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路径研究
——以广西地区为例

2020-03-18 00:22韩悦闻坤
大学 2020年7期
关键词:广西课程体系院校

韩悦,闻坤

(1.北海职业学院,广西 北海536000;2.郑州工商学院,河南 郑州450000)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传统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方式和课程体系培养出来的学生已经不能满足互联网金融企业人才要求,金融行业亟须一批懂互联网思维的金融从业者。2015年,以培养具有互联网精神的跨学科和复合型人才为目的的互联网金融专业在高等院校应运而生[1]。对于高校而言,由于互联网金融产生和发展与传统金融学专业有较大差距,部分教师对于互联网金融的认识不足,使得高校在互联网金融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中存在理论知识欠缺、对职业标准认识不足和实践课程设置不足等问题。

一、互联网金融专业职业标准分析

(一)互联网金融行业用人标准

本文对广西50 家金融企业进行调查发现,企业在对人才进行选择时候通常会更加看重其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这两项标准占比为25%和26%;同时,企业还会从职业技能上对于应聘人员进行筛选,金融知识和计算机能力作为企业招聘员工时看重的重要标准,在招聘过程中对于人才的衡量起着重要作用。除此之外,是否具有同领域的实习经验和相关资格证书作为重要的加分项,是互联网金融专业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二)互联网金融岗位人员需求

本文在对被调查广西50 家金融公司提供的200 个不限制行业经验的岗位进行分析之后,发现大多公司针对无工作经验的互联网金融专业毕业生提供的岗位以销售、客服居多,以产品研发和风险控制岗位,贷后管理岗位相对较少。具体如图1 所示:

互联网金融各企业目前针对市场销售和拓展的岗位相对较多,每200 个人员需求中有84 个为市场销售及拓展人员,比产品研发岗位的26 个人的需求、风险控制岗位的32个人的需求和贷后管理18 个的人需求的总需求还要多;互联网金融企业对于客服的人员需求比市场销售拓展少近一半,但是相对于产品研发、风险控制和贷后管理相对较多。

图1 广西区内外互联网金融企业不限制经验岗位需求统计

二、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互联网金融专业课程体系分析

(一)互联网金融及管理类课程开设情况

本文在对开设互联网金融专业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调查和分析时选取区内院校2 所、区外院校4 所,其分别为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河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辽宁金融职业学院和北京经济管理学院。对互联网金融专业而言,其专业基础课程和管理类课程是互联网金融专业的核心,有5 所院校在开设互联网金融专业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延伸开设商业礼仪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社会工作能力。

互联网金融基础课程、金融服务礼仪课程、金融数据统计与分析课程和金融营销类课程作为互联网金融专业基础知识,是主干课程,对应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商业礼仪综合素质、互联网思维和营销能力培养,能够契合行业市场的需求,为学生毕业、就业打下相应的基础。

在管理类课程上,6 所院校中的4 所院校分别开设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银行风险管理、金融风险管理等课程。

(二)区域性专业特色课程开设情况

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目标之一是为地方输送有用人才,各个院校在专业课程开设上要体现出“区域特征”。由于不同院校在地域上有所差别,各个院校在课程开设上需要进一步开设区域经济文化课程。

本文调查的6 所区内外高水平职业院校的互联网金融专业“区域性”专业课程开设有: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和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分别开设国际金融和证券外汇投资分析课程,以适应广西作为东盟开放窗口对外贸易人才培养的需要。

值得关注的是,由于北京经济管理学院所处地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创业氛围浓厚。北京经济管理学院把创新创业素养课程作为学校主干课程,进一步抓住了地域优势,打造学校特色。

三、广西区内高职院校互联网金融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必要专业基础课程

广西部分高校在开设互联网金融专业课程时,由于学时的限制,高校在专业课程设置上没有做好知识衔接培养课程的设置,导致后续课程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教师难以有效讲授等情况。部分高校在金融学基础课程中没有开设经济学原理课程,导致学生对于金融类相关课程的理解产生较大难度,部分院校根据互联网金融专业的人才需求设置了类似于Python 等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类课程,但是在前期缺少数学和统计学相关课程,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

(二)课程设置缺少地域性办学特色

广西作为国家面向东盟开放的窗口,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执行重要省份。但对于广西各个高校而言,较少高校在互联网金融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上有针对性的开设具有东盟特色的金融和贸易专业核心课程,学生在毕业之前没有形成对东盟国家相关政治、经济及文化知识储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就业。

(三)专业实践课程薄弱

除了设置合理的理论课程内容外,互联网金融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和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的专业。因此,互联网金融专业的课程体系应当设置一定比例的实践实验课程和素质能力课程。然而,省内互联网金融专业课程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而实践实验课程偏少,导致学生难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操作当中。

四、以职业标准衔接的互联网金融课程体系优化

(一)强化基础类课程地位,做好课程衔接

金融学作为经济学科的重要分支,是经济学科的应用和拓展,金融学应当以经济学科为基础,研究货币的运行和政府、个人、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之间关系的科学[2]。首先,省内高校应当进一步提升《经济学》的课程地位,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将其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开设,以凸显其重要地位;其次,进一步做好专业课程衔接工作,重视专业基础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地位,力求每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都能够与之对应的专业基础课程;最后,在课程的授课内容上,进一步提升案例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吸引学生主动学习兴趣,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二)优化课程内容凸显东盟区域办学特色

高等职业院校的重要办学目的就是提高办学所在地区域性发展水平,高等职业院校要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培养地域性人才,为地域发展输送更多有用人才。广西壮族自治区作为国家面向东盟的窗口,是东盟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根据地,是中国连接东盟国家的桥梁。作为广西自治区内开设互联网金融专业的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地方特色,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培育有用人才。省内在互联网金融专业课程体系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优化课程教学内容,以“东盟金融”为中心,彰显学校办学特色。省内高校可以增设“东盟概况”“东盟国家文化”“东盟国家经济”等课程,作为学校的专业限选课和公共选修课,进一步明确学校的地域特色,强化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目标,不断培养学生对于东盟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三)强化专业实践,提高职业能力

实践课程是专业课程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提升学生对于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3]。广西高校目前的实践课程内容主要为顶岗实习,课程时间位于整个专科培养阶段的后期。广西高校应当进一步结合执业标准,不断设置校内专业实践课程,丰富实践教学手段,不断提升技术型人才培养效果。

加大校企合作优化实践课程培养方式,广西省内各个高校可以与当地的金融企业加强合作,采用类似于北京经济管理学院的订单式培养,通过校内校外联合培养,为学生配备校外专业实践教师,在不断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直接为企业输送人才,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学生就业压力;在专业课授课过程中进一步强化课证衔接,将专业资格证考试内容不断融进课堂以提升学生专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

猜你喜欢
广西课程体系院校
广西贵港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广西戏曲》
医学类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