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课程思政”的设计与组织探究

2020-03-18 00:22杨娜盖国凤
大学 2020年7期
关键词:项目管理课程思政案例

杨娜,盖国凤

(1.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吉林 长春130117;2.东北师范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吉林 长春130117)

教育部提出“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高水平本科教育全过程”的意见,是贯彻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加快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举措[1]。高校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科教学的全过程中,或借助于学科的专业课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称为“课程思政”[2]。“课程思政”是传统思想政治课程的延续和拓展,也是提升专业课程的途径。

项目管理课程是管理类学科的主要课程,其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在成本、时间和质量三个维度约束情况下的高效学习与工作。课程除了具备科学的做事方法,还用真实的商业案例传播高尚的价值观,例如团队协作、终身学习、企业家精神、社会责任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由于课程设计目标中缺乏思政元素,对教师的职业素养要求高,项目管理课程在实际操作中没有重视思政的融入,思政元素很模糊。因此,课程需要以“思政”这一指标为关键点重新设计,才能确保课程思政的顺利进行。

一、项目管理“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

首先,项目管理“课程思政”目标设计不明显。缺乏思政目标是项目管理课程思政改革存在的问题之一。项目管理的培养目标体系由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构成。知识目标即学生了解项目管理的知识框架,理解项目管理总体思想方法,掌握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能力目标是指通过对项目管理的系统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项目管理理念,掌握实用的项目管理工具、手段与方法,能在工作中运用这些手段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传统的教学设计把专业教学和思政教育区分得过于明显,跨越传统专业课和思想政治课之间的界限尚未实现[3]。以往的教学目标重视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培养,在课程管理中增加部分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对创新意识、实践意识以及团队协作的能力等素质目标的设计可操作性差,思政元素体现得不突出。

其次,教学组织过程中的“思政”元素落实不到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是影响课程思政元素不落地的主要原因。以往的项目管理教学主要是教师讲授的形式,利用课堂时间把理论知识介绍清楚。这种教学方式与实践性强的项目管理理论知识不匹配,而且忽视了知识对学生能力的导向性。教学组织方式仅限定在课堂中,忽视了课前和课后的环节,只考虑了理论知识的传递,忽视了实践环节的设计和应用,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和终身学习意识。教学评价也是一纸试卷,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使用能力。如果教师在授课的时候仅注重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完成,加上课时的限制,无法实现课程思政目标。

二、“课程思政”视角下课程教学目标的调整与分解

“课程思政”须结合项目管理课程体系的知识内容,找到内容背后所体现的思政要素,精心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做到思政要素和专业知识有机结合,使目标的实现具体化。考虑到原有教学目标,应重点关注对学生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培养,在教学目标的调整上,重点挖掘的思政要素增加了对学生素质目标的建设,将素质目标界定为精神层面和实践层面。精神层面主要是家国情怀、企业家精神和团队协作。实践层面主要是终身学习、职业素养、研究能力、大局观、风险意识和创新思维等指导学生办事能力和行为的方法论。表1 是部分章节中思政要素和培养目标分解后的内容体现。

表1 项目管理“课程思政”的课程体系

三、“课程思政”视角下教学组织设计的完善

“课程思政”改革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应将家国情怀、企业家精神等优质的管理理念融入教学实践,使教学内容在理论基础上紧贴社会实际需求,让学生掌握全方位多层次的项目管理知识。“课程思政”的实施应分别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来进行教学组织设计。

课前,强调知识预习和案例导读,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感性认识。借助经典故事和视频,讲述中国故事,培养高尚情怀。在课前预习阶段,利用案例导入法引用案例资料或经典视频电影,使学生在理解项目管理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案例里的阅读引发感性认识。在案例的选择上,案例的内容应更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家国情怀和企业家责任感。对于没有职业经历的学生来说,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有一定的难度,为体现课程教学过程的高阶性,在降低难度的基础上,融入具有代表性且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案例,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前的预习可以通过线上方式进行。尽量保证学生的参与度,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

课中,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和教育方式提升教学效果,并实施导入“课程思政”的元素。项目管理课程已广泛应用案例学习法和行动学习法[4]。具有创新思维的教学方式是翻转课堂和生问生答。翻转课堂是由教师“教”,学生“学”转变为学生“教”,教师“学”,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给予者,而扮演了课堂导演的角色,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完成“课程思政”的任务。翻转课堂的环节可以在传统的专业课教学中穿插进行,不但通过实例夯实和拓展了专业知识,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5]。生问生答是启发式学习的主要形式,教师在课程设计中埋下伏笔,启发学生发现伏笔,引入学生相互交流,共享信息,解答问题。

课后,布置实践作业,拓展教学空间。项目管理课程的专业知识密集,课堂主要进行管理知识的学习。90 分钟的课堂时间仅能满足教书育人中的“教”,而“育”需要在教学工作全过程中开展,这也是三全育人的精髓所在。为学生安排课后复习资源是拓展课堂教学的主要途径,主要以线上资料为主。教师可根据课堂上所授知识点进行延伸,在同一主线上拓展思想政治教学范围。

以项目管理课程第一章中绪论的“课程思政”设计为例。第一章绪论的主要知识点是项目定义及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引入热映电影《夺冠》,在预习内容中,学生看完电影后,将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女子排球比赛比做一个项目,夺取里约热内卢奥运会女子排球项目的冠军则是项目的目标,学生思考的问题是,此次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有哪些?课中,引导学生发表电影观后感,点明此次项目成功的因素除了共同明确的目标、积极的团队合作、比赛中团队明确的角色与责任、科学周密的比赛计划、教练的领导力之外,还包括整个团队坚定的爱国主义精神、国家政府和人民给予的充分支持和信任等高尚的家国情怀。课后,为学生留下讨论话题,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同时升华学生对于课程的理解。

教学目标的调整和教学组织过程的改进对教师的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大大提升,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并改进教学方式,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以适应教学模式调整的要求。

四、结语

项目管理课程在“课程思政”改革后得到了师生的一致认可。学生们表示喜欢有情怀的案例及课程设计,同时加深了对项目管理知识的理解。教师反馈改革后课堂效果极佳,学生学习热情高涨,课堂互动频繁,同时也感受到了“课程思政”对自身教学能力的要求也在提升,不仅要加强思政学习,还要在专业知识方面更进一步。

项目管理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可以直接为企业创造价值,更应包含思想政治元素,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础上,时刻牢记家国情怀、企业社会责任以及终身学习的优良品质。项目管理“课程思政”除了应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之外,还要注重课程组织的设计。在课程培养目标和课程大纲中,加入相应的思政元素,并在课程评价中增加思政考评的指标,确保项目管理“课程思政”的顺利进行。

猜你喜欢
项目管理课程思政案例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项目管理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的应用探究
项目管理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ORACLE CINEMA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TWO VILLAS IN ONE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Bespoke Art Deco Media Room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