇本义,使其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在有效了解词汇的前提下,学生还需要对词汇进行重复记忆。

所谓认知就是感觉输入的转换、减少、解释、贮存、恢复和使用的过程。美国心理学家卡鲁尔提出的认知法指出语言是一种知识体系,学习者通过对第二语言的词汇、发音、句法的分析来理解和掌握语言结构。同时,认知教学法也被称为“认知----符号法”,它以认知心理学为依据,通过感知、理解、逻辑思维方式获取知识,强调学生对语言结构规则的深度理解,重视语言知识中各个语言项的理解内化。认知教学法强调人类学习语言绝不是简单的机械模仿与机械记忆,而是通过用所学语言的结构规则生成更多语句进行交流,通过认知,人类可以借助有限的规律,推导、转换、生成无限的句子。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规律表明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认知发展的能力不同,具体到笔者所教授的华校学生,他们的年龄范围在九岁至十九歲,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学生能够在大脑中进行抽象的思维活动,因此在词汇教学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提供图片,设置情景语境帮助学生提高对词汇的认知理解;处于形式运算阶段的学生已具备假设演绎能力,可以通过一步步的推理过程理解词汇。因此,我们认为利用认知心理发展规律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词汇的形音义。

四、认知教学法在华文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我们知道学习者对某个词语的使用程度取决于他对该词语的认知理解程度,因此教师需要提供各种方法帮助学生形成对词汇的认知。华文词汇教学中,教师采用认知教学法,协助汉语学习者形成对词汇的认知。《华文》第九册共有二十四课课文,课文后附有词语表,在具体教学中,笔者基于认知教学法把词语分为三类,一是简单认知词汇,即通过教师的简单释义学生就能明白其意义并进行简单造句的词语;如果词语中包含学生不认识的汉字,我们把这类词语认定为复杂认知词汇,针对该类词语,教师首先需要帮助学生掌握该词汇的读音与书写,然后利用情景设计帮助学生感知词汇意义,达到最终造句的呈现;三是成语的认知,成语是词汇教学中的重难点,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成语的书写、读音和意义,还需要通过故事讲解帮助学生提高对词汇的认知,进而形成词语与图片、情节、故事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就是学生认知理解词汇的过程。重复是语言学习的基础途径,学生在完成对词汇的认知理解之后需要机械性操练,最终实现在语言交际中对词汇的灵活运用。笔者在教授简单词汇时,通过帮助学生认知具体单词的词性,使学生区分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帮助学生通过对词性的认知归纳总结词汇;在讲授复杂词汇如虚词“除了”时,通过设置情景语境让学生明白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这个词。情景如下:

老师:同学们,昨天我们班上谁没有来学习?

学生:小龙昨天没来学校上学。

老师:昨天除了小龙,其他同学都来学校上学了。

在上例中老师设置‘除了的使用情景,通过例句帮助学生理解并学习使用词汇,并加深理解认知,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对成语‘杯弓蛇影的讲解,本人采用的步骤是首先给学生讲述一小则故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简单复述故事,在大脑中形成对詞汇的基本认知;接着解释成语意义,并借助造句呈现。三个步骤之后大多数学生能理解词汇,了解词汇使用环境并基本会利用词语造句,进入词汇使用的操作练习。我们还可以在讲授词汇时导入相关近义词、反义词、上下义词,通过对关联词汇的讲解和使用的呈现,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词汇。比如在讲解‘蔬菜、‘水果时,教师可以列举其全部下义词,并要求学生把列举的词汇写在自用词汇本中,以备后期查阅与复习。教学实践证明对与具体词汇相关的上下义词的讲解,能有效提高了学生对词语学习的敏感度,加深词汇的记忆,拓展词汇量。而且我们知道,对上下义词的讲解正是对认知教学中的范畴理论的具体应用。

词汇是语言的基石,词汇教学则是语言教学的重点,而词汇学习的最终目标就是利用所学词汇进行有效交际。通过具体的对外汉语教学实践,笔者发现认知教学法有利于提高词汇教学效果,但借助其它教学方法辅助下的认知教学法则更有利于学生对词汇的理解与认知。《华文》中的有很多词汇无法通过直观图示进行讲解,教师可以采用语法翻译法简明解释词汇,设置简单的贴合学生的新语境来巩固所学单词则能获得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柬埔寨初级汉语学习者通常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借助英语媒介语讲解词汇就是实用教学方法之一。事实上,华文词汇教学方法多样,教学中可以结合几种教学方法,只要不同教学法的结合有助于词汇教学的延伸与发展,在教授《华文》时都可以采用。

学习词汇的过程包括认识词汇,整体感知词汇的形音义,反复操练直到熟练掌握,最终学会自如地使用词汇进行表达。认知教学法贯穿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词语,利用词语表达准确信息,最终实现利用词汇自由交际的目的。教师应当提高词汇讲解的精准度,帮助学生理解词汇之间的语义、语法与语用差异。初级汉语学习者词汇量有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创设特定情境,通过具体的词汇搭配练习来提高教学效果,确保学习者能够更好地掌握词汇,准确地运用词汇进行表达。

五、结语

在华文词汇教学中,将认知教学法应用于初级汉语学习者学习词汇过程中必须充分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重要原则。通过在华校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认知教学法适合在词汇教学中运用,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及时关注到学生的理解动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汇的含义,并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汉语的认知。

参考文献:

[1]田园诗.认知语言学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7 (12):84-86.

[2]耿直.认知语言学研究应用到对外汉语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7 (11):64-65.

[3]苏政杰.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J].海外华文教育,2016 (01):72-82.

[4]牛臻.认知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5 (03):82-83.

[5]吕越男,黄秀坤.认知观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 (04):15-17.

[6]刘弘.对外汉语初任教师实践能力发展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

[7]马静.对外汉语教学中认知语言学的运用[J].学理论,2014 (11):178-179.

[8]杨欢.认知功能教学法在对外汉语初级阶段词汇教学中的应用[D].四川师范大学,2014.

[9]庄小保.浅谈认知语言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3,1 (04):71-73.

[10]洪滨滨.认知语言学范畴观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几点启示[J].文学界(理论版),2012 (05):87-89.

[11]欧元婷.认知功能教学法在汉语初级阶段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2.

[12]朱伟娟,谢白羽.认知语言学与词汇教学——以对外汉语初级阶段综合课词汇教学为例[J].湖北社会科学,2011 (11):12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