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时代理论体系建设

2020-03-16 03:25杨鸿柳
神州·中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建设

杨鸿柳

摘要:马克思主义时代理论体系的架构,包括有机联系的三个层次,第一层面中的时代性质和本质,规定和影响着第二层面的时代主题;第二层面时代主题的总体特征又规定和影响着第三层面的国家战略选择。时代理论体系中基本概念的厘定;時代主题研究“盲区”的充实。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时代理论;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首要问题,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而在当今全球金融危机尚未结束、中东北非局势出现动荡、国际形势日趋复杂的情况下,就更需要建设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并运用该理论来统一我们的认识,指导我们的行动。因而本文旨在与时俱进,探索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理论体系的建设。

一、马克思主义时代理论体系建设与发展的现状

关于“时代”问题,目前学界已经对马克思主义有关时代的划分标准、基本特征、发展动力、发展规律等具体内容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认为马克思、恩格斯是把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看作划分时代的依据和标准,从而论证了“三形态理论”与“五形态理论”的时代发展规律;认为列宁着重以阶级关系,即以哪一个阶级处于时代的中心为依据和标准,确定时代的主要内容、时代发展的主要方向,并认为当今世界仍然处在列宁所判断的“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等。

另外,在“时代主题”方面,学界主要针对邓小平有关时代主题的论断,研究时代主题的划分依据和时代主题的内涵等,认为国际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是划分时代主题的依据和标准,并认为时代主题的内涵包括主观、客观两方面。

二、马克思主义时代理论体系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如上所述,目前学界已经分别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各自关于时代问题的具体论断进行了深入研究,但很少有学者将这些具体论断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它们之间构成怎样的理论体系架构。此外,在时代主题方面,不仅存在基本概念的混用问题,还存在对时代主题相关内容研究的“盲区”。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时代理论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另一个问题,是时代主题的发展问题。1990年代,即苏东剧变和科索沃战争期间,学界分别进行了两轮有关时代主题的大讨论。之后的主流观点还是认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并且至今我们仍然停留在这一认识层面上。然而,无论是学界的哪种观点,都认为早在1980年代或之前,时代主题已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距今至少已约30年。在这期间国际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冷战结束、两极格局解体引发了世界政治体系的重建;经济全球化、国际金融危机带来了世界经济体系的变革。上述变化概括起来,正如胡锦涛2009年9月在联合国大会上所指出的,“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这已说明当今国际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已开始发生部分的变化,实际上就是时代主题的部分变化。那么,当今时代主题作了怎样的变化和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时代理论体系的建构

建立一套严整的马克思主义时代理论体系架构,要求我们不仅要研究经典作家们说了什么,而且要研究他们所说的内容之间构成怎样的关系,形成怎样的体系。目前对于马克思时代理论体系结构已有学者进行过初步研究,主要是从大时代与小时代关系的角度,说明时代的层次性,而没有对整个体系进行全面、系统阐述。笔者根据目前学界研究的成果并结合自己的思考,将该理论体系归纳为如下结构图:

从结构图中,首先,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时代理论体系包括三个层次,且三个层次间形成有机联系。第一层面中的时代性质和本质,规定和影响着第二层面的时代主题;第二层面时代主题的总体特征又规定和影响着第三层面的国家战略选择。其次,可以看出马克思、恩格斯所论述的人类社会的几种形态属第一层面的“时代”;列宁、斯大林所说的“战争与革命”,属于第二层面的“时代主题”,并且表现为“总体冲突特征”;邓小平所说的“和平与发展”也属于第二层面的“时代主题”,但表现为“总体缓和特征”。最后,可以看出在“总体突出特征”中有战争、革命、其他(开放的,随着世界主要矛盾和问题的变化而变化);在“总体缓和特征”中有和平、发展、合作、其他(开放的,同上)。

四、马克思主义时代理论体系中基本概念的厘定

本文所进行的是理论探讨。由于“理论扎根于概念”,因此需要明确该理论中的基本概念及其逻辑关系。然而,目前学界对该理论中的一些基本概念未能进行深入研究、明确界定,而这恰恰是我们建构理论体系、认识时代主题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时代主题”与“世界主题”是经常引起混乱的两个概念。对此学界有着不同的观点,笔者认为两者的区别在于一个“时间因素”。“世界主题”在字面上没有时间因素,如在说“世界主题”的时候,其前面必须加上“当今”之类的词,即“当今世界主题”,以明确某一个时间“点”的国际社会的主题。而“时代主题”在字面上有时间因素,表明在一个时间“段”的国际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

另外,“小时代”与“时代主题”也是经常引起混乱的两个概念。有些观点认为“小时代,指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长过程(大时代,即过渡时代)中每一个相对独立的发展阶段(小时代,即和平与发展时代)。”显然,这是把“小时代”等同于“时代主题”。其实两者分别属于不同层次的概念,前者属于“时代”层次的概念,是由人类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的;后者属于“时代主题”层次的概念,是由世界主要矛盾决定的。

五、马克思主义时代主题内容的充实

马克思时代理论体系不仅包括时代,也包括时代主题。目前学界只是对经典作家有关“时代”的论断,如时代划分的标准、时代性质等研究得比较透彻,而对“时代主题”的相关内容,如时代主题的发展方向、发展动力和发展规律等,还没有进行过系统研究,是研究的“盲区”。然而,在目前乃至将来很长时期内,大的时代(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不会变化,所变化的是学界缺乏研究的“盲区”。

针对上述问题,首先,要明确时代主题的涵义。时代主题包含三层意思。一是反应国际社会的“现实状况”,具体指当今国际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二是说明国际社会“现实状况的发展趋势和潮流”,是正在进行的过程,而不是完成了的状态;三是表明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和普遍要求,是世界各国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

其次,要明确时代主题的发展方向、发展动力和发展规律。由于“时代主题”不像“时代”那样由社会基本矛盾所决定,而是由国际社会的主要矛盾所决定,因此,我们要不断跟踪和深入研究国际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动态及其演变规律。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第23卷,1972年版;第1、2、4卷,1995年版。

[2]《列宁全集》,人民出版社1、2卷,1995年版;28卷,1975年版;26卷,1984年版

[3]《斯大林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4]《毛泽东选集》第1、2、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5]《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6]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载《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7]李淑珍主编:《当今时代与时代主题》,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8]吴健主编:《时代新论》,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

本文系2019年北京市博士后科研活动经费资助项目“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观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zz2019-139)。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建设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新时代下的马克思主义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努力建设统一战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