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行为认知法”纠正学习挫败中的错误和行为

2020-03-16 19:37范志文
中小学班主任 2020年2期
关键词:小琪辅导方法

范志文

“认知行为法”是通过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辅导方法。它的主要着眼点在对学习受挫者的认知问题上,通过对话启发、演绎推理、重构认知、行为跟进等辅导手段,改变这类学生对自己、对他人、对事物的看法与态度,及其呈现的心理问题和错误行为。

一、案例描述

小琪,是一位文静且学习勤奋的女孩。小学里成绩名列前茅,一直担任班长。进入初一,学习成绩基本上在班级前几名,大家一致推选她担任班长。进入初二后,小琪虽然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名次却不进反退,为此她感到很迷茫,上课精神恍惚,自习课常发呆。

二、分析诊断

根据小琪的情况分析,可以得出她是由于学习动机过强,从而导致了学习效率降低和成绩不尽如人意。研究发现,学习动机过强或过弱,都不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当学习动机过强时,人的生理处于紧张的情绪状态,其焦虑水平升高,这样,必然会限制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正常活动,进而降低其思维和记忆的效率。小琪认为:为什么我的付出没有回报?我努力了就应该成功。问题的根源在于她这些不合理的认知,导致心理状态的失衡,因此要着力调整她的思维和行为认知模式。

1.对话启发,发现忽略的隐性问题

小琪因为近期考试成绩退步,情绪异常低落,课堂上无精打彩,课间也是一个人静静地坐在位置上,与同学几乎没有什么交流。鉴于她的状况,我利用晚自习时间与她有了一次深入的谈心,通过交流,启发小琪进行自我反思和寻找原因。

师:“小琪,从小学到初中,你在学习、工作上都很出色,老师们对你的评价都很高。”(赞美)

生:“以前成绩还可以,现在可不行了。”

师:“为什么说成绩不行了呢?”(求证)

生:“初一的时候我每次考试基本上都是班上前3名,而现在我只能在前10名左右。”

师:“班级前10名也是一个不错的成績,好多同学还以能考进前10名为荣呢。”(回应)

生:“可是我学习已经非常努力了,初一的时候学得还比较轻松,而现在却好累,成绩还没有进步,每天都觉得好烦。”

师:“你觉得你勤奋了,就一定会取得好成绩?”(虚拟与假设)

生:“是啊,付出就是为了回报。”

师:“如果不努力,前10名也不一定能保住,所以现在的成绩就是对你的回报。”

她沉默了。

师:“你的同学中只有你一个在勤奋学习吗?”(预设)

生:“不是,有许多人比我还努力呢!”

师:“那么,他们都比你成绩好吗?”(旁敲侧击)

生:“也不完全是。”

师:“别人可以接受考试失败,为什么你不能?”(追问)

生:“我觉得自己还可以更好些!”

师:“想要成功,除了努力,还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更要经得起失败的考验。”(一般化技术)

生:“我明白了,努力不一定会成功,还要考虑周围环境和自己的学习效率。”

我微笑地点了点头。

师:“是呀,努力不是万能的,但不努力是万万不能的。”(回应与肯定)

接下来的聊天变得轻松多了,我们交流了关于初二与初一在学习内容、深度、难度、方法等方面有所不同的话题,她还和我讲了她的家庭生活,因为自己的压力大,导致自己与父母的关系也没有以前那么好了,她很想改变这一现状……后来,我们继续讨论缓解焦虑、放松情绪的方法,练习呼吸放松和肌肉放松技巧。布置给她一项作业:每天练习呼吸和肌肉放松两次,每次10分钟。

2.演绎推理,检验表层错误的观念

第二、三次辅导中,小琪暴露出一些表层错误观念和判断偏差,如:“我这么努力,成绩却退步了,同学们一定会看不起我。”“父母一定对我非常失望。”对于这些表层错误观念或边缘性错误观念,认知行为法常用建议、演示和模仿技术进行检验。

首先我建议小琪通过不同方式收集同学们对她的看法,小琪通过询问好友了解到大多数同学非常关心她,不明白她为什么闷闷不乐,大家对她的成绩并不在意,更没有因为她的成绩退步而轻视她。我又将学生对班干部的民意测评结果告知小琪,民意测评回馈的信息小琪感到意外,同学们非常欣赏她,因为作为一班之长,她为班级做了许多事情,她的工作能力得到大家一致肯定,同时还有同学鼓励小琪要自信,不要过分在意成绩。通过信息收集环节,小琪多了一份自信。

其次我告诉小琪学会换位思考,站在父母的角度认识自己,回顾与父母接触过程中的一些细节,感受父母的心意。通过一段时间的回顾、感知、反思,小琪认识到爸妈还是非常理解自己的,对于她学习上的退步也是一种包容的态度。同时她开始意识到自己在家里过于任性与冲动,渐渐地学会了克制,再也没有出现向父母吼叫的现象。

最后我要求小琪在数学学习上制定“一小步”,从订正错题和整理错题集开始改变数学学习的方式和方法。小琪也逐渐发现:虽然有些事情没有达到她的期望,但是也没有原先她认为的那么可怕。

3.重构认知,纠正核心的错误观念

辅导进行到这里,深层错误观念往往以一些抽象的与自我概念有关的命题表现出来。第四次辅导,小琪不再用具体事件来解释自己的不行,但还是坚持认为“我不行,努力也没有实现目标”。我尝试运用认知行为法的语义分析方法,促进小琪重新归因,重构认知,合理认识自我。

师:“你说你不行,能说说具体什么时候开始有这种想法的?”(预设性询问)

生:“初二以后吧,以前我觉得自己还是挺不错的。”

师:“那再说说具体点,什么不行?”(再次询问,探索本源)

生:“数学不行,总是拖我的后腿。”

师:“也就是说,只有数学不行,其他学科还行,是吗?”(反问求证)

生:“明白了,我只是数学存在问题,成绩没有达到目标,但并不是所有学科不行,更不是任何事情都做不好。”

师:“现在感觉好些了吗?接下来你如何打算?”(肯定启发)

生:“嗯,我明白了,我要自信些,看清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对症下药。”

这次布置小琪的家庭作业是:当那些自我否定性概念出现时,马上用新的思維方式重新造句,并体会这其中的感觉变化。

4.跟进行为,激发潜在的成长动能

利用认知和行为的相互作用性,建立起两者之间的良性循环,这一认知行为法的特点,我更多地用在了第五、六次的辅导中。这两次辅导中,小琪明显开朗了许多。她说现在每次数学作业都是老师面批面改,自己能够订正错误,纠正了许多错误的理解,自己对数学知识理解更清晰了,解题方法更熟练了,少了许多烦恼,心情变得轻松了。这两次的讨论重点是数学学习的自我期待和制订进一步的学习步骤,强化巩固学习成果。

布置的家庭作业是按商定的办法行动起来,体验行为,改变更多积极情绪,巩固正确的自我概念。学会获得积极体验的方法,实现自我成长。

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小琪的学习烦躁情绪明显好转。不再一味地陷于“努力”就等于“好成绩”的思想纠缠中不能自拔,通过学习方式的调整和老师的帮助,数学成绩也不断提升,即使遇到波动,也会积极寻找原因,总结得失。小琪整个人也变得开朗起来,再也没有出现闹情绪的事情。

三、案例反思

辨清根源,是方法的运用准则。对症才能下药,青春期诸多的核心和源头就在自我意识。小琪过于勤奋,特别渴望成功,但容易自责、情绪波动和紧张焦虑。根源在于表层的边缘概念和核心概念认知混乱,缺乏逻辑性。理清其层次和秩序,纠正认知是本案例取得效果的基本保障。

随机应变,是实操的核心理念。辅导的精妙在于方法的灵活运用和整合。本案例中,借助家庭作业把行为矫正分散于整个辅导过程,较好体现认知和行为的相互强化效应。而引入“对话提问”“小步走”“向未来”等焦点解决的方法和理念,则促使小琪自我反省,主动调整心态,消除焦虑,重拾信心,快乐学习。

行之有效,是辅导的价值所在。解决问题才是辅导的关键。要在辅导中引导目标思想不断感悟升化,从而做到正确认知自我的重构。当正确的认知和行为带来良好的体验时,被辅导者才能真正走出困境、迈向成功。

猜你喜欢
小琪辅导方法
登鹳雀楼
十二星座家长怎样辅导作业
“自然态”科技创新辅导之无心插柳
随蒲公英—起飞的女孩
生涯规划团体辅导课程开展研究
风铃
用对方法才能瘦
风铃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