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与“学”孰轻孰重?

2020-03-16 03:25盖晋
神州·中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身心健康品德教育分数

盖晋

摘要:意识中,“品学兼优”这个词的含义是品德与学业都达到优秀的程度,是人们对学生的美好期望,是判断作为一名好学生的标准。作为一名教师,我也常把这样的话“希望你能够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作为鼓励性的语句寫在学生的成长记录册中。时间长了,对这个词也不以为然了。但若仔细的思考一下,“品”为何要放在“学”之前呢?就会引发我们的思考,“品”与“学”二者孰轻孰重?

关键词:品德教育;分数;身心健康

王雪华(化名),一提起她的名字,班级同学都竖大拇指,她的学业成绩在我们班甚至学校都名列前茅,是我们初一年级二班老师和全体同学的骄傲。但一次偶然的事情,使我改变了自己的想法。

一次月考刚刚结束后,王雪华拿着试卷和练习册来到教研室,就其中遇到的一种新的类型题——实践与探究题请教我。我帮她分析讲解后,还表扬她虚心好学。她回到教室,一会儿,我因为要通知学生一些事情,也来到班级中。刚进门,就看见我们班的学生张策正拿着练习册一脸诚恳的请教王雪华:“帮我看一下,这种实践与探究题要怎么分析呢?”只见王雪华好半天才抬起头,说道:“你看我这个题型也去了分,我也不知道,你去问别人吧!”张策失望的走回自己的座位。看到这一幕,我不禁深吸一口凉气:“刚才特意为她讲解的题型,在别的同学面前,就变成了不会的问题。把知识占为私有,多么不道德的行为啊!”

静下心来,仔细思考。王雪华的问题,实际上是一种应试教育下的畸形心理。生活中,品德高尚的人最为珍贵,他们会用自己的爱去包容一切,这是分数和才能所达不到的。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也许他笨拙、愚蠢或残疾,但是这些玷污不了他圣洁的灵魂,人们总以敬佩的目光注视他。英雄伟人不是别的,就是在个人利益与人民国家的利益相冲突时,牺牲自己的人。在影响一个人的终生发展的因素中,分数并不是最重要的,起着制约作用的是品德、品格,是做人的快乐,是受人欢迎、尊重,而不是学问的高低。

分数是衡量学生的一个重要标准,却绝不是惟一标准。虽然现在,社会上的很多人认为分数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常常是一俊遮百丑,有了高分数、好成绩就被看成好孩子,以至于它的高低完全可以左右学生、家长的喜怒哀乐。这确实还需要考试制度、人才评价制度的根本转变。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能作壁上观,要积极探索素质教育的新路,最大限度地弥补应试教育现实的不足。到底一个人的品德重要还是学业成绩重要?我们是否应当将教育的重心转移到道德品质教育上,把二者摆放到同等高度,重视起来?值得深思。

许多有益的教育理念,需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步伐,尽快的被引入教育实践。比如对于老师来说,不要“以分取人”,对所有孩子一视同仁,对他们的未来抱有同样乐观的态度,关注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如:道德品质、交流合作、智力水平、情感变化、自信心、动机因素、人格塑造、耐挫折力、发展潜能等①;对于家长来说,重视孩子行为习惯和公德意识的养成以及各方面才能的开发,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对于学生来说,在学好书本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培养自己的集体意识,助人为乐,匡扶正义,无私奉献等高尚的道德情操。因为分数固然重要,培养身心健康、品德良好的公民更为重要,民族的胜衰、国家的命运取决于此!

我忍住怒火,没有当众批评她,午休时我找到王雪华,单独的和她谈谈。针对这件事情,使她意识到自私是可耻的,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包括对知识的占有。并和她一起探讨原因,有家长的溺爱,道德教育的缺失等。使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最后我们约定一起做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

针对这一现象,我把本周的班会设计成一堂讨论课,同学们热烈讨论,列举出许多名人道德高尚的例子,交流思想,最后达成共识:拥有高尚的品德才是拥有一件无价之宝!帮助同学的人才是令人尊重的!

我深知,学校教育仅仅是德育教育的一方面,还要从家庭、社会入手,突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我们在家庭中开展了“小手牵大手、做文明人、创文明家庭”活动,如:做爸爸妈妈小帮手,做孝敬父母的好孩子,开展我与父母比一比互帮互学,共创“道德型”家庭。倡导学生做助人为乐的好公民,参与募捐,救助贫困儿童活动,做环保志愿者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助人为乐,不计报酬,自己是多么的愉快!使之形成班级里的风气。

当然,品德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它需要我们长期的努力,提高学生的公德意识,磨练学生坚强意志,培养学生对祖国、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感,让民族精神代代相传。

参考文献:

[1]《实践新课程》.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身心健康品德教育分数
通过家园共育提升幼儿品德教育有效性的探索
分数的由来
无限循环小数化为分数的反思
注重培养体系构建 提升品德教育质量——基于“互联网+”的品德教育实践策略
可怕的分数
算分数
图画故事书对儿童品德教育有积极作用
悠悠自然情——论幼儿户外教育活动
浅谈民族地区中小学德育教育
中小学生品德教育分类指导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