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第一计瞒天过海

2020-03-16 03:36[南朝]檀道济著
小读者之友 2020年1期
关键词:戒备都城渡江

[南朝]檀道济著

【原典】

备周①则意怠②,常見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③。太阳,太阴。

【注解】

①周:周到。②怠:麻痹大意。③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阴阳学说由道家始祖老子倡导,并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基础,指万事的变化都会有盛有衰,就像世间有白天黑夜的更替一样。

【释义】

如果人们觉得做好了防备,紧张的心情就会松懈下来,疏于防范。人不可能做到事事留心,所以对看惯了的现象不容易产生怀疑。秘密往往包含在公开的事情里,而不是截然对立。大加宣扬的事情里常常藏着不同寻常的秘密。

【浅解】

瞒天过海,就是故意一而再,再而三地用伪装的手段迷感、欺骗对方,使对方放松戒备,然后突然行动,从而达到取胜的目的。

【故事】

大约1500年前,北方的隋朝想大举攻打长江南边的陈国,但面临渡江的难题。

陈国很清楚自己的兵力比不上隋朝,所以牢牢地盯着这条江,连都城(现在的南京)也定在江边,根本不给隋朝顺利渡江的机会。

隋朝沿江守备部队的将领贺若弼想出了一个办法,他频繁组织调防,每次都让部队在陈国都城的斜对面集合。而且特地下令,三军集合时必须弄得声势浩大,把所有的军旗都高高举起,把军队的帐篷架得漫山遍野,把战鼓擂得震天作响。

这声音几乎能传到陈国皇帝的耳朵里,所以每次他们都迅速集结军队应战。等他们一到对岸,隋朝的守备军就散了,陈国只好又把军队撤走。反反复复,次数多了,陈国变得半信半疑。再后来,得知那是守备部队调防,就慢慢松懈,不当回事了。

隋军开始渡江的时候,陈国已经彻底放下戒备,毫无察觉。隋军一举攻下南徐州(现在的江苏省镇江市一带),使后续的军队、物资渡江变得毫无阻力,陈国不久被灭。

(摘自《三十六计》)

猜你喜欢
戒备都城渡江
《一叶渡江》作品赏析
吕蒙白衣渡江
夏商时期都城选址简析
革命文物诠释下的“渡江”精神
东周列国都城的植物绿化
吃火锅
百牛渡江
北魏都城洛阳相关研究综述
浅析中国古代都城建设的几个主要特征
搭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